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媳婦的故事
巧媳婦的故事
從前,舍衛(wèi)國的波斯匿王有一個大臣,名叫梨耆彌,擁有無數(shù)家產(chǎn)。他有七個兒子,其中六個兒子都已長大成人,梨耆彌分別為他們?nèi)⒘似、安了家。眼看第七個兒子也該婚配了,他想:“我已老邁,只剩這最后一個兒子,一定要給他娶一個最出色的妻子。”
梨耆彌有位好朋友,是個婆羅門,經(jīng)常云游四方。一天,這個婆羅門來到梨耆彌家做客,梨耆彌對他說:“我想為小兒子娶個好媳婦,您經(jīng)常在各國漫游,所以想麻煩代為留意,幫忙找一個。如果有姑娘相貌端正、為人賢慧、聰明能干,命相與我兒子相合,又能讓我兒子滿意的,千萬告訴我,我好去下聘。”
婆羅門答應(yīng)了。
這個婆羅門又四處漫游了,他一路經(jīng)過很多地方,后來到了“咀叉始羅國”。他看見郊外有一群女孩,正在游戲,她們采來各式各樣的鮮花,編成美麗的花環(huán),掛在脖子上、套在手腕上。婆羅門想起老朋友的囑咐,就跟在她們后面,仔細地觀察。只見她們一邊玩、一邊走,遇到一條小河,姑娘們都脫掉鞋子,涉水過河;其中有一個女孩卻不脫,穿著鞋過河。
走了一會兒,前面又是一條河,這條河深多了,于是姑娘們個個挽起衣服,相攙過河;唯有那位姑娘穿著衣服入水,走到對岸。河邊是一座小樹林,樹上開滿了各色各樣的鮮花,許多姑娘都上樹去采花,那個姑娘卻不上樹,等其他姑娘采好花后,她向每個人要一點,結(jié)果她的花比任何人都多。又走了一會兒,路邊有一棵果樹,上面結(jié)滿了熟透的果子。姑娘們紛紛上前去摘果子,唯有那位姑娘站在一邊,動也不動。
婆羅門走上前去,對她說:“姑娘!我想問你幾個問題,可以嗎?”
姑娘說:“當然可以,有什么問題您就問吧!”
婆羅門問:“剛才過小河時,大家都脫鞋,只有你不脫,為什么呢?”
姑娘回答:“您怎么連這點也想不通呢?人之所以穿鞋子,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腳。陸地上的情況,一目了然,碰到有什么荊棘瓦石,都可以避過去;但水中隱藏著什么東西,我們卻是看不見的,萬一有什么荊棘、毒蟲之類的,傷了腳怎么辦?所以我不脫鞋。”
婆羅門又問:“后來過大河時,大家都把衣服挽起來,你怎么穿著衣服過河呢?”
姑娘答道:“女人的身體,有的長得好看,有的長得不好看,把衣服挽起來,身體就讓別人看見了。如果長得好看也就罷了,如果長得不好看,就會惹人嗤笑,所以我從不當著別人的面挽起衣服。”
婆羅門再問:“那剛才大家都上樹采花,你為什么不上樹?”
姑娘回答:“萬一爬上樹之后,一不小心,折斷樹枝摔了下來,或失手滑下來,摔傷身體怎么辦?所以我不上樹。”
婆羅門又問:“現(xiàn)在大家都在摘果子,你怎么不去摘?”
姑娘回答:“這棵果樹長在人來人往的大路邊,竟然還有這么多果子,可見沒有多少人來摘。由此看來,果子一定不好吃,否則怎么會一直到熟透了,還掛在樹上呢?”
正說著,只見那些摘果子的姑娘,個個“呸呸”地直吐,原來這棵樹的果子,果真像姑娘所預(yù)料的,又苦又澀,一點也不好吃。
婆羅門見這位姑娘談吐大方、見識不凡,心中暗暗贊賞,打聽到她的名字叫毗舍離,父親叫曇摩訶羨,原是波斯匿王的弟弟,因犯罪逃離本國,來到咀叉始羅謀生,在這兒娶妻成家。
婆羅門問毗舍離道:“你父母在家嗎?”
毗舍離回答:“在家。”
于是婆羅門隨著毗舍離來到她家,并希望與她父母見面。
毗舍離就進去稟告父親道:“外面有個婆羅門想見父親。”
曇摩訶羨便出來招待客人。
雙方見面問好后,婆羅門問:“這位姑娘是您的女兒嗎?”
曇摩訶羨說:“是啊!”
婆羅門問:“她是否已有婆家?”
