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文化 >

歷史悠久法源寺:北京城內(nèi)現(xiàn)存最古老佛寺

\

  若說,我在北京去得最多的寺院,莫過于法源寺了。一則,它距離我家算是最近的一處寺院;二則,多年前我以父母的名義,給寺院修繕募款捐贈了一尊紫檀佛像,永久供奉在擁有北京最大臥佛雕像的臥佛殿,因此也多了一份惦念。每次到法源寺,如果可能,我都少不了到臥佛殿去參拜,拜佛的時候,也就等于拜父母了。

  如果聽說過清朝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行刑處菜市口,基本就知道了法源寺的大概位置。從菜市口往西南不遠(yuǎn)處,宣武門外教子胡同南端,就到了如今改造一新的法源寺門前的綠化廣場。廣場南端聳立了一座白塔,上面的雕刻提示著這是“憫忠寺”遺址紀(jì)念碑。

  “憫忠寺”即是法源寺的最初雛形。這名字顧名思義,就帶有紀(jì)念忠烈的味道。實際也正是如此,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為哀悼北征遼東不順服高句麗的陣亡將士,詔令在此立寺紀(jì)念。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工程,賜名憫忠寺。也就是說,這里原本就是唐朝的一個烈士陵園。安史之亂時,一度改稱順天寺,平亂后恢復(fù)憫忠寺名稱。唐末景福年間(892-893年),幽州盧龍軍節(jié)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并增建“憫忠閣”。閣甚雄偉,有“憫忠高閣,去天一握”之贊語。“憫忠閣”至今還在,算是這一原名的最直接的提示。

  遼清寧三年(1057年),幽州發(fā)生了一次大地震,憫忠寺被毀,但不久即奉詔修復(fù),形成今天的規(guī)模和格局。明朝正統(tǒng)二年(1437年),寺僧相王容法師募資進(jìn)行了修葺,易名為祟福寺。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稱法源寺,使之成為真正的佛教寺院。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法源寺奉詔再次整修,竣工后乾隆皇帝親自來到法源寺,御書“法海真源”匾額賜寺,此匾至今仍懸掛在大雄寶殿之上。傳說乾隆皇帝還在寺內(nèi)寫下了“最古燕京寺,由來稱憫忠”的詩句。這便是“法源寺”名稱的由來。

  1956年,中國佛學(xué)院在這里成立。1963年,亞洲1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僧教徒會議也在這里召開。1980年,國家再次撥款修復(fù)寺廟,并創(chuàng)辦了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后來中國佛教組織的管理機(jī)構(gòu)中國佛教協(xié)會也掛牌于此,這些都使之成為中國佛教文化和佛學(xué)研究的中心之一。

  法源寺占地面積6700平方米,七進(jìn)六院,是北京城內(nèi)保存下來歷史最為悠久的古寺廟建筑群。其風(fēng)雨滄桑,幾度毀修的經(jīng)歷,仿佛以身說法,宣講了佛教所說的無常

  與皇家的因緣令其地位尊崇,而與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的關(guān)系則使其名聲顯赫。

  宋欽宗趙桓被金兵俘虜北上,就曾囚居在這里。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宋遺臣謝枋得抗元失敗,遁隱建寧(今福建省建頤縣)唐石山中,后被元軍所俘,押至大都(北京),拒不降元,也在此寺絕食身亡。明末時期的著名抗清將領(lǐng)袁崇煥被崇禎皇帝凌遲三天而死,死后尸骨又被剁為齏粉。當(dāng)?shù)乩习傩詹涣私庹嫦,以為他真是叛國賣國的亂臣賊子,紛紛以能吃到他的肉為榮。此時只有袁崇煥一位佘姓部下相信他們的督師大人是被冤枉的,冒著生命危險將袁崇煥殘存的骨肉收集起來,存放到了法源寺。

  清朝末年的戊戌變法失敗,六君子在菜市口被慈禧殺害,他們的尸體據(jù)說是京城大俠大刀王武偷偷運(yùn)了回來,寄放到了法源寺。如此說來,法源寺聚集了歷史上多少的悲涼!

  清代的法源寺就以其花木見勝,譽(yù)滿京都。寺內(nèi)種植的牡丹達(dá)百余種,前庭后院種滿了丁香,每到春末夏初,牡丹萬紫千紅,丁香芬芳濃郁。尤其是丁香,號稱“香雪海”,曾與崇效寺牡丹、恭王府海棠一起并稱京畿三大花事。每歲花開時節(jié),寺僧必備素齋,邀集文人名士賞花,召開“丁香詩會”。民國年間,印度文壇泰斗泰戈爾來中國,當(dāng)時由著名詩人徐志摩、林徽因陪同,就曾參觀了法源寺中的“香雪海”。

  如今可惜牡丹不再,所幸丁香仍盛。走入法源寺,古樹如蓋,丁香滿院,翠竹蕭蕭,松濤陣陣,給京城這個鬧市平添了一處難得的雅靜。

  盡管法源寺在歷史上極富盛名,地位尊貴,但對今天佛教之外的人們,早不如前。但臺灣著名大作家李敖的一部歷史小說《北京法源寺》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提名后,后來訪問北京時點名游覽法源寺,不僅使法源寺一度成為京城旅游熱點,更是讓法源寺聞名世界。

相關(guān)閱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