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因果故事 >

事實引證:因果關(guān)系非常復(fù)雜

事實引證:因果關(guān)系非常復(fù)雜

  因果關(guān)系非常復(fù)雜,我們凡夫俗子怎能知道?人事的發(fā)生,有的似乎是兇險的,而實在倒是幸福的;有的似乎是可喜可慶的,而實在是可悲可吊的;有的似乎是可悲可吊的,而實在是可喜可慶的。禍福是互相倚伏著的,得失沒有一定的!

  我現(xiàn)在將史冊的記載,和耳聞目見的事實,寫述幾則,來說明禍福休咎的微妙。我們明白了因果以后,自然就能達觀了。

遭劫未必是禍

  凈土圣賢錄載:吳毛是青陽吳姓的仆人,平時持齋念佛,同時修行種種善事。當左良玉的兵,渡江的時候,吳氏合家都避去了,只留他一人在家看守。兵來了,他被擊中七槍死了。等到主人回家,吳毛又蘇醒過來,對主人說道:“我因為宿世的惡業(yè),應(yīng)當受七次的豬身;因為今生齋戒念佛,得以七槍散冤,F(xiàn)在佛來接引,往生西方去了!”說完話,就合掌而逝。這事是在清順治元年。

喪子未必是兇

  (一)華嚴五祖紀:唐朝杜順和尚,有一次到外面去化緣的時候,有一個齋主抱著他的兒子,求和尚給他消災(zāi)延壽。和尚定睛對著孩子看了許久,說:“這孩子本是你的冤家,現(xiàn)在應(yīng)該給他懺悔。”吃完了齋以后,和尚叫齋主把小孩抱到河邊。到了那里,他就把小孩子拋入水中。這時齋主夫婦不禁捶胸頓足、嚎哭起來。和尚說道:“請不要鬧!你們的兒子還在那里呢!”說著,就用手一指,果然,他們就看見他們的兒子,化作六尺丈夫身,立在水波之上,怒目地斥責齋主說:“你前生拿了我的金帛,還殺了我推入水中。若不是菩薩同我解怨,我是決不饒赦你的!”于是夫婦倆默默然信服和尚的神力了。

  (二)梁敬叔筆記:姚伯昂先生說:“傳說人世間的夫婦兒女,有還賬的、有討賬的。我于是想起,從前我的一個妹子,當她五歲的時候,出天花很是危急,呻吟床褥,非常哀苦,一連幾日夜,叫號不止。我的母親說:‘這樣地受痛苦,為什么不早些去呢?’她聽見了,大聲地反抗說:‘你們還欠我八千文錢,尚未還清。等你們還了我,我就去了!’我的父親就差我去關(guān)照她說:‘我們一定把這筆錢做你的棺殮費,再加千文燒些錫箔給你。這樣你可以快些去了,何必等待著活活受苦呢!’我對她說了以后,她就在這一夜里死了。這樣看來,還賬討賬的傳說,是確有其事的。”

  (三)梁敬叔先生說:“常州有個甘學(xué)究,是以教小學(xué)生為生活的。當他的兒子才只三歲的時候,他的妻子忽然死了。他只得帶著他的兒子,到他教書的館舍里去養(yǎng)育。到四、五歲的時候,就教他識字讀書。這個孩子倒很聰敏,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四書五經(jīng)都讀得爛熟,也可以做教書先生了。每年父子二人教書的收入,湊合起來有四、五十金,除去生活費用之外,還可以稍稍積蓄一些。后來甘學(xué)究就預(yù)備為他的兒子娶個媳婦。當他們正要行訂婚禮的時候,他的兒子忽然生起大病來,病勢很是危急。

  在病中,他狂喊著他父親的名字。甘學(xué)究驚惶失措地答應(yīng)說:‘我在這里!我在這里!你有什么事嗎?’他的兒子說道:‘你前生和我合伙做生意,欠我二百余金。某事除去若干、某事除去若干以后,現(xiàn)在應(yīng)還我五千三百文?炜爝我!還了我,我就去了!’說完了話,就氣絕而死了。這真是世俗所謂討債的了。大凡年幼夭折的兒女,多因討債而來的;不過像甘學(xué)究的兒子般,分明說出來的,十個之中沒有一、二個罷了!世間一般做父母的不明因果,反為這種討債的子女悲傷哭泣,不是很可笑嗎?”

