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藏經首頁大乘般若部大乘寶積部大乘大集部 大乘華嚴部大乘涅槃部大乘五大部外重譯經宋元入藏諸大小乘經
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大乘單譯經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三卷 雜阿含經

第三卷 雜阿含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云何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觀此五受陰,是生滅法。所謂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受、想、行、識,此識集、此識滅。云何色集?云何色滅?云何受、想、行、識集?云何受、想、行、識滅?愛喜集是色集,愛喜滅是色滅;觸集是受、想、行集,觸滅是受、想、行滅;名色集是識集,名色滅是識滅。比丘,如是色集、色滅,是為色集、色滅;如是受、想、行、識集,受、想、行、識滅,是為受、想、行、識集,受、想、行、識滅。”

佛說此經已,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何等為五?所謂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善哉!比丘不樂于色,不贊嘆色,不取于色,不著于色。善哉!比丘,不樂于受、想、行、識,不贊嘆識,不取于識,不著于識。所以者何?若比丘不樂于色,不贊嘆色,不取于色,不著于色,則于色不樂,心得解脫。如是受、想、行、識,不樂于識,不贊嘆識,不取于識,不著于識,則于識不樂,心得解脫。若比丘不樂于色,心得解脫;如是受、想、行、識不樂,心得解脫,不滅不生,平等舍住,正念正智。彼比丘如是知、如是見者,前際俱見,永盡無余;前際俱見,永盡無余已,后際俱見,亦永盡無余;后際俱見,永盡無余已,前后際俱見,永盡無余,無所封著。無所封著者,于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者,亦無所求;無所求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說此經已,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何等為五?謂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

“云何色受陰?所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所造色,是名為色受陰。復次,彼色是無常、苦、變易之法。若彼色受陰,永斷無余,究竟舍離、滅盡、離欲、寂沒,余色受陰更不相續(xù)、不起、不出,是名為妙,是名寂靜,是名舍離,一切有余愛盡、無欲、滅盡、涅槃。

“云何受受陰?謂六受身。何等為六?謂眼觸生受,耳、鼻、舌、身、意觸生受,是名受受陰。復次,彼受受陰無常、苦、變易之法,乃至滅盡、涅槃。

“云何想受陰?謂六想身。何等為六?謂眼觸生想,乃至意觸生想,是名想受陰。復次,彼想受陰無常、苦、變易之法,乃至滅盡、涅槃。

“云何行受陰?謂六思身。何等為六?謂眼觸生思,乃至意觸生思,是名行受陰。復次,彼行受陰無常、苦、變易之法,乃至滅盡、涅槃。

“云何識受陰?謂六識身。何等為六?謂眼識身,乃至意識身,是名識受陰。復次,彼識受陰是無常、苦、變易之法,乃至滅盡、涅槃。

“比丘,若于此法以智慧思惟、觀察、分別、忍,是名隨信行;超升離生,越凡夫地,未得須陀洹果,中間不死,必得須陀洹果。

“比丘,若于此法增上智慧思惟、觀察、忍,是名隨法行;超升離生,越凡夫地,未得須陀洹果,中間不死,必得須陀洹果。

“比丘,于此法如實正慧等見,三結盡斷知,謂身見、戒取、疑。比丘,是名須陀洹果;不墮惡道,必定正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然后究竟苦邊。

“比丘,若于此法如實正慧等見,不起心漏,名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作,舍離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得解脫。”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謂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愚癡無聞凡夫無慧無明,于五受陰生我見系著,使心系著而生貪欲。比丘,多聞圣弟子有慧有明,于此五受陰不為見我系著,使心結縛而起貪欲。

“云何愚癡無聞凡夫無慧無明,于五受陰見我系著,使心結縛而生貪欲?比丘,愚癡無聞凡夫無慧無明,見色是我、異我、相在;如是受、想、行、識,是我、異我、相在。如是愚癡無聞凡夫無慧無明,于五受陰說我系著,使心結縛而生貪欲。

