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絕卷第三
越絕吳內(nèi)傳第四
吳何以稱人乎?夷狄之也。憂中邦奈何乎?伍子胥父誅于楚,子胥挾弓,身干闔廬。闔廬曰:“士之甚,勇之甚。”將為之報(bào)仇。子胥曰:“不可,諸侯不為匹夫報(bào)仇。臣聞事君猶事父也,虧君之行,報(bào)父之仇,不可。”于是止。
蔡昭公南朝楚,被羔裘,囊瓦求之,昭公不與。即拘昭公南郢,三年然后歸之。昭公去,至河,用事曰:“天下誰能伐楚乎?寡人愿為前列!”楚聞之,使囊瓦興師伐蔡。昭公聞子胥在吳,請救蔡。子胥于是報(bào)闔廬曰:“蔡公南朝,被羔裘,囊瓦求之,蔡公不與,拘蔡公三年,然后歸之。蔡公至河,曰:‘天下誰能伐楚者乎?寡人愿為前列!勚,使囊瓦興師伐蔡。蔡非有罪,楚為無道。君若有憂中國之事意者,時(shí)可矣。 ”闔廬于是使子胥興師,救蔡而伐楚。楚王已死,子胥將卒六千人,操鞭笞平王之墳,曰:“昔者吾先君無罪,而子殺之,今此以報(bào)子也!”君舍君室,大夫舍大夫室,蓋有妻楚王母者。
囊瓦者何?楚之相也。郢者何?楚王治處也。吳師何以稱人?吳者,夷狄也,而救中邦,稱人,賤之也。
越王句踐欲伐吳王闔廬,范蠡諫曰:“不可。臣聞之,天貴持盈,持盈者,言不失陰陽、日月、星辰之綱紀(jì)。地貴定傾,定傾者,言地之長生,丘陵平均,無不得宜。故曰地貴定傾。人貴節(jié)事,節(jié)事者,言王者已下,公卿大夫,當(dāng)調(diào)陰陽,和順天下。事來應(yīng)之,物來知之,天下莫不盡其忠信,從其政教,謂之節(jié)事。節(jié)事者,至事之要也。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驕者,言天生萬物,以養(yǎng)天下。蠉飛蠕動(dòng),各得其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不失其常。故曰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驕者也。地道施而不德,勞而不矜其功者也,言地生長五谷,持養(yǎng)萬物,功盈德博,是所施而不德,勞而不矜其功者矣。言天地之施,大而不有功者也。人道不逆四時(shí)者,言王者以下,至于庶人,皆當(dāng)和陰陽四時(shí)之變,順之者有福,逆之者有殃。故曰人道不逆四時(shí)之謂也。因惛視動(dòng)者,言存亡吉兇之應(yīng),善惡之?dāng)?必有漸也。天道未作,不先為客者!
范蠡值吳伍子胥教化,天下從之,未有死亡之失,故以天道未作,不先為客。言客者,去其國,入人國。地兆未發(fā),不先動(dòng)眾,言王者以下,至于庶人,非暮春中夏之時(shí),不可以種五谷、興土利,國家不見死亡之失,不可伐也。故地兆未發(fā),不先動(dòng)眾,此之謂也。
吳人敗于就李,吳之戰(zhàn)地。敗者,言越之伐吳,未戰(zhàn),吳闔廬卒,敗而去也。卒者,闔廬死也。天子稱崩,諸侯稱薨,大夫稱卒,士稱不祿。闔廬,諸侯也,不稱薨而稱卒者,何也?當(dāng)此之時(shí),上無明天子,下無賢方伯,諸侯力政,疆者為君。南夷與北狄交爭,中國不絕如線矣。臣弒君,子弒父,天下莫能禁止。于是孔子作春秋,方據(jù)魯以王。故諸侯死皆稱卒,不稱薨,避魯之謚也。
晉公子重耳之時(shí),天子微弱,諸侯力政,疆者為君。文公為所侵暴,失邦,奔于翟。三月得反國政,敬賢明法,率諸侯朝天子,于是諸侯皆從,天子乃尊。此所謂晉公子重耳反國定天下。
齊公子小白,亦反齊國而匡天下者。齊大夫無知,弒其君諸兒。其子二人出奔。公子糾奔魯。魯者,公子糾母之邦。小白奔莒,莒者,小白母之邦也。齊大臣鮑叔牙為報(bào)仇,殺無知,故興師之魯,聘公子糾以為君。魯莊公不與。莊公,魯君也,曰:“使齊以國事魯,我與汝君。不以國事魯,我不與汝君!庇谑酋U叔牙還師之莒,取小白,立為齊君。小白反國,用管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故為桓公。此之謂也。
堯有不慈之名。堯太子丹朱倨驕,懷禽獸之心,堯知不可用,退丹朱而以天下傳舜。此之謂堯有不慈之名。
舜有不孝之行。舜親父假母,母常殺舜。舜去,耕歷山。三年大熟,身自外養(yǎng),父母皆饑。舜父頑,母嚚,兄狂,弟敖。舜求為變心易志。舜為瞽瞍子也,瞽瞍欲殺舜,未嘗可得。呼而使之,未嘗不在側(cè)。此舜有不孝之行。舜用其仇而王天下者,言舜父瞽瞍,用其后妻,常欲殺舜,舜不為失孝行,天下稱之。堯聞其賢,遂以天下傳之。此為王天下。仇者,舜后母也。
桓公召其賊而霸諸侯者,管仲臣于桓公兄公子糾,糾與桓爭國,管仲張弓射桓公,中其帶鉤,桓公受之,赦其大罪,立為齊相。天下莫不向服慕義。是謂召其賊霸諸侯也。
