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張大千的故事
張大千的家族原住廣東番禺,在清康熙廿二年遷到四川,住在內(nèi)江。父親號悲生,和母親曾太夫人育有十男一女,兄弟都是單名,大哥滎,二哥澤(善子),三哥信,四哥楫,五哥、六哥、七哥早故,他行八,名爰,九弟名端,十弟名璽。他生在1898年舊歷四月一日。
1916年,張大千到重慶求精中學念書,放暑假時回內(nèi)江途中,被土匪綁去當了一百天黑筆師爺。押到一個叫“千斤磅”的地方,土匪們一面休息,一面清查俘虜?shù)牡准。張大千這才弄明白,土匪把他們當肉票,要他們寫信回家去勒索錢。輪到張大千寫信時,一個姓邱的土匪一看到他的字,贊賞的叫:“這娃兒字寫得漂亮,我看留他作黑筆師爺好了!”
雖然張大千不肯,但在生死關頭,由不得他。第二天,土匪還要去打劫峰高鋪,那個姓邱的土匪派了兩個兄弟伙,一乘轎子,送張大千回龍井口窩子里去。一路上,在路邊放哨的土匪,居然對著他的轎子行舉手禮,他弄不清該不該神氣?到了龍井口,土匪頭送他一對象牙章,帶紅結(jié)子的瓜皮帽,把他打扮成師爺樣。可是,在龍井口沒有安頓兩天,政府軍要來攻了,土匪們趕緊轉(zhuǎn)移陣地,把他移交給一個叫老康的另一個土匪頭子。
有一回,張大千被迫跟著老康去搶劫,他站在一旁看熱鬧。有人警告他說:“你也要動手拿東西,否則要犯忌諱的,黑道上的朋友不能空手而回。”他看看四周,有不少書,就在書房里拿了一部《詩學涵英》。另一個土匪馬上訓他:“什么不好搶?怎么搶書?‘輸’是犯忌的。”逼他換別的,他只得拿了墻上掛的四幅《百忍圖》,和《詩學涵英》一起帶走。
“搶”到匪窟的《詩學涵英》,真派上用場。張大千學作詩,就從那時候起。俘虜中,一個受虐待的老進士還教他平仄對仗,真是少見的奇人奇事。
后來,老康暗中與官方的人接頭,接受招安,到松溉去接受改編。老康被改編作了連長,恢復本姓趙,而張大千就成了趙連長的司書了。過了一個多月,地方軍隊來打趙連長,把整個連都消滅了。張大千被捕后才知道,當時地方軍隊雖說招安土匪,但絕不是真的信任土匪,等到機會,安排妥當了就圍剿。所幸,張大千被捕后不久,他的四哥就趕來營救他,結(jié)束了前后整整一百天的綁票。
歷險歸來,張大千原想到上海二哥處尋師學畫,可是,父母不同意,他只得在1919年,到日本京都學染織。跟日本人賭氣在日本四年,因為賭氣,他雇用一位翻譯,而不肯說一句日本話。張大千說,世界上有兩國人最沒有語言天才,一是日本人,二是印度人,他們說英語的發(fā)音真難聽。他忍不住對一個日本人說,日本人的英文真蹩腳,而那個日本人卻說:“你不知道?亡國奴的舌頭是軟的,要侍候人當然先得學好話。”“自己學不好,反而刻薄別人!”張大千發(fā)了火,“好!我就是不學日本話,我出錢,雇日本人來侍候我。”于是,他花了幾百塊錢,雇了一個在天津長大的日本人作翻譯。
張大千結(jié)束在日本學染織的四年課程,回到上海,主要原因是,為祭吊他的未婚妻——大他三個月的表姐謝舜華。據(jù)說,謝舜華長得美麗清秀,賢慧溫柔,和張大千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張?zhí)蛉艘娝麄z這么投契,就在他倆十歲時,定了親。謝舜華一直很體貼張大千,訂婚之后尤其關心。有一天,二哥張善子先生課弟,叫張大千背書,他因為貪玩,背不出來。
