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jīng)大乘單譯經(jīng)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八卷 翻譯名義集
第八卷 翻譯名義集
五果篇第三十二
律明五果。一核果。如棗杏等。二膚果。如梨柰。是皮膚之果。三殼果。如椰子胡桃石榴等。四檜果。字書空外反。粗糠皮。謂之檜。如松柏子。五角果。如大小豆等。
頗羅。此云果。
庵羅。正云庵沒羅。或庵羅婆利。肇注此云柰也。柰女經(jīng)云。維耶梨國。梵志園中。植此柰樹。樹生此女。梵志。收養(yǎng)。至年十五。顏色端正。宣聞遠(yuǎn)國。七王爭聘梵志大懼。乃置女高樓謂七王曰。此非我女。乃樹所生。設(shè)與一王。六王必怒。今在樓上請王平議。應(yīng)得者取之。非我制也。其夜瓶沙王從伏竇中入。登樓共宿。謂女曰。若生男當(dāng)還我。即脫手金環(huán)之印。付女為信。便出語群臣言。我已得女。瓶沙軍皆稱萬歲。六王罷去。后女生故活。至年八歲。持環(huán)印見瓶沙王。王以為太子。至二年會阇王生。因讓曰王今嫡子生矣。應(yīng)襲尊嗣。遂退其位。肇師注云。其果似桃而非桃。略疏云。柰樹定非柰也。又翻為難分別。其果似桃而非桃。似柰而非柰。此與大經(jīng)意同。經(jīng)云。如庵羅果生熟難分。具有四句。釋難分別。一內(nèi)外俱生。二外熟內(nèi)生。三外生內(nèi)熟。四內(nèi)外俱熟。纂要云。舊譯為柰誤也。此果多華子甚少。其葉似柳而長一尺。廣三指。果形似梨。而底鉤曲。生熟難知?梢辕熂。彼國名為王樹。謂在王城種之。
庵摩勒。肇曰。形似檳榔。食之除風(fēng)。冷時手執(zhí)此果。故即以為喻。西域記云。庵沒羅果。而有兩種。小者生青熟黃。大者始終青色。
阿摩勒。樹葉似棗。華白而小。果如胡桃。味酸甜可入藥。
訶梨勒。新云訶梨怛雞。此云天主持來。此果為藥。功用至多。無所不入。
頻婆。此云相思。果色丹且潤。
阿摩落迦。西域記云。印度藥果之名也。
播啰師。此云胡桃。
鎮(zhèn)頭迦。此云柿。
篤迦。此云栗。
居[口*陵](音陵)迦。此云李。
曷樹迦。此云郁勃。
惡叉聚。資中曰。此云綖貫珠。無始無明。熏習(xí)成種。種必有果。子子相生。熏習(xí)不斷。真際云。惡叉樹名。其子似沒石子。生必三顆同帶。喻惑業(yè)苦三。同時具足。言惑業(yè)苦者;竽煩惱道。業(yè)即業(yè)道。苦謂苦道。而此三道。通于三土。故輔行云。分段三道。謂見思惑為煩惱道。煩惱潤業(yè)。為業(yè)道。感界內(nèi)生。為苦道。方便三道。謂塵沙惑。為煩惱道。以無漏業(yè)。名為業(yè)道。變易生死。名為苦道。實報三道。謂無明惑。為煩惱道。非漏非無漏業(yè)為業(yè)道。彼土變易名為苦道。
摩那陀。此云醉果。
百華篇第三十三
十輪云。供養(yǎng)有三。一利益。以四事等。二敬心。將華表情。三修行。若有持說。即為供養(yǎng)。大品云。釋提桓因。及三千大千世界中諸天;魅A。散佛菩薩摩訶薩比丘僧及須菩提上。亦供養(yǎng)般若波羅蜜。是時三千大千世界華悉周遍。于虛空中;扇A臺。端嚴(yán)殊妙。須菩提心念。是天子所散華天上未曾見如是華。華是化華。非樹生華。是諸天子所散華。從心樹生非樹生華。釋提桓因。知須菩提心所念。語須菩提言。大德是華非生華。亦非意樹生。須菩提語釋提桓因言。憍尸迦。是華若非生法。不名為華。釋提桓因語須菩提言。大德。但是華不生。色亦不生。受想行識亦不生。須菩提言。憍尸迦。非但是華不生。色亦不生。若不生是不名為色。受想行識亦不生。若不生是不名為受想行識。以如是華供如是佛。顯能所以不二。彰依正以無殊。號不思議法供養(yǎng)也。
