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遷漠北出帝泣窮途 鎮(zhèn)河?xùn)|藩王登大位
卻說遼主廢去晉主重貴,且令徙往黃龍府。黃龍府本渤海扶余城,遼太祖東征渤海,還至城下,見有黃龍出現(xiàn)城上,因改號為黃龍府。重貴聞要徙至遼東,哪得不慌,那得不悲!就是李太后以下諸宮眷,統(tǒng)是相向號泣,用淚洗面。有何益處?遼主卻使人傳語李太后道:“聞重貴不從母言,因致覆亡。汝可自便,不必與重貴偕行!崩钐笃鸬:“重貴事妾甚謹,不過違背先君,失和上國,所以一舉敗滅。今幸蒙大恩,全生保家,母不隨子,將安所歸?”語亦太迂。
遼主乃仍自赤崗入宮,所有內(nèi)外各門,統(tǒng)派遼兵守衛(wèi)。每門磔犬灑血,并用竿懸掛羊皮,作為厭勝。當(dāng)下面諭晉臣道:“從今以后,不修甲兵,不買戰(zhàn)馬,輕賦省役,好與天下共享太平了!彼斐废麞|京名目,降開封府為汴州,府尹為防御使。遼主改服中國衣冠,百官起居,悉仍舊制。趙延壽薦引李崧,說他才可大用。還有遼學(xué)士張礪,從前也做過晉臣,與延壽同時降遼,亦謂崧可入相,遼主因授崧為太子太師,充樞密使。適威勝軍節(jié)度使馮道,自鄧州入朝,遼主亦素聞道名,即時召見。道拜謁如儀,遼主戲問道:“你是何等老子?”道答道:“無才無德,癡頑老子!边|主不禁微笑,又問道:“汝看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道應(yīng)聲道:“此時即一佛出世,亦恐救不得百姓;惟皇帝尚可救得呢!睙o非面諛。遼主甚喜,仍令道守官太傅,充樞密顧問。隨即遣使四出,頒詔各鎮(zhèn),諸藩爭上表稱臣。獨彰義節(jié)度使史匡威,據(jù)住涇州,不受遼命。雄武節(jié)度使何重建,手刃遼使,舉秦、成、階三州降蜀。
杜威自降遼后,仍復(fù)名重威,率部眾屯駐陳橋。遼主在河北時,恐他兵眾生變,曾令繳出鎧仗數(shù)百萬,搬貯恒州,戰(zhàn)馬數(shù)萬,驅(qū)歸北庭。及遼主渡河入梁,意欲派遣胡騎,驅(qū)眾入河,盡行處死。部將謂他處晉兵,聞風(fēng)知懼,必皆拒命,不若權(quán)時安撫,緩圖良策。遼主雖然罷議,心中總不能無疑,所以供給不時,累得陳橋戍卒,晝餓夜凍,怨罵重威。
重威不得已表達軍情,遼主召趙延壽入議,仍欲盡誅晉兵。延壽道:“皇帝親冒矢石,取得晉國,是歸諸己有呢?還是替他人代取呢?”遼主變色道:“我傾國南征,五年不解甲,才得中原,難道甘心讓人么?”延壽又道:“晉國南有唐,西有蜀,皇帝可曾聞知否?”遼主道:“如何不聞!”延壽復(fù)道:“晉國東自沂密,西及秦鳳,延袤數(shù)千里,接連吳蜀,晉嘗用兵防守,連年不懈。臣想南方暑濕,非北人所能久居,他日車駕北歸,無兵守邊,吳蜀必乘虛入寇,恐中原仍非皇帝所有,豈不是歷年辛苦,終歸他人么!”遼主愕然道:“我未曾料到此著,據(jù)汝所說,今將奈何?”延壽道:“最好將陳橋降卒,分守南邊,吳蜀便不能為患了!边|主道:“我前在潞州,一時失策,盡把唐兵授晉,晉得此兵,反與我為仇,轉(zhuǎn)戰(zhàn)數(shù)年,才得告捷。今幸入我手,若非悉數(shù)殲除,后患仍不淺哩!”延壽道:“從前留住晉兵,不質(zhì)妻孥,故有此患,今若將戍卒家屬,徙置恒、定、云、朔間,每歲分番,使戍南邊,料他必顧念妻子,不敢生變。這卻是目前上策哩!”遼主方才稱善,即命陳橋降卒,分遣還營。
