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公案 >

僧辯傳

  釋僧辯,俗姓張,南陽人。七歲時就會背很多文章,被鄉(xiāng)里贊為神童。十歲時要出家,但機緣不成,父母不允。然而卻在寺廟聽了仁王經(jīng)、維摩經(jīng),聽過后隨即可以為人講述,很得老和尚們的稱贊。隋文帝楊堅開皇初年(公元五八二年),敕令度三千僧,因僧辯年齡小排在最后,但考試時“言詞清囀,章句契斷”,很得主考朗正欣賞,于是破例讓他出家。受戒后就各處參學。當時有一位智凝法師,“學望京華,德隆岳表”,僧辯就隨之學習。唐高祖李淵武德時,僧辯大開法席,駁倒了當時的諸多問難者。貞觀年間住持弘福寺,終日講經(jīng)不輟,使得海內(nèi)外僧俗,不遠萬里來參學于他。權(quán)貴與之結(jié)交,僧辯也不失威儀,任其來去,并不迎送。貞觀十六年(公元六四二年)六月十三日入滅,時年七十五歲。當時正是盛夏,尸體放了二十天也沒有腐爛,就放在郊西,很多人朝拜。道宣律師在《續(xù)高僧傳》上說:至今已經(jīng)四年了,尸身“鮮明如常”。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