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順其自然是最好的處事方式

  從前,有一位很有修為的居士。有一次,他到一所有名的禪院去拜訪一位禪師。與禪師見面之后,他們的談話非常投機(jī),不知不覺已到了午飯時(shí)間,禪師便留居士用餐。

  侍者為他們做了兩碗面條。面條的味道很香,只不過一碗大一碗小。兩人坐下后,禪師看了一眼面條,便將大碗推到居士面前,說:“你吃這個(gè)大碗的。”

  本來按照常理,居士應(yīng)該謙讓一下,將大碗再推回到禪師面前,表示恭敬。可是,沒想到居士卻看也不看禪師一眼,接過來后徑自埋頭大吃起來。禪師見狀,雙眉緊鎖,很是不悅。而居士并沒有察覺,一個(gè)人依舊吃得津津有味。

  等他吃完,抬頭看見禪師的碗筷絲毫未動(dòng),于是便笑問禪師:“師父為什么不吃呢?”

  禪師嘆了一口氣,一言不發(fā)。

  居士又笑著說:“師父生我的氣啦?嫌我不懂禮貌,只顧自己狼吞虎咽。”

  禪師沒有答話,只是又嘆了一口氣。居士接著問道:“請(qǐng)問禪師,我們推來讓去,目的是什么?”

  “讓對(duì)方吃大碗。”禪師終于答話了。

  “這就對(duì)了,讓對(duì)方吃大碗是最終目的。那么如您所想,爭(zhēng)著推來讓去,什么時(shí)候能將面條吃下肚去?我將大碗面條吃了下去,您心中不高興,難道您謙讓的目的不是真心的嗎?你吃是吃,我吃也是吃,既然這樣,那推來讓去又有什么意義呢?”

  禪師聽完居士的一番話,心中頓悟。

  菩提心語(yǔ):

  寵辱不驚,得失無意,凡事只要自然就好,不需要更多的外在的形式。這樣可以獲得身心的自然安寧、愜意、舒適與安逸,幸福的生活也會(huì)隨之而來。順其自然,往往是最好的處世方式。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