曇摩訶羨說:“不!還沒有許配人家。”
婆羅門就說:“舍衛(wèi)國的波斯匿王有個大臣,名叫梨耆彌,您認識他嗎?”
曇摩訶羨說:“他是我的老朋友,我們從小就認識了。”
婆羅門又說:“梨耆彌有個小兒子,相貌端正,人也很聰明,想娶您的女兒為妻,您看怎么樣?”
曇摩訶羨高興地說:“他們是有錢有勢的大家族,他的兒子與我女兒也算匹配,這樁婚事再好不過了。如果他們真有這個意思的話,我當然不會反對。”
兩人商議妥當,又選好良辰吉日,正巧有人要前往舍衛(wèi)國,婆羅門就寫了一封信給梨耆彌,把聘娶毗舍離的事,詳詳細細地寫明白,托那人帶去。
梨耆彌接到信后十分高興,立即準備了各式聘禮,帶著兒子騎馬向咀叉始羅趕來。他們快到達咀叉始羅時,又派了一位使者前往報信。
曇摩訶羨連忙出城迎接,隆重地接待他們,并請來親朋好友,擺下宴席,為兩個年輕人舉行婚禮。
婚禮之后,梨耆彌便領(lǐng)著兒子、媳婦返回舍衛(wèi)國。
臨行前,毗舍離的母親當眾囑咐女兒說:“從今以后,你要經(jīng)常穿好衣服、吃好飯菜、天天照鏡子,不能間斷。”
毗舍離跪在母親面前,恭恭敬敬地答應(yīng)了。
梨耆彌在一旁聽了,心中有點不高興,心想:“人生在世,苦樂難定,哪能經(jīng)常有好衣服穿、好飯菜吃呢?天天都照鏡子,似乎也沒有這個必要。”不過他心中雖然這樣想,嘴上卻不好說什么。
兩親家互相告辭之后,梨耆彌帶領(lǐng)一行人上路回國。
有一天,他們來到路旁的一家旅舍,它四面都搭著涼棚,十分清涼,許多先到的旅客,已在那兒乘涼休息。
毗舍離看了看周圍,忙對公公說:“這個地方不能停留,請馬上出來。”
公公聽了她的話,馬上帶領(lǐng)眾人走出客舍,來到空曠的地方。
但有不少旅客仍在那兒納涼,不肯出來。
這時,有旅客牽來的大象、馬匹等,因身上發(fā)癢而在房舍柱子上蹭癢,柱子一下子就倒了,房子崩塌下來,不少乘涼的人因而被壓死。
梨耆彌想:“幸虧這個兒媳婦機靈,我才免掉今天這場災(zāi)禍。”梨耆彌因此對毗舍離的先見之明十分佩服,對她也更好了。
他們套上馬車繼續(xù)前進,遇到一條山澗,澗邊水草豐茂,大家看這兒不錯,便息馬停車,在澗旁休息。
毗舍離后到,一見大家在這兒宿營,連忙說:“這兒不安全,快到高坡上去。”
大家聽從她的話,到遠離山澗的高坡上宿營。
過了一會兒,只見濃云密布,接著狂風暴雨夾帶著霹靂閃電呼嘯而來,山洪暴發(fā),水溢出山澗,把兩岸的東西沖卷一空。
大家看到這情形,都慶幸剛才聽從毗舍離的話,搬到高處來,免除了一場災(zāi)禍。
梨耆彌也說:“今天全虧了毗舍離,才得以保全性命。”
第二天,大家繼續(xù)前進,長途跋涉,終于回到本國。
親戚朋友們得到消息,都來慶賀。
梨耆彌也十分愉快地設(shè)宴招待,大家唱歌跳舞,歡樂了一天。
當天晚上,賓客全部走了之后,梨耆彌把七個兒媳婦叫來,對她們說:“我年紀已老,不想再管這些家務(wù)雜事,想把管家這件重擔交給你們。你們誰能挑起這副擔子,替我管好這個家,執(zhí)掌庫藏鎖匙?”
其他六個媳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面有難色,推說管不了這么大的一份家業(yè),只有毗舍離自告奮勇,答應(yīng)承擔。
于是梨耆彌就把大大小小的鎖匙,全部交給她。
毗舍離擔起管理家政的任務(wù)后,十分勤快,從不懈怠。每天早晨一大早就起床,打掃房屋、做飯,吃飯時,先請公婆吃,然后讓家中其他人吃,接著讓奴婢仆人吃。這些人吃罷,她就一一分配任務(wù),誰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家都各司其職之后,她才最后一個吃飯,天天如此,習以為常。
梨耆彌看她十分忠誠老實,勤快能干,心里十分高興,覺得確實娶到了一個好媳婦,不過想起親家母臨別時說的話,心里又很奇怪,因為他從未見毗舍離挑剔衣服、飯菜,也不見她天天照鏡子。
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梨耆彌問:“你來舍衛(wèi)國之前,你母親交代你要好衣美食、天天照鏡子,你怎么沒照著做呢?
