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大乘單譯經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七十一卷 阿毗曇毗婆沙論
第七十一卷 阿毗曇毗婆沙論
智犍度八道品第一之一
佛說學人成就八種學道跡。漏盡阿羅漢。梵行已立。成就十種無學道。學人八種學道跡。幾成就過去。幾成就未來現在。漏盡阿羅漢。梵行已立。十種無學道。幾成就過去。幾成就未來現在。如此章及解章義。此中應廣說優(yōu)波提舍。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為止于世中愚言無過去未來世成就說現在世是無為法者意故。亦明過去未來行成就是實有法。若過去未來行。非實有者。則無成就不成就。過去未來行者。如第二頭第三手第六陰第十三入。無有成就不成就者。以有成就過去未來行故。知過去未來行是實有法。復有說所以作論者;蛴姓f成就非實有法。如譬喻者。尊者佛陀提婆說。成就無體。非實有法。所以者何。若眾生不離彼法。名為成就。然不離是分別相待和合法。無有實體。如五指聚。名之為拳。散則非拳。若眾生不離彼法名為成就。若離彼法不名成就。問曰。彼何故作如是說。答曰。彼依佛經。佛經說轉輪王成就七寶。彼為成就他身法及非眾生數法耶。若轉輪王成就輪寶神珠寶者。則壞法體。所以者何。亦是眾生數。亦非眾生數故。若成就象馬寶者則壞趣。所以者何。亦是人趣。亦是畜生趣故。若成就玉女寶者則壞身。所以者何。亦是男身。亦是女身故。若成就主藏主兵臣者則壞業(yè)。所以者何。亦是尊貴。亦是卑賤故。欲令無如是過故。說成就無有實體。欲止如是說者意。亦明成就有實體。若成就無實體者。則違此經。如說學人成就八種學道跡。漏盡阿羅漢。梵行已立。成就十種無學道。圣人有漏心現在前時。成就過去未來現在。無無漏道故。則不成就。復違余經。如說此人成就善法。亦成就不善無記法。若善法現在前時。則離不善。無記法。不應成就。不善法現在前時。則離善法。無記法。不應成就。無記法現在前時。則離善不善法。不應成就。復違余經。如說比丘成就七法。于現法中。多住喜樂。若修方便。必能盡漏。無有比丘成就七法者。于七法中。若起一一法現在前。則成就一法。若起余法現在前。于七法中。則不成就。復違余經。如說如來成就十力。無有如來成就十力者。若成就一力。若不成就如來。于十力中。若起一一力現在前。則成就一力。所以者何。于一剎那中。無兩慧并現在前何況多。若起余法現在前。則不成就力。復有余過。凡夫人可言離三界結。離三界結人可言凡夫人。凡夫人可言離三界結者。凡夫人善不隱沒無記心現在前時。則不成就過去未來現在三界結。應是離三界欲人。離三界欲人是凡夫者。阿羅漢起善有漏及不隱沒無記心現在前時。則不成就過去未來現在無漏法。以不成就無漏法故。應是凡夫。欲令無如是過故。說成就是實有法。問曰。若成就是實有法者。譬喻者所引經云何通耶。答曰。轉輪王于七寶中。得隨意自在用故。世尊說名成就。復有說所以作論者;蛘f成就是實有法不成就非實有法。為止如是說者意。亦明不成就是實有法。若不成就非實有者。成就亦非實有。所以者何。因不成就故。施設成就。如因明有闇因夜有晝因寒有熱。因不成就有成就亦爾。復次不成就與成就。是兩兩近相對法。如貪與不貪恚與不恚癡與不癡。是兩兩近相對法。彼亦如是。復次若不成就無實體者。則無施設有斷煩惱法。所以者何。圣道生時。斷于煩惱。非如以石磨香。圣道生時。斷煩惱得證解脫得故。名斷煩惱。復有說所以作論者;蛴姓f圣道是無為法。如毗婆阇婆提說。圣道是無為法。彼作是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是一常住法。諸佛出世。盡覺悟此道。譬如莊嚴象馬之乘。多人更乘人人雖異而乘常一。