“比丘,云何圣弟子有慧有明,不說我系著,使結縛心而生貪欲?圣弟子不見色是我、異我、相在;如是受、想、行、識,不見是我、異我、相在。如是,多聞圣弟子有慧有明,于五受陰不見我系著,使結縛心而生貪欲。若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彼一切正觀皆悉無常。如是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彼一切正觀皆悉無常。”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謂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比丘,若沙門、婆羅門計有我,一切皆于此五受陰計有我。何等為五?諸沙門、婆羅門于色見是我、異我、相在;如是受、想、行、識,見是我、異我、相在。如是愚癡無聞凡夫,計我、無明、分別如是觀,不離我所;不離我所者,入于諸根;入于諸根已,而生于觸,六觸入所觸,愚癡無聞凡夫生苦樂,從是生此等及余。謂六觸身,云何為六?謂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觸入處。比丘,有意界、法界、無明界,無明觸所觸。愚癡無聞凡夫言有、言無、言有無、言非有非無、言我最勝、言我相似,我知、我見。

“復次,比丘,多聞圣弟子住六觸入處,而能厭離無明,能生于明。彼于無明離欲而生于明,不有、不無、非有無、非不有無、非有我勝、非有我劣、非有我相似,我知、我見。作如是知、如是見已,所起前無明觸滅,后明觸集起。”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東園鹿子母講堂。

爾時,世尊晡時從禪起,出講堂,于堂陰中大眾前,敷座而坐。爾時,世尊嘆優(yōu)陀那偈:

“法無有吾我,亦復無我所,

我既非當有,我所何由生?

比丘解脫此,則斷下分結。”

時,有一比丘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無吾我,亦無有我所,我既非當有,我所何由生?比丘解脫此,則斷下分結?”

佛告比丘:“愚癡無聞凡夫計色是我、異我、相在;受、想、行、識,是我、異我、相在。多聞圣弟子不見色是我、異我、相在;不見受、想、行、識,是我、異我、相在,亦非知者,亦非見者。此色是無常,受、想、行、識是無常;色是苦,受、想、行、識是苦;色是無我,受、想、行、識是無我;此色非當有,受、想、行、識非當有;此色壞有,受、想、行、識壞有;故非我、非我所,我、我所非當有。如是解脫者,則斷五下分結。”

時,彼比丘白佛言:“世尊,斷五下分結已,云何漏盡,無漏心解脫、慧解脫,現法自知作證具足住: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比丘:“愚癡凡夫、無聞眾生無畏處而生恐畏。愚癡凡夫、無聞眾生怖畏:無我、無我所,二俱非當生。攀緣四識住,何等為四?謂色識住、色攀緣、色愛樂、增進廣大生長;于受、想、行、識住,攀緣、愛樂、增進廣大生長。比丘,識于此處,若來、若去、若住、若起、若滅,增進廣大生長。若作是說:更有異法,識若來、若去、若住、若起、若滅、若增進廣大生長者。但有言說,聞已不知,增益生癡,以非境界故。所以者何?比丘,離色界貪已,于色意生縛亦斷;于色意生縛斷已,識攀緣亦斷,識不復住,無復增進廣大生長。受、想、行界離貪已,于受、想、行意生縛亦斷;受、想、行意生縛斷已,攀緣亦斷,識無所住,無復增進廣大生長。識無所住故不增長,不增長故無所為作,無所為作故則住,住故知足,知足故解脫,解脫故于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比丘,我說識不住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除欲見法,涅槃滅盡,寂靜清涼。”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生滅以不樂,及三種分別,

貪著等觀察,是名優(yōu)陀那。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如實觀察。云何如實觀察?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滅;此是受、想、行、識,此是識集、此是識滅。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愚癡無聞凡夫于苦、樂、不苦不樂受,不如實觀察;此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不如實觀察故,于受樂著生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從集而生,是名色集,是名受、想、行、識集。

“云何色滅,受、想、行、識滅?多聞圣弟子受諸苦、樂、不苦不樂受,如實觀察;受集、受滅、受味、受患、受離如實觀察故,于受樂著滅,著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皆悉得滅,是名色滅,受、想、行、識滅。