你母親的話到底是什么意思?你給我說說看。”
毗舍離跪下說道:“我母親讓我經(jīng)常穿好衣服,意思是身上的衣服要愛惜,還要經(jīng)常洗滌,保持干凈,這樣,無論什么時候有客人來,身上的衣服總是光鮮整潔。我母親讓我經(jīng)常吃好飯菜,意思是要晚點吃飯,餓了才吃,這樣無論粗的、細的,吃起來都很香甜,不是指吃大魚大肉。她所說的鏡子也不是銅鏡、鐵鏡,而是要我早點起床,把房內(nèi)屋外打掃干凈、收拾整齊,床鋪也要整理凈潔。這些就是我母親所囑咐的,我也照著她的囑咐去做。”
梨耆彌聽了,知道她非常有見地、有才干,對待她也就比以前更親近、更愛憐了。他把家中的一切事務(wù)托付給毗舍離,自己歡喜泰然、無憂無慮。
那時,有一群大雁經(jīng)常飛到海濱去啄食在那里生長的一種粳米,吃飽之后,一只只叼著幾穗稻子飛回巢去。有幾只大雁飛臨王宮上空時,不小心掉下幾穗,剛好掉在波斯匿王宮殿的前面。
宮女們看見后,撿起來送給國王。
國王見這種稻穗很珍特,知道可當藥用,就下令留作種子,不要隨便丟棄糟蹋了,然后又把這些稻穗分給大臣們,讓他們各自拿回去種植。
梨耆彌也分到一些,把它交給毗舍離。
毗舍離親自指揮仆人選擇田塊,平整土地,播下種子。由于管理得法,稻子長得很好,收獲很多。第二年接著再種,收獲更多。
國王分給其他大臣的稻穗,因管理不得法,都死掉了。
有一天,王后突然得了急病,國王召來御醫(yī),醫(yī)生們會診后,有個醫(yī)生說:“只有用一種海濱出產(chǎn)的粳米做成飯,吃了病才能好。”
波斯匿王,想起曾讓眾大臣種稻的事,忙把大臣們都召來,問道:“上次讓你們種的稻子,你們種得怎么樣了?現(xiàn)在王后病重,急需這種稻子治病救命。”
大臣們聽了國王查詢,連忙回家追問,結(jié)果不是稻穗沒有長成,就是讓老鼠給吃了。
梨耆彌也回家問毗舍離說:“上次給你的種子收獲了嗎?
現(xiàn)在國王需要這種稻米,給王后治病。”
毗舍離回答:“這種稻子,我們收獲很多。如果用來治病的話,別說一個人,給一國人用也夠。”
于是梨耆彌把家產(chǎn)的稻米送入王宮,獻給國王。
國王馬上下令做飯,給王后送去。
王后吃了以后,病馬上就好了。
國王十分歡喜,賞給梨耆彌很多寶物。
當時咀叉始羅國與舍衛(wèi)國不友好,常常鬧意見。有一次,咀叉始羅國王為了試探舍衛(wèi)國中有沒有賢能聰明的人,特意派一個使者來到舍衛(wèi)國。
使者帶來兩匹馬,原是母子,但兩匹馬的形狀、大小、毛色全都一模一樣,要讓舍衛(wèi)國的人識別究竟哪一匹是母馬,哪一匹是子馬。
國王與群臣們都無法識別。
當天,梨耆彌從王宮回到家,還一直苦苦思索這件事。
毗舍離見公公一副神不守舍的樣子,就問:“您有什么心事嗎?”
