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拾荒老人
八旬拾荒老人
年過八旬,風燭殘年,本應得到養(yǎng)老照顧。然而在甘肅定西市安定區(qū)民主路24號--一個離火車站不遠的破舊小院里,兩位無兒無女的八旬老人,不但要自己獨立生活,而且還要照顧8個被父母拋棄的先天性殘疾兒童。
為了生活、治病,82歲的男老每天出去撿垃圾賣錢,81歲的女老則為孩子們洗衣、做飯,從早忙到晚。人間真愛讓"夕陽"溫暖著"朝陽"。17年了,他們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8個無人愿意領養(yǎng)的孩子明天在哪里,至今仍沒有一個答案;兩位老人也不知道還要替當?shù)卣鲳B(yǎng)棄嬰到幾時。
17年,拾荒老人撿養(yǎng)42個殘疾棄嬰
1988年的一個冬日,天下著雪。一個被拋棄在定西市火車站旁花圃里的嬰兒改變了拾荒老人陳尚義的生活。無兒無女、和老伴相依為命的他,從此有了自己的孩子和一個哭鬧聲不斷的大家庭。
張?zhí)m英老人在給智障孩子喂飯。
陳尚義還記得,那天他在火車站附近撿垃圾,看見許多人圍在一個花圃前,他走近一看,地上擱著一個白布包裹的娃娃?纯碗m然很多,但沒一個有要拯救這條生命的意思。
"抱回時,孩子已經(jīng)凍得不能動了,我就把她放到太陽下曬。老伴生了火,我又把孩子放到炕上熱。原以為活不了,沒想到孩子活過來了。"陳尚義回憶說,至今他家的相框里仍掛著孩子和當時當?shù)仉娨暸_記者采訪他的那張老照片。"但三、四年后,這個孩子最后還是夭折了,非常漂亮的一個女孩?蓱z呀,聽說在我抱她回來前,是一個瞎子抱著她四處要錢,到定西火車站時看孩子不行了,就扔下不管了。"
網(wǎng)易社會新聞
從1988年到現(xiàn)在,17年間,陳尚義共撫養(yǎng)過42個棄嬰。他本人在撿垃圾過程中撿到的有十四五個,其余則是當?shù)孛裾謸斓剿蛠斫o他撫養(yǎng)的。
"我們不知道他們是誰生的,但我們記得他們是從哪里來到我們家的:垃圾堆、醫(yī)院、火車站、汽車站,還有民政局,他們的父母嫌棄不要,我們養(yǎng)。"陳尚義的老伴張?zhí)m英老人說。
這42個孩子中,幾乎個個都是生下就病魔纏身,到目前為止,共有13個孩子先后夭折,21個被別人領走。在兩位老人身邊,現(xiàn)只剩下8個2歲半到12歲的殘疾孤兒;而這個特殊家庭里,最多的時候有12個殘疾孤兒。
苦、累,但孤殘的生命在延續(xù)
記者首次采訪來到陳尚義家時,張?zhí)m英正在為孩子們洗衣服。"最累的是女老,我每次來,幾乎都見到老人在洗衣。"定西市安定區(qū)民政局副局長王廷福說。
由于孩子們小,又有疾病,有的大小便失禁,有的有智力障礙,因此張?zhí)m英總有洗不完的衣服。民政局給老人買了一臺半自動洗衣機,但這不管用:孩子們衣服特別臟,洗衣機沒法洗干凈。
陳尚義告訴記者,17年來,張?zhí)m英幾乎沒有走出過他們家十來平米的小院,每天做飯,洗衣,收拾被窩,擦屎端尿,從早忙到晚。
而為了維持這個家,讓孩子們吃得好一點,睡得香一點,有錢治病,活得健康,陳尚義每天都要去撿拾碎玻璃、舊紙殼、廢瓶子,哪怕只能賣上幾分錢,他都要一包一包地撿回家。
這是兩位老人撿養(yǎng)的最小的一個孩子,十分可愛,但腿有殘疾。
"孩子們要吃、要穿,要治病,還要上學,民政局每月給一個孩子七十四塊五毛錢的補助哪里夠呀?不撿垃圾,日子怎么過?更何況我們兩人沒有一分錢工資。"陳尚義說。
張?zhí)m英告訴記者,一個月前,他帶最小的陳玲去蘭州看了一趟病,光手術費就花了一萬多元,現(xiàn)在還有9000多元欠賬。"真不知道哪天才能還上?"