“是故,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比丘,禪思住,內寂其心,精勤方便,如實觀察。”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觀察,如是分別、種種分別、知、廣知、種種知、親近、親近修習、入、觸、證二經,亦如是廣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已,如實觀察。云何如實觀察?如實觀察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受、想、行、識,此識集、此識滅。云何色集?云何受、想、行、識集?比丘,愚癡無聞凡夫不如實觀察色集、色味、色患、色離故,樂彼色,贊嘆愛著,于未來世色復生;受、想、行、識亦如是廣說。彼色生,受、想、行、識生已,不解脫于色,不解脫于受、想、行、識。我說彼不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純大苦聚,是名色集,受、想、行、識集。云何色滅,受、想、行、識滅?多聞圣弟子如實觀察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如實知故,不樂于色,不贊嘆色,不樂著色,亦不生未來色;受、想、行、識亦如是廣說。色不生,受、想、行、識不生故,于色得解脫,于受、想、行、識得解脫。我說彼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純大苦聚,是名色滅,受想行識滅。是故,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精勤方便,如實觀察。”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觀察,如是乃至作證十二經,亦應廣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所以者何?比丘,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已,如實觀察。云何如實觀察?如實知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受、想、行、識,此識集、此識滅。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愚癡無聞凡夫不如實知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不如實知故,樂著彼色,贊嘆于色;樂著于色,贊嘆色故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識集。

“云何色滅,受、想、行、識滅?多聞圣弟子如實知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故,不樂著色,不贊嘆色;不樂著、贊嘆色故,愛樂滅;愛樂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滅。云何多聞圣弟子如實知受、想、行、識,識集、識滅、識味、識患、識離如實知?知彼故不樂著彼識,不贊嘆于識;不樂著、贊嘆識故,樂愛滅;樂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滅,皆悉得滅。比丘,是名色滅,受、想、行、識滅。

“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觀察,乃至作證十二經,亦如是廣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如實觀察。云何如實觀察?如實知此色、此色集、此色滅;此受、想、行、識,此識集、此識滅。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緣眼及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乃至純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如是,緣耳、鼻、舌、身、意,緣意及法生意識,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如是乃至純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識集。

“云何色滅,受、想、行、識滅?緣眼及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生觸;觸滅則受滅,乃至純大苦聚滅;如是耳、鼻、舌、身、意,緣意及法意識生,三事和合生觸;觸滅則受滅,受滅乃至純大苦聚滅,是名色滅,受、想、行、識滅。

“是故,比丘,常當修習方便禪思,內寂其心。”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觀察,乃至作證十二經,亦如是廣說。

受與生及樂,亦說六入處,

一一十二種,禪定三昧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有身集趣道及有身集滅道。云何有身集趣道?愚癡無聞凡夫不如實知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不如實知故,樂色、嘆色、著色、住色;樂色、嘆色、著色、住色故,愛樂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純大苦聚生。如是受、想、行、識廣說,是名有身集趣道。比丘,有身集趣道,當知即是苦集趣道。

“云何有身集滅道?多聞圣弟子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故,于色不樂、不嘆、不著、不住;不樂、不嘆、不著、不住故,彼色愛樂滅;愛樂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苦惱,純大苦聚滅。如色、受、想、行、識亦如是,是名有身滅道跡。有身滅道跡,則是苦滅道跡,是故說有身滅道跡。”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當說有及當知,亦如是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有身邊、有身集邊、有身滅邊。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云何有身邊?謂五受陰。云何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是名有身邊。云何有身集邊?謂愛、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是名有身集邊。云何有身滅邊?即此愛、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無余斷、苦盡、離欲、滅、寂沒,是名有身滅邊。是故當說有身邊、有身集邊、有身滅邊。”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當說有及當知,亦如是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有身、有身集、有身滅、有身滅道跡。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有身?謂五受陰。云何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是名有身。

“云何有身集?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染著,是名有身集。

“云何有身滅?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無余斷、苦盡、離欲、滅,是名有身滅。

“云何有身滅道跡?謂八圣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有身滅道跡。

“是名當說有身、有身集、有身滅、有身滅道跡。”

佛說是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余如是說,差別者:當知有身,當知斷有身集,當知證有身滅,當知修斷有身道跡。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當說有及當知,亦如是說。又復差別者:比丘知有身,斷有身集,證有身滅,修斷有身道,是名比丘斷愛欲縛諸結等法,修無間等,究竟苦邊。

