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因果故事 >

貪心之害

  貪心之害

  過去有一個少年婦女,因家庭的富有,吃喝玩樂,隨她自由,在物質(zhì)方面,它的享受確是人人所羨慕,但日子一久,這種奢侈的生活,也使它感到厭煩。如人家所說:“飽暖思淫欲。”這個女人就是如此。當(dāng)她的丈夫出外經(jīng)商的時候,它卻和外面的男人發(fā)生了茍且的行為。愛情遮蔽她的理智,她覺得這個男人比自己的丈夫還要可愛得多。因此,乘著丈夫還沒有歸來的時候,把家里所有的金銀細(xì)軟等物,以及隨身的衣服,包了幾大包裹,在沒有人注意的時候就溜出家門,和那個男人私奔。本來那個男人是個窮漢,可是他的甜言蜜語說動了她,認(rèn)為這一來她倆可幸福了。當(dāng)他們走到河邊時,找不到船,想走過去,河水又是那么急流;男人可以游泳過去,河流對他倒無所謂,但安富尊榮慣了的這個婦女,她怎么能過去呢?結(jié)果那個男人想出一個辦法,對她說道:“你把東西交給我,我先送過河,然后再回來背你過去。”

  婦人相信他的話,把財物交給他?墒悄莻窮漢,拿到財寶,就自己渡河,不再回來了。

  一句俗話說:“癡心女子負(fù)心漢。”自己的愚癡,竟受了騙,婦人呆呆地站在河邊發(fā)愁,感到進(jìn)退兩難。

  這說,她忽然看見一頭狐貍,嘴里叼著一只飛雁,這只飛雁大概是剛捉到的,被叼在口中還動著翅膀。當(dāng)狐貍走到河邊,看見河里的魚又肥又大,滑溜溜地,似乎比飛雁好吃,因此貪心的狐貍,即把飛雁放置于岸上,跳入河里想捉魚,可是一入水,狐貍就站不穩(wěn),隨水漂流起來。狐貍一看情形不對,不想捉魚,沒命的逃上岸來,總算保全了生命。狐貍捉不到魚,想再去尋找飛雁時,飛雁早已不知去向了。

  這段情形,站在河邊的婦人一一看在眼里,不覺就向狐貍嘆道:“人家說狐貍很聰明,豈知你也這么傻!既然得到飛雁,怎么又貪心捉魚?結(jié)果兩邊皆空,連自己的生命差一點也斷送掉。”

  婦女說這些話,狐貍聽了,看看她,好象是在抗議的樣子:“世間上也不只我一個傻,如你,卻比我更愚癡。要不然,你也不會站在這個地方發(fā)愁。我失去了飛雁和魚,但你不要丈夫,取東西和人私奔,你所得到的是什么?你的損失比我更大。”

  狐貍的眼睛,使婦人自感慚愧、難過。世間上的人,得一望二,結(jié)果是一無所有,真是太悲哀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