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短故事 >

一匹馬,一丈布,一碗奶

  一匹馬,一丈布,一碗奶

  在瓦拉德欽寺普賢功德殿開光法會前的開示

  西藏有一位成就者,他一生示現(xiàn)乞丐般的瑜伽行者行范。

  一次,一戶大富之家的兒子不幸去世,請了當(dāng)?shù)匾晃幻曪@赫的法師來為他超度。按當(dāng)?shù)亓?xí)俗,超度之后,要把家里最好的那匹馬供給超度的人。

  那位貪心的法師一邊念誦,心里卻在盤算著主人家的那匹馬。法師的侍者卻由于見到生死無常而對眾生生起慈悲心,他想:我沒能力度化他,我的師傅是大法師,我祈請自己的師傅度化他。

  主人見他們念得很認真,就供養(yǎng)了法師一匹最好的馬,給侍者一丈布。

  這位成就者在閉關(guān)中見到死者曾和自己有過一段宿緣,就來到主人家門口,主人以為他是乞丐,就布施了他一碗牛奶。喝完了牛奶之后,他來到死者的面前喝了一聲“呸”,打了一個手印。死者的頭蓋上當(dāng)即流出了鮮血。主人大感驚異。他卻哈哈一笑走了。

  貪心的法師得了一匹馬,慈悲的侍者得了一丈布,超度的人喝了一碗奶。

  故事講完了,大家應(yīng)當(dāng)好好想想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每一個祖師的公案都有它深刻的道理在里頭,大家不好好思考是體會不到的。

  其實這個公案是在闡明一個基本的佛理:怎樣才能度化眾生。

  故事中的三個人:貪心的法師;慈悲的侍者和證悟的瑜伽師。其實是代表我們的三種心:煩惱心;執(zhí)著的悲心(相對菩提心)和清凈心。

  故事告訴我們:唯有證悟了清凈心才能度化眾生。煩惱心沒法;而單單有執(zhí)著的悲心依然不夠。

  為什么要大家好好的修持,不要急著去利益眾生也是這樣。其實沒有比修持更能利益眾生的。

  什么是對上師最大的供養(yǎng)?修法的供養(yǎng)是最大的供養(yǎng)。什么是最大的布施?你能專心的修持,然后把修持的功德全部回向給所有的眾生,就是對眾生最大的法施。

  我們當(dāng)然要發(fā)大愿。但是你沒有證悟清凈心以前,應(yīng)當(dāng)盡量少跟外界接觸。自己能靜下心來好好修持,這就是最大的利益眾生。整天東跑西跑表面上說是利益眾生,最終往往是眾生度了你。就好比一個剛戒煙的人,就整天泡在一群老煙鬼中勸他們戒煙,最終不僅不能勸別人戒煙,自己的煙癮又會再犯一樣。所以一定要徹底地斷除自己的無明和習(xí)氣才行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