又復差別者:是名比丘究竟邊際,究竟離垢,究竟梵行,純凈上士。

又復差別者:是名比丘阿羅漢盡諸有漏,所作已作,已舍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心解脫。

又復差別者:是名比丘斷關、度塹,超越境界,脫諸防邏,建圣法幢。

又復差別者:云何斷關?謂斷五下分結。云何度塹?謂度無明深塹。云何超越境界?謂究竟無始生死。云何脫諸防邏?謂有愛盡。云何建圣法幢?謂我慢盡。

又復差別者:是名比丘斷五枝,成六枝,守護一,依四種,棄舍諸諦,離諸求,凈諸覺,身行息,心善解脫,慧善解脫,純一立梵行,無上士。

其道有三種,實覺亦三種,

有身四種說,羅漢有六種。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說所知法、智及智者。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所知法?謂五受陰。何等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是名所知法。

“云何為智?調伏貪欲、斷貪欲、越貪欲,是名為智。

“云何智者?阿羅漢是。阿羅漢者,非有他世死、非無他世死、非有無他世死、非非有無他世死,廣說無量,諸數永滅。

“是名說所知法、智及智者。”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重擔、取擔、舍擔、擔者。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云何重擔?謂五受陰。何等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

“云何取擔?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

“云何舍擔?若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樂著永斷無余已、滅已,苦盡、離欲、滅沒。

“云何擔者?謂士夫是。士夫者,如是名,如是生,如是姓族,如是食,如是受苦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命齊限。

“是名為重擔、取擔、舍擔、擔者。”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已舍于重擔,不復應更取,

重任為大苦,舍任為大樂。

當斷一切愛,則盡一切行,

曉了有余境,不復轉還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何等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愚癡無聞凡夫不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不如實知故,于色所樂、贊嘆、系著住,色縛所縛,內縛所縛,不知根本,不知邊際,不知出離,是名愚癡無聞凡夫。以縛生,以縛死,以縛從此世至他世;于彼亦復以縛生,以縛死,是名愚癡無聞凡夫。隨魔自在,入魔網中,隨魔所化,魔縛所縛,為魔所牽;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多聞圣弟子如實知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故,不貪喜色,不贊嘆,不系著住,非色縛所縛,非內縛所縛,知根本、知津濟,知出離,是名多聞圣弟子。不隨縛生,不隨縛死,不隨縛從此世至他世,不隨魔自在,不入魔手,不隨魔所作,非魔所縛,解脫魔縛,離魔所牽;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何等為五?謂色受陰,比丘于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是名如來、應、等正覺;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不起、解脫,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比丘亦于色厭、離欲、滅,名阿羅漢慧解脫;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名阿羅漢慧解脫。比丘,如來、應、等正覺,阿羅漢慧解脫有何差別?”

比丘白佛:“如來為法根、為法眼、為法依,惟愿世尊為諸比丘廣說此義!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如來、應、等正覺未曾聞法,能自覺法,通達無上菩提,于未來世開覺聲聞而為說法,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八道。比丘,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未得而得,未利而利,知道、分別道、說道、通道,復能成就諸聲聞教授教誡;如是說正順,欣樂善法,是名如來、羅漢差別。”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何等為五?色受陰,受、想、行、識受陰。汝等比丘當觀察于色,觀察色已,見有我、異我、相在不?”

