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人生的詩意

  今晚,雨后的夜似乎格外的清新和靜謐,清風(fēng)徐徐的吹在雨后的湖師大道上,而我,走在泛著黃光的路燈下,欣賞著周圍的一切,感知每一次呼吸帶來的泥土的氣息,突然覺著,一切事物都點綴上了一層詩意般的朦朧,于是腳步一轉(zhuǎn),決意去了圖書館,尋找詩中,我一直向往的夢境。

  我自詡自己是一個有意境的人,可是卻沒有毅力,做不了才子,同樣,也沒有佳人的美顏。偶爾,發(fā)出幾句似詩一般的感慨,幾日過后再看去,不由得搖頭,寫得牽強又不乏膚淺。我不是專家,我是門外漢,那么,何為好詩?樸實亦或浮夸?悲切亦或喜悅?靈動亦或刻板?好吧,我不知道,我只感覺,每一首好詩,它的背后都有一個背景,背景下發(fā)生了一個故事,故事里造就了一個心情,或悲或喜,即成詩,成好詩,萬家傳,惹人思。一首好詩,它的每一句,都有著它存在的獨特含意。每一句寫景,都能體現(xiàn)作者的心情,烘托當(dāng)時的氣氛,每一句抒情,細(xì)細(xì)品味,亦能感悟其中的精髓,從內(nèi)心深處溢出和作者一樣的情感,也許不如他深刻,卻也能和他一般,頷首深思。

  自古詩人便多是命途多舛,就算是李白,也免不了“賜金放還”的命運。也許,路途坎坷,人生才能更深刻吧,才有那樣如此之佳作,像我這樣,從小雖說不是含著“金湯匙”長大,卻也是備受呵護(hù),沒經(jīng)歷過什么大風(fēng)大浪,對人生的感慨也停留在模糊不清的境界,寫出來的句子,自然,是沒什么意思的。可是,人總有渴望,或金錢,或名利,或愛情,或家庭,而我,此時,也就渴望能做出一首滿意的好詩,有著豐富的閱歷,有著深刻的人生,有著,屬于自己的人生見解。人生如詩,詩擬人生,一首好詩,也許不代表著一個完美的人生,卻能完美的反應(yīng)一個人的世俗觀和閱歷的充實度。一個充實的人生,在晚年,那個一切都可以完全釋懷的年齡回首時,還何以會因遺憾而痛哭流涕?一個人,最怕的不是困難,是后悔,因為它能帶來無限遐想和不盡的怨言。

  愛上詩,是因為安意如,那個可愛又感性的會講故事的女人。一般的詩歌鑒賞,于我這種俗人來說,太過刻板,太過專業(yè),往往看著看著,周公便約我去神游太虛了,我認(rèn)為,對于詩歌的情感鑒賞,光是照搬史實對于讀者來說,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使命,賦予每個時代的人與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簡單的說,就是看問題的思維方式不同,所以,只拿出刻板的史實,可想而知,會有多少人像我一樣,望而卻步,毫無興趣而言。而安意如,從《詩經(jīng)》談到納蘭詞,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談到翁美玲,也許她的考據(jù)并不嚴(yán)謹(jǐn),但她這種用新時代的視角和溫婉從容的態(tài)度來解讀詩情的方式,叫我深深的著迷,叫我深深的思考,也叫我,深深的,明白。

  安意如說:朋友之間,解意不如遠(yuǎn)不如會意。我眉一皺,頭一點,弦未響,你當(dāng)解我曲意,這樣的絕色聰明才登對。只可惜高山流水是舉世無雙;安意如說:當(dāng)我們回歸滄海桑田的時候,我是鮫人,依舊會為你落淚成珠;安意如說:世有解語花,憑誰解花語;安意如說:一生恰如三月花,看得見開始,猜不到結(jié)局;安意如說:從什么時候起,看很多事都像行在吳越小城里巷的長廊,偶爾轉(zhuǎn)過臉去看廊下細(xì)細(xì)的水滴或低頭看廊地上折轉(zhuǎn)的光陰——發(fā)現(xiàn)自己成了一個不太容易激動的人。也許是因為懂得了可以...;安意如說:守得住心花無涯的初見,才不會寂寞終老;安意如說:時光如卵,歲月如梭。一切都還在孕育中,還沒有破殼而出,來不及發(fā)展,我們還來不及悲傷。她說…她說…一字一句都在我心里刻下一個印,這樣的詩詞鑒賞,這樣的感慨,又豈是隨便一個人便可以發(fā)出的?然而,這一切的一切,其實離不開她從小腦癱帶給她的豐富感情。也許,人生不完美的有志者,本身才能更接近完美吧!話題似乎扯遠(yuǎn)了,還是忍不住說了安意如,呵呵,我本自詡是個淡漠的人,卻總在自己喜好面前,失了分寸。到底是喜歡啊!每一句詩,詞,在她的筆下富有生命和情感,讓人淺淺的讀了,深深的入了,再滿滿的出了,最后細(xì)細(xì)的品了,心里顫顫的,就這么動了。

  詩,情,人生,人生的詩意,在于人的性情。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