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衣缽相傳”指什么?是什么意思?

“衣缽相傳”指什么?是什么意思?

  中國禪宗初祖至六祖師徒間傳授道法,常付衣缽為信,所以被稱為“衣缽相傳”。

  “衣”一般是說“三衣”,即僧尼不同場合所穿用的三種法衣:

  1.僧伽梨:即大衣、重衣、雜碎衣、入聚落衣、高勝衣,為上街托缽或奉召入王宮時所穿之衣,由九至二十五條布片縫制而成,又稱九條衣。據(jù)說有一次,釋尊覺得天氣很冷,擔(dān)心比丘的衣物不夠保暖,因此有大衣的制定。如人所知,大衣是由九塊布縫成的,因此準(zhǔn)于以上二衣,也稱為九條。

  2.郁多羅僧:是專為掩蓋上半身而披的,規(guī)定可用七塊布疑縫成,因此準(zhǔn)于上述,也稱為七條,即上衣、中價衣、入眾衣,為禮拜、聽講、布薩時所穿著之衣,由七條布片縫制而成,故又稱七條衣。

  3.安陀會:即內(nèi)衣、中宿衣、中衣、作務(wù)衣、五條衣,為做日常勞務(wù)時或就寢時所穿著。規(guī)定用五塊布縫成,掩蓋腰部以下。由于它的作法,下來也稱為五條,這種用語傳到今日的日本佛教間。

  僧伽梨(sanghati)、郁多羅僧(uttarasanga)、安陀會(梵antarvasa)此三衣總稱為支伐羅(civara)。

  “缽”即僧尼所用的食器,由梵名“缽多羅”而來。

  依佛制,初期的出家者須過質(zhì)樸的僧團生活,因此在個人物品方法,僅獲準(zhǔn)持有三衣一缽、座具及漉水囊,其中,尤以三衣一缽為出家者最重要的持物。傳說佛教禪宗從達摩祖師開始師徒間傳法,常以衣缽為信,稱為“衣缽相傳”。

  菩提達摩大師從印度把佛教禪宗傳到中國,被稱為中國禪宗第一代開山祖師。因為達摩大師傳法之后沒有什么遺物,就把從印度帶來的衣缽作為正法眼藏的代表,傳給二祖慧可大師,這叫做燈燈續(xù)焰,奕葉相傳。衣缽一直傳續(xù)到六祖惠能大師,《壇經(jīng)·行由品》:“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后由于傳教的袈裟被武則天索取,于是停止傳交。

  所以,之后在禪宗中傳“衣缽”也可以理解成為傳下去一種理念思想或是修煉的方法。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