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jīng)大乘單譯經(jīng)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三十二卷 佛祖歷代通載
第三十二卷 佛祖歷代通載
大元。
⊙(乙丑)太祖應(yīng)天啟運圣武皇帝。是年征西夏。明年大會于斡難河。建九游之白旗。共上尊號曰。
成吉思皇帝。都和林觀夫。
圣人出世。威靈氣焰。自天佑之。膺命立極。超今邁古。且以鳳凰在殼。渥洼墮地。猶自絕類離倫。矧我。
太祖皇帝。處九五飛龍之位乎。故其丕祚鴻休。與天地相為終始也。
(丙寅)西夏拓跋失都兒忽干順小子仁友之子乃仁宗侄也。是年五月立。在位六年。
(丁卯)宋吳曦僭位于蜀。凡三十八日而安丙誅之。
(戊辰)宋改嘉定○瑞像計二千二百年矣。
(己巳)金國東海侯立改年大安。名允濟。世宗第七子。章宗無嗣。群臣奉遺詔立之。后為紇石烈執(zhí)中所弒。在位四年。
(庚午)旃檀瑞像至金國。十二年十月。迎赴上京禁庭供養(yǎng)○罷試經(jīng)科。
(辛未)大蒙古國號始建。
西夏神宗拓跋須蕃邸立。改年光定。夏人因大兵以金人不救。恨之遂叛。
(壬申)金改重慶大兵至燕京。
(癸酉)安南主李龍翰卒。子昊旵立。其國后為江南陳日照所有。而傳其子威晃。
金國宣宗。名珣。章宗庶兄。執(zhí)中弒東海王而迎立之。以東海至寧元年九月即位。改年貞祐。在位十二年○八月大兵攻燕京。
⊙嘉定六年十二月八日。天竺北峰講師入寂。名宗印。字元實。生鹽官陳氏。年十五具戒。謁竹庵觀公明教觀之旨。凡諸祖格言。必誦滿千遍。資教空延居座首。嘗著宗極論。事理各立一性之旨。印設(shè)九難。宗極為之義負通守蘇玭觀不二門。以文雖簡而昧其說。印撮示機要。玭即領(lǐng)解。白帥座請居正覺。颶風(fēng)飄蕩。僅存藏殿。印守死不去。風(fēng)為之止。未久玭亦召還。要印偕行曰。盍西還相與弘贊。居?xùn)|二十七年。至是復(fù)反浙右。貳上竺講止觀。深砭學(xué)者支離名相之病。圍座挾策。主者以得士為忌。玄隱雷峰毛氏庵。問道者沓至。杜氏建普光一區(qū)。具禮迎之。禪講并行。法道益盛。適德藏來請印曰。肆業(yè)之地思報久矣。歷遷超果圓通北禪。道德之譽既行。土木之績亦就。?沼⑥o靈山。舉以自代。詔可。學(xué)徒五百咸服其道。宿弊為之一革。寧宗聞名召對便殿。上說。錫號惠行法師。以營觀室行化吳中。至松江謂其徒曰。吾化緣畢此。乃右脅而化。
(甲戌)金于四月遷汴。求與大國和親○錦帥張智以郡降。尋叛。自號遼西王。改年大安。討平之○克燕京。
(乙亥)世祖生于八月○大兵破潼關(guān)。
(丙子)二月日蝕○川東西地震○黍州山崩。
(丁丑戊寅)金改興定。七月日食。金兵犯光州。李玨等御之。漣水弓手李全自北歸。即李鐵槍也。詔以為京東路總管。
(庚辰)禪宗聯(lián)燈錄成。
(辛巳)金國五月日食。
(壬午)大兵自回鶻征西夏。
(癸未)西夏拓跋德仁。是年九月立。改年乾定。
金國改元光。九月日食○宋行經(jīng)界田糧。
(乙酉)宋理宗盷立。改寶慶元年。初名與。莒榮王希瓐之子。太祖十世孫也。寧宗子多而不育。鞠宗室子詢。立為太子。薨。初皇從弟沂靖惠王柄無子。嘗以宗室子。賜名貴和。為之后。及失太子詢。遂立貴和為皇子。賜名竑。封濟國公竑惠而輕。嘗疾史彌遠專權(quán)。謂異日不可容。彌遠聞而惡之。故陰為之計。與莒幼不好。弄群兒聚嬉輒獨登高坐不動。長上指以語兒曰。汝曹不效此人。恰一大王相似。群兒每羅拜其下。遂有趙大王之號。彌遠物色得之。嘗取應(yīng)得舉矣。特旨補官。竑既為寧宗子。遂以與莒為沂王。后賜名貴誠。除邵州防御使。寧宗大漸。乃白中宮。以貴誠為皇子。改名盷宣遺詔即位。進竑為濟陽郡王。出判寧國府。恭圣楊后聽政。事定然后徹簾。壽六十一。
金國改正大名守緒。宣宗第三子。性寬仁和。嗜書博學(xué)。是年立。至癸巳年歸德府絕糧。六月奔蔡。八月南北兵夾攻。甲午正月禪位于后主麟。閉閣自經(jīng)國亡。
(丙戌)西夏拓跋德仁七月卒。次清平郡王立。在位一年。