在對面屋里的謝舜華,擔心張善子會揍張大千,把書上的字寫在自己的左手掌上。給張大千提示。可是,沒過一會兒,就被張善子發(fā)覺了,人證俱在,張大千和謝舜華一起挨了戒尺。張善子打她的理由是:“你還沒有跟我弟弟結(jié)婚,就和他一起作弊,欺騙人,將來他還做得了好人嗎?”謝舜華在二十歲時,因患干血癆而與世長辭。
出家當“野”和尚這段純潔的愛情,曾重重的打擊了張大千,一回到上海,立志要出家。他先到松江的禪定寺,主持人逸琳法師為他取法名“大千”。他完全根據(jù)佛經(jīng)的規(guī)定,日中一食,樹下一宿。當年,佛門中聲望最高的是寧波觀宗寺的諦閑老法師,張大千特地去拜見,和老法師論道多日?墒,臨到要燒戒時,張大千遲疑了。張大千和老法師辯論:“佛教原沒有燒戒這個規(guī)矩,由印度傳入中國初期,也不流行燒戒。這個花樣是梁武帝創(chuàng)造的。原來,梁武帝信奉佛教后,大赦天下死囚,赦了這些囚犯,又怕他們再犯罪惡,才想出燒戒疤這一套來,以戒代囚。我以為,我信佛,又不是囚犯,何必要燒戒?不燒戒也不違釋迦的道理。”諦閑老法師說:“你既在中國,就應遵奉中國佛門的規(guī)矩。舉例說,信徒如野馬,燒戒如籠頭,上了籠頭的野馬,才馴成良駒。”張大千問:“有不需籠頭的良駒,難道您老人家就不要嗎?”老法師笑而不語。辯論了一夜,不得要領。第二天要舉行剃度大典,張大千心有不甘,便去投奔西湖靈隱寺。
在靈隱寺寄住兩個月,張大千想到:和尚不能做,尤其是沒錢的窮和尚更不能做。同時,不燒戒,永遠被看成野和尚。他寫信給上海的朋友,訴說苦悶。朋友回信,勸他住到上海附近的廟里,可以經(jīng)常和朋友談書論畫,并表示已為他找好兩處廟宇,約好某月某日在上;疖囌颈闭窘铀,陪他去廟里。朋友“出賣”了他張大千依約到北站下車,正想找朋友,忽然被二哥抓住,大喝一聲:“總算把你捉住了!看你還能往哪里跑!”原來,朋友“出賣”了他,用電報通知他的二哥張善子,從四川趕來,把他抓回塵世,算算作和尚的日子,正好一百天。
張善子一向管教張大千,給了他一頓罵,當即押他回四川,在母兄命令之下結(jié)了婚。那年,張大千二十二歲,娶妻曾慶蓉。完婚之后,張大千決心學畫,回到上海,先拜入曾熙門下,學寫書法。其后,再拜在李瑞清門下,再學書法。兩位老師的風骨和教誨,對三十歲以前的張大千,有很大的影響。不過,張大千在二十五歲時,便揚名上海了。當時,上海的文人雅士集中,最著名的是由湖北人趙半皮老先生召集的“秋英會”。“秋英會”以賞菊吃蟹,當場揮毫,畫畫題詩為目的。張大千第一次參加,是小老弟。在雅集時,既繪畫,又詠詩、題字,使得大家對他刮目相看。仿石濤愚弄收藏家同時,另一件讓張大千聞名的,是他仿石濤,造假畫,愚弄了當時的收藏家、鑒賞家。
那時候,北方最有名的畫家兼收藏家陳半丁,對名畫之鑒賞有一言九鼎之威,收藏之富,也傲視北方。有一次,陳半丁聲稱新收集一冊石濤畫頁,視為絕妙精品,為此特宴邀藝林名家到家中欣賞。張大千聽說了,雖然未被邀請,卻想一睹石濤畫冊,便不請自到了。陳半丁拿出寶貝畫冊,洋洋得意的正想展示,張大千突然說:“是這個冊子啊!不用看了,我知道。”陳半丁反問:“你知道什么啊?”張大千立即朗聲回答,第一頁畫的是什么,第二頁是什么,包括題款、用印,都一一道來。陳半丁一一核對,絲毫不誤,又驚又氣。有人以為,這本石濤畫冊曾到過張大千之手,不料,張大千竟說:“是我畫的!”