布瑟波。此云華。
弗把提。此云天華。
須曼那;蛟祈毮┠恰S衷铺K摩那。此云善攝意。又云稱意華。其色黃白而極香。樹不至大高三四尺。下垂如蓋。須曼女。生于須曼華中。
末利。亦云摩利。此云柰。又云鬘華?白黥N故。善見律云。廣州有其華藤生。
阇提。此云金錢華。
波羅羅。此云重生華。
婆利師迦。亦云婆師迦。又云婆使迦。此云夏生華。又翻雨華。雨時方生。故曰雨華。
那婆。此云雜華。
優(yōu)曇缽羅。此云瑞應(yīng)。般泥洹經(jīng)云。閻浮提內(nèi)。有尊樹王。名優(yōu)曇缽有實無華。優(yōu)曇缽樹。有金華者。世乃有佛。施設(shè)論云。繞瞻部洲。有輪王路。廣一踰繕那。無輪王時。海水所覆。無能見者。若轉(zhuǎn)輪王出現(xiàn)于世。大海水減一踰繕那。此輪王路。爾乃出現(xiàn)。金沙彌布。眾寶莊嚴(yán)。旃檀香水以灑其上。轉(zhuǎn)輪圣王。巡幸洲渚。與四種兵。俱游此路。此華方生。新云烏曇缽羅。
分陀利。此云白蓮華。睿師云。未敷名屈摩羅。將落名迦摩羅。處中盛時。名分陀利。體逐時遷。名隨色變。故有三名。
優(yōu)缽羅;驖a缽羅;騿炖徚_。此云青蓮華。優(yōu)缽羅盤那女。生青蓮華中。
缽特摩。此云紅蓮華。
摩訶缽特摩。此云大紅蓮華。大論問。諸床可坐。何必蓮華。答床。為世間白衣坐法。又以蓮華軟凈欲現(xiàn)神力。能坐其上。令不壞故。又以莊嚴(yán)妙法座故(云云)。又如此華華臺。嚴(yán)凈香妙可坐。
拘勿投。亦云拘勿頭。此云地喜華。亦云拘某陀。此云黃蓮華。
曼殊沙。此云柔軟。又云赤華。
何羅歌;虬㈠取4嗽瓢兹A。
曼陀羅。此云適意。又云白華。
阿提目多伽。舊云善思夷華。此云苣蕂子。苣(勤似)蕂(音勝)胡麻也。又云此方無故不翻。或翻龍[舌*氐]華。其草形如大麻。赤華青葉。子堪為油。亦堪為香。
婆訶迦羅。大論云赤華樹。
阿樓那。或阿盧那。此云紅赤色香華。如日出前紅赤相。梵呼彼相。為阿樓那。
育坻。(直尸切)此云相應(yīng)華。
波羅奢華。章安云。此是樹名。其葉青色。華有三色。日未出時則黑色。日正照時華赤色。日沒時華黃色。今取赤色。如血義耳。經(jīng)音義云。此華樹汁其色甚赤。用染皮氎。名曰紫礦(古猛切)
俱蘭吒。此云紅色華。大論云。一人間蓮華十余葉。二天華百葉。三菩薩葉千葉。
眾香篇三十四
凈名疏云。香是離穢之名。而有宣芬散馥騰馨之用。感通傳。天人費氏云。人中臭氣。上熏于空。四十萬里。諸天清凈。無不壓之。但以受佛付囑。令護(hù)于法。佛尚與人同止。諸天不敢不來。故佛法中。香為佛事。如大論云。天竺國熱。又以身臭故。以香涂身。供養(yǎng)諸佛及僧。戒德香經(jīng)。阿難白佛。世有三種香。一曰根香。二曰枝香。三曰華香。此三品香。唯能隨風(fēng)。不能逆風(fēng)。故今所列。并此三也。
乾陀羅耶。正言健達(dá)。此云香。張華博物志云。有西國使獻(xiàn)香者。漢制不滿斤不得受。使乃私去。著香如大豆許。在宮門上。香聞長安四面十里。經(jīng)月乃歇。華嚴(yán)云。善法天中有香。名凈莊嚴(yán)。若燒一圓。而以熏之。普使諸天。心念于佛。
多阿摩羅跋陀羅。多此云性。阿摩羅。此云無垢。跋陀羅。此云賢。或云藿葉香;蛟瞥嚆~葉。
