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一心二門”與張載的“太虛即氣”

  張載的本體論是元氣本體論,張載出入于佛老,又返求于儒學(xué),通過對佛老的批判建立其新的儒學(xué)體系【《釋門正統(tǒng)》記載,楊龜山認(rèn)為張載的《西銘》,吸收了《華嚴(yán)法界觀門》的思想!俊堓d針對佛、老的哲學(xué)理論要點,構(gòu)造了其哲學(xué)邏輯結(jié)構(gòu),提出元氣本體論。

  張載認(rèn)為“太虛”是“氣”的本來狀態(tài),“太虛”之“氣”具有兩種運動形態(tài):一是“聚”,即“氣”凝聚而成有形的萬物;一是“散”,即“氣”分散而回復(fù)無形的“太虛”。“太虛”通過“氣”的聚散生滅萬物,太虛本身則是沒有生滅的。他在《易說·說卦》中說:

  一物兩體,氣也,一故神,兩在故不測。兩故化,推行于一。此天之所以參也。兩不立則一不可見,一不可見則兩之用息。兩體者,虛實也,動靜也,聚散也,清濁也,其實一而已。有兩則有一,是太極也【《易說·說卦》,《張載集》,233頁!。

  這里的“一”即是“氣”,自身含有虛實、動靜、聚散、清濁“兩體”,也即含陰陽兩種成分、性能、功用。各種具體的萬物是“氣”在聚散過程中所表現(xiàn)的暫時形態(tài)(“客形”),既為暫時形態(tài),便要返回“氣”的本來形態(tài)。所以,“形聚為物,形潰反原”【《正蒙·乾稱篇第十七》,《張載集》,66頁。】。“氣”與“物”的關(guān)系,是同一物質(zhì)實體在運動過程中的不同形態(tài)。所以,從“太虛”與“氣”的功能特點上來看,如果從本體論的思維模式來說,“太虛”具有“心真如門”的特征,“氣”具有“心生滅門”的特征。“太虛”是“氣”的本來狀態(tài),就如“心真如門”是“心生滅門”的真實;而“氣”的聚散而生起萬法,又回到“太虛”,這就如由“心生滅門”生起萬物。當(dāng)然,這兩種本體論是不同的,一種是物質(zhì)性本體,一種是精神性本體【董群:《融合的佛教--圭峰宗密的佛學(xué)思想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315頁!。可見,張載的“一物兩體”模式,與《起信論》的“一心二門”又是何其相似。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