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題記:人們總是喜歡故事的結(jié)局,卻往往逃避故事真相的實質(zhì)。
人的一生中,最美的一段光鮮年華,被人們冠名為青春。它象春天那樣秀拔,生機盎然,氣象萬千。事實上,青春是年華中最大的一筆巨債與懲罰,它總是與“情”糾纏不清,幾乎大半時間被一個叫做“愛”的人浪費掉了。當你無意肆意支取時,她變本加利的折磨總會無期限地讓你長久地遺憾和痛楚。
不得不說,青春中最為壯麗的一段風景名曰:愛情,什么是愛情?是燦若煙花,美若翩鴻,恒如永遠?是月上柳梢人約黃昏,是梯橫畫閣斜月簾櫳,是燈火闌珊的望斷還是執(zhí)手相看的徘徊?說起它似乎總是與纏綿悱惻,愛恨情仇,難舍難分有著必然的纏繞。其實整個過程歸結(jié)起來不過是一朵花的鮮度,一個擁抱的溫度,一個香吻的密度,一張床的高度。豈知多少“幽歡佳會,聚散難期”。這個世界你最愛的人永遠是你自己。愛與被愛都只是當時“不同尋常”,霧里看花,花非花的感覺罷了。
某一天,情轉(zhuǎn)淡,意漸涼,當初圍在身邊的好意一應暗然失色,你很想花有限的生命極力去尋找去支撐去延遲期限,卻已是良辰美景虛設,人面桃花無處,物是人非有淚無言,余下一杯不堪寂寥的苦澀依舊如逝水東流。
“一切愛情都在心里,一切往事都存夢中。”
悠游于人間,不得不重視的兩大命題:聚與散,生與死。這是任誰也掙脫不掉的終極宿命。從出生起,這對孿生姐妹就已注定成為我們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哪怕在它們的面前我們還未曾熟絡與適應,卻無法將之拒之千里之外。冥冥中他們主宰著生命的悲喜,有著:“呼之即來,揮之而去”的至高權(quán)力。
聚,是偶然,很多的時候給我們的只是一種溫暖的意向。對于溫暖,我們總想試圖去碰,想要全身而入。一旦被它灌得酩酊大醉,頭暈目眩時,卻已是紛亂纏身。山一程,水一程終有一天你會赤身裸體站在它的面前任由它嚴刑拷打,至死還不肯承認是由于自己的貪心。
散是必然,說到散,不免讓人有幾份懷舊的傷感。“等閑離別易銷魂”那十里長堤,煙柳畫橋,春水濤濤,染濕著落花風雨的顧盼。心事漣漪,一場消黯幾近催痛了所有的存在。
走著走著就散了,說著說著就沒了,憶著憶著就失了,笑著哭著就完了。這些其實不都是散的無奈,最無奈的是你的心從此走遠。
人走茶涼,散如縹緲鴻影,去留無痕。這也不是散的終結(jié)。散,不是長久的離開也不是永遠的離去,它只是下一站聚的首發(fā)。有了散,我們才有更多更好的下一次。下一刻的重逢,下一時的回頭,下一年的相守。
談及生,總是叫人興奮讓人溫暖。生給人無盡的希望和活力。它是一種“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雄壯之美。它是一種對死毫無懼怕毫無妥協(xié)的膽識和堅韌應對。
可是你可知從生開始的第一天起,活生生的生命便一步步向著死靠近。死是蒼茫的遠方,死是沉重的枷鎖,死是絕望的悲傷,死是消失的無助。這一路我們總在奔跑總在抵抗。無法逃脫不能主宰,萬劫不復,欲罷不能,欲說還休......
“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樁不是閑事?”每念及此句,總有一種徹骨的寒意與傷痛遍及全身。死于生,經(jīng)常被健康而年少的生者所回避所忽視所省略。我們無法感知無法預料死的絕對襲擊,親朋好友的意外離開,生命瞬間消失的折磨總讓我們魂不守舍,肝腸寸斷,因為我們知道他們?nèi)チ艘粋最為悲傷的地方,而我們再也不能遇到,再也無法與其共處。
當個體的消逝與對生命的憧憬發(fā)生沖突時,我們陷入混沌之中,于是拼了命也想揭秘生存的最終意義與價值是什么?而最終參透的真相便是毫無意義的“空”字回響。
生命的來龍去脈行經(jīng)了生活的全盤過程。如何生活,生活到底是為了什么?
豐子愷把人生的過程歸納為三重境界即“三層樓”,第一層:物質(zhì)生活,第二層:精神生活,第三層:靈魂生活。三種生活并非循序漸進,依次而遞,平凡的人,無論過什么樣的生活,都是一種自愿的選擇,無關(guān)生命的質(zhì)量與優(yōu)劣,無關(guān)人格的崇高與層次級別。
這三層樓生活的點滴體驗與經(jīng)歷便塑造和完美了生命的整個過程。過程的彩排無非是一場自導自演的美夢。想起時很美,觸之時不及。夢是現(xiàn)實的倒影與陪襯,戲里戲外,個中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惟有最投入的演者最為清楚。
這世界沒有任何一種生命能長盛不衰,縱人有擎天之力,功高蓋世,富可敵國面對大自然的興亡終無能為力。
看穿了,生與死不過是一段拋物線的距離,一種蛋白質(zhì)的轉(zhuǎn)換過程。多少英雄紅粉淚,不過荒丘一處墳。
當人已到了相當?shù)哪隁q,適應了自然,看慣了興衰,融合了殘缺,彈指一揮,生命至此收筆。死成為生命中最輝煌最寂寥的一種長久沉默。這種沉默是對宇宙最強烈最悲壯最簡潔而又是最為深刻的無聲告別。離開原本是人生的常態(tài),聚與散,生與死都只是生命對自然的一種外在的表現(xiàn)方式,一種生命對另一種生命的尊重與熱愛,一種生命對另一種生命的付出與回饋。
人,莫不如塵芥,無來無往,無顏無色,無跡無蹤,赤條條來,赤條條去。這正如顧城在《墓床》中所言:“人時已盡,人世很長,我在中間應當休息。”
看淡聚散,看透生死,隨緣,一切隨心的啟萌與消寂,人自然不會在“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的面前茫然無措。
花很香,樹很綠,人到了另一個世界目之不及,死作為另一種沉寂狀態(tài)的轉(zhuǎn)換,最終,不得不隨一處蛙鳴,伴一抔泥土,沉一處清香,就此進入下一個生命的轉(zhuǎn)世輪回,安然入睡。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guān)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福看窮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