牛頭旃檀;蛟。此方無故不翻。或云義翻與藥。能除病故。慈恩傳云樹類白楊。其質(zhì)涼冷。蛇多附之。華嚴(yán)云。摩羅耶山。出旃檀香。名曰牛頭。若以涂身。設(shè)入火坑;鸩荒軣。正法念經(jīng)云。此洲有山。名曰高山。高山之峰。多有牛頭旃檀。若諸天與修羅戰(zhàn)時。為刀所傷。以牛頭旃檀。涂之即愈。以此山峰狀如牛頭。于此峰中。生旃檀樹。故名牛頭。大論云。除摩梨山。無出旃檀。白檀治熱病。赤檀去風(fēng)腫。摩梨山此云離垢。在南天竺國。
瞻卜;蛘膊。正云瞻博迦。大論翻黃華。樹形高大。新云苦末羅。此云金色。西域近海岸樹。金翅鳥來。即居其上。
多伽羅;蛟贫噘ち簟4嗽聘。大論云。多伽樓木。香樹也。
波利質(zhì)多羅。此云圓生。大經(jīng)云。三十三天。有波利質(zhì)多羅樹。其根入地。深五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四布。五十由旬。其華開敷。香氣周遍。五十由旬。又翻間錯莊嚴(yán)。眾雜色華。周匝莊嚴(yán)。法華文句。指此為天樹王也。
拘鞞陀羅。此云大游戲地。樹香也。
阿伽樓。大論云。密香樹。
兜樓婆。出鬼神國。此方無故不翻;蚍悴。舊云白茅香。
迦箄。(方爾切)此云藿(呼郭香)
畢力迦。或云即丁香。
咄嚕瑟劍。此云蘇合。珙鈔引續(xù)漢書云。出大秦國。合諸香煎。其汁。謂之蘇合。廣志亦云。出大秦國;蛟铺K合國。國人采之。笮其汁以為香膏。乃賣其滓;蛟坪现T香草。煎為蘇合。非一物也。
杜嚕。此云熏陸。南洲異物志云。狀如桃膠。西域記云。南印度。阿吒厘國。熏陸香樹。葉似棠梨。亦出胡椒樹。樹葉若蜀椒也。南方草物壯曰。出大秦國。樹生沙中。盛夏樹膠流沙上。
突婆。此云茅香。
嗢尸羅。此云茅香根。
先陀婆。此云石鹽。其香似之。因以為名。華嚴(yán)云。兜率天中有香。名先陀婆。于一生所系菩薩座前。燒其一圓。興大香云。遍覆法界。涅槃云。鹽水器馬。一名四實。智臣善知。謂洗時奉水。食時奉鹽。飲時奉器。游時奉馬。皆但云先陀婆來。章安云。此之四義。亦與四教四門四句意同。皆應(yīng)次第對鹽等四。
羯布羅。此云龍腦香。羯或作劫。三藏傳云。松身異葉。華果亦殊。初采木濕未有香。干則順理析之中有香。狀如云母。白如冰雪。
莫訶婆伽。此云麝。
多揭羅。此云零陵。南越志云。土人謂之燕草蕓香。說文云。蕓草似苜(莫六)蓿(音叔)淮南云。蕓可以死而復(fù)生。
阿伽嚧。或云惡揭嚕。此云沉香。華嚴(yán)云。阿那婆達(dá)多池邊。出沉水香。名蓮華藏。其香一圓。如麻子大。若以燒之。香氣普熏閻浮提界。異物志云。出日南國。欲取當(dāng)先斫樹壞。著地積久外朽爛。其心堅者。置水則沈曰沉香。其次在心白之間。不甚精堅者。置之水中。不沈不浮。與水平者。名曰[木*箋]香。
掘具羅。或窶具羅。或求求羅。此云安息。
茶矩磨。此云郁金。周禮春官。郁人采取以鬯酒。說文云。郁金草之華。遠(yuǎn)方所貢芳物。郁人合而釀之。以降神也。宗廟用之。
雞舌。五馬洲出。南洲異物志曰。是草萎可合香箋。外國胡人。說眾香共是一木。華為雞舌香。
七寶篇第三十五
佛教七寶。凡有二種。一者七種珍寶。二者七種王寶。七種珍寶。略引四文。佛地論云。一金。二銀。三吠琉璃。四頗胝迦。五牟呼婆羯洛婆。當(dāng)硨磲也。六遏濕摩揭婆。當(dāng)瑪瑙。七赤真珠。無量壽經(jīng)云。金。銀。琉璃。頗梨。珊瑚,旇。硨磲。恒水經(jīng)云。金。銀。珊瑚。真珠。硨磲。明月珠。摩尼珠。大論云。有七種寶。金。銀。毗琉璃。頗梨。硨磲。碼瑙。赤真珠。二七種王寶者。晉譯華嚴(yán)經(jīng)云。王得道時于其正殿。婇女圍繞。七寶自至。一金輪寶名勝自在。二象寶。名曰青山。三紺馬寶。名曰勇疾風(fēng)。四神珠寶名光藏云。五主藏臣寶。名曰大財。六玉女寶。名凈妙德。七主兵臣寶。名離垢眼。得是七寶。于閻浮提。作轉(zhuǎn)輪王。
