示從容論篇第七十六
黃帝燕坐,召雷公而問之曰:汝受術(shù)誦書者,若能覽觀雜學(xué),及于比類,通合道理,為余言子所長,五藏六府,膽胃大小腸,脾胞膀胱,腦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從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過失,子務(wù)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為世所怨。雷公曰:臣請誦《脈經(jīng)上下篇》,甚眾多矣,別異比類,猶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
帝曰:子別試通五藏之過,六府之所不和,針石所敗,毒藥所宜,湯液滋味,具言其狀,悉言以對,請問不知。雷公曰:肝虛腎虛脾虛,皆令人體重?zé)┰?當(dāng)投毒藥刺灸砭石湯液,或已,或不已,愿聞其解。帝曰:公何年之長而問之少,余真問以自謬也。吾問子窈冥,子言《上下篇》以對,何也?夫脾虛浮似肺,腎小浮似脾,肝急沉散似腎,此皆工之所時亂也,然從容得之。若夫三藏土木水參居,此童子之所知,問之何也?
雷公曰:于此有人,頭痛,筋攣骨重,怯然少氣,噦噫腹?jié)M,時驚,不嗜臥,此何藏之發(fā)也?脈浮而弦,切之石堅,不知其解,復(fù)問所以三藏者,以知其比類也。帝曰:夫從容之謂也。夫年長則求之于府,年少則求之于經(jīng),年壯則求之于藏。今子所言皆失,八風(fēng)菀熟,五藏消爍,傳邪相受。夫浮而弦者,是腎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腎氣內(nèi)著也。怯然少氣者,是水道不行,形氣消索也?人詿┰┱,是腎氣之逆也。一人之氣,病在一藏也。若言三藏俱行,不在法也。
雷公曰:于此有人,四支解墯,咳喘血泄,而愚診之,以為傷肺,切脈浮大而緊,愚不敢治,粗工下砭石,病愈多出血,血止身輕,此何物也?帝曰:子所能治,知亦眾多,與此病失矣。譬以鴻飛,亦沖于天。夫圣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類,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經(jīng)。今夫脈浮大虛者,是脾氣之外絕,去胃外歸陽明也。夫二火不勝三水,是以脈亂而無常也。四支解墯,此脾精之不行也?却,是水氣并陽明也。血泄者,脈急血無所行也。若夫以為傷肺者,由失以狂也。不引比類,是知不明也。夫傷肺者,脾氣不守,胃氣不清,經(jīng)氣不為使,真藏壞決,經(jīng)脈傍絕,五藏漏泄,不衄則嘔,此二者不相類也。譬如天之無形,地之無理,白與黑相去遠矣。是失,吾過矣。以子知之,故不告子,明引比類從容,是以名曰診輕,是謂至道也。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一
-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一卷
- 太上感應(yīng)篇感應(yīng)選錄
- 卷一 道德部
- 逍遙游第一
- 卷六十四 百家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二
- 老子道德經(jīng)名句
- 始計第一
- 太上感應(yīng)篇后記
- 卷一 暢玄
- 捭闔第一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三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二卷
- 卷三十三 山東四
- 老子河上公章句卷四
- 原始章第一
- 道原
- 印光大師序
- 老子道德經(jīng)原文
- 卷六十三 喻蔽
- 一宇(宇者,道也。)
- 李炳南居士序
- 卷一 文韜
- 齊物論第二
- 天瑞第一
- 內(nèi)篇第一逍遙遊
- 卷一人謀上●天無陰陽篇 第一
- 卷五十六 安貧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四卷
- 老子道德經(jīng)簡介
- 卷六十九 知止
- 太上感應(yīng)篇例證語譯 第三卷
- 馬蹄第九
- 人間世第四
- 第一計 瞞天過海
- 卷二 混元混洞開辟劫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