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門故事 >

醒悟

  醒悟

  做人時時要有“居安思危”的態(tài)度。安逸的現(xiàn)狀不見得穩(wěn)固,如果不善加維護,隨時保有一種岌岌可危的狀態(tài),那安逸的環(huán)境便容易變成困境;反之,盡管身處非常困苦的境地,也可能擺脫困境。

  自性佛性,與自己的身體,其實是處在一種和諧的狀態(tài),而且可以沒有內(nèi)外之別,一個人可能一輩子都見不到自性,但不能因此說自性是不存在的。我們對人間世相的認識,往往如我們鉆進一個個大小不同的瓶中,瓶子是腹大口小,并且是不透明的,讓許多人埋沒一生,未見過自己真正的面目。

  退一步海闊天空。該回頭時且回頭,不要執(zhí)意去鉆無意義的牛角尖,用一顆平和的心去看世界,你會發(fā)覺天地之廣大,也會感悟紛爭和痛苦如過眼云煙般不值一提。已經(jīng)發(fā)生了的事情,不必再去追究,過分地沉溺于對過去的追憶和懊悔,只能徒增煩惱。要著眼于對希望的積極追求,才能把握住現(xiàn)在和未來。

  人從一生下來,就注定要面臨死亡。這個過程也許是幾年、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一百年。這些不同的人生,也有其相同之處,與疾病的抗爭和對死亡的恐懼是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的磨難。

  也許你的外婆會成天跟你念叨,她一點也不怕死,她老啦,很快就要死了,但如果你仔細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她很想再活一些年。她念叨自己快死了,實際上是暗藏著一種愿望:希望在她離世之前,得到小一輩人更多的關(guān)注,她哪里舍得離開你們啊?她說她快死了并且她不在乎的時候,她是多么的害怕和絕望啊,她真是很希望時時刻刻都和你們在一起。但是她也知道年輕人們有自己長遠的生活,哪里能夠成天都陪著她呢?看看呀,這就是可憐的老人,你有沒有想過他們的內(nèi)心是多么凄涼和絕望呢?你有沒有認真地對待過他們的愿望呢?

  當我們步入老年,便不再期待將來,因為在老人眼里,將來是死亡的代名詞;當人類步入老年,便開始回憶過去,因為只有沉浸在回憶中,才會暫時忘卻疾病的痛楚和對日益衰老的無助。對于人來說,不可知的才是令人恐懼的,人類最大的恐懼莫過于對死亡的恐懼,死后的一切都不可知,死亡即代表消失,即使生前視如生命的名利、財富、親人、愛人……你也一樣都帶不走。

  面對死神的降臨,即便是再高明的醫(yī)師、再至親的家人也束手無策。你可以延遲你的死期,但你卻無法逃避死亡。在你的靈魂與身體分開的一剎那,你呼喊著親人的名字,進入了不可預知的世界。從出生到死亡,人的一生注定要歷經(jīng)磨難,直到死亡真正到來那一刻,一切磨難才得以宣告結(jié)束。

  人活一世,除了經(jīng)歷著“生、老、病、死”外,總在不停地追求著什么,財富、地位、名氣、愛情……它們不斷地膨脹著你的欲望,拉你墮入無底的深淵。得到與得不到,都因你心中有欲念而生出無盡的煩惱,讓你的心靈得不到凈化和超脫。

  人生不僅要面對得于失的煩惱,還要面對寬容與接受的洗禮。世上無完美之事,一味的批評和苛求只能給自己招致痛苦和麻煩。

  有一位老教授非常喜愛蘭花,讀書之余,他最大的的愛好就是養(yǎng)蘭花,把蘭花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去用心照顧。

  一次,老教授要出門一段時間,臨行前交待保姆,要悉心照料那些蘭花。在老教授不在的那段時間,保姆把蘭花照顧得很好,但有一天澆水時卻不小心將蘭花架碰倒了,所有的蘭花盆都摔碎了,蘭花散了一地。保姆因此非?只,打算等老教授回來后,向他賠罪領(lǐng)罰。

  老教授回來后,知道了事情的緣由,不但沒有責怪,反而說道:“我種蘭花,是希望用來養(yǎng)心的,同時也是為了美化家里環(huán)境,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

  老教授之所以看得開,是因為他雖然喜歡蘭花,但心中卻無蘭花這個掛礙。因此,蘭花的得失,并不影響他心中的喜怒。同樣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牽掛得太多,我們太在意得失,所以我們的情緒起伏,我們不快樂。在生氣之際,我們?nèi)缒芏嘞胂?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工作的。”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教書的。”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交朋友的。”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作夫妻的。”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生兒育女的。”

  那么我們就會為我們煩惱的心情辟出另一番安詳。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