看官!你道延壽此言,是為遼呢?是為晉呢?還是為降卒呢?小子不必評斷,但看上文遼主與延壽言,許他為中國皇帝,他喜出望外,便可知他的心術(shù),話中有話了。含蓄得妙。
且說晉主重貴,得遼主敕命,遷往黃龍府,重貴不敢不行,又不欲遽行,延挨了好幾日。那遼主已派騎士三百名,迫令北遷,沒奈何挈眷起行。除重貴外,如皇太后李氏,皇太妃安氏,皇后馮氏,皇弟重睿,皇子延煦、延寶,相偕隨往。還有宮嬪五十人,內(nèi)官三十人,東西班五十人,醫(yī)官一人,控鶴官四人,御廚七人,茶酒三人,儀鑾司三人,親軍二十人,一同從行。遼主又派晉相趙瑩,樞密使馮玉,都指揮使李彥韜,伴送重貴。沿途所經(jīng),州郡長吏,不敢迎奉。就使有人供饋,也被遼騎攫去?蓱z重貴以下諸人,得了早餐,沒有晚餐,得了晚餐,又沒有早餐,更且山川艱險,風(fēng)雨凄清,觸目皆愁,噬臍何及!回憶在大內(nèi)時,與馮后等調(diào)情作樂,謔浪笑傲,恍同隔世。富貴原是幻夢。
及入磁州境內(nèi),刺史李穀,迎謁路隅,相對泣下。穀且泣且語道:“臣實無狀,負陛下恩!”重貴流涕不止,仿佛似有物堵喉,一語都說不出來。穀傾囊獻上,由重貴接受后,方說了“與卿長別”四字!遼兵不肯容情,催穀速去,穀乃拜別重貴,自返磁州。重貴行至中渡橋,見杜重威寨址,慨然憤嘆道:“我家何負杜賊,乃竟被他破壞!天乎天乎!”說至此,不禁大慟。誰叫你信任此賊!左右勉強勸慰,方越河北趨。
到了幽州,闔城士庶,統(tǒng)來迎觀。父老或牽羊持酒,愿為獻納,都為衛(wèi)兵叱去,不令與重貴相見。重貴當(dāng)然悲慘,州民亦無不唏噓。至重貴入城,駐留旬余,州將承遼主命,犒賞酒肉。趙延壽母,亦具食饌來獻,重貴及從行諸人,才算得了一飽。
既而自幽州啟行,過薊州、平州,東向榆關(guān),榛莽塞路,塵沙蔽天,途中毫無供給,大眾統(tǒng)餓得饑腸轆轆,困頓異常。夜間住宿,也沒有一定館驛,往往在山麓林間,瞌睡了事。幸喜木實野蔬,到處皆有,宮女從官,自往采食,尚得療饑。重貴亦借此分甘,茍延殘命。
又行七八日至錦州,州署中懸有遼太祖阿保機畫像,遼兵迫令重貴等下拜。重貴不勝屈辱,拜后泣呼道:“薛超誤我!不使我死。”求死甚易,恐仍口是心非。再走了五六日,過海北州。境內(nèi)有東丹王墓,特遣延煦瞻拜。嗣是渡遼水抵渤海國鐵州,迤邐至黃龍府,大約又閱十余天,說不盡的苦楚,話不完的勞乏。李太后、安太妃兩人,年齡已高,委頓的了不得。安太妃本有目疾,至是連日流淚,竟至失明。就是馮皇后以下諸妃嬪,均累得花容憔悴,玉骨銷磨,這真所謂物極必反,數(shù)極必傾,前半生享盡榮華,免不得有此結(jié)果呢!當(dāng)頭棒喝。
