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朝鮮主稱臣乞降 盧督師忠君殉節(jié)
卻說清太宗登極之日,稱清太宗自此始。有不愿跪拜的外使,并非別國,乃是天聰元年征服的朝鮮。朝鮮國王李倧,本與滿洲約為兄弟,此次遣使來賀,因不肯行跪拜禮,即由太宗當日遣還,另命差官貽書詰責。過了一月,差官回國,報稱朝鮮國王,接書不閱,仍命奴才帶回。太宗即開軍事會議,睿親王多爾袞,與豫親王多鐸,請速發(fā)兵出征。太宗道:“朝鮮貧弱,諒非我敵,他敢如此無禮,必近日復勾結明廷,乞了護符,我國欲東征朝鮮,應先出兵攻明,挫他銳氣,免得出來阻撓!比允锹晼|擊西之計。多爾袞道:“主上所慮甚是,奴才等即請旨攻明。”太宗道:“汝二人當為東征的統(tǒng)帥,現(xiàn)在攻明,但教擾他一番,便可回來,只令阿濟格等前去便了!笔侨占凑侔袢氲,封為征明先鋒,帶兵二萬,馳入明畿,并授他方略,教他得手便回,阿濟格即領命而去。不到一月,阿濟格遣人奏捷,報稱入喜峰口,由間道趨昌平州,大小數(shù)十戰(zhàn),統(tǒng)得勝仗,連克明畿十六城,獲人畜十八萬等語。太宗即復令阿濟格班師,阿濟格奏凱而回。此次清兵入明,不過威嚇了事,明督師兵部尚書張鳳翼,宣大總督梁廷棟,聞得清兵入邊,把魂靈兒都嚇得不知去向,一個不如一個,大明休矣!日服大黃藥求死,聽清兵自入自出。瘟官當?shù)?百姓遭殃,實是說不盡的冤屈。
話分兩頭,且說清廷自阿濟格班師后,即發(fā)大兵往討朝鮮。時已隆冬,太宗祭告天地太廟,冒寒親征,留鄭親王濟爾哈朗居守,命武英郡王阿濟格屯兵牛莊,防備明師,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率領精騎作了沖鋒的前隊。太宗親率禮親王代善等,及蒙旗漢軍,作為后應。這次東征,是改號清國后第一次出師,比前時又添了無數(shù)精采。清太宗穿著繡金龍團開氣袍,外罩黃綴繡龍馬褂,戴著紅寶石頂?shù)木暶?披著黃緞斗篷,腰懸利劍,手執(zhí)金鞭,腳下跨一匹千里嘶風馬,左右隨侍的,都是黃馬褂寶石頂雙眼翎,親王貝子,前后擁護的,都是雄糾糾氣昂昂的滿蒙漢軍,畫角一聲,六軍齊發(fā),馬隊、步隊、長槍隊、短刀隊、強弩隊、藤牌隊、炮隊、輜重隊,依次進行,差不多有十萬雄師,長驅東指。描寫軍容,如火如荼。
到了沙河堡,太宗命多爾袞及豪格,分統(tǒng)左翼滿蒙各兵,從寬甸入長山口,命多鐸及岳托,統(tǒng)先鋒軍千五百名,徑搗朝鮮國都城。這朝鮮國兵,向來是寬袍大袖,不經戰(zhàn)陣,一聞清兵殺來,早已望風股栗,逃的逃,降的降,義州、定州、安州等地,都是朝鮮要塞,清兵逐路攻入,勢如破竹,直殺到朝鮮都城。朝鮮國王李倧,急遣使迎勞清兵,奉書請罪,暗中恰把妻子徙往江華島。那時朝鮮使臣,迎謁太宗,呈上國書。太宗怒責一番,把來書擲還,喝左右逐出來使。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李倧聞了這個信息,魂不附體,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亟率親兵出城,渡過漢江,保守南漢山,清兵擁入朝鮮國都,都內居民,還未曾逃盡,只得迎降馬前,獻上子女玉帛,供清兵使用。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幸虧太宗有心懷遠,諭禁奸淫擄掠。假仁假義。入城三日,已是殘臘,太宗就在朝鮮國都,大開筵宴,祝賀新年。好快活。