如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是一常住。諸佛出世皆悟此道。諸佛雖異。其道常一。問曰。彼何故作如是說。答曰。依于佛經。佛經說。我得過去諸仙所得舊道。以佛說道是舊法故。言是無為。為止如是說者意故亦明道在世中。若道在世。必是有為非是無為。所以者何。無有無為法在于世者。若道是無為法者。則違此經。如說毗舍佉優(yōu)婆夷。往詣檀摩提那比丘尼所。作如是問。道為是有為為是無為耶。彼作是答。毗舍佉優(yōu)婆夷道是有為非是無為。問曰。若道是有為非無為者。毗婆阇婆提所說經云何通。答曰。以五事同故。說名舊道。一以方便同。二以地同。三以行同。四以境界同。五以所作同。方便同者。如一佛于三阿僧祇劫滿足六波羅蜜。諸佛亦爾。地同者。其道盡在第四禪地。行同者盡行十六行。境界同者盡緣四諦。所作同者。如一佛以道滅煩惱。一切佛亦爾。以此義通彼經。若如經所說。不依義者。即此經中說。我曾過舊城舊村城村?墒菬o為法耶。雖說城村是舊。而非無為。道亦如是。雖說舊道。而非無為。如偈說。
若斷欲無余如蓮華在水
比丘離彼此如蛇脫舊皮
蛇皮可是無為法耶。如是蛇皮雖說是舊。而非無為。道亦如是。是故為止他義欲顯己義。亦欲說法相相應義故。而作此論。
八種者。正見乃至正定。成就者。問曰。誰成就。為法成就。為人成就耶。若法成就。一切法無所欲。云何成就。若人成就。于實義中。人不可得。若無有人。云何成就。答曰。應作是說。成就非法非人。實義中有成就不成就。而無成就不成就者。實義中有縛有解。而無縛者解者。有煩惱有出要。而無煩惱者出要者。有生有死。而無生者死者。有業(yè)有業(yè)報。而無作業(yè)受業(yè)報者。有道有道果。而無修道證道果者。于實義中。有成就不成就。而無成就不成就者;蛴姓f者法成就。問曰。若然者。眼入成就十一入。十一入亦成就眼入耶。答曰。若作是說。眼入成就十一入。十一入成就眼入而無過。評曰。應作是說。成就非法非人。然四陰五陰生時。有如是相似得。名成就不成就。尊者和須蜜說曰。一切法無所欲。于無所欲法中。有何成就不成就者。問曰。若然者佛經云何通。如說此人成就善不善法。答曰。此是如來隨俗言說而無有實。問曰。云何是成就義。尊者和須蜜答曰。不斷義是成就義。問曰。若然者。具縛凡夫于一切法。不斷盡成就耶。答曰。不也。不得彼法故。復次不棄義是成就義。問曰。若然者。學人不棄無學法。成就彼法耶。答曰。不也。不得彼法故。尊者佛陀提婆說曰。得而不失義。是成就義。若得彼法不失。是名成就。問曰。何故名學為學。學法故名學耶。為得學法故名學耶。若學學法是學者。定犍度所說云何通。如說學住自性。若得學法是學者。佛經云何通。如說佛告尸婆迦。學學法故名學。答曰。應作是說。學學法故名學。問曰。若然者。佛經善通。定犍度所說云何通。答曰。彼中說得學法故名學人。復有說者。得學法故名學。問曰。若然者。定犍度所說善通。佛經云何通。答曰。佛經中說。不舍期心。不舍方便。學人若住善不善無記心。而不舍趣涅槃心故名學。如人在道路中止息。他人問言。欲何所趣。彼人答言。欲趣某方。其人以不舍去心故。雖住言去。彼亦如是學跡者。問曰。無學跡于學跡。明凈勝妙。何故但說學跡。不說無學跡耶。答曰。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說有余。復次此說始起初入法者已說學。當知亦說無學。復次以所作各各不同故。學人以道跡所作勝。無學人以解脫所作勝。如王與臣所作各各不同。王以尊貴降伏所作為勝。臣以執(zhí)仗斗戰(zhàn)所作為勝。彼亦如是。復次學道跡。能斷煩惱。猶如器仗。能破怨敵。無學不爾。復次學道跡。能作斷煩惱方便及斷煩惱。無學不爾。復次數數行義是道跡義。無學不數數行故。不名為跡。