遼主德光,已將重貴北遷,據(jù)有中原。遂號令四方,征求貢獻。鎮(zhèn)日里縱酒作樂,不顧兵民。趙延壽請給遼兵餉糈,德光笑道:“我國向無此例,如各兵乏食,令他打草谷罷了!笨垂俚来虿莨热,作何解釋?原來就是劫奪的別名,自遼主有此宣言,胡騎遂四出剽掠,凡東西兩京畿,及鄭、滑、曹、濮數(shù)百里間,財畜俱盡,村落一空。
遼主又嘗語判三司劉昫道:“遼兵應(yīng)有犒賞,速宜籌辦!”劉昫道:“府庫空虛,無從頒給,看來只有括借富民了!”遼主允諾。遂先向都城士民,括借錢帛,繼復(fù)遣使數(shù)十人,分詣各州,到處括借。民不應(yīng)命,即加苛罰。百姓痛苦異常,不得已傾產(chǎn)輸納。那知遼主并未取作犒賞,一古腦兒貯入內(nèi)庫,于是內(nèi)外怨憤,連遼兵亦都解體了。
楊光遠子承勳,由汝州防御使,調(diào)任鄭州。見三十三回。遼主因他劫父致死,召令入都,承勳不敢不至。及進謁遼主,被遼主當(dāng)面呵斥,且置諸極刑,令部兵臠割分食。別用承勳弟承信為平盧節(jié)度使,使承楊氏宗祀。匡國軍節(jié)度使劉繼勳,曾參預(yù)絕遼政策,至是入朝遼主,亦為遼主所責(zé),命他鎖住,將解送黃龍府。宋州節(jié)度使趙在禮,聞遼將述軋、拽剌等入據(jù)洛陽,急自宋趨洛,進謁遼將。述軋、拽剌踞坐堂上,絕不答禮,反勒令獻出財帛。在禮很是憤悶,但托言入朝大梁,再行報命。僥幸脫身,轉(zhuǎn)趨鄭州,接得劉繼勳被拘消息,自恐不免,便在馬櫪間縊死。死已晚矣。遼主聞在禮死耗,方將繼勳釋出,繼勳已驚慌成疾,未幾畢命。為此種種情事,遂致各鎮(zhèn)耽憂,別思擁戴一尊,驅(qū)逐胡兵?汕珊?xùn)|節(jié)度使劉知遠,乘勢崛起,雄長西陲,于是中原帝統(tǒng),迫歸劉氏身上,又算做了一代的亂世君主。特筆提出,成一片段。
劉知遠鎮(zhèn)守河?xùn)|,本來是蓄勢待時,審機觀變,所以晉主絕遼,他亦明知非策,始終未嘗入諫。及遼主入汴,亟派兵分守四境,防備不虞,且恐遼兵強盛,一時不便反抗,特遣客將王峻,赍奉三表,馳往大梁。一是賀遼主入汴,二是說河?xùn)|境內(nèi),夷夏雜居,隨在須防,所以未便離鎮(zhèn)入朝,三是因遼將劉九一,駐守南川,有礙貢道,請將劉軍調(diào)開,俾便入貢。遼主德光,覽畢表文,很是喜歡,便令左右擬詔褒獎。詔書草定,由遼主過目,特提起筆來,將劉知遠三字上,加一兒字。又取出木枴一支,作為賜物,命王峻持詔及枴,還報知遠。向例遼主賞賜大臣,以木枴為最貴,大約如漢朝舊制,頒賜幾杖相似。遼臣中惟皇叔偉王,才得此物。王峻負枴西行,遼兵望見,相率避路,可見得這枝木枴,是非常鄭重的意思。
及峻到河?xùn)|,覆報知遠,呈上遼主詔書,及所賜木枴,知遠略略一瞧,并沒有什么希罕,但問及大梁情形。峻答道:“遼主貪殘,上下離心,必不能久有中原,大王若舉兵倡義,銳圖興復(fù),海內(nèi)定然響應(yīng),胡兒雖欲久居,也不可得了!”知遠道:“我遞去三表,原是緩兵計策,并不是甘心臣虜。借知遠口中,說出赍表本意。但用兵當(dāng)審察機宜,不可妄動,今遼兵新?lián)┮?未有他變,怎可輕與爭鋒?好在他專嗜財貨,欲壑已盈,必將北去。況且冰雪已消,南方卑濕,虜騎斷不便久留。我乘他北走,進取中原,方可保萬全了!庇嫴吖淌,奈百姓何!于是按兵不發(fā),專俟大梁動靜,再定進止。