(丁亥)太祖以丙戌春至西夏。一歲盡克其城。是年十月廿七滅夏上年六十矣。西夏凡一十二主。始繼遷以太平興國壬午起兵夏臺。訖今寶慶丁亥國滅。共二百四十六年。元昊于景祐甲戌自創(chuàng)偽朔僭帝號者。一百九十四年。
(戊子)宋改紹定元年。
(辛卯)太宗皇帝即位。
(壬辰)太祖次四子統(tǒng)王師破汴。金主遷蔡。金臣崔立降。大朝遣使過宋。議夾攻金。
(癸巳)金改天興。
(甲午)宋改端平元年○滅金。右金九主一百二十三年。
(乙未)抄數(shù)中原戶計○宋天狗星墜淮安軍金棠縣。其聲如雷。三州之人皆聞之。及觀則為紅色碎石;蛞詾楸曛住鹪t集議出度牒。收四介會子。
(丙申)分封諸王。上親總兵征回回國歸附○宋失四川。
(丁酉)宋改嘉熙。
(己亥)詔諭高麗○宋十月虹見。
(庚子)宋京師地震。白氣亙天。旱蝗。江浙福建旱都城大荒。饑者奪食于路。市中殺人以賣。日未晡路無行者。
(辛丑)二月三日大赦天下○宋改淳祐。
(丙午)定宗皇帝即位。
(庚戌)大朝滅遼東高麗。
⊙(辛亥)憲宗皇帝即位。
世尊示滅二千二百年矣。
(癸丑)宋改寶祐元年○大兵伐川蜀。
⊙(丙辰丁巳)抄數(shù)遼東戶計○宋撥官誥度牒。收換楮弊毀之。有元慶壽海云大士遷化。名印簡。山西之嵐谷寧遠人。俗宋氏。微子之后。父慈善信服鄉(xiāng)里。里人稱為虛靜先生。母金源王氏。祖世奉佛不仕。師生于金之泰和壬戌十二月望。人品恢偉童幼神悟。七歲親授以孝經(jīng)開宗明義章。乃曰。開者何宗。明者何義。親驚異。知非塵勞中人。攜見傅戒顏公。顏欲觀其根氣。授以草庵歌。至壞與不壞主元在。師問曰。主在何處。顏曰。何主也。師曰。離壞不壞者。曰此客也。師曰。主聻顏。吟吟而已。乃得禮中觀沼公為師。八歲受三歸五八十善戒法。師方十一蒙豫王恩賜納具。有洪彥上座。問師曰。子今受大戒了。緣何作小僧。師曰。緣僧小故。戒說大也。試問上座戒老耶小耶。曰我身則老。語未終師大聲曰。休生分別。一日上座教僧去師背上拍一下。待回首乃豎指示之。僧如教拍師背。師便豎一指。僧回舉似上座。座奇之。師年十二。中觀聽師參問誨之曰。汝所欲者文字語言耳。向去皆止之。唯身心若枯木死灰。今時及盡。功用純熟悟解真實。大死一場。休有余氣。到那時節(jié)。瞥然自肯方與吾相見。師受教習(xí)定。一日扶中觀行。觀曰。法燈禪師道看他家事忙。且道承誰力。汝作么生會。師將中觀手一掣。觀曰。這野狐精。師曰。喏喏。觀曰。戒須別參。師年十三。時成吉思皇帝征伐天下。師在寧遠。于城陷之際。稠人中親面圣顏。俾師斂髻。師告曰。若從國儀則失僧相也。蒙旨如故。自此僧有不同俗民之異也。師年十八。天兵再下。太師國王領(lǐng)兵取嵐城。四眾逃難解散。師侍中觀如故。觀曰。吾迫桑榆。女方富有春秋。今此玉石俱焚。子宜逃生去。師泣曰。因果無差。死生有命。安可離師而求脫免乎?v或得脫。亦非仁子之心也。老人察師誠確。囑師曰。子向去朔漠有大因緣。吾與子俱北渡矣。明日城降。有清樂元帥史公天澤義州元帥李公七哥者。見師氣宇非常。問曰。爾是何人。師曰。我沙門也。史曰。食肉否。師曰。何肉。史曰。人肉師曰。人非獸也;⒈胁幌嗍场r人乎。史曰。今日兵刃之下。爾亦能不傷乎師曰。必仗其外護者。公喜甚。李帥問曰。爾既為僧。禪耶教耶。師曰。禪教乃僧之羽翼也。如國之用人。必須文武兼濟。李曰。然則必也從何而住。師曰。二俱不住。李曰。爾何人也。師曰。佛師。復(fù)曰。吾親教中觀。亦在于此。二公見師年幼無所畏懼應(yīng)對不凡。即與住見中觀。二公聞中觀教誨諄諄。乃大喜曰。果然有是父有是子也。于是禮中觀為師。與師結(jié)為金石友。國王將中觀及師分撥直隸。成吉思皇帝載中觀于黃犢輕車。師親執(zhí)御。日營采汲。經(jīng)年至赤城。舍于郎中張公宅。使臣太速不花并麻賴。傅成吉思皇帝圣旨道與摩花理國王。爾使人來說底老長老小長老。實是告天的人。好與衣糧養(yǎng)活者教做頭兒。多收拾那般人在意。告天不揀阿誰。休欺負交達里罕行者。是時國王奉詔大加恩賜。延居興安香泉院。國王署中觀慈云正覺大禪師。師寂照英悟大師。所需皆官給。小長老之名自此始。十九中觀將示寂。有羽客楊至慎求頌。老人俾執(zhí)筆代書。偈曰。七十三年如掣電。臨行為君通一線。泥牛飛過海東來。天上人間尋不見。客曰。師幾時行。老人曰。三日后。時五月廿七日也。至六月初一。果無疾而寂。