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佛與稚兒的平常心

佛與稚兒的平常心

  《賢愚因緣經(jīng)》第三十五品中記載了一則故事:那里釋迦牟尼住在舍衛(wèi)國祗 樹給孤獨園,有天早晨,釋迦牟尼和阿難入城乞食,在途中遇見一群小孩。這些孩子正游戲,他們用泥土搭建宮殿、房舍、倉庫,倉庫里堆滿了泥王,那是他們的財寶、谷糧。

  有一個孩子遠遠地看見釋迦牟尼走來,被他那威儀有度的不凡之相吸引,不由升起敬心。他取出倉庫中的泥土,把它當作五谷捧給釋迦牟尼。因為人小夠不著,便請另一個孩子幫忙,由另一孩子用肩將其扛起。釋迦牟尼下缽低頭受土,孩子歡喜,雀躍歡呼。

  釋迦牟尼讓阿難用土抹房,阿難便用此土抹了佛舍的一道墻邊。釋迦牟尼告訴阿難,自己涅槃百歲之后將作國王,名阿輸迦,這個孩子將作輔助國王的大臣。

  初讀此品,十分感動。一個證得無上智慧能夠遍觀十方無量世界,洞見過去世現(xiàn)在世未來世的佛陀,鄭重其事地低首下缽受一稚兒的泥土,是何等地慈悲、平等、仁愛、溫柔。在那個眾富豪搶著供養(yǎng)、諸百姓爭著布施的時代,一個孩子的泥土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可釋迦牟尼卻沒有這種分別心。眾生平等,不問貴賤;佛法平等,無有高下,佛這么說,也這么做,這是佛的言行一致之處。我們總說要有一顆平常心,平常心是什么?平常心就是功德無量的人天師接納一體混沌未開、不識五谷滋味的孩童之土。

  那個施土的孩子同樣令我感動。他根本沒想到泥土做成的谷米不能入口;他也根本沒有考慮將土送給別人別人會不會拒絕;他更不像一些成人存有施恩圖報之念;當然,他也不具備宿命通,了知之一捧能在百年之后變?yōu)楦毁F。他只是真心實意地捧出自己的所好,因此掌上的泥土勝過了金子。這也是平常心呵,倘若他不是將佛看成同我不二的孩子,倘若他在那一刻受到了世俗事理的束縛,他怎能快快樂樂地將骯臟的泥土放進這佛的飯缽之中呢?

  孩施土,佛受土,他們誰覺難堪了?誰覺卑下了?誰覺可笑了?誰覺哄騙了?沒有,他們自然而然,威儀不亂,童真不失,在無所境礙中閃出莊嚴動人的光輝。

  倘若我們都能具備這樣一種平常心,這世界還會有以強凌弱、以大欺小的不幸嗎?還會有貧懼富、民讓官的悲哀嗎?還會有你傷我、我防你的痛苦嗎?還會有聰明算計、蹂躪心智只為美酒美女美鈔的煩惱嗎?

  有時,我們是不需要問和答的。我們只需隨心去做。正因如此,心的重要才被擺上首要的位子。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