諸比丘白佛言:“不也,世尊。”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色無我,無我者則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若苦者,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當作是觀。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多聞圣弟子于此五受陰觀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觀察已,于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者,則無所著;無所著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斷色欲貪,欲貪斷已,則色斷;色斷已,得斷知;得斷知已,則根本斷。如截多羅樹頭,未來不復更生。如是受、想、行、識欲貪斷,乃至未來世不復更生。”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色起、住、出,則苦于此起,病于此住,老、死于此出;受、想、行、識亦如是說。比丘,若色滅、息、沒,苦于此滅,病于此息,老、死于此沒;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未來色尚無常,況復現在色!多聞圣弟子如是觀察已,不顧過去色,不欣未來色,于現在色厭、離欲、滅盡向;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比丘,若無過去色者,多聞圣弟子無不顧過去色;以有過去色故,多聞圣弟子不顧過去色。若無未來色者,多聞圣弟子無不欣未來色;以有未來色故,多聞圣弟子不欣未來色。若無現在色者,多聞圣弟子不于現在色生厭、離欲、滅盡向;以有現在色故,多聞圣弟子于現在色生厭、離欲、滅盡向。受、想、行、識亦如是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無常、苦、空、非我三經,亦如是說。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說圣法印及見清凈。諦聽!善思!若有比丘作是說:‘我于空三昧未有所得’,而起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莫作是說。所以者何?若于空未得者而言我得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無有是處!若有比丘作是說:‘我得空’,能起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此則善說。所以者何?若得空已,能起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斯有是處!云何為圣弟子及見清凈?”

比丘白佛:“佛為法根、法眼、法依,惟愿為說!諸比丘聞說法已,如說奉行。”

佛告比丘:“若比丘于空閑處樹下坐,善觀色無常、磨滅、離欲之法;如是觀察受、想、行、識,無常、磨滅、離欲之法。觀察彼陰無常、磨滅、不堅固、變易法,心樂、清凈、解脫,是名為空;如是觀者,亦不能離慢、知見清凈。復有正思惟三昧,觀色相斷,聲、香、味、觸、法相斷,是名無相;如是觀者,猶未離慢、知見清凈。復有正思惟三昧,觀察貪相斷,瞋恚、癡相斷,是名無所有;如是觀者,猶未離慢、知見清凈。復有正思惟三昧,觀察我、我所從何而生?復有正思惟三昧,觀察我、我所,從若見、若聞、若嗅、若嘗、若觸、若識而生。復作是觀察:若因、若緣而生識者,彼識因、緣,為常、為無常?復作是思惟:若因、若緣而生識者,彼因、彼緣皆悉無常。復次,彼因、彼緣皆悉無常,彼所生識云何有常?無常者,是有為行,從緣起,是患法、滅法、離欲法、斷知法,是名圣法印、知見清凈;是名比丘當說圣法印、知見清凈,如是廣說。”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毗耶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有離車名摩訶男,日日游行,往詣佛所。時,彼離車作是念:“若我早詣世尊所者,世尊及我知識比丘皆悉禪思;我今當詣七庵羅樹阿耆毗外道所。”即往詣彼富蘭那迦葉住處。

時,富蘭那迦葉外道眾主,與五百外道前后圍繞,高聲嬉戲,論說俗事。時,富蘭那迦葉遙見離車摩訶男來,告其眷屬,令寂靜住:“汝等默然!是離車摩訶男是沙門瞿曇弟子,此是沙門瞿曇白衣弟子,毗耶離中最為上首,常樂靜寂,贊嘆寂靜。彼所之詣寂靜之眾,是故汝等應當寂靜。”

時,摩訶男詣彼眾富蘭那所,與富蘭那共相問訊,相慰勞已,卻坐一面。時,摩訶男語富蘭那言:“我聞富蘭那為諸弟子說法:‘無因、無緣眾生有垢,無因、無緣眾生清凈。’世有此論,汝為審有此,為是外人相毀之言?世人所撰,為是法、為非法,頗有世人共論、難問、嫌責以不?”

富蘭那迦葉言:“實有此論,非世妄傳。我立此論,是如法論;我說此法,皆是順法,無有世人來共難問而呵責者。所以者何?摩訶男,我如是見、如是說:‘無因、無緣眾生有垢,無因、無緣眾生清凈。’”

時,摩訶男聞富蘭那所說,心不喜樂,呵罵已,從座起去,向世尊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以向與富蘭那所論事,向佛廣說。

佛告離車摩訶男:“彼富蘭那為出意語,不足記也。如是,富蘭那愚癡,不辨、不善、非因而作是說:‘無因、無緣眾生有垢,無因、無緣眾生清凈。’所以者何?有因、有緣眾生有垢,有因、有緣眾生清凈。