師哀毀過禮。阇維收頂骨舍利供養(yǎng)。建塔于府之西北隅。師罄所有為設(shè)齋。唯乞食看塔。一夜聞空中有聲召師名。師瞥然有省。乃遷入三峰道院。復(fù)聞人告曰。大事將成。行矣毋滯此。黎明策杖之燕。過松鋪值雨。宿于巖下。因擊火大悟。自捫面曰。今日始知眉橫鼻直。信道天下老和上不寐語。明日至景州見本無玄和上。問從何所來。師曰。云收幽谷。曰何處去。師曰。月照長松。玄點首曰。孟八郎。便恁么去也。師諾諾趨出。過洵州遇宿儒張子真。問上人何不安住。師曰。河里無魚市上取。先是中觀臨終時。師問。中觀曰。某甲當(dāng)依何人了此大事。觀囑曰。賀八十去。師既入燕。至大慶壽寺。乃省前讖。于是徑謁中和老人璋公。中和先一夕。夢一異僧策杖徑趨方丈踞師子座。既明謂知客曰。今日但有旦過。當(dāng)令來見老僧。及晚師至引見。中和笑曰。此衲子乃夜來所夢者。師便問曰。某甲不來而來。作么生相見。壽曰。參須實參。悟須實悟。莫打野榸。師曰。某甲因擊火迸散。乃知眉橫鼻直。壽曰。吾此處別。師曰。如何表信。壽曰。牙是一口骨。耳是兩邊皮。師曰。將謂別有。壽曰。錯。師喝曰。草賊大敗。壽休去日壽舉臨濟兩堂首座齊下喝。僧問濟。還有賓主也無。濟曰。賓主歷然汝作么生會。師曰。打破秦時鏡。磨尖上古錐。龍飛霄漢外。何勞更下槌。壽曰。汝只得其機不得其用。師便掀禪床。壽曰。路途之樂。終未到家。師與一掌曰。精靈千載野狐魅。看破如今不直錢。壽打一拂子曰。汝只得其用不得其體。師進前曰。青山聳寒色。月照一溪云。壽曰。汝只得其體不得其智。師曰。流水自西東。落花無向背。壽曰。汝雖善語言三昧。要且沒交涉。師豎起拳復(fù)拍一拍。當(dāng)時丈室震動。壽曰。如是如是。師拂袖便出。明日命師掌書記。自此中和復(fù)以向上鉗槌差別關(guān)楗種種辯驗。師以無礙辯才應(yīng)答皆契。其悟解精明度越前輩。壽一日謂師曰。汝今已到大安樂之地。宜善護持。吾有如來正法眼藏祖師涅槃妙心。密付于汝。母令湮沒。師掩耳而出。即以衣頌授師。頌曰。天地同根無異殊。家山何處不逢渠。吾今付與空王印。萬法光輝總一如。出世住興州仁智。歷遷洡陽之興國興安永慶以至大慶壽寺。皆太師國王及諸重臣之命。師于室中以四無依語勘學(xué)者。語具本傳。辛卯十一月受合罕皇帝宣賜。師稱心自在行。一日于廊下逢數(shù)僧。師問第一僧曰。那里去。僧云。賞花去。師便打。問第二僧。那里去。云禮佛去。師亦打。問第三僧。那里去。云那里去。師亦打。問第四僧。那里去。僧無語。師亦打。問第五僧。那里去。僧云。覓和上去。師云。覓他作么。僧云。待打與一頓。師云。將什么來打。僧云。不將棒來打。師連打四下云。這掠虛漢。眾皆走。師召云。諸上座。眾回首。師云。是什么。乙未朝廷差札忽篤侍讀。選試經(jīng)僧道。萬松長老嘆曰。自國朝革命之來。沙門久廢講席?醋x殊少。乃同禪教諸老宿請師董其事。師從容對曰。諸師當(dāng)以斯激厲眾僧習(xí)應(yīng)試經(jīng)典。主上必有深意。我觀今日沙門。少護戒律。學(xué)不盡禮。身遠于道。故天龍亡衛(wèi)而感朝廷勵其考試也。三寶加被必不辜圣詔。遂與華使相見之后。其處置法度悉從師議。廈里丞相以忽都護大官人言。問師曰。今奉圣旨。差官試經(jīng)。識字者可為僧。不識字者。悉令歸俗。師曰。山僧不曾看經(jīng)。一字不識。丞相曰。既不識字。如何做長老。師曰。方今大官人還識字也無。于時外鎮(zhèn)諸侯皆在。聞師之言皆大驚異。丞相復(fù)曰。必竟如何。師曰。若人了知此事通明佛法。應(yīng)知世法即是佛法。道情豈異人情。古之人亦有起于負販者。立大功名于世載于史冊。千載之下凜然生氣。況今圣明天子在上。如日月之照臨?荚嚿廊缃(jīng)童之舉。豈可以賢良方正同科國家。宜以興修萬善敬奉三寶。以奉上天永延國祚可也。我等沙門之用舍。何足道哉。丞相以是言告于大官人。乃從而奏聞。由是雖考試亦無退落者。蒙圣旨悉依太祖皇帝存濟。聽僧如故。丙申有司欲印識人臂。師力白于忽都護大官人曰。人非馬也。既皆歸服國朝。天下之大。四海之廣?v復(fù)逃散。亦何所歸。豈可同畜獸而印識哉。由是印臂之法遂止。初孔圣之后。襲封衍圣公。元措者渡河。復(fù)曲阜廟林之祀。時公持東平嚴(yán)公書謁師。