梨耆彌把這件事告訴她。
毗舍離說:“這事很簡單,不值得憂愁,只要取一些鮮嫩的好草堆在兩匹馬前面就可以了。那匹母馬會把草讓給孩子吃,而孩子則會搶著吃。”
梨耆彌聽了非常高興,連忙趕回王宮,向國王報告這個方法。
國王照這方法一試,果然區(qū)別出母子來,于是把使者叫來,告訴他:“這匹是母馬,這匹是它的孩子。”
使者說:“大王說的一點不錯,確實如此。”
梨耆彌又立下一功,國王十分高興,加倍賞賜他,還升了他的官。
使者回到咀叉始羅,如實報告經(jīng)過。
咀叉始羅國王又讓使者送來兩條蛇。這兩條蛇長短粗細一模一樣,皮膚花色也沒有差異,說它們一條是雌、一條是雄,讓舍衛(wèi)國識別。
波斯匿王和大臣們又束手無策,無法識別出來。
梨耆彌回到家中,把這件事告訴毗舍離,問她有什么辦法。
毗舍離說:“把一塊細棉布鋪在地上,然后把這兩條蛇放在棉布上。如果安安靜靜不動,那就是雌的;如果躁動不安,那就是雄的。因為雌的喜歡細軟平滑的東西,把它放在柔軟的布上,覺得很舒服,就不想再動了;而雄的性情總是比較剛烈,所以不會安靜。根據(jù)這一點,就可以把它們區(qū)別出來。”
梨耆彌聽了,馬上進宮稟告國王。
國王依計一試,果然像毗舍離所說的,馬上分辨出雄、雌。
國王召來使者,告訴他識別的結(jié)果。 使者很佩服地說:“一點也不錯。”
國王十分喜悅,又賞賜梨耆彌許多財寶。
使者回去之后,咀叉始羅國王又出了一個難題。這次他讓使者送來一根一丈長的大木頭,兩頭的粗細相等,上面沒有一點刀斧的痕跡,也看不到任何節(jié)疤,要求舍衛(wèi)國識別出哪一頭靠近樹根,哪一頭靠近樹梢。
國王與大臣們,又沒有辦法識別出來。
梨耆彌趕緊回家問兒媳婦,毗舍離回答說:“非常簡單,只要把那根木頭放在水中,靠近樹根的那頭會向水中沉,而靠近梨耆彌進宮報告國王。
國王照著一試,果然一頭沉、一頭浮,立即做出鑒別。
使者說:“不錯!確實如此。”
國王更加歡喜了,重重賞賜梨耆彌。
使者回到咀叉始羅,講了在舍衛(wèi)國的經(jīng)歷。
咀叉始羅國王聽了,心里也十分佩服,知道舍衛(wèi)國有能人,不能隨便侵犯,于是再派使者去。這次不是來出難題,而是送來許多禮物,說:“在大王的舍衛(wèi)國中,有許多聰明賢能的人,我們大王很佩服。希望從今以后,兩國永遠友好、和睦相處。”
波斯匿王高興極了。他把梨耆彌召來,問道:“之前的那些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梨耆彌回答:“不是我有什么本事,這一切都是我那兒媳婦的功勞。”
國王聽了,對毗舍離又喜歡、又敬佩,就封她為公主,從此把她當作親人那樣看待。
據(jù)《賢愚經(jīng)》卷七《梨耆彌七子品》改編。參見《大正藏》第四卷第398頁。
- 因果報應(yīng)
- 嫖娼有報應(yīng)嗎?真實的嫖娼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yīng)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yīng)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guān)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為老公念心經(jīng),菩薩真的加持為其開智慧了
- 學會心平氣和
- 夫妻姻緣天注定,能改變嗎?
- 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 梅蘭芳父親傾囊布施 終獲善報
- 當代最受歡迎的佛學大師及其代表作
- 智商不高 卻很幸福
- 人生隨時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西天二十八祖之九祖伏馱密多的故事與傳法偈
- 心有多大幸福就有多深
- 慳與舍,墮落轉(zhuǎn)生為牛的弟弟與成就阿羅漢果的哥哥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海回狂》白話解
- 動物寓言故事
- 因果日記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放下就是快樂
- 禪宗小故事
- 南傳法句經(jīng)故事集
- 孝親尊師故事
- 佛典寓言
- 殺生故事
- 摩登伽女與阿難的故事
- 名人勵志故事
- 紀曉嵐寫的因果故事
- 邪淫惡報感應(yīng)錄
- 世間百態(tài)
- 星云大師故事
- [其他漢傳法師]隨緣偈
- [白茶]不炒不揉的白茶
- [禪宗公案]野狐禪
- [生活故事]否定一切才是肯定一切
- [哲理故事]云在青天水在瓶
- [佛與人生]三品人生,你要過哪一品的人生呢?
- [佛學常識]六道地藏名稱何來
- [弘一法師]跟隨內(nèi)心的感覺
- [烏龍茶]永春佛手是烏龍茶嗎?永春佛手茶簡介
- [禪宗典藏]《五燈會元》的作者是誰?
- [宗門故事]禪機處處
- [哲理故事]人生隨時可能落入生死井中
- [楞嚴經(jīng)]蘇轍與《楞嚴經(jīng)》
- [佛與人生]怎樣美化人生?
- [佛學常識]地藏菩薩形象如何
- [華嚴經(jīng)]以水盥掌,當愿眾生,得清凈手,受持佛法
- [如瑞法師]發(fā)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離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