又過數(shù)天,復率大兵渡過漢江,擬攻南漢山,適朝鮮國內的全羅、忠清二道,各發(fā)援兵,到南漢城,太宗遂命軍士停駐江東,負水立寨。先鋒多鐸,率兵迎擊朝鮮援兵,約數(shù)合,朝鮮兵全不耐戰(zhàn),陣勢已亂,多鐸舞著大刀,左右掃蕩,好象落葉迎風,颼颼幾陣,對面的敵營,成了一片白地。造語新穎。李倧聞援兵又潰,再令閣臣洪某,到滿營乞和。太宗命英俄爾岱、馬福塔二人,赍敕往諭,令李倧出城親覲,并縛獻倡議敗盟的罪魁。李倧答書稱臣,乞免出城覲見,縛獻罪魁兩事。太宗不允,令大兵進圍漢城。
是時多爾袞、豪格二人,領左翼軍趨朝鮮,由長山口克昌州,敗安黃、寧遠等援兵,來會太宗。太宗命多爾袞督造小舟,往襲江華島,一面令杜度回運紅衣大炮,準備攻城。多爾袞即派兵伐木,督工制船,晝夜不停,約數(shù)日,造成數(shù)十號,率兵分渡。島口雖有朝鮮兵船三十艘,聞得清兵到來,勉強出來攔阻,怎禁得清兵一股銳氣,踴躍登舟。不多時,朝鮮兵船內,已遍懸大清旗幟,舟中原有的兵役,統(tǒng)不知去向。
大約多赴龍王宮內當差。
清兵奪了朝鮮兵船,飛渡登岸,岸上又有鳥槍兵千余名,來阻清兵,被清兵一陣亂掃,逃得精光。清兵乘勢前進,約里許,見前面有房屋數(shù)間,外面只圍一短垣,高不逾丈。那時清兵一躍而入,大刀闊斧的劈將進去,但覺空空洞洞,寂無人影。多爾袞令軍士搜尋,方搜出二百多人,大半是青年婦女,黃口幼兒,當由清兵抓出,個個似殺雞般亂抖。多爾袞也覺不忍,婉言詰問,有王妃,有王子,有宗室,有群臣家口,還有仆役數(shù)十名,即命軟禁別室,飭兵士好好看守,不叫婦女侍寢,算是多爾袞厚道,然即為下文埋根。一面差人到御營報捷。
是時杜度已運到大炮,向南漢城轟擊,李倧危急萬分,又接到清太宗來諭,略說:“江華已克,爾家無恙,速遵前旨縛獻罪魁,出城來見!敝潦抢顐徱褵o別法,只得上表乞降,一一如命。清太宗又令獻出明廷所給的誥封冊印,及朝鮮二世子為質。此后應改奉大清正朔,所有三大節(jié)及慶吊等事,俱行貢獻禮;此外如奉表受敕,與使臣相見禮,陪臣謁見禮,迎送饋使禮,統(tǒng)照事明的舊例,移作事清,若清兵攻明,或有調遣,應如期出兵,清兵回國,應獻納犒軍禮物,惟日本貿易,仍聽照舊云云。李倧到此,除俯首受教外,不能異議半字。當即在漢江東岸,筑壇張幄,約日朝見,屆期率數(shù)騎出城,到南漢山相近,下馬步行,可憐!行至壇前,但見旌旗燦爛,甲仗森嚴,壇上坐著一位雄主,威稜畢露,李倧又驚又慚,當時呆立不動。到此實難為李倧。只聽壇前一聲喝道:“至尊在上,何不下拜!”慌得李倧連忙跪下,接連叩了九個響頭?蓢@!兩邊奏起樂來,鼓板聲同磕頭聲,巧巧合拍。作書者偏要如此形容,未免太刻。樂闋,壇上復宣詔道:“爾既歸順,此后毋擅筑城垣,毋擅收逃人,得步進步,又有兩條苛令。每年朝貢一次,不得逾約。爾國三百年社稷,數(shù)千里封疆,當保爾無恙!陛^諸今日之扶桑國,尚算仁厚。李倧唯唯連聲。太宗方降座下壇,令李倧隨至御營,命坐左側,并即賜宴。是時多爾袞已知李倧乞降,帶領朝鮮王妃王子,及宗室大臣家眷,到了御營。太宗便命送入漢城,留長子?次子淏為質。次日,太宗下令班師,李倧率群臣跪送十里外,又與二子話別,父子生離,慘同死別,不由的凄惶起來,無奈清軍在前,不敢放聲,相對之下,暗暗垂淚。太宗見了這般情形,也生憐惜,遂遣人傳諭道:“今明兩年,準免貢物,后年秋季為始,照例入貢!必埧蘩鲜蠹俅缺。李倧復頓首謝恩。太宗御鞭一揮,向西而去。清軍徐徐退盡,然后李倧亦垂頭喪氣的歸去了。弱國固如是耳。