老兩口和孩子們所住的房子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修建的,是這條街上臨街最破舊的房子,陰暗、狹小,過堂和右側的小屋里堆滿了垃圾和孩子們的衣服,雖然收拾得夠整齊,但掩飾不了濃重難聞的氣味。
陳尚義想把現(xiàn)住的小院改造成一個二層小樓:一樓出租,租金用來撫養(yǎng)孩子,二樓他們一家十口住著。然而對于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來說,這可能只是個夢想。
事實上,老兩口現(xiàn)在別無他求,只望孩子們能健健康康活著就行。"現(xiàn)在上學的6個娃娃學習都不好,這我們都知道,但又有什么辦法,這樣的家庭教不好他們,只能讓他們活著。"張?zhí)m英說。
但活著并不容易。"他們中有的有心臟病,有的智障,有的發(fā)育不良,有的半身不遂,誰也不愿領養(yǎng)他們,可我們又拿不出錢來治療。"陳尚義說,"他們沒有別人家的孩子幸福,受的罪很多,但能有飯吃,有衣穿,有個家,還活著,就已經(jīng)不容易了。"
一碗涼拌面,就是改善生活
第二天,記者再次來到陳尚義家時,老人正在為孩子們準備午飯。因為陳尚義姐姐的孫女來看二老和孩子,全家得以改善伙食,而所謂的改善,就是一碗涼拌面。
看著孩子們狼吞虎咽的樣子,記者一陣心酸。也許是因為沒有油水的緣故,孩子們的飯量大得驚人,稍大一些的孩子,一人能吃兩大碗。張?zhí)m英告訴記者,全家一個月要四袋子面,一袋子米。
在8個孩子中,陳龍是殘疾最重的一個。由于下身失去知覺,他大小便失禁,身上散發(fā)著難聞的味道,許多孩子不愿靠近他。"同學們都嫌我身上臭,不愿和我玩。"剛上一年級的他,已經(jīng)有些自卑和脆弱?吹接浾邩芬馀c他交談,似乎有說不完的話,還靠腰部力量,艱難地挪動一個有輪子的鐵架,追著背誦詩歌給記者聽。
孩子們聚在桌上吃涼拌面。
"每個禮拜,爺爺都要帶我們去公園玩一次,爺爺認識公園的人,不要門票。"陳龍告訴記者,這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候,一邊玩,一邊幫爺爺撿塑料瓶。
孩子們雖然殘疾,但卻很懂事。最大的陳媛雖只有12歲,但已能幫老人干不少活,比如給弟妹們穿衣洗襪子什么的。其他孩子雖頑皮好玩,但卻很聽老人的話。
陳尚義為每一個孩子都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8個孩子也全部姓陳,"之所以讓他們都姓陳,并不是要讓他們長大了報答我們,而是要讓這個家更像一個家,讓他們像其他人家的孩子一樣堅強地活著。"
未來,當?shù)卣疀]有答案
兩位老人執(zhí)著的愛心使42名孤殘兒童的生命得到延續(xù),事跡感動了社會各界和政府。17年來,作為戶主的陳尚義老人,獲得了"全國老有所為奉獻獎"、"全省志愿者助殘先進個人"等多個獎項和稱號。不少來訪者踏進了老人和孩子們的住處,其中不乏高官。
陳尚義給記者看這些獎狀、獎牌時,說了這樣一句刺心的話:"獲獎不少,但孩子們的生活沒有得到多大的改善;來看望的官員真能幫上忙的不多。"
陳尚義老人給記者看他獲得的獎項和稱號。
雖然定西市有關文件早就規(guī)定,從2003年1月1日起,兒童福利院公費收養(yǎng)人員生活費標準由原來的160元提高到230元,但陳尚義接受安定區(qū)民政部門委托撫養(yǎng)的孩子每月每人仍只有74.5元補助,包括生活費和小病醫(yī)藥費。
為了給孩子治病,耿直的陳尚義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去找相關部門的官員。去多了,一些官員開始煩他、躲他,他只得去"堵",因此他也越來越不受相關部門領導喜歡。陳尚義告訴記者,現(xiàn)在常來看看這些孤殘孩子的也就附近青煙寺的出家人和一個水泥廠的老工人,再就是定西市衛(wèi)校的學生,常過來給孩子們做做體檢。
目前,老人最大的心病是,他們有一天走盡人生之路后,誰來照顧這些孩子?"我們的身體已一天不如一天,只要我和老伴中一個人走了,這些孩子就沒人管了。"陳尚義老人告訴記者,他自己有心臟病,老伴常腰腿疼,說不定什么時候就不行了。
在王廷?磥,兩位老人是在為社會、為政府承擔了一種責任,一種壓力,做了“本該是民政部門做的事"。
記者了解到,由于貧困,定西市政府所在地的安定區(qū)至今還沒有一個收養(yǎng)孤殘兒童的福利院,定西市雖然好幾年前就建立了一個福利院,但至今未啟用。
"主要是沒有啟動資金。我們定西窮,公務員的工資比蘭州要少好多,更不能與南方比。"市民政局一位副局長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這樣解釋說,"啟動一個福利院,得雇人、買床、買穿的,沒有幾十萬不成?蛇@里的民政部門連給車加油的錢都沒有。"
采訪中,張?zhí)m英老人說得最多的是這樣一句話:"只要有我們的一口飯,就有孩子們吃的,不管是誰扔下的孩子,我們都不會嫌棄,因為世上再沒有人比他們更可憐的了。"
陳尚義老人請記者為他們照張“全家福”。
尊老愛幼,扶貧濟困,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然而,看著兩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十幾年如一日,承擔著撫養(yǎng)一個城市的孤殘兒童的重擔時,帶給人們的不僅是尊敬和感動,還有酸楚的思考。王廷福說:"人間需要真愛,但這并不能化解一切困難和問題,只有建立完善的機構和保障機制,才能使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更好地生活。"
- 上一篇:母羊臨終含淚產(chǎn)子
- 下一篇:回家接爸媽
- 因果報應
- 嫖娼有報應嗎?真實的嫖娼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六則
- 佛咒感應
- 善護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
- 金剛經(jīng)感應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事跡
- 楞嚴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海回狂》白話解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