夏啟獻(xiàn)犧于益。啟者,禹之子。益與禹臣于舜,舜傳之禹,薦益而封之百里。禹崩,啟立,曉知王事,達(dá)于君臣之義。益死之后,啟歲善犧牲以祠之。經(jīng)曰: “夏啟善犧于益!贝酥^也。
湯獻(xiàn)牛荊之伯。之伯者,荊州之君也。湯行仁義,敬鬼神,天下皆一心歸之。當(dāng)是時(shí),荊伯未從也,湯于是乃飾犧牛以事。荊伯乃媿然曰:“失事圣人禮! 乃委其誠心。此謂湯獻(xiàn)牛荊之伯也。
越王句踐反國六年,皆得士民之眾,而欲伐吳。于是乃使之維甲。維甲者,治甲系斷。修內(nèi)矛赤雞稽繇者也,越人謂“人鎩”也。方舟航買儀塵者,越人往如江也。治須慮者,越人謂船為“須慮”。亟怒紛紛者,怒貌也,怒至。士擊高文者,躍勇士也。習(xí)之于夷。夷,海也。宿之于萊。萊,野也。致之于單。單者,堵也。
舜之時(shí),鯀不從令。堯遭帝嚳之后亂,洪水滔天,堯使鯀治之,九年弗能治。堯七十年而得舜,舜明知人情,審于地形,知鯀不能治,數(shù)諫不去,堯殛之羽山。此之謂舜之時(shí),鯀不從令也。
殷湯遭夏桀無道,殘賊天下,于是湯用伊尹,行至圣之心。見桀無道虐行,故伐夏放桀,而王道興躍。革亂補(bǔ)弊,移風(fēng)易俗,改制作新,海內(nèi)畢貢,天下承風(fēng)。湯以文圣,此之謂也。
文王以務(wù)爭者,紂為天下,殘賊奢佚,不顧邦政。文王百里,見紂無道,誅殺無刑,賞賜不當(dāng),文王以圣事紂,天下皆盡誠知其賢圣,從之。此謂文王以務(wù)爭也。紂以惡刑爭,文王行至圣,以仁義爭,此之謂也。
武王以禮信。文王死九年,天下八百諸侯,皆一旦會(huì)于孟津之上。不言同辭,不呼自來,盡知武王忠信,欲從武王,與之伐紂。當(dāng)是時(shí),比干、箕子、微子尚在,武王賢之,未敢伐也,還諸侯。歸二年,紂賊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刳妊婦,殘朝涉。武王見賢臣已亡,乃朝天下,興師伐紂,殺之。武王未下車,封比干之墓,發(fā)太倉之粟,以贍天下,封微子于宋。此武王以禮信也。
周公以盛德。武王封周公,使傅相成王。成王少,周公臣事之。當(dāng)是之時(shí),賞賜不加于無功,刑罰不加于無罪。天下家給人足,禾麥茂美。使人以時(shí),說之以禮。上順天地,澤及夷狄。于是管叔、蔡叔不知周公而讒之成王。周公乃辭位,出,巡狩于邊一年。天暴風(fēng)雨,日夜不休,五谷不生,樹木盡偃。成王大恐,乃發(fā)金縢之柜,察周公之冊,知周公有盛德。王乃夜迎周公,流涕而行。周公反國,天應(yīng)之福。五谷皆生,樹木皆起,天下皆實(shí)。此周公之盛德也。
- 七 亂宮闈太子淫母妃 宴仲秋康熙祭上蒼
- 六十二回 蘇舜卿含冤歸太虛 劉墨林暴怒斥禽獸
- 齊宿瘤女
- 景公病水夢與日斗晏子教占夢者以對第六
- 伯夷列傳第一
- 卷一百三十六
- 魯季敬姜
- 卷一百八十三
- 一百二十九回 戀舊情雍正幸引娣 慰小妾允祉違圣旨
- 魏芒慈母
- 卷二百一十三
- 列傳第八十九
- 第十七章 聰敏
- 十三 張五哥君前訴冤情 十三爺府邸賞親兵
- 隋書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 列傳第二百二十五宦者一
- 卷二十八
- 三十四 入地牢明珠受酷刑 抗權(quán)貴劉華報(bào)君恩
- 第六章 潞河驛奸宄逞淫戲 瞞真情巧舌釋新憾
-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 六十一回 稱名士偏遇大方家 探情人又見死對頭
- 景公逐得斬竹者囚之晏子諫第三
-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外戚下
- 列傳第六宗室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第三十一章 貴婦人慈心憫沉淪 帝乾隆雷雨理國政
- 列傳第二十 范泰王淮之王韶之荀伯子
- 景公問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對以先行義第十八
- 列傳第一百七
- 列傳第二十
- 六十三回 鬧王府文士敢撒野 演陣法將軍忘形骸
- 卷七十
- 列傳第八
- 三十四 入地牢明珠受酷刑 抗權(quán)貴劉華報(bào)君恩
- 卷八
- 列傳第六十一
- 楚成鄭瞀
- 卷二十七 南中王門學(xué)案三
- 列傳第八十
- 第00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