學人成就八種道跡。幾成就過去。幾成就未來。幾成就現在。答曰。若依有覺有觀三昧。有覺有觀三昧者。是未至及初禪。問曰。此中何者是依。答曰。或有說者。俱生故是依。復有說者。次第緣是依。評曰。應作是說。依彼二地起此法故名依。初者有四種。一得正決定初。二得果初。三轉根初。四離欲初。得正決定初者。依彼二地得正決定。得果初者。依彼二地初得學果。轉根初者。依彼二地信解脫轉根作見到。離欲初者。以世俗道離欲依彼二地。初起無漏道現在前。此中依四種初而作論。隨相而說學見現在前。問曰。學人或起非學非無學見。何故但說學人學見現在前耶。答曰。應作是說;驅W見現在前。而不說者。當知學人必起學見。不起非學非無學見。如所說諸初剎那現在前無過去。所以者何。未有一剎那經生滅者。設有生滅。以得果轉根故。而舍八未來成就。修八現在成就。若滅已不舍。滅者是無常。滅不舍者。舍圣道有三種。一得果。二退。三轉根。若不得果。不退不轉根。即依彼地滅已復起現在前。問曰。何故依彼地滅已復起現在前耶。答曰。學人依彼地。共煩惱戰(zhàn)得勝。破結怨敵。念其恩故。復起現在前。如人著鎧執(zhí)仗。與怨共斗。既得勝已。其人后時。以念恩故。數數修治器仗。而覆藏之。不令毀壞。彼亦如是。復次以四事故。重起現在前。一欲受現法樂故。二欲游戲故。三欲觀先所作故。四欲受用圣法故。學第二剎那頃。八成就過去。是前剎那生滅者。八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八成就現在。是現在前者。彼滅已不舍。若依無覺無觀三昧。學見現在前。八成就過去。是依有覺有觀地生滅者。八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七成就現在。是現在前者。除正覺。所以者何。地無正覺故。彼滅已不舍。依無色定。學見現在前。八成就過去。是有覺有觀地生滅者。八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四成就現在。除正覺正語正業(yè)正命。彼地無故。彼滅已不舍。若入滅定。若起世俗心現在前。八成就過去。是有覺有觀地生滅者。八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F在無。若入滅定。是時無心。有心者能修道。若起世俗心現在前。彼心是有漏。此中但說無漏道種。若依無覺無觀三昧。無覺無觀三昧。是第二第三第四禪。問曰。此中何故不說中間禪耶。答曰。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說有余。復次已在后所說中故。所以者何。更無異種。與第二第三第四禪種同故。依義如先說。初者有四種。如先說。學見現在前如說。初剎那不成就過去。如先說。八成就未來七現在。如先說。彼滅已不舍。如先說。復依無覺無觀三昧。學見現在前。第二剎那頃。七成就過去。是依無覺無觀地。生滅者。八成就未來。七現在。如先說。彼滅已不舍。依無色定。學見現在前。七成就過去。是無覺無觀地生滅者。八未來四現在成就。如先說。彼滅已不舍。入滅定。若起世俗心。如先說。彼滅已不舍。依有覺有觀三昧。學見現在前。七成就過去。是無覺無觀地。生滅者。八未來八現在成就。如先說。若依無色定。無色定名空處識處無所有處。依者如先說。初者四種初。如先說。此中依離欲初而作論。非得正決定初。所以者何。無有依無色定得正決定者。非得果初。所以者何。無有依無色定得學果者。非轉根初。所以者何。無有依無色定轉學根者。以世俗道。離下地欲。后依彼地初起無漏道現在前。最初剎那無過去。八未來四現在成就。如先說。問曰。如世俗無色定非不因世俗禪。無漏無色定非不因無漏禪。世俗禪。是世俗無色定方便所依門。無漏禪是無漏無色定方便所依門。何故說無過去耶。答曰。道種或有在禪地者;蛴性跓o色地者。彼雖起在禪地者。未起在無色地者。是故無過去滅者。是無常滅不舍者舍圣道有三種。如先說。依彼地生滅圣道復起現在前。問曰。何故依彼地生滅圣道復起現在前耶。