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公案 >

佛印禪師-斗對奇趣

  了元俗姓林,江西饒州人,出生于書香門第之家。他三歲時,便通讀《論語》及諸家之詩,五歲時已能誦詩三千首,而且出口成章,眾人都稱之為神童。

  林公子雖然熟讀儒家經(jīng)典,但卻喜愛佛教。一天,他閑游竹林寺,無意中看到一本《首楞嚴經(jīng)》,一見如故,愛不釋手。他決心出家,但父母不答應,一定要他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公子說,那些都是過眼云煙,身外之物,唯有佛教真理,亙古長新。又說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往生凈土,安樂吉祥。父母實在拗不過他,只好讓他出家。他便由林家公子變成了元和尚。

  了元起初在承天寺作住持,后來移住淮山、廬山、金山、焦山、大仰山和云居山等地。因四住云居山,所以稱“云居了元禪師”。又因宋神宗賜給他佛印的寶號,所以又稱佛印和尚。他是北宋云門宗的重要傳人,在文人士大夫心目中道望很高,與文人關系非常親密。大名鼎鼎的理學開山大師周敦頤,也不得不委身其門下,推他為青松社社主。大文豪蘇東坡對了元禪師,更是贊不絕口,兩人之間過往尤密,遞相唱酬。通過與文人雅士的交往,了元將禪宗推向文人士大夫,既使禪宗世俗化,又使禪宗雅而不俗。

  佛印與蘇軾頻頻往來,談論詩文,題詩斗對,相互唱和。蘇軾曾多次勸佛印入仕為官,但看破紅塵的佛印卻無心做官,只想在佛門之內找點精神依托。蘇軾見佛印矢志難移,只好放棄勸他為官的念頭,對佛印更加敬佩。

  一天,適值大雪,蘇軾獨自一人在杭州太守府房里一面吃魚喝酒,一面填詞。為了推敲一個句子,他停下筷子眺望著窗外的雪景。忽然,他發(fā)現(xiàn)佛印不聲不響地踏著雪,朝自己的書房走來。“殘渣余肴,杯盤狼藉,怎好用來待客?”想到此,蘇軾趕忙把魚、菜盤子放到一個書架頂上,又連忙收藏起酒具,裝出一心一意推敲詞句的樣子。

  誰知這佛印和尚腳快、眼快、鼻子更尖,進門一見蘇軾的神色,又嗅嗅屋內氣味,看看房間的擺設,便猜知蘇軾一定有什么秘密。他不愿直按說出來,便欲擒故縱,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向蘇軾請教“蘇”的寫法。蘇軾當時并未認真想,便隨口答道:“草頭下邊,左邊是魚,右邊是禾。”佛印一聽笑著問:“把草頭和魚字換個位置行不行?”蘇軾還是沒有覺察到佛印話里有話,只是一個勁地搖頭、擺手。

  佛印知道蘇軾已經(jīng)上了圈套,微笑著指指書架上的菜盤子,說:“那就把魚從上面挪下來吧!”

  蘇軾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佛印的心思。二人撫掌大笑,便就著那些殘魚剩菜,在書房里開懷暢飲起來。

  第二天,蘇軾到佛印的住處去回訪佛印。蘇軾一進門坐下,便有一股魚肉的香味和酒氣沖鼻而來。蘇軾四下里望了望,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可疑的痕跡。他見房內除了一只大磬外,別無可藏魚、酒之處,心中便有了主意。

  佛印見蘇軾東張西望,像貓找耗子似的神情,明知他已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秘密,卻故意裝作沒看見,不露聲色地等待著。

  蘇軾見佛印沒有反應,便說:“今天請你對對聯(lián)。”佛印一聽蘇軾要與自己對對聯(lián),不知是計,心中十分高興。說:“請出上聯(lián)。”蘇軾笑著出了幅上聯(lián):

  “向陽門第春常在,”

  佛印一聽,心想:“這是一副人們常用的對聯(lián)。還想用這個來難我啊?”便不假思索地順口對道:

  “積善人家慶有余。”

  蘇軾大笑道:“哈哈!既然磬(慶)里有魚(余),為何還不拿出來讓我嘗嘗?”

  佛印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上了當,笑盈盈地從磬里端出魚和酒,關了房門,與蘇軾舉杯共飲。

  一天傍晚,蘇軾偕好友佛印泛舟赤壁長江之上,船小風輕,隨波逐流,二人在船上開懷痛飲,談笑風生。時值深秋,金風颯颯,水波粼粼,大江兩岸,景色迷人。酒過半酣,佛印說:“難得有如此好的景致,學士出一聯(lián)貧僧來對如何?”

  蘇軾頷首印可。過了一會兒,蘇東坡用手往江左岸一指,笑而不語。佛印循指望去,只見大江左岸上農夫罷耕而去,游人踏月而歸,不解東坡用意何在。正疑惑間,只見河岸上有一只大黃狗正在狼吞虎咽地啃骨頭吃,頓有所悟,欲言又止,只是哈哈一笑,將自己手中那柄題有東坡詩句的大蒲扇拋入水中。東坡起初不解其意,稍一尋思,方知佛印此舉之用心。此時二人心照不宣,無聲勝有聲,乃相對撫掌大笑不止。

  原來,他們二人這一系列舉動、表情、手勢的含義,正好是一副精巧的諧音雙關啞聯(lián)。按表層含義解釋,就是:

  狗啃河上骨;

  水流東坡詩。

  但若按深層含義理解,此聯(lián)又可為:

  狗啃和尚骨,

  水流東坡尸。

  多么詼諧、幽默、風趣!蘇軾雖屢遭貶謫,蒙受莫須有之冤,性情仍然開朗如此,可見他的胸懷是多么廣闊,舉手投足之間,無不顯示出他那生動活潑的人格。

  又有一次,他與佛印外出游玩時,東坡見村姑挑著稻禾從田里上來,忙拉佛印看。佛印看后紅著臉,四處張望,見山前有位樵夫,正在砍伐一株朽爛了的老樹,又指給東坡看。原來兩人仍是在斗啞聯(lián):

  村姑田里挑禾上(和尚);

  樵夫山前伐朽才(秀才)。

  可見兩人的才智之高是到了何等的程度。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