遼主未得知遠謝表,疑有貳心,又派使催貢方物。知遠乃遣副留守白文珂入獻奇繒名馬。遼主面語文珂道:“汝主帥劉知遠,既不事南朝,又不事北朝,究竟懷著甚么意思?”文珂權(quán)詞解免。經(jīng)遼主令他回報,即兼程西歸,報明知遠?啄抗俟趥(cè),便即進言道:“虜恨已深,不可不防!”知遠道:“且再探聽虛實,起兵未遲。”
忽由大梁傳到遼詔,上書大遼會同十年,大赦天下。知遠大驚道:“遼主頒行正朔,宣布赦文,難道真要做中國皇帝么?”行軍司馬張彥威入勸道:“中原無主,惟大王威望日隆,理應(yīng)乘此正位,號召四方,共逐胡虜!敝h笑道:“這卻未便,我究竟是個晉臣,怎可背主稱尊!且主上北遷,我若可半道截回,迎入太原,再謀恢復(fù),庶幾名正言順,容易成功了!彼煜铝钫{(diào)兵,擬從丹陘口出發(fā),往迎晉主。特派指揮使史弘肇,部署兵馬,預(yù)戒行期。
看官!你道劉知遠的舉動,果是真心為晉么?他探聽得大梁消息,多推尊遼主為中國皇帝,不禁心中一急,因急生智,獨想出一個迎主的名目,試驗軍情。揭出肺腸。究竟大梁城內(nèi),是何實跡?小子不得不據(jù)實敘明。
----------
遼主德光,入據(jù)大梁,已經(jīng)匝月,乃召晉百官入議,開口問道:“我看中國風(fēng)俗,與我國不同,我不便在此久留,當(dāng)另擇一人為主,爾等意下如何?”語才說畢,即聽得一片喧聲,或是歌功,或是頌德,結(jié)末是說的中外人心,都愿推戴皇帝。大家都是搖尾狗。遼主獰笑道:“爾等果是同情么?”語未已,又聽了幾十百個是字。遼主道:“眾情一致,足見天意,我便在下月朔日,升殿頒敕便了!贝蟊姴磐。
到了二月朔日,天色微明,晉百官已奔入正殿,排班候著。但見四面樂懸,依然重設(shè),兩旁儀衛(wèi),特別一新。大眾已忘故主,只眼巴巴的望著遼主臨朝。好容易待至辰牌,才聞鐘聲震響,雜樂隨鳴,里面擁出一位華夷大皇帝,戴通天冠,著絳紗袍,手執(zhí)大珪,昂然登座。晉百官慌忙拜謁,舞拜三呼。極寫丑態(tài)。朝賀禮畢,遼主頒正朔,下赦詔,當(dāng)即退朝。
晉百官陸續(xù)散歸,都道是富貴猶存,毫無悵觸。獨有一個為虎作倀的趙延壽,回居私第,很是怏怏。他本由遼主面許,允立為帝,見三十三回。此時忽然變幻,無從稱尊,一場大希望,化作水中泡,哪得不郁悶異常,左思右想,才得一策,越日即進謁遼主,乞為皇太子。虧他想出。遼主勃然道:“你也太誤了!天子兒方可做皇太子,別人怎得羼入!”延壽連磕數(shù)頭,好似啞子吃黃連,說不出的苦衷。遼主徐說道:“我封你為燕王,莫非你還不足么?我當(dāng)格外遷擢便了!毖訅塾植缓枚嘧,只得稱謝而出。遼主乃召入學(xué)士張勵,令為趙延壽遷官。時方號恒州為遼中京,張勵因奏擬延壽為中京留守,大丞相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兼樞密使。遼主見了奏草,援筆涂去二語,單剩得中京留守兼樞密使八字,頒給延壽。延壽不敢有違,惟益怨遼主食言,越加憤憤。