  (四)紀曉嵐筆記:朱元亭有個兒子,生肺病將死的時候,有氣無力地自言自語道:“現(xiàn)在還欠我十九金。”這時醫(yī)生正在開藥方,預(yù)備給他吃一服人參,可是人參還沒有煎好,他就死了。后來算算那人參的價值,剛巧是十九金。這是最近的事實。

  (五)天臺有位袁相欽先生,是我的遠親。他有一次在夢中,看見酒壇里現(xiàn)出一個人來,指著他說道:“三百千!三百千!”他就醒了。這時他的妻剛巧生個兒子。相欽本來沒有兒子的,所以很鐘愛他。這個孩子,四歲生病很厲害的時候,在病中,他忽然叫喊著說:“拿算盤來算賬!拿算盤來算賬!”相欽突然想起從前的夢,就責罵他說:“討債鬼!你到我家里四年,我為你花費的,已經(jīng)不止三百千了!”他的兒子聽了這話,就死去了。 

  印光大師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人生兒子,大概有四種原因:一種是報恩、一種是報怨、一種是還債,還有一種是討債。”

  報恩是:因為父母對于兒子過去世有恩惠,為著報恩,就來做他們的兒子。所以服勞奉養(yǎng),生事死葬,都稱父母的心意。世上的孝子賢孫,都是屬于這一類的。

  報怨是:因為父母對于兒子過去世有虧負的地方,為著報怨,就來做他們的兒子。所以怨恨小的,就忤逆父母;大的,甚至為非作歹,闖下大禍,害及父母。做父母的,活著的時候,不能得到兒子的奉養(yǎng);等到死了,還因為兒子的不爭氣,帶著羞恥到九泉去。這是報怨的一種。

  還債是:因為兒子在過去世欠父母的資財,為著償債,就來做他們的兒子。倘若債欠得多的,父母就可以終身由他奉養(yǎng);若是欠得少的,就不免半路死去。像讀書才得了些功名而喪命的,做生意才得了些財利而身死的。

  討債是:因為父母在過去世欠兒子的資財,為著討債,就來做他們的兒子。小的債,不過損失些學(xué)費聘金;等到債還清了,父母雖希望他成事立業(yè),而他忽然夭亡,再也不留片刻。若是大的債,那做父母的損失,可就不止此數(shù),必定要廢業(yè)蕩產(chǎn)、家破人亡才罷!”

  這種報恩報怨的因果關(guān)系,不獨子女是這樣,就是夫妻也是這樣的?傊,眷屬聚會,無非恩仇報復(fù)。假使能夠互相感化,大家念佛修行,同歸極樂凈土;那么恩仇眷屬化為菩提眷屬,就完美到極點了。

病痊未必可喜

  明月筆記:浙江上虞蒲灣地方,有個鐘秀峰。當他年紀四十多歲的時候,生個兒子,秀峰很鐘愛他。那孩子十歲的時候,生病很危險,秀峰夫婦哭泣著到神祠里去禱告。在夜里夢著一個神對他說道:“你的兒子有許多事情沒有了結(jié),那會就死去!”醒來之后,他非常慶慰。后來兒子果然病好了。等到這個孩子長成以后,揮霍游蕩、忤逆父母,無所不為。鐘家便被他破敗了,秀峰夫婦終于憂餓而死。這就應(yīng)驗著神夢所說:“有許多事情沒有了結(jié)”的預(yù)示,原來他是來討債的。

延壽未必可賀

  覺有情半月刊載:杭州棲霞洞有個智印和尚,能夠預(yù)先知道未來的事情。有一天,寺里一個短工染疫死了;短工的妻子到山上來,請寺里的長工相幫埋葬。智印和尚知道了,阻止他們不要去埋葬,并且對他們說道:“這個人還有許多苦難沒有經(jīng)過,決不會就這樣死了的!”他的妻子回答道:“氣早已斷了,難道還會活轉(zhuǎn)來嗎?”她懷著一肚子的疑團,悻悻然而去了。等到第二天早晨,這個短工果然又活轉(zhuǎn)來了。

得財未必是福

  大莊嚴經(jīng)論說:有一次,佛和阿難在舍衛(wèi)國的曠野中行走,看見有一堆金子埋藏著。佛對阿難說:“這是大毒蛇”,阿難對佛說:“這是惡毒蛇”。這時田里有一個農(nóng)夫在耕種,聽見佛和阿難說有毒蛇就去看看。他走到那里一看!原來是一堆黃金;他就拿回家里,從此他就立即變成富翁了。后來被國王知道了,就把他關(guān)在監(jiān)獄里。他從前所得的黃金,到這時已經(jīng)用完了,但是還不能免去刑罰。他真悔恨極了,不禁叫喊著說:“惡毒蛇阿難!大毒蛇世尊!”