蘇伐羅;蛟菩薨蠏。此云金。大論云。金出山石沙赤銅中。許慎云。金有五色。黃金為長。久埋不變。百陶不輕。真諦釋金四義。一色無變。二體無染。三轉(zhuǎn)作無礙。四令人富。以譬法身常凈我樂四德耳。
跋折羅。亦云斫迦羅。大論云越阇。新云縛左羅。西域記云。伐羅阇。此云金剛。起居注云。晉武帝十三年。燉煌有人獻(xiàn)金剛寶。生于金中。色如紫石英。狀如蕎麥。百煉不消可以切玉如泥。什師云。如有方寸金剛。數(shù)十里內(nèi)。石壁之表。所有形色。悉于是現(xiàn)。大經(jīng)云。如金剛寶置之日中色則不定。金剛三昧亦復(fù)如是。若在大眾色則不定。大論云。金剛寶者。帝釋所執(zhí)與修羅戰(zhàn)。碎落閻浮。薩遮尼干經(jīng)云。帝釋金剛寶。能滅阿修羅。智碎煩惱山。能壞亦如是。無常經(jīng)云。金剛智杵碎邪山。永斷無始相纏縛。
爍迦羅。乃堅固義。此同金剛。
阿路巴;蛉嵌。此云銀。大論云。銀出燒石中。爾雅云。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
琉璃。或作琉。此云青色寶。亦翻不遠(yuǎn)。謂西域有山。去波羅柰城不遠(yuǎn)。山出此寶。因以名焉。應(yīng)法師云;蚣臃妥帧;蚣优帧;蜓耘^梨。從山為名。乃遠(yuǎn)山寶也。遠(yuǎn)山即須彌山也。此寶青色。一切寶皆不可壞。亦非煙焰所能镕鑄。唯鬼神有通力者能破壞。又言金翅鳥卵殼。鬼神得之。出賣與人;蛎C琉璃釋名云。紺含也。青而含赤色也。古字但作流離。左太沖吳都賦云。致流離與珂[王*戍](皆寶名)后人方加其玉。
珊(蘇干)瑚(音胡)梵語缽攞娑福羅。外國傳曰。大秦西南漲海中?善甙税倮铩5缴汉髦。洲底盤石。珊瑚生其上。人以鐵網(wǎng)取之。任昉述異記。曰珊瑚樹碧色。生海底。一株數(shù)十枝。枝間無葉。大者高五六尺。小者尺余應(yīng)法師云。初一年青色。次年黃色。三年蟲食敗也。大論云。珊瑚出海中石樹。
阿濕摩揭婆。此云琥珀。其色紅瑩。博物志云。松脂入地千年;癁檐蜍。茯苓千年化為琥珀。廣志云。生地中。其上及傍。不生草木。深者八九尺。大如斛。削去上皮。中是琥珀。
牟婆洛揭拉婆;蚰埠羝鹏陕淦。此云青白色寶。今名硨磲。尚書大傳云。大貝如車之渠。渠謂車輞。其狀類之。故名車渠。渠魁也。后人字加玉石。
摩羅伽隸。此云碼瑙。此寶色如馬之腦。因為名。赤白色。琢成器。有文如纏絲焉。梵名謨薩羅揭婆。謨薩羅此云杵。揭婆此云藏;蜓蕴フ。取馬腦堅實為名也。
頗梨。或云塞頗胝迦。此云水玉。即蒼玉也。或云水精。又云白珠?浽。正名窣坡致迦。其狀似此方水精。然有赤有白。大論云。譬如過千歲冰。化為頗梨。
釋迦毗楞伽。此云能勝。
摩尼;蛟欺u摩。應(yīng)法師云。正云末尼。即珠之總名也。此云離垢。此寶光凈。不為垢穢所染;蚣予笞诛@其凈也。又翻增長。有此寶處。增長威德。大品云。如摩尼寶。若在水中。隨作一色。以青物裹水色即青。若黃赤白紅縹物裹。隨作黃赤白紅縹色。又大品。阿難問憍尸迦。是摩尼寶。為是天上寶。為是閻浮提寶。釋提桓因言。是天上寶。閻浮提人。亦有是寶。但功德相少不具足。大論云。有人言。此寶珠從龍王腦中出人得此珠。毒不能害。入火不燒。輔行曰。亦云如意。似如唐梵不同。大論華嚴(yán)云如意摩尼。似如并列二名。若法華云摩尼珠等。似如體別。大莊嚴(yán)論。有摩尼珠。大如膝蓋。大論云。如意珠狀如芥粟。又云如意珠。出自佛舍利。若法沒盡時。諸舍利皆變?yōu)槿缫庵。觀經(jīng)指如意。為摩尼。天臺云。摩尼者。如意也。
