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門故事 >

天降甘露

  天降甘露

  嵩山少林寺西邊有座甘露臺,這里有一個傳說: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都城由平城(今大同市)遷到洛陽,跟隨而來的有一批天竺國高僧,其中就有嵩山少林寺開山祖師佛陀扇多(《魏書?釋老志》稱跋陀)。

  跋陀喜歡清靜,一日他在大街上碰見中國沙彌慧光,經(jīng)奏明朝廷,二人來到嵩山大法王寺,他們發(fā)現(xiàn)殿堂頹圮,塵遮佛面,昔日的佛門勝地如今成了一座破落寺院。他們來到剛剛建立的嵩陽寺,問起和尚僧周:“和尚日誦何經(jīng)?”回答說:“天天42章(經(jīng))。”又問:“師承何人?”回答:“無師自悟!”跋陀經(jīng)過詳細考察后認為嵩山確實是一座靈山,眼前雖然少“云”  (經(jīng))缺“雨”(法),卻正是自己在此開辟道場,弘揚佛法的大好時機。

  跋陀回到魏朝新都洛陽,魏孝文帝問他在嵩山觀感如何。跋陀回答說:“山是靈山,就是久旱(漢)缺雨(法)。”魏孝文帝對跋陀的—語雙關(guān)并不以為然,隨口說道:“近來陰雨連綿,怎能說是久旱缺雨呢!”跋陀大師進一步說明:“自后漢水平年間,佛法傳入嵩(山)洛(陽),至今已有400余年,經(jīng)還是42章經(jīng),又缺乏高僧傳授啊!”這時候,魏孝文帝理解跋跎說的嵩山佛教仍停留在四百多年前的后漢水平,便說:“那就請大師你到嵩山耕云(經(jīng))播雨(法)吧。”跋陀說:“圣上讓我到嵩山弘揚佛法,正合我的心愿,但是那里更需要天降甘露!”魏孝文帝說:“天高難求。”聰明的沙彌慧光急忙進言:“天子代天。”魏孝文帝心里明白這師徒二人是要求朝廷的支持,于是傳下圣旨,在少室山陰的叢林中為跋陀建造了新的道場,這就是現(xiàn)在的少林寺。太和十九年(495年),少林寺建成,魏孝文帝就命跋陀為寺主,并由他會同天竺國另兩位高僧,也就是勒那摩提和菩提流支,在少林寺翻經(jīng)臺上一邊譯經(jīng)一邊傳法。太和二十年(496年)四月初八,佛祖釋迦牟尼圣誕之日,跋陀、勒那、流支三位大師在翻經(jīng)臺上開大法會,臨場聽法的人多達數(shù)千。正當(dāng)三位大師在臺上說法的時候,五乳峰上涌起五朵蓮花彩云,剎時間下起了清風(fēng)細雨,在場的人地都受到甘露滋潤,歡聲齊唱:”天降甘露!”

  這就是跋陀譯經(jīng),天降甘露的故事。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