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涅槃寂靜,看苦集滅道

\

  每個人都可以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念,正確的生活方式,正確的修行方式來達到令苦不再生起安祥的喜悅境地。這個永恒的喜悅境界就是智慧彼岸。簡稱“般若波羅蜜”。我們的痛苦是來自于我們的無知,去強求違反世間宇宙真理的事物,也就因為世事不能如人意,不符合內心自我的期望而產(chǎn)生了煩惱。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對宇宙真理的正確認知,通過正確修行的實踐慢慢向符合于宇宙真理的方向邁進,而達至沒有痛苦與煩惱的境界,這種境界就是智慧的彼岸,“涅槃寂靜”。通往世間利益的是一條路,通往涅槃之道的又是一條路,寂靜之道。接著佛陀說:比丘們啊!如果你們聽任欲望的驅使,便會被它帶到死亡之地,被貪欲取得之心所擒獲。如果你們不跟隨欲望而行,就不會被貪欲的一切虛幻事物而束縛,更不會被它所擒獲而帶至死亡深淵,大家要知道貪欲是猛烈的火,迷惑和妄念是無法解脫的網(wǎng)。同樣,自己的受,想,行,識,如果隨著欲望放縱,就會被欲望所驅使而陷于死地,最后被貪欲的心魔所擒獲。

  世尊說:在“色”的方面如果不被欲望所驅使,就不會被它帶至死地,完全可以解脫貪欲之心。(注;“色”指五陰中的第一陰,是指我們的色身,色身是受因緣組合而成的,它不是真實的,它是虛幻的影子,隨時會破滅,我們不要執(zhí)著于虛幻的假我,更不能沉落欲望之中)。同樣在,受,想,行,識方面,如果不聽從欲望驅使,便不會被它帶之死地,就可以解脫欲望之心了。人,如果刻意地追逐外在的一切事物,內在的感受思維隨著外在的事物起伏,于是他的心也就被外在的一切事物所控制。所擄獲而得不到解脫,永遠在欲海之中焚燒。

  苦諦:這世間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苦,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也是苦,與心里所喜歡的人分離苦,想擁有而不能得到的苦,與怨憎、討厭的人相遇的苦。若不能遠離執(zhí)著的人,他們的人生一直是苦,這就是苦的真理。人都喜歡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以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利益去評估一切,而世事并非都能盡如人意,因此,苦就產(chǎn)生了!一切的苦受,都來自內心,自以為的那個“我”,有了這個虛幻的“我”執(zhí)著,苦也就緊緊相隨了。

  集諦:這些人生之苦,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苦就產(chǎn)生于心中的煩惱,而煩惱是從何而生的呢?煩惱是來自于人們與生俱來的那股強烈的欲望,“我要,我要,只要我喜歡的什么都要。”這種欲望就是生命中對生存本能的強烈執(zhí)著,凡是遇上好的,有利于自己的,就想渴望擁有,想占為己有的心念。這就是形成苦的原因啊!生命的本能就是自利,以便讓自己和自己的后代繼續(xù)下來。因此,凡是有利于自己的便想擁有,一切都想占為己有….但是,外在的客觀環(huán)境并不順人心意,于是想擁有的渴望不能及時得到滿足,因而生出了煩惱,由煩惱便形成了苦。

  滅諦:如果我們能將這些令我們煩惱的根本原因,切除滅盡,舍離一切對自己,對外在的執(zhí)著….那么,因為沒有形成苦的種子,苦也就消除而不生了。這就是滅苦的真理啊!要消除苦,就必須將其根源拔除,沒有苦的因也就沒有苦的果了。什么是形成苦的種子呢?就是“自我”,由自我形成的渴望,由渴望所造成的煩惱啊………

  道諦:我們要到達,滅苦的最終目標,必須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八正道”的修行,那就是:正確的觀念(正見),正確的思維(正思維),正確的言語(正語),正確的行為(正業(yè)),正確的生活(正命),正確的努力(正精進),正確的心念(正念),正確的禪定(正定)。這八種正確的修行,無論我們是行,是住,是座,是臥,一天二十四個小時,都要時時刻刻的做到。這就是滅除苦的修行之道的真理啊!要達到苦的滅除,這終極目標,不能只聞法而不行,而要通過生活中的修行,漸漸地使自己的身心達到?jīng)]有我執(zhí),沒有渴望,愛欲,沒有煩惱的境地。只有真正做到這些,苦才會從根本上消除。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