摩羅伽陀。大論云。此珠金翅鳥口邊出。綠色能辟一切毒。
因陀尼羅。大論。此云天赤珠。
缽摩羅伽。大論。此云赤光珠。佛地論云。赤蟲所出;蛑轶w。名為赤珠。智論云。真珠出魚腹中蛇腦中。漢書云。珠蚌中陰精。隨月陰盈虛。
甄叔迦。此云赤色寶。西域傳。有甄叔迦樹。其華色赤。形大如手。此寶色似此華。因名之。慈恩上生經(jīng)疏云。甄叔迦。狀如延圭。似赤琉璃。
摩訶尼羅。大論云。此翻大青珠。
金銀生像。沙彌十戒第九。不捉金銀生像。南山云。胡漢二彰。謂胡言生像。此翻金銀也。善見云。生色似色。似即像也。謂金則生是黃色。銀則可染似金。故云生像。指歸云況于闐語。與五印度語不同。若四分到于闐。自經(jīng)一番翻了。經(jīng)本到唐則為重也。
吉由羅;蜩子蛇。此云瓔珞。
彌呵羅。此云金帶。
曷剌怛那揭婆。此云寶臺。亦云寶藏。
數(shù)量篇第三十六
理非數(shù)量。如虛空無丈尺。事有法度。猶丈尺約虛空。故大品須菩提白佛。無數(shù)。無量。無邊。有何等算。佛言無數(shù)者。名不墮數(shù)中。若有為性中。無為性中。無量者。量不可得。若過去。若未來。若現(xiàn)在。無邊者。諸法邊不可得。雖性非算數(shù)所知。而相有分齊之量。今附此集編出數(shù)量。俱舍論五十二數(shù)。皆從一增至十也。謂一。十。百。千。萬。洛叉(億也)度洛叉(兆也)俱胝(京也)未陀(秭也)阿庾多(垓也)大阿庾多(壤也)那庾多(溝也)大那庾多(澗也)缽羅庾多(正也)大缽羅庾多(載也)矜羯羅(或甄迦羅)大矜羯羅頻婆羅(或頻跋羅)大頻婆羅阿閦婆(或阿芻婆)大阿閦婆毗婆訶大毗婆訶嗢蹭伽大嗢蹭伽婆喝那大婆喝那地致婆大致地婆醯都大醯都羯臘縛大羯臘縛印達(dá)羅大印達(dá)羅三磨缽耽大三磨缽耽揭底大揭底枯筏羅阇大枯筏羅阇姥達(dá)羅大姥達(dá)羅跋藍(lán)大跋藍(lán)珊若大珊若毗步多大毗步多跋羅攙大跋羅攙阿僧企耶算經(jīng)。黃常為數(shù)法有十等。億。兆。京。秭。垓。壤。溝。澗。正。載。風(fēng)俗通云。千生萬。萬生億。億生兆。兆生京。京生秭。秭生垓。垓生壤。壤生溝。溝生澗。澗生正。正生載。載地不能載也。億分四等。一以十萬為億。二以百萬為億。三以千萬為億。四以萬萬為億。虞書曰。自伏犧畫八卦。由數(shù)起。律歷志。引書曰。先其算命本起于黃鐘之?dāng)?shù)。始于一而三之。三積之歷十二辰之?dāng)?shù)。十有七萬七千一百四十七。而五數(shù)備矣(孟康曰。初以子十乘三。三余則轉(zhuǎn)因其成數(shù)以三乘之。歷十二辰。得是積數(shù)也。五行陰陽之?dāng)?shù)備矣)。其算法。用竹徑一分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為一握(六觚六角也度角至角其度一寸。面容一分)。其數(shù)以易大衍之?dāng)?shù)。五十其用四十九。成陽六爻。得周流六虛之象也。論語周衰官失?鬃雨惡笸踔āT恢(jǐn)權(quán)量(權(quán)衡嘉量)審法度。修廢官。舉逸民。四方之政行矣。漢書衡權(quán)者。衡平也。權(quán)重也。衡所以任權(quán)而均物平輕重也。其道如底(師古曰。底平也)。以見準(zhǔn)之正繩之直。左旋見規(guī)。右折見矩。其在天也佐助璇璣。斟酌見指。以齊七政(師古曰。月五星日也)故曰玉衡。權(quán)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本起于黃鐘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忖為十八。易十有八變之象也(孟康曰忖度也。度其義有十八也。黃鐘。龠。銖。兩。鈞。斤。石。凡七。與下十一象。為十八也)