師以襲封事為言于大官人。師為其言曰?鬃由苹诺洹R源笾兄琳。三綱五常之禮性命禍福之原。君臣父子夫婦之道。治國齊家平天下。正心誠意之本。自孔子至此襲封衍圣公。凡五十一代。凡有國者使之襲承。祀事未嘗有缺。大官聞是言。乃大敬信。于是從師所言。命復(fù)襲其爵以繼其祀事。師復(fù)以顏孟相傳孔子之道。令其子孫不絕。及習(xí)周孔儒業(yè)者為言。亦皆獲免其差役之賦。使之服勤其教為國家之用。三十六丁酉正月。太祖皇帝二皇后。以光天鎮(zhèn)國大士號奉師。己亥冬師再起。復(fù)主大慶壽寺。壬寅護必烈大王請師赴帳下。問佛法大意。師初示以人天因果之教。次以種種法要。開其心地。王生信心求授菩提心戒。時秉忠書記為侍。郎劉太保也。復(fù)問。佛法中有安天下之法否。師曰。包含法界子育四生。其事大備于佛法境中。此四大洲。如大地中一微塵許。況一四海乎。若論社稷安危。在生民之休戚。休戚安危皆在乎政。亦在乎天。在天在人。皆不離心。而人不知天之與人。是其問別。法于何行。故分其天也人也。我釋迦氏之法。于廟堂之論。在王法正論品。理固昭然。非難非易。唯恐王不能盡行也。又宜求天下大賢碩儒。問以古今治亂興亡之事。當(dāng)有所聞也。王又問。三教何教為尊。何法最勝。何人為上。師曰。諸圣之中吾佛最勝。諸法之中佛法最真。居人之中唯僧無詐。故三教中佛教居其上。古來之式也。由是太后遵祖皇圣旨。僧居上首。仙人不得在僧之前。王以珠襖金錦無縫大衣。奉以師禮。王固留師。師固辭。將別。王問。佛法此去如何受持。師曰。信心難生。善心難發(fā)。今已發(fā)生。務(wù)要護持。專一不忘。元受菩提。心戒不見。三寶有過。恒念百姓。不安善撫。綏明賞罰。執(zhí)政無私。任賢納諫。一切時中。常行方便。皆佛法也。師既辭行。有一惡少年。肆言訕謗。以佛法不足信。王聞之。乃召其人。訓(xùn)以大人之言復(fù)以刑法罪之。專使白師。師回啟曰。明鏡當(dāng)臺妍丑自現(xiàn)。神鋒在掌賞罰無私。若以正念現(xiàn)前。邪見外魔殺之可矣。然王者當(dāng)以仁恕存心乃可。王益敬焉。甲辰護必烈大王。以珠笠奉師。乙巳奉六皇后旨。于五臺為國祈福。丙午奉六皇后詔。師起至中途值風(fēng)疾作。回奏。得旨還燕。丁未貴由皇帝即位。頒詔命師統(tǒng)僧。賜白金萬兩。師于昊天寺建大會為國祈福。太子合賴察請師入和林。延居太平與國禪寺。尊師之禮非常。辛亥蒙哥皇帝即位。頒降恩詔。顧遇優(yōu)渥。命師復(fù)領(lǐng)天下僧事。蠲免差役。悉依舊制。丙辰正月奉圣旨。建會于昊天寺。初二日于會中忽患風(fēng)恙。半身不舉。至夏初稍愈。是月旭威烈大王。差蒙古萬宣差。以金拄杖金縷袈裟段并令旨。奉師求法語。七月師會諸勤舊。抄所長物見數(shù)令主后事。丁巳夏說偈畢。師云。汝等少諠。吾欲偃息。侍僧急呼主事人至。師吉祥泊然而逝矣。即后四月初四日也。世壽五十有六。荼毗獲舍利無算。欽承。
護必烈大王令旨。建塔于大慶壽寺之側(cè)。謚佛日圓明大師。望臨濟為十六世。
(戊午)詔釋道辯析化胡經(jīng)○上大駕南征。
(己未)九月大兵自滸黃州渡江征宋。歲貢而退(上崩于釣魚山)
宋改開慶元年。
⊙(庚申)大元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即位。尊臨寶扆統(tǒng)御寰區(qū)。四;焱f邦入貢。建立制度條理紀(jì)綱。為子孫萬世成法。寬仁愛人深信因果。不言自信。不化自行。圣君之德。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宋改景定元年○大朝遣郝經(jīng)通好○五月十九。
建元中統(tǒng)二十七日大赦普度僧尼。
(辛酉)行中統(tǒng)鈔法平章王以道奏。
(癸亥)制開平府號上都○宋買公田始自浙。
(甲子六六)至元元年。城燕建都。八月十六改元。大赦天下。設(shè)會度僧詔請。
國師扮彌達癹思八登座。授秘密戒○是年八月拜光祿大夫太保。參領(lǐng)中書省事制。
