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名人軼事 >

劉姥姥受托救巧姐,信守鳳姐臨死承諾

劉姥姥受托救巧姐,信守鳳姐臨死承諾

  《紅樓夢》中的劉姥姥,是一個老寡婦,膝下無子靠兩畝薄田度日。她和王熙鳳的祖父聯(lián)過宗,有點沾親帶故,于是在一年冬天,帶著外孫板兒踏進了賈家的大門,以尋求能夠得到幫助。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得到王熙鳳送的二十兩銀子。第二年夏秋季節(jié),劉姥姥帶著糧食和瓜菜二進榮國府,以感謝賈家的關(guān)照,再次受到賈老太太的厚待。

  后期,劉姥姥三進大觀園時,賈府已被查封,王熙鳳已經(jīng)落到“力詘生人怨”的地步,先前被她傷害的人們,現(xiàn)在都來乘機報復(fù)。精明過人的鳳姐相信質(zhì)樸、善良、熱心的劉姥姥是唯一可以急難相依的人。因此,鳳姐在臨死的時候,重托劉姥姥照應(yīng)獨生女兒巧姐。在封建社會里,托妻寄子是了不得的仁義或信任。

  王熙鳳一生陰險刻薄,樹敵太多。她一死,巧姐的舅舅王仁和哥哥,為了圖幾個錢,打算把巧姐賣到妓院。正在危急的時候,劉姥姥毅然把營救巧姐的任務(wù)擔(dān)當(dāng)下來,救出巧姐,避匿鄉(xiāng)間。劉姥姥在救護巧姐的行動中,充分顯出了她的熱心、機智與正義,也信守了她對于王熙鳳臨死前的承諾。

  如果說劉姥姥單純只是一個貪財圖利的老太婆的話,那一定不會救巧姐,而且以她的力量而言,即便不救,王熙鳳也不可能怪罪她。但劉姥姥卻一諾千金知恩圖報,真正拿出大筆的錢贖出了巧姐。劉姥姥是《紅樓夢》中最底層、最平凡人物的代表,同時,她也是作者筆下“俠文化”的代表人物。當(dāng)人在高處時,信守承諾幫助他人很容易,但身處劣境依然如此之人卻少之又少。劉姥姥目不識丁,看不懂人生道德的大道理,但她做到了,飽讀詩書的世人卻做不到。而這也正是劉姥姥的“俠義”之所在,她是道德規(guī)范的實踐者,對于后人來說,劉姥姥的“信義之舉”也是值得效仿的范例。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