洛叉;蚵渖。此云十萬。
俱胝;蚓兄。此云百億。
那由他;虬⑩锥唷;蛐g(shù)那;蚰切g(shù)。此云萬億。
阿僧祇。成阿僧企耶。此云無央數(shù)。楚詞云。時猶未央。王逸曰央盡也。大論云。僧祇秦言數(shù)。阿秦言無。問幾時名阿僧祇。答天人中能知算數(shù)者。極數(shù)不能知。是名一阿僧祇。如一一名二。二二名四。三三名九。十十名百。十百名千。十千名萬。十萬名億。千萬億名那由他。千萬那由他。名頻婆。千萬頻婆名迦他。過迦他名阿僧祇。菩薩地持經(jīng)云。一者日月晝夜。歲數(shù)無量名阿僧祇。二者大劫無量名阿僧祇。
優(yōu)波尼沙陀。清涼疏云。此云近少。謂微塵是色之近少分也。亦翻近對。謂少分相近比對之分。應(yīng)法師云。論中義言因果不相似也。以珍寶等但得三界果報。無漏善法得佛果也。
歌羅分。經(jīng)音義云。如以一毛析為百分。一分名歌羅分。論以義翻名為力勝。以無漏善法。勝有漏也。
迦羅。清涼疏。此云豎。析人身一毛。以為百分。
褒羅那地邪。此云舊第二。
佉盧。十佉盧為一佉梨。
佉梨。此云斛。律歷志云。量者龠(音藥)合(音閣)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本起于黃鐘之龠。用度數(shù)審。其容以子谷秬黍中者。千有二百實其龠。以井水準(zhǔn)其概(孟康曰。概欲其直。故以水平之。井水清。清則平也)。合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為斛。而五量嘉矣。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應(yīng)邵云。圭自然之形。陰陽之始也。四圭曰撮。三指撮之也)
婆訶。此云篅。(音垂)盛谷圓囤也。篅受二十斛。俱舍云。頞部陀壽量。如一婆訶麻。百年除一盡。此言一篅。二十斛麻。百年之間。除去一升。除盡麻時頞部壽滿也。
迦利沙缽拏。八十枚貝珠。為一缽拏。十六缽拏為迦利沙缽拏。
踰繕那。此云限量。又云合應(yīng)(計應(yīng)合爾許度量)業(yè)疏云。此無正翻。乃是輪王巡狩。一停之舍。猶如此方館驛。西域記云。夫數(shù)量之稱踰繕那者。舊曰由旬。又曰踰闇那。又曰由延。皆訛略也。踰繕那者。自古圣王一日軍行。舊傳。一踰繕那。四十里。印度國俗。乃三十里。圣教所裁。唯十六里。大論云。由旬三別。大者八十里。中者六十里。下者四十里。謂中邊山川不同。致行里不等。窮微之?dāng)?shù)。分一踰繕那為八拘盧舍。分一拘盧舍。為五百弓。分一弓為四肘。分一肘為二十四指。分一指節(jié)為七宿夌。乃至虱蟣隙塵。牛毛羊毛。兔毫金水。次第七分。以至細(xì)塵。細(xì)塵七分為極細(xì)塵。極細(xì)塵者。不可復(fù)析。析即歸空。故曰極微也。俱舍頌曰極微。微金水。兔羊毛隙塵。蟣虱夌指節(jié)。后后增七倍。二十四指肘。四肘為弓量。五百俱盧舍。此八踰繕那。