誰知趙延壽未得稱帝,劉知遠恰自加帝號,居然與遼抗衡。河?xùn)|指揮使史弘肇,奉知遠命,召諸軍至球場,當(dāng)面?zhèn)餮?令他即日迎主。軍士齊聲道:“天子已被擄去,何人作主?現(xiàn)在請我王先正位號,然后出師!”弘肇轉(zhuǎn)白知遠,知遠道:“虜勢尚強,我軍未振,宜乘此建功立業(yè),再作計較。士卒無知,速應(yīng)禁止亂言!”恐非由衷之論。遂命親吏馳詣球場,傳示禁令。軍士方爭呼萬歲,俟聞禁令傳下,方才少靜,次第歸營。
是夕即由行軍司馬張彥威等,上箋勸進,知遠尚不肯允。翌日復(fù)迭上二箋,知遠乃召郭威等入商。郭威尚未開言,旁有都押衙楊邠進言道:“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王若再謙讓不居,恐人心一移,反致生變了!”郭威亦接入道:“楊押衙所言甚是,愿王勿疑!”知遠道:“我始終未忍忘晉,就使權(quán)宜正位,也不應(yīng)驟改國號,另頒正朔。”郭威道:“這也何妨!”
知遠乃諏吉稱尊,擇定二月辛未日,即皇帝位。
屆期這一日,知遠在晉陽宮內(nèi),被服袞冕,登殿受朝。將吏等聯(lián)翩拜賀,三呼萬歲。即由知遠傳制,仍稱晉朝,惟略去開運年號,復(fù)稱天福十二年。蹊蹺得很。禮成還宮,又傳諭諸道,凡為遼括借錢帛,一概加禁。且指日出迎故主,令軍士部署整齊,護駕啟行。已經(jīng)稱帝,還要迎甚么故主,這明是掩耳盜鈴。小子記得唐朝袁天罡與李淳風(fēng)同作推背圖,曾傳下讖語道:
宗親散盡尚生疑,豈識河?xùn)|赤帝兒!
頑石一朝俱爛盡,后圖惟有老榴皮。
自劉知遠稱帝后,人始能解此讖文,首句是隱斥石重貴,次句是借漢高祖的故事,比例知遠,三句是本遼主石爛改盟語,見二十八回。見得遼主滅晉,石已爛盡,應(yīng)該易姓,四句老榴皮,是榴劉同音,作為借映。此語未免牽強。照此看來,似乎萬事都有定數(shù)呢。閑文少表,且請看官續(xù)閱下回,再敘劉知遠出兵詳情。
前半回敘及晉主北遷,寫出無限痛苦,為后世亂政失國者,作一龜鑒。李太后以下,隨往沙漠,歷受艱辛,尚足令人嘆息。若如馮氏之嫁侄失節(jié),得為皇后,始若以為可幸,及北徙以后,奔波勞悴,求死不得,乃知有奇福者必有奇禍,守節(jié)者未必果死,失節(jié)者亦未必幸生也。后半回敘劉知遠事,見得知遠之處心積慮,無非私圖。彼于《五代史》中,得國可謂較正,乃以堂堂正正之舉,反作鬼鬼祟祟之為,忽臣晉,忽臣遼,忽欲自帝,心術(shù)不純,終屬可鄙,以視豁達豪爽之劉季,相去為何如耶?上下數(shù)千年,得漢高祖二人,名同跡異,優(yōu)劣固自有別也。
- 第一百二十五回 趙炎午起兵援鄂 梁任公馳函勸吳
- 第九十四回 為虎作倀再借外債 困龍失勢自乞內(nèi)援
- 第九十三回 下岳州前軍克敵 復(fù)長沙迭次奏功
- 第九十二回 遣軍隊馮河間宣戰(zhàn) 劫兵械徐樹錚逞謀
- 第九十一回 會津門嘩傳主戰(zhàn)聲 阻蚌埠折回總統(tǒng)駕
- 第九十回 傅良佐棄城避敵 段祺瑞卸職出都
- 第八十八回 代總統(tǒng)啟節(jié)入都 投照會決謀宣戰(zhàn)
- 自序
- 自序
