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短故事 >

要平和

  要平和

  朋友們都說我是一個心態(tài)頗佳的人,我想這也許來源于我對人生的態(tài)度。人能在這個世界健康地成長,呼吸陽光和空氣,就應該無限感激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生命。還有什么比生命更有意義呢?石頭縫里的一粒種子,陽光下可以看到的飄飛的微塵,甚至只有幾小時生命的蜉蝣,等等,它們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更何況我們人呢。在這個五光十色的世界里,心態(tài)平和無疑是最重要的。

  《幽窗小記》中有這樣一幅對聯(lián):“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意思是說,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喜不憂;視名利去留如云卷云舒般自然灑脫,才無患得患失之意。

  一幅對聯(lián),寥寥數(shù)語,卻深刻地道出了人生對事對物、對名對利應有的態(tài)度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不驚,去留無意這樣,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平和的人生最幸福。

  平和的心境怎樣營造?讀書、聽音樂、散步,還有寫下自己的心情。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觸,學生時代,我們喜歡在筆記本上抄一些名人名言或自己喜歡的一段話,或者喜歡寫一些隨筆,但工作之后這些都“擱淺”了。為什么呢?

  慵懶是一方面,還有一點就是環(huán)境不同了,心境不同了。因為寫東西是不能心浮氣躁的,是需要靈感的。沒有祥和的心態(tài),哪來的靈感呢。

  人的思想本身就像人的頭發(fā)一樣,需要梳理,懶得梳理就會打結。所以,營造平和的心態(tài),需要我們及時梳理自己的思想,可以不用文字,不用語言,就用大腦思考吧。每隔一段時間,要給自己的大腦軟件“殺殺毒”,留下健康、純凈、明朗的思想。這樣,人就會積極向上,精神振奮起來。

  寵辱不驚,去留無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紅塵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人怦然心動;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憂不懼不喜不悲呢?關鍵還是一個如何對待與處理的問題。

  首先,我們對人生要有積極曠達的態(tài)度,要明確自己的生存價值。由來功名輸勛烈,心中無私天地寬。

  其次,要認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憂,有寧靜平和的心境。就像對待大自然四季的態(tài)度—樣,選擇了積極的、充滿希望的春夏,在生命的四季里,也就自然會擁有回響著明朗笑聲的秋冬。

  請記住,平和的人生最幸福。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