一箭道。嘉祥云二里。或云取射垛一百五十步。或云百三十步;蛟瓢俣。漢書律歷志曰。度長短者不失毫厘(孟康曰。毫兔毫也。十毫曰[(牙*ㄆ)/尾])又曰度者分。寸。丈。尺。引也。所以度(大各)長短也。本起黃鐘之長以子谷秬黍中者(師古曰。子谷猶言谷子耳。秬即黑黍。先取北方為號。一黍之廣。度之九十分。中者不大不小。言黑黍谷子。大小中者。率為分寸)。黃鐘之長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而五度審矣。
一磔手。通俗文云。張申曰。磔周尺。人一尺。佛二尺。唐于周一寸上增二分。一尺上增二寸。蓋周尺八寸也。賈逵曰八寸曰咫。言膚寸者。四指曰膚。兩指曰寸。言一指者。佛指闊二寸。
一肘。人一尺八寸。佛三尺六寸。言一圍者。莊子音云。徑尺曰圍。言一仞者。說文云。仞謂申臂一尋也。史記并鄭玄。皆云七尺曰仞。小雅四尺謂之仞。倍謂之尋。尋舒兩肱。或曰五尺曰尋。倍尋曰常。
拘盧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謂大牛鳴聲所極聞;蛟埔还穆。俱舍云二里。雜寶藏。云五里。
槃陀。此云二十八肘。華嚴(yán)大數(shù)。增至百二十五。見阿僧祇品。
- 第五卷 金光明經(jīng)文句記
- 第六卷 敕修百丈清規(guī)
- 第六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二十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十八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十九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十七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十六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十五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十四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十三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十二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十一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十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九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八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七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五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四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
- 第三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yán)經(jīng)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