- 第四十八回 愚慶祥敗死回疆 智楊芳誘擒首逆
- 第十二回 失愛姬乞援外族 追流賊忍死雙親
- 第八十四回 王化貞失守廣寧堡 朱燮元巧擊呂公車
- 第七十九回 獲妖書沈一貫生風(fēng) 遣福王葉向高主議
- 第五十九回 繞法壇迓來仙鶴 毀行宮力救真龍
- 第四十七回 世績云游訪叔寶
- 第四十二回 石州唐兵敗崇茂
- 自序
- 第七十六回 子逼母燕太后自盡 弟陵兄晉道子專權(quán)
- 第九十九回 滿惡貫孫綝伏誅 竭忠貞王經(jīng)死節(jié)
- 第九十八回 司馬師擅權(quán)行廢立 毋丘儉失策致敗亡
- 卷三十四 聞人生野戰(zhàn)翠浮庵 靜觀尼晝錦黃沙巷
- 第九十一回 行淫亂和尚嫖妓女
- 第七十六回 戀女尼淫僧藏庵廟
- 第三十一回 小姑嫂看淫書津津講學(xué) 老夫妻吃熱藥狠狠團春
- 第二十五回 解翠蓮三回闖破載花船 白又李一手挽牢沉水索
- 第十四回 大總裁私意污文
- 第一卷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 灑雪堂巧結(jié)良緣
- 第六十四回 蔣伯芳擂臺遭挫折 艾蓮池掌震璧和僧
- 第一回 神鏢將松林救難老 金頭虎水中戰(zhàn)淫賊
- 第五一回 薛敖曹哭訴宮廷 武則天怒召奸黨
- 阮封翁
-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
- 第三十回 羿殺九嬰取雄黃巴蛇被屠洞庭野
- 第三十五回 亂人倫叔嫂暗通奸
- 卷十八 甄監(jiān)生浪吞秘藥 春花婢誤泄風(fēng)情
- 第三十五回 故托病誘奸張廣太 感深恩殺死淫春姨
- 第三卷 新橋市韓五賣春情
- 卷之一 轉(zhuǎn)運漢遇巧洞庭紅 波斯胡指破鼉龍殼
- 第二十回 黃風(fēng)嶺唐僧有難 半山中八戒爭先
- 第二卷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
- 第一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 卷之二 姚滴珠避羞惹羞 鄭月娥將錯就錯
- 陸清獻公遺事
- 第五回 淫婦背夫遭誅 俠士蒙恩得宥
- 第一百三十回 麗卿夜戰(zhàn)扈三娘 希真晝逐林豹子
- 第八回 白素云兩番探虎穴 黃衫客一怒掣龍泉
- 卷之六 酒下酒趙尼媼迷花 機中機賈秀才報怨
- 第99回 花和尚解脫緣纏井 混江龍水灌太原城
- 第十八回 觀音院唐僧脫難 高老莊大圣除魔
- 南山經(jīng)第一
- 第八十三回 捉奸情賊母教淫女 論親事悍婦的迂夫
- 第一百十六回 錯里錯安貴妃五更拼命 疑上疑文丞相一旦驕人
- 第二十一回 護法設(shè)莊留大圣 須彌靈吉定風(fēng)魔
- 第一卷
- 敘
- 卷三十一 張福娘一心貞守 朱天錫萬里符名
- 第二十六回 干嫂子色笑代承歡 老捕役潛身拿臬使
- 第001回 李節(jié)度拜佛求子 真羅漢降世投胎
- 第二十三卷 金海陵縱欲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