⊙長生天氣力里皇帝圣旨。咨爾劉秉忠氣剛以直。學(xué)富而文。雖晦跡于空門。每潛心于圣道。朕居藩邸卿實賓僚。側(cè)聞高誼余二十年。出從遐方幾數(shù)萬里。迨予嗣服須汝計安。不先正名何以壓眾。宜崇師位兼總政機?商厥诠獾摯蠓蛱㈩I(lǐng)中書省事。卿其勉輔朕躬率先乃屬。察朝夕之勤惰。審議論之是非。凡有施為并聽裁決。佇看成績別示寵章。準(zhǔn)此。中統(tǒng)五年八月日。
(乙丑)宋改咸淳元年。度宗即位。初名孟[啟-口+山]。福王與芮之子。理宗之猶子也。理宗子多而不育。鞠孟[啟-口+山]于宮中。改名孜。又改名[示*基]。立為皇子。封忠王。已而建儲。改名璇。
(丙寅)大教東被已一千二百年矣。
(戊辰)大兵圍襄陽。時呂文煥告急。宋遣高連范文虎赴援。大兵于要害處。連珠劄寨不得通○宋十月日食。
(己巳)帝師發(fā)思巴制蒙古字成。二月頒行天下。
(庚午)(宋之常州雞翼生距)立尚書六部○宋大旱○至元七年。詔請膽巴金剛上師。住持仁王寺。普度僧員。
⊙大元帝師苾芻癹思巴說根本有部出家授近圓羯磨儀軌。親制序文曰。原夫贍部嘉運至四佛釋迦文如來遺教利見也。大元御世第五主憲天述道仁文義武。太光孝皇帝登極也。天資;葜B信內(nèi)乘。普使萬邦咸歸一化。雖敷天垂拱而至治無垠。眷支那弘道。而在躬不息。欲以自佛相承師資繼踵迄今不替。正戒儀軌為拳拳從善之行人俾一一恒持于凈戒精練三業(yè)堅守四儀。此寔圣皇匡正佛法之睿旨也。昔因善逝與人天眾普說聲聞上教一切有部別解脫經(jīng)。依此采拾未得令得。律儀方便羯磨儀軌此乃圣光德師之總集也。始從天竺。次屆西番。爰有洞達五明法王大士薩思迦扮底達名稱普聞上足苾芻癹思巴乃吾門法主。大元帝師。道德恢隆行位叵測。授茲儀軌衍布中原。令通解三藏比丘住思觀演說正本。翻譯人善三國聲明辯才無礙。含伊畢國翰林丞旨彈壓孫傳。華文譯主生緣北庭都護府解二種音。法辭通辯。諸路釋門總統(tǒng)合臺薩哩都通暨翰林學(xué)士安藏?傄灾T國言詮。奉詔譯成儀式。序本帝師親制。繪為華跡以編陳。始末粗彰聊記歲月時庚午至元七年冬至后二日序。
(辛未)大元國號十一月始建○興蒙古學(xué)!鹚未箴。
(癸酉)詔諭呂文煥○二月大兵破樊城呂文煥以襄陽降。
(甲戌)敕命伯顏丞相伐宋○三月宋主崩太子立四歲。
⊙是年八月。故光祿大夫太保贈太傅儀同三司文貞劉公薨翰林學(xué)士嘉議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王磐。奉敕撰神道碑銘并序。其文曰耕莘非求進之地。而伊尹阿衡。釣渭非巧宦之途太公同載。漢張良志從赤松。而高祖得之以輔成帝業(yè)。唐李泌幼好仙術(shù)而肅宗用之以佐定中興。蓋天下之士。惟自重者?膳c有為。而輕進者必非令器。是以古之明王。取士不以悅媚易親者為可佳。而以閑遠高潔難致者為可貴。圣天子之用太保劉公。其審是道歟。公以高潔之資。慕空寂之教。輕富貴如浮云等功名于夢幻。曷曾有一毫榮利之念動于心乎。圣天子邂逅一見。即挽而留之待以腹心。契如魚水深謀密畫雖耆宿貴近。不得預(yù)聞?wù)。悉與公參決焉。此其精誠胥會。志意交孚。與夫渭濱之同載商巴之阿衡。蓋異世而同符矣。公諱秉忠字仲晦。瑞州劉李村人。先世仕遼多顯貴。金初曾大父嘗任邢州節(jié)度副使。秩滿身還鄉(xiāng)里。留其家于邢。故自公大父以下。遂為邢人焉。大父諱澤。資性倜儻。為鄉(xiāng)晁?亍8富淙蟆J吮境??現(xiàn)萋際罵衣鼓誶鵒較靨崍臁>閿謝蒞?9?綣切鬩熘酒?⑺?活俊<移丁D曄?呶?燙ń詼仁垢?釷貳R匝?淝住8擅艟?唷V罾俠糲譚?淠堋R蝗找虬炊潦隆S脅匯?狻M侗侍駒弧N峒肄仁酪鹿凇=裎崮算杳晃?侗世艉酢U煞蠆壞彌居謔蘭洹5鼻蟪鍪蘭涫露?<雌?ヒ?諼滸采窖夜燃洹2菀履臼騁鄖篤渲盡L炷?灤檎偵?ξ胖?G財渫秸兄隆S肱?晡??H砸怨???楣ず材?C?剖榧恰:笥臥浦小W∧咸盟輪島T旗?Α1徽儔標(biāo)睢9?浦形毆?┭Ф嘁漳堋G笙嗉?<燃?脊?閾小9?豢傘:T乒桃??2壞靡閹煨小<戎鄰私襠響肚臂 R患?Χ猿浦肌W允鍬懦泄宋省<昂T頗匣埂9?儀蟊忌ァI洗突平鳶倭健H鄖彩顧橢列現(xiàn)蕁9?址??崾隆F鴟賾詡執(zhí)濉T崞渥娓改父改浮7?妝徽俑椿購?fù)翈??資槌率筆濾?蘇呤??酢7餐蠐嘌浴B式宰鷸鞅用裰?隆I霞文芍?<滓?