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舊藏巨幅長卷上品首次現(xiàn)世
《臨李公麟畫羅漢》局部
清宮散佚書畫民間收藏十分有限,一直被收藏界奉為至寶,在即將于5月底舉行的中國嘉德2009春季拍賣會上,將有三件清宮舊藏重器推出,即著錄于《秘殿珠林續(xù)編》的明代吳彬巨幅長卷《臨李公麟畫羅漢》卷,著錄于《石渠寶笈重編》的蕭照《瑞應圖》以及著錄于《石渠寶笈續(xù)編》中的董邦達《雪后悅心殿詩意圖》。其中,明代吳彬近17米長的巨幅長卷《臨李公麟畫羅漢》,畫有羅漢、菩薩、侍者、天女、鬼怪數(shù)百人,獅象、龍虎、異獸數(shù)十種,構思巧妙,描摹精微,是體現(xiàn)吳彬諸般繪畫能力及造詣的力作。這件手卷的包袱皮里,保留著舊寫的“上等”字樣,可見清宮對這一手卷的愛重贊賞之情,可以說,此幅手卷不僅僅是《石渠》藏寶中的上品,是吳彬作品中的上品,更是明清兩代繪畫寶庫中的上品,之前從未露面,且保存完好如初,洵為拱璧至寶,此次將在中國嘉德春拍首次現(xiàn)世,勢必引發(fā)關注狂潮。據悉,該作品估價為750至1000萬元人民幣。
吳彬,為明萬歷、天啟年間杰出畫家,畫風獨特,其山水壯偉瑰奇,若真若幻,卓然突立于崇尚元人淡泊之境的晚明畫壇;其人物、佛像亦在明代與丁云鵬、陳洪綬、崔子忠齊肩,名標青史。吳彬對佛教題材猶有興趣,一方面是因為他自身即是佛學信徒,經常居住于各地梵剎,并與諸多高僧往來;另一方面,做為宮廷畫家,他臨摹過很多前朝佛教繪畫,加上他豐富的想像與造型能力,使吳彬畫這類題材時駕輕就熟,顯得十分從容。
此《臨李公麟畫羅漢》長卷,全長約17米,畫羅漢、菩薩、侍者、天女、鬼怪數(shù)百人,獅象、龍虎、異獸數(shù)十種,除人物面部手足施以淡色外,人物衣褶、靈獸、器物等都以白描畫成。因為人物眾多,場面浩大,又極少用山水、樹石填補空間,要完成這樣的巨作,立意構圖就成了全圖成敗的關鍵。吳彬青年時代就顯出了他長于構境的天賦,這一手卷的成功再一次證實了他這一超凡的特長。首先,他將這些羅漢分二十余個場景來安排,有聚集講經的,有閑散晤談的,有追隨菩薩接受獻花的,有為僧徒休沐剃度的,有裁帛制衣的,有坐臥觀施法的,有乘異獸結伴而行的,有各顯神通渡海的,有駕龍馭氣來自天際的……組組不同,情節(jié)有別。少的一組數(shù)人,多的一組十余人二十幾人不等,組與組之間,分別以回眸觀者,撓首眺者,或駕車者,或驅獸者,作映帶聯(lián)絡。真正做到聚散有致,動靜結合,起伏跌宕。在展卷把玩之間,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懸疑與連續(xù)性,令人在不知不覺間,心往神馳地被吸引著欣賞完全卷,感嘆畫家構思的巧妙與周密。
這一長卷的佳處,還在于細節(jié)描寫的精微與講究。幾百個羅漢僧眾,神態(tài)各別,絕不雷同。那躺在鋪著豹皮羊車上的虬髯尊者,左手執(zhí)拂隨意搭放在額上,雙目凝視,似睜非睜,似睡非睡,神情姿態(tài)是那么地輕松舒坦,怡然自得。屈身車下的山羊,因車身低矮只能伸頸俯地,四足著力。車前二羊,因身有馀地而昂首盼顧,步履身段輕快多了。那走在最前的頭羊,身體與綁著的那根牽繩都繃得筆直,顯然它是負重和出力最多的一個。就連車上的每一細節(jié),吳彬也都沒有放過,蒲團、法器以及懸掛著的字畫經卷,壓在羅漢身下的豹皮,高低錯落,疏密虛實,以及動靜、黑白處理,處處都具匠心,可見他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札實精嚴的寫實能力。