所有的人嘩然,陳半丁更尷尬,張大千自知得罪了在場的人,趕緊溜之大吉。后來,張大千曾以一幅仿石濤,換得黃賓虹的一幅真石濤,又以幾幅四方的炕頭畫,騙得羅振玉大宴文友共賞,甚至連張學良也破鈔不少。物我兩忘游歷名山大川大千先生的作品,除了繪畫功夫深厚外,還有神似而非形似的特色,讓人見了有“物我兩忘”的感受。是什么秘訣呢?“也許是多旅游吧!”他以為,“用心體會自然,攝取自然的精神。”
藝術界人士傳說大千先生在名山中,較偏愛黃山。他不很同意:“其實,我國的名山很多,各有其可觀之處,說我偏愛黃山,不一定對,但黃山在我們這一代可以說是我去開發(fā)的。”大千先生特別加重“開發(fā)”二字的語氣:“我在二十八歲、三十一歲、三十六歲這三年,三度游黃山。第一次去時,不但是荒草蔓徑,根本無路可行,我?guī)Я耸畮讉工人去,真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一段一段的走,方便了以后游黃山的人。”黃山的特色,全在一個“奇”字。大千先生身入其中后,仔細領略山川靈氣,體會物情,觀察物態(tài),融會貫通,當胸中有了丘壑后,自然能畫出傳神的畫。
1941年,大千先生跋涉八千里,到達敦煌。大千先生到達千佛洞那天,天還沒亮,他迫不及待的提燈入洞探視。這一看,不得了!比他想象中不知偉大了多少倍,原訂計劃是到那里觀摩三個月的,第一天大概的看了一些洞,他對太太和子侄說:“恐怕留下來半年都還不夠。”千佛洞的來源,據(jù)考證,在秦苻堅建元二年,由樂 和尚開鑿,自此由北魏到元代,每代都開鑿大小不等的洞窟。
約在一千五、六百年前,敦煌是東西交通的要道。莫高窟內(nèi),層樓疊殿,吸引了無數(shù)僧侶、信士、藝術家、鑿洞的工匠等。從北朝到元代的八百多年里,從事壁畫、塑像,而使得千佛洞成為先人奉獻心靈的圣地。大千先生觀察千佛洞時發(fā)現(xiàn),千佛洞在坐西面東的山崖上,早晨有陽光射入,再加上氣候干燥,毫不潮濕,所以洞內(nèi)的內(nèi)藏能長達數(shù)百年而不損壞。不過,三百多個洞窟之間,路徑卻崩壞了,大千先生只好一面探洞觀畫,一面要修路開道。“老實說,我到敦煌之初,是抱著莫大雄心去的,可是巡視了千佛洞之后,眼見每洞由頂?shù)降?都是鮮明的壁畫,瞠目驚嘆之余,真是自覺渺小。”在敦煌初期,大千先生最重要的工作是為三百多個洞編號。他編號的目的,固然為了便利工作的查考,一方面也是方便后人游覽或考查的索引。大千先生編的洞號一共有309洞。
這一部分的工作,就花了五個月。大千先生為了補充食物、畫具,暫時回蘭州,待了兩個月。浩浩蕩蕩二進敦煌再到敦煌之前,他先到青海塔幾寺,雇用喇嘛。依規(guī)定喇嘛是不能離開青海的,大千先生托了關系才以五十銀元一月的薪水,雇了昂吉、三知、格朗、曉梧、杜結(jié)林遠等五人,他們的工作是拼縫畫布:“我們縫連,總免不了有針孔線縫,尤其在畫布繃張以后,針眼孔更粗,但喇嘛可以作到天衣無縫。”
同時跟他進敦煌的,物品共有七十八輛驢車之多。二度到敦煌,又開始吃苦。大千先生說:“很多人不了解,臨摹敦煌壁畫,有相當?shù)睦щy。”以工具來說,紙絹沒有數(shù)丈大的,全靠番僧拼縫。最大幅的壁畫,有12.6丈之巨,拼縫完畢,釘在木框上,涂抹膠粉三次,再用大石磨七次,畫布光滑才能下筆。
在臨摹時,大千先生的原則是要完全一絲不茍的描,絕對不能參加自己的意思。每幅壁畫,他都要題記色彩尺度,全部求真。在畫的時候,還要雇木工造架,站著臨摹,因為千佛洞的空間實在太小了。