太宗振旅回國,復將朝鮮所獲人畜牲馬,分賜諸將。過了數(shù)日,朝鮮遣官解送三人至沈陽,這三人便是倡議敗盟的罪魁,一姓洪,名翼溪,原任朝鮮臺諫,一姓尹名集,原任朝鮮宏文館校理,一姓吳名達濟,原任朝鮮修撰,嘗勸國王與明修好,休認滿洲國王為帝,也是魯仲連一流人物,可惜才識不及。此次被解至滿洲,尚有何幸,自然身首異處了。清太宗既斬了朝鮮罪首,無東顧憂,遂專力攻明。適值明朝流寇四起,賊氛遍地,李闖張獻忠十三家七十二營,分擾陜西河南四川等省,最號猖獗。明朝的將官,多調剿流賊,無暇顧邊,太宗遂命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降將,攻入東邊,明總兵金日觀戰(zhàn)死,復于崇德三年,授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統(tǒng)右翼兵,岳托為揚武大將軍,統(tǒng)左翼兵,分道攻明,入長城青山口,到薊州會齊。
這時明薊遼總督吳阿衡,終日飲酒,不理政事,還有一個監(jiān)守太監(jiān)鄧希詔,也與吳阿衡性情相似,真是一對酒肉朋友。至清兵直逼城下,他兩人尚是沈醉不醒,等到兵士通報,阿衡模模糊糊的起來,召集兵將,沖將出去,正遇著清將豪格,冒冒失失的戰(zhàn)了兩三回合,即被豪格一刀,劈于馬下。到冥鄉(xiāng)再去飲酒,恰也快活。麾下兵霎時四散,清兵上前砍開城門,城中只有難民,并無守兵,原來監(jiān)守太監(jiān)鄧希詔,見阿衡出城對敵,已收拾細軟,潛開后門逃去,守兵聞希詔已逃,也索性逃個凈盡。還是希詔見機,逃了性命,可惜美酒未曾挑去。清兵也不勾留,進行至牛闌山,山前本有一個軍營,是明總監(jiān)高起潛把守。高起潛也是一個奄豎,毫無軍事知識,聞清兵殺來,三十六策,走為上策。崇禎帝慣用太監(jiān),安得不亡?清兵乘勢殺入,從蘆溝橋趨良鄉(xiāng),連拔四十八城,高陽縣亦在其內。故督師孫承宗,時適家居,聞清兵入城,手無寸柄,如何拒敵?竟服毒自盡。子孫十數(shù)人,各執(zhí)器械,憤憤赴敵,清兵出其不意,也被他殺了數(shù)十名,嗣因寡不敵眾,陸續(xù)身亡。完了孫承宗,完了孫承宗全家。此外四十多城的官民,逃去的逃去,殉節(jié)的殉節(jié)。
清兵又從德州渡河,南下山東,山東州縣,飛章告急,兵部尚書楊嗣昌,倉猝檄調,一面檄山東巡撫顏繼祖,速往德州阻截,一面檄山西總督盧象昇,入衛(wèi)京畿。繼祖奉到檄文,忙率濟南防兵,星夜北趨,到了德州,并不見清兵南來,方驚疑間,探馬飛報清兵從臨清州入濟南,布政使張秉文等,統(tǒng)已陣亡,連德王爺亦被擄去?垂!你道德王爺是何人?原來是大明宗室,名叫由樞,與崇禎帝系兄弟行,向系受封濟南,至此被擄,這統(tǒng)是楊嗣昌檄令移師,以致濟南空虛,為敵所襲,害了德王,又害了濟南人民。顏繼祖聞報大驚,又急率兵回濟南,到了濟南,復是一個空城,清兵早已渡河北行。繼祖叫苦不迭,只得據(jù)實稟報。楊嗣昌至此,惶急異常,密奏敵兵深入,勝負難料,不如隨機講和,崇禎帝不欲明允,暗令高起潛主持和議,適盧象昇奉調入京,一意主戰(zhàn),崇禎帝令與楊嗣昌、高起潛商議,象昇奉命,與二人會議了好幾次,終與二人意見不合。未曾出兵,先爭意見,已非佳兆。象昇憤甚,便道:“公等主和,獨不思城下之盟,春秋所恥。長安口舌如鋒,寧不怕蹈袁崇煥覆轍么?”嗣昌聞言,不禁面赤,勉強答道:“公毋以長安蜚語陷人。”象昇道:“盧某自山西入京,途次已聞此說,到京后,聞高公已遣周元忠與敵講和,象昇可欺,難道國人都可欺么?”是一個急性人物。隨即怏怏告別。尋奏請與楊、高二人,各分兵權,不相節(jié)制。折上,由兵部復議,把宣大山西兵士屬象昇,山海關寧遠兵士屬高起潛。崇禎帝準議,加象昇尚書銜,克日出師。