甏由險髟頗稀<何此甏由戲ニ窩颷泳-永+羅]渡濟江圍鄂州。上神武英斷。每臨戰(zhàn)陣前無堅敵。而中心仁愛。公嘗贊之。以天地好生為德。佛氏以慈悲濟物為心。方便救護。所全活者。不可勝計。庚申歲春上正位宸極創(chuàng)定朝儀。立官制改元建號。一切所當(dāng)施設(shè)時物之宜。皆公所草定。中統(tǒng)五年秋八月。改至元元年。翰林學(xué)士承旨王鄂奏言。書記劉秉忠效忠藩邸積有歲年。參帷幄之密謀。定社稷之大計。忠勤勞績。宜被褒榮。今圣明寓極萬物維新。秉忠猶以野服散號蕭條閑寂。守其初心深所未安。宜與正其衣冠崇以顯秩實遂眾望。上覽奏。欣然嘉納。即日命有司備禮冊授公光祿大夫。位太保參領(lǐng)中書省事。選聘侍講學(xué)士竇默次女為夫人賜第于奉先坊。給少府宮籍監(jiān)。人戶甚眾。公齋居蔬食。終日澹然。與平昔略不少異。至元十一年。扈從至上都。居南屏山之精舍。秋八月壬戌之夜。儼然端坐無疾而薨。享年五十有九。訃聞。上嗟悼不已。語群臣曰。秉忠三十余年。小心慎密不避艱危。事有可否言無隱情。又其陰陽術(shù)數(shù)之精。占事知來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預(yù)聞也。遣禮部侍郎趙秉溫護其喪還大都。以冬十月壬申葬斂營葬。一切所須皆出內(nèi)帑。十二年春正月。詔贈太傅儀同三司下太常議。謚曰文貞。仍命翰林學(xué)士王磐撰碑文字。臣磐欽惟國家列圣相承。咸以武功戡定禍亂。龍韜豹略鷹揚虎視。豐功偉績之臣。其當(dāng)紀(jì)名汗簡畫像凌煙者。不為不多。若夫輔佐圣天子。開文明之治。立太平之基。光守成之業(yè)者。實惟太傅劉公為稱首。圣天子方在潛邸。士之所以涉遠道冒風(fēng)霜而至者。往往有所陳訴祈請干慕進用。惟公獨無所求。閑燕之際每承顧問。輒推薦南州人物可備器使者。宜見錄用。由是弓旌之所招。蒲輪之所迓。耆儒碩德奇材異能之士。茅拔茹連致無虛月。逮今三十年閑。揚歷朝省頒布郡縣。贊維新之化。成治安之功者。皆公平昔推薦之余也。其識度之宏遠。推此一節(jié)而論。亦可見其仿佛矣。又自幼好學(xué)至老不衰。通曉音律。精算數(shù)善推步。仰觀占候。六壬遁甲易經(jīng)象數(shù)邵氏皇極之書。靡不周知。初丁太夫人憂。毀瘠骨立。衣一弊綿裘。三藏不易。及錄事公卒。雖身從天竺之教。而服食貶損容貌哀戚。與循禮典而執(zhí)通喪者蓋無少異也。晚娶無子。以猶子蘭璋為嗣。弟秉恕今為順天路總管。臣磐謹按中書左丞張文謙所作行狀。次第其行事之實。而系以銘辭。銘曰。大元五葉。圣運隆昌。爰有異人。出佐時康。不坐官府。不趨朝行。褐衣蔬食。禪寂倘佯。謀謨幃幄。罄竭忠良。指陳成敗。開闔陰陽。淵慮婉畫。鬼神莫量。扶日上天。照臨萬方。萬方仰德。百靈效祥。庭陳玉帛。路走梯航。朝儀整肅。濟濟蹌蹌。群賢來集。庶政允臧。大綱一舉。眾目斯張。治定功成。圣眷彌彰。崇資峻秩師表侯王。肇造皇家。元勛是當(dāng)。良平佐漢。房杜興唐。公不自多。愈隆謙光。見善必舉。有能必揚。陸行滯阻。與為橋梁。川泛艱厄。與為帆槳。寒而求衣。煥之裘裳。饑而求食。飫之腴肪。門庭桃李爛熳芬芳。人感公德。銘刻肝腸。公施于人。過即遺忘。公之仁賢。宜享遐年。胡為一朝。蟬蛻而仙。燕都南原。盧溝北[田*耎]。佳城郁郁。有墳巋然。地固重泉。松柏參天石爛松枯。芳名永傳。
贈儀同三司太傅謚文貞。制。
⊙長生天氣力里大福蔭護助里皇帝圣旨。臣以忠孝而事上。貴輸獻納之誠上以禮義而遇臣。思篤始終之愛。視死之日猶生之年。故光祿大夫太保劉秉忠。學(xué)窺天人識貫今古。邃沖而有守。安靜而無華。昔侍潛藩稔聞高論。適當(dāng)三接之際。懇上萬言之書。蓋將舉天下而措諸安。以戒為人主者過于殺。朕嗣服而伊始。卿盡力以居多。蓋得卿實契于朕心。而獨朕悉知于卿意。事皆有驗。人匪他求。周旋三十年。不避其難。剴切數(shù)百奏。各中其理。共成庶政。方圖任于舊人。誰謂旻天不整遺于一老。興言及此。何日忘之。載惟臺輔之尊。厥有泉扃之賁。是用錫之綸命。峻一品之華階。襚以袞衣。躡三槐之正位。復(fù)加顯號允答殊勛。惟爾英靈識予哀寵?少泝x同三司太傅謚文貞。準(zhǔn)此。至元十二年正月。