千佛洞大多數(shù)的光線都不夠,大千先生要一手拿蠟燭,一手拿畫筆,還得因地制宜,有時站在梯上,有時蹲著,還有時躺臥在地上,雖然是冬天,勾畫不久,都要出汗喘氣,頭昏目眩。這樣辛勤的作畫,多數(shù)日子是清晨就進洞工作,黃昏才出來,有時候還要開夜工。
大千先生解釋:“壁畫色多斑爛,尚須秉燈靜觀良久,才能依稀看出線條,我主要在觀摩揣測上下功夫,往往數(shù)十次觀研之后才能下筆。為了不浪費材料起見,臨摹時先以玻璃依原作勾出初稿,然后把初稿粘在畫布上,在極強的陽光照射下,先以木炭勾出影子,再用墨勾。稿定之后,再敷色。凡佛像、人物主要部分,都是我自己動手,其余樓臺亭閣不很重要部分,則分別由門人子侄喇嘛分繪,每幅都注明合作者姓名。因此,每幅畫的手續(xù)都繁復,極力求真,大幅要兩個月才能完成,小幅的也要十幾天。”就是這樣畫了276幅畫,石青石綠等顏料用了千百斤。如此留在敦煌兩年七個月中,大千先生確認:“以前常有人說,中國文化多受西方影響,我研究了敦煌壁畫之后,認為此說不足信!
敦煌壁畫所畫的人物,可以考究隋唐之衣服制度,補唐宋五代史書之闕文,我認為歷史考證之價值,重于藝術之欣賞。”“至于在藝術方面的價值,我們可以這樣做,敦煌壁畫是集東方中古美術的大成,敦煌壁畫代表北魏到元代一千年來我們中國美術的發(fā)達史。換言之,也可說是佛教文明的最高峰。我們敦煌壁畫早于歐洲文藝復興約有一千年,而現(xiàn)代發(fā)現(xiàn)還相當完整,這也可以說是人類文化的奇跡。”
一九四四年元月,大千先生在四川成都舉行“臨摹敦煌壁畫展”,很是轟動。大千先生的朋友,書家沈尹默曾題詩贊他:“三年面壁信堂堂,萬里歸來須帶霜。薏苡明珠誰管得,且安筆硯寫敦煌。”
一九五一年,大千先生舉家遷往南美。
在阿根廷,大千先生住在風景優(yōu)美的曼多灑,住屋名為“呢燕樓”。
“呢燕樓”住了一年,為了居留權(quán)的問題,再喬遷巴西。他買了一塊地,完全依自己的理想,以繪畫的藝術觀點,來建造“八德園”。說起“八德園”的命名,一般人直覺的反映說以為大千先生取四維八德之八德,其實他是另有所本:“因為我那個園子,原是別人種柿子的農(nóng)場,有一千多枝柿子,我是以柿來命名的,我們古稱:‘柿有七德’,就是說柿有七種好處,后來我又知道柿樹的葉子泡水,吃了可以治胃病,再加一德,故稱為‘八德園’”。按‘柿有七德’典出唐朝段成式的《酉陽雜俎》,柿有七德:一壽,二多陽,三無鳥巢,四無蟲,五霜葉可半玩,六嘉賓,七落葉肥大。‘八德園’布置妥當后,大千先生開始在各國開畫展,要把中國畫介紹給西方文人。藉著在巴黎展出敦煌壁畫臨品時,他和西方的繪畫大師畢加索見了面。主動跟畢加索打交道大千先生說:“因為我不懂外國話,必須要求助在巴黎的朋友,他們好像都面有難色。當然羅,我也知道畢加索的名氣大,不易見,我首先就是找我們中國人在法國極有名氣的畫家趙無極。趙無極向來對我很好,他一向都以老師來尊稱我,唯有提出這件事他打我的回票,他認為多要碰釘子。又說西洋人見客都是事先要訂約會的,畢加索不可一世的架子,他固然是西方畫壇的一代宗師,朋友們說你張大千也是可以代表東方畫壇的大師,萬一你去拜訪他,他不見你,碰了釘子,如果又經(jīng)新聞記者知道了,報上一登,豈不是自討沒趣,丟人的不只是你張大千,豈不令所有來自東方的藝術家都沒有面子?”咳!我有些火了,求人不如求己,我自己找他好了,語言不通,用一個聽我指揮的翻譯好了。決定之后,我兩夫婦就由一位姓趙的翻譯陪同,離巴黎趕赴坎城。“從報紙上看到消息,畢加索在7月28日這天在坎城附近一個小鎮(zhèn),主持一個陶器集會的開幕展,畢加索自己古堡式的別墅,也就在坎城附近的尼斯。