答曰。以念恩故。廣說如上。第二剎那頃。四成就過去。是依無色定生滅者。八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四成就現在。是起現在前者。除正覺正語正業(yè)正命。彼地無故。彼滅已不舍。若入滅定。若起世俗心現在前。四成就過去。八成就未來,F在無。如先說。彼滅已不舍。依有覺有觀三昧。學見現在前。四成就過去。是依無色定生滅者。八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八成就現在。是起現在前者。問曰。無色定次第能起有覺有觀三昧耶。答曰。不能。此說說次第。不說定次第。此說說隨順。不說定隨順。彼滅已不舍。依無覺無觀三昧。學見現在前。四成就過去。是依無色定生滅者。問曰。過去有八。是依有覺有觀三昧生滅者。何故說四耶。答曰。此中一切處唯說最初生滅者。八成就未來。是未來修者。七成就現在。是起現在前者。除正覺。彼地無故。問曰。此中說何等學人。答曰。此中說習學次第入一切定。猶如登石上梯者。先入有覺有觀三昧。次入無覺無觀三昧。次入無色定。次入滅定。次起世俗心。說如是學人。若先入有覺有觀三昧。次入無覺無觀三昧。次入無色定。次入滅定。不起世俗心。不說如是學人。余如雜揵度。人品中說十二枝緣端正女人喻。
有四種道。一苦遲慧道。二苦速慧道。三樂遲慧道。四樂速慧道。問曰。應說一道。謂盡苦道。盡生死有道。盡老死道。應說二道。一盡色道。二盡名道。應說三道。一盡欲界道。二盡色界道。三盡無色界道。應說五道。謂盡色道。乃至盡識道。應說十一道。謂盡老死道。乃至盡行道。若以在身若在剎那。則有無量無邊道。何故世尊于一道廣說四道。于無量無邊道。略說四道。云何施設立四道耶。答曰。以三事故。一以地。二以根。三以人?偠灾。以三事應以二事。或以地以根;蛞缘匾匀恕R缘匾愿。依未至中間三無色定。鈍根人所行道。是名苦遲慧。即依此地利根人所行道。是名苦速慧道。依根本禪。鈍根人所行道。是名樂遲慧道。即依此禪。利根人所行道。是名樂速慧道。是名以地以根。以地以人者。依未至中間禪三無色定。堅信信解脫時解脫人所行道。是名苦遲慧道。即依此地堅法見到。非時解脫人所行道。是名苦速慧道。依根本禪。堅信信解脫時解脫人所行道。是名樂遲慧道。即依此禪。堅法見到。非時解脫人所行道。是名樂速慧道。是名以地以人。
問曰。四道體性是何。答曰。是五陰四陰性。若在禪地是五陰。在無色定是四陰。此是四道體性我相物分。
已說體性。所以今當說。何故名道。道是何義。趣向正義是道義。趣向涅槃城義是道義。苦遲慧道者。問曰。無漏道非苦受不與苦受相應。何故名苦耶。答曰。諸邊無色道難生故名苦。根本禪道易生故名樂。云何諸邊無色道難生耶。答曰。欲界煩惱及業(yè)系縛故。多用功。乃生未至禪。如人被縛。多用功力。乃能自解。彼亦如是;蛴行薏粌粲^生彼地者;蛴行薨材遣悄钌说卣摺P薏粌粲^者。或于十年或十二年中。常觀白骨;蛴心苌说卣摺;虿荒苌摺P薨材遣悄钫。若于十年若十二年中。常數息;蛴心苌说卣呋虿荒苌摺R央x欲愛。不多用功。能起初禪現在前。初禪異心心數法滅。異心心數法生。滅粗心生細心。覺俱心滅。觀俱心生。如人以木折木多用功然后乃折。初禪亦爾。異心心數法滅。異心心數法生。粗心滅細心生。覺俱心滅。觀俱心生。已離初禪欲。不多用功。起第二禪現在前。第三第四禪亦如是。問曰。離第四禪欲。亦不多用功起無色定現在前。何故名苦道耶。答曰。無色定是微細法;蛴醒詿o無色定者。如多毗婆居士。往詣尊者阿難所。作如是問。尊者阿難。我是在家之人。長夜樂著色聲香味觸。聞說無色眾生。心生怖畏。如臨大坑。云何名眾生而無有色根本禪是樂道。如二人俱至一方。一從水道。一從陸道。雖俱至一方。從水道者樂。非陸道者。諸眾生離欲亦如是;蛞乐T邊無色定;蛞栏径U。雖俱得離欲。依禪者樂。非諸邊無色定。復次有二種樂故名樂。謂受樂猗樂。三禪中有猗樂受樂。第四禪雖無受樂。而猗樂多勝。余地二種樂。復次有二種樂故名樂。謂舊樂客樂。舊樂者。住禪起禪現在前。客樂者。住禪起無色定現在前。余說禪樂相。如上四禪中廣說。問曰。何故名遲。答曰。以得此道不能速至涅槃城故名遲。問曰。何故名速。答曰。以得此道能速至涅槃城故名速。問曰。若不速至名遲疾至名速者。有信解脫人速至勝見到者。若信解脫人精勤。見到人不精勤。則信解脫人速有所至。非見到者。如偈說。
