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思想 >
禪宗思想
什么是禪門的“對法”?

  《壇經(jīng)·付囑品第十》中說:“對法:外境無情五對:天與地對,日與月對,明與暗對,陰與陽對,水與火對,此是五對也。法相語言十二對:語與法對,有與無對,有色與...[閱讀全文]

什么是“孔門禪”?

  顧名思義,“孔門”就是儒家孔夫子的門,“孔門禪”就是儒家學者結(jié)合儒家學說發(fā)展出來的“禪”。在當時國破家亡、人心動蕩的時代,傳統(tǒng)的儒家道德思想和理論亦受到...[閱讀全文]

“評唱”是如何出現(xiàn)的?

  在文字禪中與詮釋公案相聯(lián)系的最高形式或最后階段,就是“評唱”。而圓悟克勤的《碧巖錄》就是宋代出現(xiàn)的唯一評唱體語錄。他根據(jù)當時的禪宗要求對頌古進行再解釋,...[閱讀全文]

惠洪對文字禪的觀點如何?

惠洪對文字禪的觀點如何?  慧洪(1071-1128年)是北宋時期一位最具眼光的禪史學家之一,他的著作《禪林僧寶傳》、《林間錄》等都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特別是其中的史學...[閱讀全文]

禪宗機鋒在各個發(fā)展時期呈現(xiàn)哪些不同的特色?

  禪宗的機鋒,迅疾如石火電光,峻峭似銀山鐵壁,銳利猶箭鋒相拄。機鋒,本來是由六祖開始啟發(fā)端倪的方法之一。據(jù)說,五祖弘忍曾經(jīng)問慧能:“汝是嶺南人,又是葛獠身...[閱讀全文]

禪門機鋒盛行于唐宋兩朝原因是什么?

  禪學問答使用的是一種特殊的語言,或者是用推、打、踏、喝等方式表示的參禪方式和手段,統(tǒng)稱為“機鋒棒喝”。使用機鋒和棒喝,是要表達本質(zhì)上無法表達的東西,主要...[閱讀全文]

文字禪風出現(xiàn)的社會根源是什么?

  與唐末五代相比,兩宋社會相對穩(wěn)定,王朝的宗教政策比較寬松。當時為了適應(yīng)教禪和學禪的需要,禪師們通過研究公案的多種形式來修行參禪。對待語錄公案的不同態(tài)度、...[閱讀全文]

神會的“無念禪”與慧能有何不同?

  菏澤一宗的教義說:“諸法如夢,諸圣同說。故妄念本寂,塵境本空?占胖,靈知不昧,即此空寂之知是汝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緣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閱讀全文]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凈,何處惹塵埃的闡說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凈,何處惹塵埃的闡說

  我國禪宗,自達摩東來,是為初祖,后經(jīng)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相繼傳燈,至于慧能,稱為六祖;勰苋龤q時,就不幸失去父親,成為孤兒。此后稍稍長大,靠賣柴的微薄...[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