象昇麾下,兵不滿二萬名,只因奉命前驅,也不管好歹,竟向涿州進發(fā)。忠而近愚。途中聞清兵三路入犯,亦遣別將分路防堵,無如清兵風馳雨驟,馳防不及,列城多望風失守。嗣昌即奏削象昇尚書銜,又把軍餉阻住不發(fā)。象昇由涿州至保定,與清兵相持數(shù)日,尚無勝敗,奈軍餉不繼,催運無效,轉瞬間軍中絕食,各帶菜色。象昇料是楊嗣昌作梗,自知必死,清晨出帳,對著將士四向拜道:“盧某與將士同受國恩,只患不得死,不患不得生!北妼⑹勘凰袆,不由的哭作一團。我看到此,亦自淚下。旋即收淚,愿隨象昇出去殺敵。象昇出城至巨鹿,顧手下兵士,只剩五千名,參贊主事楊廷麟,稟象昇道:“此去離高總監(jiān)大營只五十里,何不前去乞援?”象昇道:“他只恐我不死,安肯援我!”廷麟道:“且去一遭何如?”象昇不得已,令廷麟啟行。臨別時執(zhí)著廷麟手,與他一訣,流涕道:“死西市,何如死疆場?吾以一死報國,猶為負負!闭Z帶寒潮嗚咽聲。廷麟已去,象昇待了一日,望眼將穿,救兵不至。象昇道:“楊君不負我,負我者高太監(jiān),我死何妨,只要死在戰(zhàn)場上面,殺幾個敵人,償我的命,方不徒死!彼爝M至嵩水橋,正見清兵峰擁前來,胡哨一聲,把象昇五千人圍住。象昇將五千人分作三隊,命總兵虎大威領左軍,楊國柱領右軍,自己領中軍,與清兵死斗。清兵圍合數(shù)次,被象昇殺開數(shù)次,十蕩十決。清兵亦怕他厲害,漸漸退去。象昇收兵扎營。是夜三鼓,營外喊殺連天,炮聲震地,象昇知清兵圍攻,忙率大威、國柱等,奮力抵御,可奈清兵越來越多,把明營圍得鐵桶相似。兩下相持,直到天明,明營內已炮盡矢竭,大威勸象昇突圍出走。象昇道:“吾受命出師,早知必死。此處正我死地。諸君請突圍而出,留此身以報國!盧某內不能除奸,外不能平敵,罷罷!從此與諸君長別。”此恨綿綿無盡期。遂手執(zhí)佩劍,單騎沖入敵中,亂斫亂劈,把清兵殺死數(shù)十百名,自身也被四箭三刀,大叫一聲,嘔血而亡。如此忠臣。為權閹所陷沒,可恨!
象昇自擢兵備,與流寇大小數(shù)十戰(zhàn),無一不勝,且三賜尚方劍,未曾戮一偏裨,愛才恤下,與士卒同甘苦,此次力竭捐軀,部下親兵,都隨了主帥殉難,大威、國柱,因象昇許他突圍,方殺開血路而去。象昇既死,楊廷麟始徒手回來,到了戰(zhàn)場;已空無一人,只見愁云如墨,暴骨成堆,二語可抵一篇吊古戰(zhàn)場文。廷麟不禁淚下。檢點遺尸,已是模糊難辨,忽見一尸首露出麻衣,仔細辨認,確是盧公象昇。原來象昇新遭父喪,請守制不許,無奈缞绖從戎。廷麟既得遺尸,痛哭下拜,我亦欲拜之。親為殮埋,遂會同順德知府于穎,聯(lián)名奏聞。楊嗣昌無可隱諱,只說象昇輕戰(zhàn)亡身,死不足惜。崇禎帝誤信讒言,竟沒有什么恤典。到了高起潛星夜遁回,廷臣始知起潛擁兵不救,交章彈劾。起潛下刑部獄,審問屬實,有旨正法。這楊嗣昌仍安然如故,后來督師討賊,連被賊敗,始畏懼自殺。小子曾有一詩吊盧公象昇云:
慷慨誓師獨奮戈,臣心未死恥言和。
可憐為國捐軀后,空使遺人雪涕多。
欲知后事如何,下回再行表明。
----------
朝鮮之不敵滿洲,固意中事,然亦由朝鮮漫無防備之故。乞盟城下,屈膝稱臣,受種種脅迫之條約,真是可憐模樣,然亦未始非其自取耳。若明廷統(tǒng)一中原,寧不足與滿清敵?顧于熊廷弼、袁崇煥,則殺之磔之,于孫承宗則免職回里,任其殉節(jié)。獨遺一善戰(zhàn)之盧象昇,又為權閹所忌,迫死疆場。誰為人主,而昏憒至死?故人謂亡明者熹宰,吾謂熹宗猶不足亡明,亡明者實崇禎帝。
- 第一百二十五回 趙炎午起兵援鄂 梁任公馳函勸吳