”我到坎城住進旅館第一件事,就要我的翻譯打電話給畢加索。
“就這樣,大概一、兩個鐘頭之后,對方果然電話來了,說畢加索知道了,就約張先生在會場里見面。”第二天,他們來到了那個會場。“畢加索來了,人群起了騷動,看來是一種對他崇拜的狂熱,畢加索被人抬起來歡呼,根本未見什么儀式,大概太亂無法舉行,畢加索到場了就算數(shù)。擠了一陣,畢加索已被擠到離我不遠的地方,我想他必然也看見我了,但是他并沒有與我打招呼的意思!”陪我那個翻譯,年輕氣盛,人也長得高大,他眼見畢加索又要被擠開了,沖動起來,立即排開眾人擠了過去,一把抓住畢加索,質(zhì)問為什么約我們來了又不理會?畢加索回過頭來,對他似在解釋,這一次他的目光向我打了一下招呼。“”大概他的解釋還令人滿意,我的翻譯帶笑回來,畢加索又被人群擠開。翻譯對我說,現(xiàn)場人太多、太亂,畢加索說沒有辦法與我談話,他邀請我們夫婦第二天中午到他的別莊午餐敘談!“大千先生吃了一驚。
第二天,張大千和夫人、翻譯造訪畢加索的加利福尼亞別墅。先看到畢氏畫的中國畫習作,然后,畢氏表示他的意見,他開門見山第一句話就叫大千先生吃了一驚。
畢加索說:”我最不懂的,你們中國人為什么要跑到巴黎來學藝術!“
張大千說:”我還以為翻譯有出入,請他解釋,畢加索說:‘不要說法國巴黎沒有藝術,整個的西方,白種人都沒有藝術!’我只好謙答你太客氣了,他再強調(diào)一句說:‘真的!這個世界上談到藝術,第一是你們中國人有藝術,其次是日本的藝術,當然,日本的藝術又是源自你們中國的,第三非洲的黑種人有藝術,除此之外,白種人根本無藝術!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事,就是何以有那么多中國人、東方人要到巴黎來學藝術!’“其后,他們一起進餐、拍照、逛花園。畢氏送了一幅《西班牙牧神像》給張大千。大千先生事后送了一幅畢氏感興趣的墨竹,以竹子象征他們君子結(jié)交的情誼。
曾有人稱譽張大千先生是天才,他卻不以為然:”我不強調(diào)什么天才,也不主張什么刻板的功課。不論學什么,最重要的是興趣,有人說:‘三分人事七分天’,我贊成‘七分人事三分天’,自己下功夫最重要,尤其是在基礎上下功夫最要。“大千先生還有一個說法,道出他作一個畫家的雄心壯志,也可以說是莫大的樂趣,他說:”畫家在作畫的時候,他自然就是上帝,有創(chuàng)造萬物的特殊本領,畫中要它下雨就下雨,要出太陽就出太陽;造化在我手里,不為萬物所驅(qū)!這里缺山便加峰,刪去亂石可加瀑布,一片汪洋加葉扁舟,心中有個神仙境界,便要畫出那個神仙境界,就是科學家所謂的改造自然,也就是我們古人所謂的‘筆補造化天無功’“!
大千先生下結(jié)論說:”總之,畫家可以在畫中創(chuàng)造另一個天地,要如何去畫,全在自己意念的創(chuàng)構(gòu),有時畫固然要描繪現(xiàn)實,表現(xiàn)現(xiàn)實,但也不能太顧現(xiàn)實,這其間如何取舍,就全憑畫家的思想與功夫了!“五十年前,徐悲鴻說過:”張大千,五百年來第一也。“觀其畫,知其人,此言也許不謬。
- 上一篇:肥皂臟了怎么洗干凈?
- 下一篇:張靈甫的悲劇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