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都是緣
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喜風不動,冥順于道。
佛法認為,萬事萬物皆因緣而生,因緣而滅,這就是所謂的緣起。“緣起”是佛教的根本教理,也是佛教異于其他宗教、哲學、思想的最大特性!楞嚴經(jīng)疏》說:“圣教自淺至深,說一切法,不出因緣二字。”
京都的清晨,天蒙蒙的將亮未亮,在西本愿寺的本堂階下跪著一位年約四十的乞丐。天亮后,西本愿寺的大門開啟,乞丐靜靜地合掌念佛,直到早課結束。
白天,他在西六條的新町乞食,每當有人施舍食物給他時,他便面露和顏地連說:“因緣!因緣!”即使不給任何東西,他也如此說著,毫無慍色。偶有頑童,群集在他四周,或扔石頭,或用木棍打他,甚至將他穿著的草袋撕破,他也只是說:“因緣!因緣!”不以為意。因此,街上的人都稱他為“因緣乞丐”。
到了晚上,因緣乞丐就在人家的屋檐下過夜。
有一年正月的某個晚上,寒風刺骨。有一個叫近江屋的商人喝醉了酒回家,途中因內(nèi)急,沒注意到屋檐下的乞丐蜷臥著,竟就地對他小解,撒了乞丐一頭一臉。乞丐醒來,喃喃說道:“因緣!因緣!”同時跪行接近。
近江屋大吃一驚,不停地道歉,乞丐一副不敢當?shù)臉幼诱f:“哪里!哪里!是我睡錯地方驚嚇了你,這也是因緣。你如此向我道歉,倒使我不安。”近江屋深為感動,當面向他許諾說:“如果在我有生之年你就死了,我一定給你厚葬。”
兩個月之后,因緣乞丐死在一戶人家的屋檐下,狀極安詳。近江屋信守諾言,提出申請,把乞丐的尸體領回家,雇人為他沐浴入殮,隆重地為他舉行葬禮,并在七條的火葬場火化。第二天早晨,近江屋因事未到火葬場領取骨灰,火葬場派人來通知,近江屋便請他們代為處理,來人聲稱沒有關系,但不停地嘖嘖稱奇,說他火化過數(shù)千人,卻從未見過如此不可思議之事。近江屋好奇之余,急忙趕往火葬場看個究竟,原來乞丐的遺骨全火化成如水晶般透明的紫色舍利子。近江屋驚佩不已,厚供這些舍利子。
后人曾借和歌“草袋”來贊嘆因緣乞丐。歌云:“雖著草袋心非乞,純美猶勝冬牡丹。”
經(jīng)云“一切法因緣生”,是說世間萬物皆有緣起。但是,緣起并不是佛陀所創(chuàng)造或制定的,而是宇宙人生本質的、必然的、普遍的法則,佛陀只是發(fā)現(xiàn)了這個自然的法則而證悟成佛,然后將這個證悟的道理告訴我們:世間的一切諸法,都是“因”、“緣”所生起,透過因緣和合,才有一切現(xiàn)象,才有一切法的生起。例如:一粒種子撒在泥土里,必須施肥、澆水,以及有充足的空氣、陽光,才能長成一棵大樹。其中,種子是“因”,泥土、陽光、空氣等等為“緣”,這些因緣都具足了,才有長成大樹的“果”。
佛法尊因緣,同時也勸導世人要隨緣。隨緣不是簡單地看開,而是看得透,是要我們遵循宇宙間固有的法則。
從前有個書生,和未婚妻約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結婚,可是等到約定的那天,未婚妻卻嫁給了別人。書生從此一病不起。家人遍訪遠近名醫(yī)都無濟于事,一個精神抖擻的小伙子就這樣變成了一個奄奄一息的人。一天,一名云游的僧人路過此地,得知情況,決定度一下著魔的書生。僧人來到書生床前,從懷里摸出一面鏡子叫書生看。書生看到一片茫茫大海,海灘上一具女尸一絲不掛地躺著。遠遠地走過來一個路人看了一眼,搖搖頭,走了……不久,又來了一個過路的,他把身上的衣服脫下來,蓋在了女子的身上,也走了……然后是又一個過路的人,他走到女子身邊,挖了個坑,小心翼翼把尸體掩埋了……最后,畫面切換,書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在洞房花燭夜被她丈夫掀起蓋頭的瞬間…… 書生大惑不解,僧人解釋道:“那具海灘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那第二個路過的人,曾給她披過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戀,只為還你一個情,但是她最終要報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個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現(xiàn)在的丈夫。”書生大悟,從此病愈!
緣分就像故事中的女子,就躺在那里,而蕓蕓眾生就是那三個路人:第一個路人什么也沒有做,是無緣之人,錯過了;第二個路人蓋了一件衣服以免姑娘暴尸于世,算是盡了道義,是有緣人,做到了;第三個路人把姑娘安葬,可謂用心良苦,這就叫幫人幫到底,送佛送到天,是懂得惜緣的人,成功了。
佛法講因緣,認為事物的產(chǎn)生都是“當然”的,是由因而后才得的果。既然我們無從選擇避免它的發(fā)生,那么就不妨以一種“隨緣”的人生態(tài)度來面對,因為很多時候,生活的態(tài)度往往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和事,“是你的想逃也逃不了,不是你的想得也得不到”,這就叫緣,看不見也摸不著。面對緣分,不要去尋找,也不必去苦惱,緣來時惜緣,緣去時隨緣,一切順其自然就好。
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緣來時把酒聚首,緣去時分道揚鑣。所以,我們既不必為眼前的歡愉而得意忘形,也不必為失去的美好而遺憾懊惱。書生和自己的未婚妻相識相戀,因為前世他遇見她時為她披了一件衣服,但終究還是勞燕分飛,就是因為緣分太淺。所謂“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緣也有深淺。有的人一生只有一面之緣,有的人卻能相伴終生。書生因為失戀了而抑郁成疾,就是因為不明白這個道理,太過執(zhí)著。
經(jīng)云:“眾生無我,苦樂隨緣。”人生在世都要追求幸福、快樂,其實你所需要的都在你的心里,追求是追求不來的,越追越追不上,越求越得不到。人活著應該順其自然,一切隨緣。來也自然,去也自然,一切自然。我們由于追求的太多,太執(zhí)著,所以不如意、不順利。所以人必須要知足,一切都要看緣分,緣有來去,只能隨緣,不能攀緣。順境要安心、自在,逆境還是要安心、自在。苦樂隨緣,心無增減,順其自然,就沒有煩惱。
很多人把隨緣當作不作為、聽天命的借口,所以很多時候人們把隨緣看作一種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其實,隨緣不是要人消極認命、放棄追求、逃避現(xiàn)實,恰恰相反,隨緣是一種正視現(xiàn)實的人生態(tài)度,是要人們以一種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去看待人生、面對生活,要我們不執(zhí)著、不強求、不抱怨、不逃避,認認真真地活在當下。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懂得隨緣的人,最懂得享受生活。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懂得隨緣的人,最明了人生的真意。
隨緣的人,常懷一顆平常心,順境時,不急躁、不過度、不忘形;逆境中,不悲觀、不抱怨、不慌亂。
隨緣的人,不羨慕別人的“緣”,也不會貪念自己已失的“緣”。
苦樂隨緣,心無增減,以“入世”的態(tài)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態(tài)度去收獲,這就是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