“摩訶男,何因、何緣眾生有垢?何因、何緣眾生清凈?摩訶男,若色一向是苦、非樂、非隨樂、非樂長養(yǎng)、離樂者,眾生不應因此而生樂著。摩訶男,以色非一向是苦、非樂,隨樂、樂所長養(yǎng)、不離樂,是故眾生于色染著;染著故系,系故有惱。摩訶男,若受、想、行、識,一向是苦、非樂、非隨樂、非樂長養(yǎng)、離樂者,眾生不應因此而生樂著。摩訶男,以識非一向是苦、非樂,隨樂、樂所長養(yǎng)、不離樂,是故眾生于識染著;染著故系,系故生惱。摩訶男,是名有因、有緣眾生有垢。

“摩訶男,何因、何緣眾生清凈?摩訶男,若色一向是樂、非苦、非隨苦、非憂苦長養(yǎng)、離苦者,眾生不應因色而生厭離。摩訶男,以色非一向樂、是苦、隨苦、憂苦長養(yǎng)、不離苦,是故眾生厭離于色;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摩訶男,若受、想、行、識,一向是樂、非苦、非隨苦、非憂苦長養(yǎng)、離苦者,眾生不應因識而生厭離。摩訶男,以受、想、行、識,非一向樂、是苦、隨苦、憂苦長養(yǎng)、不離苦,是故眾生厭離于識;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摩訶男,是名有因、有緣眾生清凈。”

時,摩訶男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禮佛而退。

知法及重擔,往詣觀欲貪,

生及與略說,法印富蘭那。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支提竹園精舍。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多聞圣弟子于何所而見無常、苦?”

諸比丘白佛言:“世尊為法根、法眼、法依,惟愿為說!諸比丘聞已,當如說奉行。”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多聞圣弟子于色見無常、苦;于受、想、行、識見無常、苦。比丘,色為是常、無常耶?”

比丘白佛:“無常,世尊。”

“比丘,無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圣弟子寧于中見我、異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故,比丘,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多聞圣弟子如是觀察,厭于色、厭受、想、行、識;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故: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毗耶離獼猴池側重閣講堂。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多聞圣弟子于何所見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正觀,如實知見?”

比丘白佛:“世尊為法根、法眼、法依,惟愿為說!諸比丘聞已,如說奉行。”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多聞圣弟子于色見非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正觀。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佛告諸比丘:“色為是常、為無常耶?”

比丘白佛:“無常,世尊。”

又告比丘:“若無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圣弟子于中寧見有我、異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故,比丘,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彼一切皆非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正觀。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多聞圣弟子如是觀察,于色得解脫,于受、想、行、識得解脫。我說彼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純大苦聚。”

佛說此經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是無常,無常則苦,苦則非我。非我者,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實知,是名正觀。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多聞圣弟子于此五受陰非我、非我所觀察,如是觀察,于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比丘,于何所不見我、異我、相在?”

比丘白佛:“世尊為法根、法眼、法依,惟愿為說!諸比丘聞已,如說奉行。”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于色不見有我、異我、相在不?于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比丘,色為是常、無常耶?”

比丘白佛:“無常,世尊。”

佛言:“比丘,若無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圣弟子寧于中見我、異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故,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比丘,多聞圣弟子觀察五受陰非我、非我所,如是觀察者,于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者無所著,無所著故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無常色有常者,彼色不應有病、有苦,亦不應于色有所求,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無常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不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比丘,于意云何?色為常、為無常耶?”

比丘白佛:“無常,世尊。”

“比丘,無常為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圣弟子于中寧見是我、異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故,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非我所如實知。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多聞圣弟子正觀于色,正觀已,于色生厭、離欲、不樂、解脫,受、想、行、識,生厭、離欲、不樂、解脫: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wèi)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是苦。若色非是苦者,不應于色有病、有苦生,亦不欲令如是,亦不令不如是。以色是苦,以色是苦故,于色病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比丘,色為常、無常耶?”

比丘白佛:“無常,世尊。”

“比丘,無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圣弟子寧于中見我、異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故,比丘,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實觀察。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多聞圣弟子于色得解脫,于受、想、行、識得解脫,我說彼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純大苦聚。”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