(乙亥)至元十二年詔諭兩淮州縣新附。
宋改德祐。幼主濕立。度之子。母全后。謝太皇后臨朝○六月朔宋日食之既。
(丙子)大元天兵臨境舉國歸附(三月十八日幼主謝太皇后全后朝京封幼主瀛國公。全后為尼于正智寺。先是陳宜中張世杰。奉益王衛(wèi)王如永嘉。與蘇劉義遇。共圖興復(fù)。五月益王即位于福州。改景炎。十一月王世強引兵逼三山。宜中奉二王南行十二月至廣州)○詔安歸附軍民○九月十一日大赦。
右宋前后共十六主。凡三百十七年而亡。
(丁丑)十二月大兵逼廣州宜中奉二王抵肇慶府。
敕令瀛國公往脫思麻路習(xí)學(xué)梵書西番字經(jīng)○建大圣萬安寺。
(戊寅)十五年正月旦設(shè)會齋僧。大赦。玉泉等五老家蒙恩得度。三月(宜中奉益王。由海道復(fù)入廣。四月望日崩。十七日衛(wèi)王即位于[口*罔]川。改祥興。六月世系奉衛(wèi)王至厓山○次年正月大兵攻厓山。八月宜中入占城至落鶴國)
(庚辰)十七年二月宜中(奉衛(wèi)王自落鶴經(jīng)占城回。四月復(fù)入?yún)兩。張世杰死未幾。二廣皆歸一統(tǒng)。六月新歷成。賜名授時。明年始頒行天下)
⊙大元帝師癹思八是年示寂。翰林學(xué)士王磐等奉敕述行狀曰;侍熘乱蝗酥祥_教宣文輔治大圣至德普覺真智佑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班彌怛拔思癹帝師。乃土波國人也。生時諸種瑞應(yīng)具詳家譜。初土波有國師禪怛啰乞答。具大威神累葉相傳。其國王世師尊之。凡十七代而至薩師加哇。即師之伯父也。乃禮伯父為師。秘密伽陀一二千言。過目成誦。七歲演法。辯博縱橫。猶不自足。復(fù)遍咨名宿。句玄索隱。盡通三藏。癸丑師年十五。世祖皇帝龍德淵潛師知真命有歸。馳驛徑詣王府。世祖宮闈東宮皆秉受戒法特加尊禮。戊午師二十歲釋道訂正化胡經(jīng)。憲宗皇帝詔師剖析是非。道不能答。自棄其學(xué)。上大悅。庚申師年二十二歲。世祖皇帝登極建元中統(tǒng)。尊為國師。授以玉印。任中原法主。統(tǒng)天下教門。辭帝西歸。未期月召還。庚午師年三十一歲。時至元七年。詔制大元國字。師獨運摹畫作成。稱旨即頒行。朝省郡縣遵用。迄為一代典章。升號帝師大寶法王。更賜王印統(tǒng)領(lǐng)諸國釋教。旋又西歸。甲戌師年三十六歲。時至元十一年;噬蠈J拐僦畾q抄抵京。王公宰輔士庶離城一舍。結(jié)大香壇設(shè)大凈供。香華幢蓋大樂仙音。羅拜迎之。所經(jīng)衢陌皆結(jié)五彩翼其兩傍。萬眾瞻禮若一佛出世。時則天兵飛渡長江。竟成一統(tǒng)。雖主圣臣賢所致。亦師陰相之力也。為真金皇太子說器世界等彰所知論。尋又力辭西歸;噬蠄粤糁豢。庚辰師年四十二歲。時至元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示寂。上聞不勝震悼。追懷舊德。連建大宰堵波于京師。寶藏真身舍利輪奐金碧無儔。
⊙(辛巳)至元十八年十月二十日。僧道二家辯析。特奉。
圣旨。長生天氣力里大福蔭護助里皇帝圣旨道與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隨路宣慰司按察司達魯花赤管民官管軍站人匠等官。并眾先生每在前蒙哥皇帝圣旨里。戊午年和上先生每折證佛法。先生每輸?shù)咨。頭教十七個先生剃頭做了和上。將先生每說謊做來的化胡等經(jīng)并印板。教燒毀了者。隨路觀院里畫著的石碑鐫著底八十一化圖。盡行燒毀了者。么道如今都功德使司奏。隨路先生。每將合毀的經(jīng)文印板至今藏著。卻不曾毀了更保定真定太原平陽河中府三祖師庵頭關(guān)西等處。有道藏經(jīng)板。這般奏的上頭教張平章張左丞焦尚書泉總統(tǒng)忽都于思翰林院眾學(xué)士中書省客省使都魯省宣使苫速丁淵僧錄真藏僧判眾講主長老等張?zhí)鞄熎碚嫒死钫嫒硕耪嫒吮娤壬恳煌陂L春宮內(nèi)。分揀去來。如今張平章等眾人回奏。這先生家藏經(jīng)。除道德經(jīng)是老子真實經(jīng)旨。其余皆后人造作演說。多有詆毀釋教偷竊佛語。更有收入陰陽醫(yī)藥諸子等書。往往改易名號傳注訛舛失其本真。