  國王聽見了,覺得他說得不倫不類,很是奇怪。于是傳訊他:“你怎么說毒蛇?惡毒蛇呢?”這個農(nóng)夫?qū)跽f道:“我從前在田里耕種,本來很可以安閑度日。有一日,聽見佛和阿難說有毒蛇,我去一看!原來是黃金;不禁貪欲心起,拿歸家中。今日想來,這黃金原是毒蛇。”同時他又唱出一首偈:“諸佛語無二,說為大毒蛇。惡毒蛇勢力,我今始證知。于佛世尊所,倍增信敬心;我今臨危難,是故稱佛語。毒蛇之所螫,止及于一身;財寶毒蛇螫,盡及家眷屬!我謂得大利,而反獲苦惱!”

  這個故事,使我想起一九四三年十一月里,上海報上登的一則新聞:有一個李姓的少婦,有一天得到十余萬元,喜出望外,她拿了款子雇汽車回家。在中途被強盜攔劫,把她的所有全數(shù)搶去了。這個少婦竟因此死亡。世上的人因著財產(chǎn)遭殃的,耳聞目見,真是很多、很多,說也說不盡的。

家難未必不幸

  呂碧城女士說:“我家從前住在安徽六安州。當我十三歲的時候,偶然得到一卷觀音白衣咒,說持誦百日,能消災(zāi)得福;我就每日焚香虔誦。等到剛滿百日之期,忽然遭到家難;我家的人都被許多族人禁閉在本宅內(nèi),長年不得和外界通消息。后來母親設(shè)法,用密函向外祖母家請求援救;結(jié)果得到援助,我們得以到來安縣舅父家里寄住。

  那時我常常想:為什么持咒百日,求福而反得禍呢?其后有股匪白狼來侵擾安徽,六安被蹂躪得變成廢墟。當時我家舊宅里,只有孀嫂和她的女兒翠霞,以及她的女婿汪君居住著。白狼闖到宅中,把汪君殺死了,翠霞也在這時殉難。我的嫂嫂逃到上海,不久也就病死了。現(xiàn)在我才明白:倘若那時我仍舊住在六安,一定同遭到匪難的。我們避居到舅父家里,實在是因禍得福哩!”

謀事得成未必可慶

  紹興黃大動君,失業(yè)以后,因居在家里的時候,有一次,去求他的先生給他介紹一個職業(yè)。他的先生薦他到某軍司令部,充任秘書。他到那里去辦事,還不到一個月,兩軍開戰(zhàn)了,他所屬的軍隊被打敗了。黃君幸而在槍林彈雨中逃出了性命,可是對象盡都損失了。他身無分文,沿途借貸,受盡千辛萬苦,總算憔悴而返。他的先生見他這樣狼狽回來,對他說道:“這是我害你了!”

謀事不成未必可悲

  吳縣王玉如君,住在上海的時候,想謀一個輪船司賬的職位。因為謀這個位子的人很多,玉如恐怕事情不成,來同我商量;我就勸他念觀世音菩薩。玉如就聽我的話,早晚持念,可是結(jié)果事情還是不成;玉如懷疑菩薩無靈。我對他說:“目光要放得遠大些,不應(yīng)該以一時的得失,就怪菩薩無靈。菩薩是不會辜負你的!”過了兩月,這只船被風浪沉沒在大西洋里,船里的人都落水溺死,沒有一個幸免。不幸的消息傳到上海的時候,玉如跳躍著來向我說道:“這真是菩薩保佑我呢!假使我從前所謀的職位成就的話,我也早就葬身魚腹了。”

  以上種種的事實,很明顯地告訴我們,使我們可以灼然無疑于因果的存在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