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失敗計劃

  多年前,蝸居臺灣的何應欽以一級上將的身份跑到荷蘭旅游,荷蘭國防部接待了他,并帶他參觀了荷蘭的國防設(shè)施。參觀完畢,荷蘭人又做了一個國防簡報,向何應欽展示了一旦戰(zhàn)爭爆發(fā),他們將如何應對的計劃。這份計劃之縝密、全面,讓何應欽咋舌。但更令何應欽驚訝的是,他看到到了一份更詳細的計劃,而且被放置在所有計劃中最顯眼的位置,以突出它的重要地位,這個計劃的名稱叫《投降計劃》。何應欽表示很不理解,他說,在中國人眼里,投降是可恥的事情,是被人所有人看不起的行為,而為投降做計劃會渙散軍心,是戰(zhàn)爭大忌,中國文化崇尚舍生取義。

  荷蘭人的回答卻很從容:“我們并不認為投降是可恥的事情,經(jīng)過充分分析敵我力量和戰(zhàn)爭現(xiàn)狀后,如果勝利付出的代價太大或者完全沒有取勝的可能時,我們會投降。我們不想因為自己的頑抗招致毀滅性的打擊,我們需要保存實力,需要保持國家的完整。我們將把土地、建筑、河流山川都留給子孫,韜光養(yǎng)晦,等某一天真正強大了,再去奪取勝利。”

  投降計劃,意在示來。

  二戰(zhàn)中,盟軍勝利登陸諾曼底之后,最高統(tǒng)帥艾森豪威爾將軍發(fā)表了齊講話:“我們已經(jīng)勝利登陸,德軍被打敗,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我向大家表示感謝和祝賀。”可是當時誰也不知道,在登陸之前,除了這份講話稿之外,艾森豪威爾將軍還準備了一份截然相反的講稿,那其實是一份失敗演講稿。失敗演講稿是這樣寫的:“我很悲傷地宣布,我們登陸失敗,這完全是我個人決策和指揮的失誤,我愿意承擔全部責任,并向所有人道歉。”

  兩份講稿,萬般情懷。

  心語:太多的悲劇大都因為把成功當作唯一的目標,其實,失敗計劃里深藏著求勝的意愿、成功的契機和超然的心緒。

  不過話又說回來,我們上下五千年文明沒有象西方那樣給中斷幾次,也正因為我們有不肯投降的精神。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