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習】是什么意思?佛教熏習解釋
熏習是什么意思?(佛教解釋)
熏習,吾人身口所作的善惡業(yè),或是意所作的善惡思想,其氣分都留在阿賴耶識里,叫做“種子”或“習氣”,這種種子或習氣在阿賴耶識中存留其作用,即叫做“熏習”。
換句話說,第八阿賴耶識,能將經(jīng)驗的痕跡保下來,這就是氣分或種子。而經(jīng)驗(身口意三者的行為)的痕跡,能影響一個人未來的性格及行為,這就是熏習。一個人習于為善,這善行是一種熏習,一個人慣于為惡,這惡行也是一種熏習。熏習不是刻意造成的,而是不知不覺任運進行。如人行霧中,他無意使衣服受濕,也不覺得衣服受濕,而事實上他的衣服己布滿了濕氣。大乘起信論曰:“熏習義者,如世間衣服實無于香,若人以香熏習故,則有香氣。”
“熏習”是一種感染力、一種影響力!三字經(jīng)》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儒家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而時習之”,這也是熏習的力量。佛教主張“多聞熏習”,又謂“熏修德業(yè)”;品德的修養(yǎng),除了靠古圣先賢、父母師長的言教、身教之外,境教也很重要。環(huán)境可以使一個人在長期耳濡目染下,不知不覺受到潛移默化而改變氣質(zhì)。所謂“橘化為枳”,種在淮南的橘子,移栽到了淮北就生出枳子;古代因有“孟母三遷”,故而才有后來的亞圣孟子,這都說明環(huán)境熏習的力量,不容忽視。
- 上一篇:【習氣】-習氣是什么意思
- 下一篇:【上座部】-上座部佛教
- 「熏習」的力量 - 星云大師
- 佛陀做親子教育示范,羅睺羅成就阿羅漢 - 星云大師
- 淺述真心熏習與妄心熏習的兩種熏習義 - 智德法師
- 凈界法師答:內(nèi)種的成就要經(jīng)過熏習是什么? - 凈界法師
- 熏習凈化 - 繼程法師
- 熏習的力量 - 星云大師
- “熏習”的力量 - 星云大師
- 用佛號來熏習我們這顆心 - 大安法師
- 般若甚深 須長時熏習 - 慧光法師
- 濟群法師:多聞熏習 - 濟群法師
- 熏習凈業(yè) - 大安法師
- 熏習 - 遠凡法師
- 「熏習」的力量 - 星云大師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