- 第九十四回 為虎作倀再借外債 困龍失勢自乞內援
- 第九十三回 下岳州前軍克敵 復長沙迭次奏功
- 第九十二回 遣軍隊馮河間宣戰(zhàn) 劫兵械徐樹錚逞謀
- 第九十一回 會津門嘩傳主戰(zhàn)聲 阻蚌埠折回總統(tǒng)駕
- 第九十回 傅良佐棄城避敵 段祺瑞卸職出都
- 第八十八回 代總統(tǒng)啟節(jié)入都 投照會決謀宣戰(zhàn)
- 自序
- 自序
- 第四十八回 愚慶祥敗死回疆 智楊芳誘擒首逆
- 第十二回 失愛姬乞援外族 追流賊忍死雙親
- 第八十四回 王化貞失守廣寧堡 朱燮元巧擊呂公車
- 第七十九回 獲妖書沈一貫生風 遣福王葉向高主議
- 第五十九回 繞法壇迓來仙鶴 毀行宮力救真龍
- 第四十七回 世績云游訪叔寶
- 第四十二回 石州唐兵敗崇茂
- 自序
- 第七十六回 子逼母燕太后自盡 弟陵兄晉道子專權
- 第九十九回 滿惡貫孫綝伏誅 竭忠貞王經死節(jié)
- 第九十八回 司馬師擅權行廢立 毋丘儉失策致敗亡
- 卷三十四 聞人生野戰(zhàn)翠浮庵 靜觀尼晝錦黃沙巷
- 第九十一回 行淫亂和尚嫖妓女
- 第七十六回 戀女尼淫僧藏庵廟
- 第三十一回 小姑嫂看淫書津津講學 老夫妻吃熱藥狠狠團春
- 第二十五回 解翠蓮三回闖破載花船 白又李一手挽牢沉水索
- 第十四回 大總裁私意污文
- 第一卷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 灑雪堂巧結良緣
- 第六十四回 蔣伯芳擂臺遭挫折 艾蓮池掌震璧和僧
- 第一回 神鏢將松林救難老 金頭虎水中戰(zhàn)淫賊
- 第五一回 薛敖曹哭訴宮廷 武則天怒召奸黨
- 阮封翁
-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
- 第三十回 羿殺九嬰取雄黃巴蛇被屠洞庭野
- 第三十五回 亂人倫叔嫂暗通奸
- 卷十八 甄監(jiān)生浪吞秘藥 春花婢誤泄風情
- 第三十五回 故托病誘奸張廣太 感深恩殺死淫春姨
- 第三卷 新橋市韓五賣春情
- 卷之一 轉運漢遇巧洞庭紅 波斯胡指破鼉龍殼
- 第二十回 黃風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 第二卷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 卷之二 姚滴珠避羞惹羞 鄭月娥將錯就錯
- 陸清獻公遺事
- 第五回 淫婦背夫遭誅 俠士蒙恩得宥
- 第一百三十回 麗卿夜戰(zhàn)扈三娘 希真晝逐林豹子
- 第八回 白素云兩番探虎穴 黃衫客一怒掣龍泉
- 卷之六 酒下酒趙尼媼迷花 機中機賈秀才報怨
- 第99回 花和尚解脫緣纏井 混江龍水灌太原城
-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大圣除魔
- 南山經第一
- 第八十三回 捉奸情賊母教淫女 論親事悍婦的迂夫
- 第一百十六回 錯里錯安貴妃五更拼命 疑上疑文丞相一旦驕人
-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莊留大圣 須彌靈吉定風魔
- 第一卷
- 敘
- 卷三十一 張福娘一心貞守 朱天錫萬里符名
- 第二十六回 干嫂子色笑代承歡 老捕役潛身拿臬使
- 第001回 李節(jié)度拜佛求子 真羅漢降世投胎
- 第二十三卷 金海陵縱欲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