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古代智慧故事

  放手

  途中,小沙彌一直緊緊地牽著馬的韁繩,唯恐它不好好走,甚至怕它脫韁而逃了。越是這樣,那匹馬越是在后邊拖拉著,越走越慢,越走越沒精神,小沙彌就把韁繩扯得更緊了。結果,沙彌和馬之間不但形不成默契,還爭執(zhí)別扭著。本來并不遠的路途,居然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才打了個來回。

  回到寺院里,小沙彌就向法師告馬的狀,說這匹馬太不聽話了,越拉越不走,急死人了。法師就笑了,對小沙彌說:“與任何一匹馬同行,都不能強拉硬拽,要因勢利導,發(fā)揮和調動馬的積極能動性,讓它自己走,讓它在前面走,或與它并排走,絕對不能在前面拉它。

  這匹棗紅馬是一匹最聽話的老馬,對這樣一匹馬,就更省心了,所謂老馬識途,它在這些寺院與寺院之間的路途上,走了已不止一遍,走了也不止一年了。明天再去另一座寺院送經書時,放手讓它自己走,你試試看。”小沙彌半信半疑地休息去了。

  第二天,當小沙彌與那匹棗紅馬再次踏上路途時,小沙彌想起法師說的話,就及時地放開手,把韁繩搭在馬的脖子上。那匹棗紅馬像是受到了莫大的尊重,馬上精神起來,朝小沙彌“咴咴”兩聲之后,揚起四蹄“嗒嗒嗒”地朝目的地走去。小沙彌在一側跟著,既輕松又愉快。

  更令小沙彌感動的是,在回來的路上,在一塊半米見方的巖石旁,棗紅馬忽然不走了,還銜住他的衣袖往它背上搭。小沙彌忽然明白了棗紅馬的意思,在騎上它之前,把自己揣在懷里的半塊白饃喂給了它。結果可想而知,與昨天差不多的路程,今天只用了小半天的時間就順利歸來。

  求人不如求已

  有一天,蘇東坡偕佛印禪師同去一寺,見一觀音圣像,手持念珠。

  蘇東坡問:“觀世音菩薩怎么也手拿念珠?他在念誰呢?”

  佛印答:“他在念觀世音菩薩。”

  “他自己不就是觀世音菩菩薩嗎?為什么還會念自己呢?”蘇東坡大惑不解。

  佛印說:“求人不如求己嘛!”

  八風吹不動

  蘇東坡在江北瓜州任職時,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祥師是至交,兩人經常談禪論道。一日,東坡居士自覺修持有得,即撰詩一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詩成后遣書童過江,送給佛印禪師品賞,禪師看后,拿筆批了兩個字,即叫書童帶回。蘇東坡以為祥師一定是對自己的禪境大表贊賞,急忙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兩個字:放屁。這下東坡居士真是又驚又怒,即刻乘船過江找佛印理論。

  船至金山寺,禪師早已在江邊等候,蘇東坡一見佛印立即怒氣沖沖的說:“佛印,我們是知交道友,你即使不認同我的修行,我的詩,也不能罵人啊!”

  禪師大笑說:“咦,你不是說‘八風吹不動’嗎,怎么一個屁字,就讓你過江來了?”蘇東坡聽后恍然而悟,慚愧不已。

  老和尚的愛心墊背

  有一間禪寺住了一名小沙彌,在修行期間,常覺得寺里無聊,就利用小凳子墊腳,爬墻溜出去夜游。

  有一天,老和尚發(fā)現(xiàn)這件事,一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他認為小沙彌成天關在寺內修行,外出透透氣也不是什么壞事,但總是和禪寺的規(guī)定不合。

  仔細考慮之后,老和尚先算好小沙彌回來的時間,再把墊腳的凳子移開,然后拱起背趴在墻邊,把自己當成凳子。這時,翻過墻的小沙彌一腳踩上來,發(fā)現(xiàn)那竟是老和尚的背,頓時感到非常羞愧,老和尚趁機開導:「修行要心無旁騖才能達到目標。

  從此以后,小沙彌再也不溜出去游玩了,而且,他是受到感動而心甘情愿的不出去。如果給別人的意見用打罵的方式來表現(xiàn),即使冠上「我為你好」的說法,也不見得可以讓對方領情而能由衷地配合。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