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宗門故事 >

忍辱是種大修養(yǎng)

\

忍辱是種大修養(yǎng)

  忍辱多力。不懷惡故,兼加安健。忍者無惡,必為人尊。 《佛說四十二章經(jīng)

  唐代豐干禪師,住在天臺山國清寺。一天,禪師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傳來小孩啼哭的聲音,他尋聲一看,原來是一個稚齡的小孩,衣服雖不整,但相貌奇?zhèn)ァ柫烁浇迩f人家,沒有人知道這是誰家的孩子,豐干禪師不得已,只好把這男孩帶回國清寺,等待人家來認領。因他是豐干禪師撿回來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國清寺安住下來,漸漸長大以后,上座就讓他擔任行堂的工作。時間久后,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尤其其中一個名叫寒山的貧子,相交最為莫逆,因為寒山貧困,拾得就將齋堂里吃剩的渣滓用一個竹筒裝起來,給寒山背回去用。

  有一天,寒山問拾得說:“如果世間有人無端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他,讓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問道:“除此之外,還有什么處事秘訣,可以躲避別人惡意的糾纏呢?”

  拾得回答道:“彌勒菩薩偈語說:

  老拙穿破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隨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如果能夠體會偈中的精神,那就是無上的處事秘訣。”

  中國有句俗話叫:“士可殺,不可辱。”中國人的性格里都有一股倔犟的勁頭,砍頭不要緊,不能傷自尊。所以忍辱是一件做起來很不簡單,但做了就很了不起的事情。

  白隱禪師一個人過著平靜隨和的生活,人們都說他為人純潔,心地善良。

  有一次,白隱禪師住所附近的一個女孩還沒有結婚就懷孕了。她的父母知道這個事情后非常生氣,逼著讓她說出孩子的父親是誰,并且發(fā)誓要懲罰那個不知羞恥的人。那個女孩死活也不肯說,在父母的逼迫下,她承認孩子的父親是白隱。

  那個女孩的父母怒火中燒,前去找白隱理論,說:“平日里認為你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沒想到你居然做出這樣的事來!既然做了,就出來承認,收留自己的孩子。”白隱只說了一句話:“是這樣的嗎?”然后就答應收留那個孩子。

  孩子出生后,白隱負責照顧他。他從鄰居那里得到了牛奶、食物和一切孩子所需要的東西,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照顧那個孩子,不管別人用怎樣的眼光來看他。鄰居都盡全力來幫助他,沒有一個人相信白隱是那樣的人,但是閑言碎語是少不了的。

  時間已經(jīng)過去一年了,那個孩子的媽媽因為無法忍耐思念孩子的苦痛,將真相告訴了她的父母 原來孩子真正的父親是一個貧寒的年輕人,他們相愛已經(jīng)有很多年了,因為害怕父母不承認這個女婿,所以才做出那樣的事來。事情發(fā)生后,女孩因為害怕而不敢把真相說出來,就欺騙她的父母,說那個孩子的父親是白隱。女孩的父母知道真相后,痛斥自己的女兒不該說這樣毀人名聲的假話,然后立刻去找白隱,并把事實的真相告訴他,向他表示深深的歉意,請求他的寬恕,然后要求把孩子帶回去。

  白隱把孩子送還給他們,說:“是這樣的嗎?”

  接過白白胖胖的小孩,一家人感激涕零,此后到處傳揚禪師的品德。從此,白隱禪師成了當?shù)刈钍苋俗鹁吹娜恕?/p>

  面對巨大的委屈、眾人的誤解、照顧小孩的艱辛,白隱禪師卻只一句“是這樣的嗎?”輕輕帶過,這樣的忍辱,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別人對自己的毀謗,有顛倒是非的,有無中生有的。有的沒的,說長論短,你不計較還沒事,你一爭辯事情反而鬧得更大!所以面對毀謗,我們要盡量遠離,不要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經(jīng)常和別人爭論是非長短,只會使你的心胸變得狹窄,思維變得混亂。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