董其昌讀了他的《五百羅漢》后曾說了一句禪語:“若見諸相非相者,見羅漢矣”,以眾生相,現(xiàn)羅漢相,令現(xiàn)在心,生菩提心。吳彬就這樣以他的巧思妙想,以他的生花妙筆,更以他的精神力量,寓莊嚴于平凡,化玄妙為通俗。吳彬畫羅漢不僅得到佛教僧徒的喜愛,也受到世俗百姓及文人高士的喜愛,焦竑、董其昌、顧起元、陳繼儒等都曾為他的佛畫題贊,就連帝王也心賞吳彬的畫佛的本領。到了清代,吳彬在明宮的許多畫自然轉移到清代內府,從乾隆五十六年開始,續(xù)編《石渠寶笈秘殿珠林》時,已不再在書中品定等級,但這件吳彬手卷的包袱皮里,仍保留著舊寫的“上等”字樣,恰恰證明了乾隆乃至當事者對這一手卷的愛重贊賞之情。可以說,這一評定是一點也不過分的,因為這手卷不僅僅是《石渠》藏寶中的上品,是吳彬作品中的上品,更是明清兩代繪畫寶庫中的上品,這幅長卷之前從未露面,此次將在中國嘉德春拍首次現(xiàn)世,實為難逢機遇。
據悉,中國嘉德2009春季拍賣會書畫、瓷器玉器工藝品、油畫雕塑影像、古籍善本將于5月26日至28日進行預展,5月29日至30日進行拍賣,地點為北京嘉里中心飯店;錢幣銅鏡部分將于5月17日至18日進行預展,5月19日至22日進行拍賣,地點為北京國際飯店。(稿源:新浪)
- 上一篇:英國倫敦舉辦佛教藝術季
- 下一篇:唐佛塔地宮文物圖片展舉行 專家證實金棺內有佛舍利
- 佛說人生哲理 佛說人生感悟的句子
- 維摩詰所說經原文
- 這樣回向最有效
- 打坐的方法 初學打坐的正確方法
- 禪宗小故事十三則
- 神奇的求財方法
- 馬祖道一:想盡辦法令弟子開悟
- 《信心銘》釋義
- 禪宗公案大全
- 禪修打坐時是睜眼好還是閉眼好?
- 令人開悟的佛教禪詩一百首!
- 為什么要上香
- 如何戰(zhàn)勝心魔?
- 《金剛經》的十大威力
- 景德傳燈錄
- “即心是佛”的參禪之道
- 慧可斷臂求法是真的嗎?二祖斷臂求法的故事
- 六祖慧能_禪宗慧能大師的一生
- 打坐導致性欲沖動,怎么辦
- 臨濟宗歷代傳人
- 十惡八邪
-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yǎng)不夠
- 《禪門日誦》簡介
- 千休萬休皆不如一休
- 參透生死令人動容 圣嚴法師圓寂前曾拒絕換腎
- 禪定境界分別為哪九個層次呢?
- 佛教中的禪宗五祖是誰?禪宗五祖弘忍大師介紹
- 佛家經典禪語
- 一生絕不能做的兩件事
- 心口不一 貴耳賤目
- 馬祖道一:對佛像吐痰也是菩薩境界
- 指月錄
- 野狐禪公案三則
- 龐蘊居士的神奇故事
- 上無片瓦蓋頭,下無寸土立足
- 聽雞蛋和你講話
- 在修道路上,管好你的這些動物和這條蟲子
- 月在佛教中的寓意
- 大和尚“絕情”度貧母
- 禪宗七祖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