偽造符咒妄言。佩之令人商賈倍利。夫妻和合有如鴛鴦。子嗣蕃息。男壽女貞。誑惑萬民非止一端。意欲貪圖財利誘說妻女。其有教人非望佩符在臂。男為君相。女為后妃。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刀劍不能傷害等語。又令張?zhí)鞄熎钫嫒死钫嫒硕耪嫒嗽囍诨。皆求哀請命。自稱偽妄不敢試驗。今擬得除老子道德經(jīng)外隨路但有道儀說謊經(jīng)文并印板。盡宜焚去。又據(jù)祈真人李真人杜真人等奏告。據(jù)道藏經(jīng)內(nèi)。除老子道德經(jīng)外。但系后人掜合不實文字。情愿盡行燒毀了。俺也干凈準(zhǔn)奏。今后先生每依著老子道德經(jīng)里行者。如有愛佛經(jīng)的。做和上去者。若不愿為僧。娶妻為民者。除道德經(jīng)外。說謊做來的道藏經(jīng)文并印板。盡行燒毀了者。今差諸路釋教泉總統(tǒng)中書省客省使都魯前去。圣旨到日。不以是何官吏先生道姑秀才軍民人匠鷹房打捕諸色人等。應(yīng)有收藏道家一切經(jīng)文本處。達魯花赤管民官。添氣力用心拘刷見數(shù)。分曉分付差去官眼同焚毀。更觀院里畫著的右鐫著的八十一化圖。盡行除毀了者。自宣諭已后。如有隱匿道家一切說謊掜合。毀謗釋教偷竊佛語。窺圖財利誘說妻女。此誑惑百姓符咒文字。及道○家大小經(jīng)文。若所在官司不添氣力拘刷。與隱藏之人一體要罪過者。外民間諸子醫(yī)藥等書。自有板本。不在禁限。準(zhǔn)此。
至元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 上一篇:第三十三卷 佛祖歷代通載
- 下一篇:第三十一卷 佛祖歷代通載
- 第五卷 金光明經(jīng)文句記
- 第六卷 敕修百丈清規(guī)
- 第六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二十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十八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十九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十七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十六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十五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十四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十三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十二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十一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十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九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八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七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五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四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三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