不放逸放逸睡眠覺寤者
猶如利鈍馬前發(fā)者先至
猶如二人俱至一方。一乘疾馬。一乘鈍馬。雖乘鈍馬。以前發(fā)故。先有所至。如是信解脫人。勤行精進。先至涅槃。見到人不勤精進故。后至涅槃。答曰。此中說等行精進者。若等行精進。見到者則先至。問曰。此四道是四陰五陰性。何故說名慧耶。答曰。此道雖是四陰五陰性。以慧偏多故名慧道。如見道是五陰性以見偏多故名為見道。邊等智。是五陰四陰性。以智偏多故名智。金剛喻定是五陰四陰性。以定偏多故名定。四道亦爾。是五陰四陰性。以慧偏多故名慧道。云何苦遲慧道。如經說。比丘厭惡五取陰。是名苦遲慧道。問曰。此道緣四諦。何故世尊唯說緣苦諦耶。答曰。應說緣四諦。而不說者。當知此說有余。復次此說始初入法。為說緣苦諦。當知亦說緣余諦。復次佛經說四道方便。不說四道體。四道方便道中。作如是厭惡觀集法。經中復說。云何苦遲慧道。答曰。非根本禪所攝鈍五根是也。云何苦速慧道。答曰。非根本禪所攝利五根是也。云何樂遲慧道。答曰。根本禪所攝鈍五根是也。云何樂速慧道。答曰。根本禪所攝利五根是也。問曰。此道是五陰四陰性。何故但說是根耶。答曰。此中說最勝者五根性。是巧便能成大事故。問曰。為有中根不。若有者此中何故不說耶。若無者佛經云何通。如說諸眾生隨世而生。隨世而長。有下根者。有中根者。有上根者。其上根者。煩惱微薄易可教化。若不聞法則退失善根。答曰。應作是說。無有中根。所以者何。見道有二種。一堅信道。二堅法道。修道中亦有二種。一信解脫道。二見到道。無學道中亦有二種。一時解脫道。二不時解脫道。以無第三道故。無有中根。問曰。若然者。佛經云何通。答曰。受化見圣諦者;蛴性诔酢;蛴性谥小;蛴性诤。在初者名利根。在中者名中根在后者名下根。復次受化見圣諦者。有近有遠。或有不近不遠者。近者是利根。如憍陳如等。遠者是鈍根。如須跋陀羅等。不近不遠是中根。如舍利弗目揵連等。復有說者。有中根。問曰。此中何故不說耶。答曰。已說在先所說中。若說下根時。中根則在上根中。若說上根時中根則在下根中。是故尊者瞿沙作如是說。中根為在何處。答曰。在下中。所以者何。上中下者名中。復次在上中。所以者何。下中上者名中。復次俱在二中。評曰。如是說者好。所以者何。佛亦是堅法人。辟支佛亦是堅法人。聲聞得波羅蜜者。亦是堅法人。彼根盡等耶。以于一道有三種根故。經作是說。以無第三道故。阿毗曇者。則說無中根。是故二說善通。集法經復說。修行廣布苦遲慧道。能滿足苦速慧道。修行廣布樂遲慧道。能滿足樂速慧道。問曰。此說何者滿足。為說滿足根。為說滿足離欲耶。若滿足根者?噙t慧道則滿足二速慧道。樂遲慧道亦滿足二速慧道。若滿足離欲者。則遲道滿足遲道。速道滿足速道。答曰。應作是說。滿足根。所以者何。彼經說相似法滿足。不說不相似法滿足?嗟琅c苦道相似。樂道與樂道相似。問曰。誰成就幾道。答曰;蛞换蚨。誰一耶。答曰。未離欲界欲鈍根者。成就苦遲道。已離欲界欲成就二。謂樂遲道。未離欲界欲利根者。成就一苦速道。已離欲界欲成就二。謂樂速道。尊者僧伽婆修說曰。有盡成就四道者。如依根本禪。轉根住無礙道時。不舍二鈍道。已得二利道。不應作是說。所以者何。若作是說。則壞根壞人。壞根者。亦是鈍根。亦是利根。壞人者。亦是信解脫。亦是見到。
- 上一篇:第七十二卷 阿毗曇毗婆沙論
- 下一篇:第七十卷 阿毗曇毗婆沙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