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部·瑜伽部論集部經(jīng)疏部律疏部·論疏部諸宗部史傳部事匯部·外教部·目錄部古逸部·疑似部
佛本行集經(jīng) 第二十一卷
佛本行集經(jīng) 第二十一卷
王使往還品下
時凈飯王。復(fù)如是言。我智能子。汝今雖于諸親族邊。無愛戀心。但取我意。還來向家。勿令我今為于汝故。憂愁懊惱。取于命終。善子凡人行法行者。皆于一切諸眾生邊。生慈悲心。如是乃得名為法行。豈但獨自身入深山。始名法行。所以者何。我昔曾聞。往古已來;蛴兄T人。在自己家。不脫瓔珞種種嚴(yán)身。長養(yǎng)須發(fā)。具足功德。求解脫故。在于家內(nèi)。亦能得于解脫之法。凡是修習(xí)解脫行法。唯須智能及以精進(jìn)。如此即是解脫正因。汝今違我而入山者。如此乃是避于五欲驚畏之法。然其彼等諸人在家。以諸瓔珞。莊嚴(yán)自身。得解脫者。今當(dāng)為汝。略而說之。昔有仁者。名曰隨常。仁者力金剛。仁者多有。仁者流行。仁者大富。仁者邊天。又復(fù)有于毗提訶國王。名能生耶耶底王(隋言行行)。仁者凈仙。又羅摩王(隋言作喜)。有如是等無量無邊在家諸王。悉得解脫。汝今須知在于家中。求解脫法。亦能令得未必出家。是故汝可速來還家。滿二種愿。一汝得受五欲之樂。二令我心常得歡喜。凡世間人。受王位者。若令心得如愿功能。是名真王。我今能為汝滿此愿。王位難舍。我為汝故。此難舍事能舍與汝灌于汝頂。汝若建立如是因緣。則我歡喜。便即辭退。舍世出家。入山求道。而說偈言
王位親密實難捐 今悉割斷持付汝
見汝堪治世間故 我生歡喜即入山
爾時大臣。并及國師婆羅門等。宣凈飯王如是口敕所說之偈。悉具委曲諮菩薩已。復(fù)更別以三種事意。諫菩薩言。大智圣子。此是圣子。父王凈飯。流淚嗚咽。向我等敕酸切之語。是故圣子。今聞父王如是苦敕?皯(yīng)供養(yǎng)恭敬。父敕不得違逆。圣子父王。今以沒溺大深苦河。無人能拔出于智岸。唯有圣子。能作救護(hù)。堪拔彼苦。猶如墮于最極深水。唯大船師。乃能拔出。如是如是。圣子父王。今以沒深大苦惱海。更無有人能拔出者。唯圣子耳。又復(fù)圣子。小嬰孩時。增長養(yǎng)育。唯憍曇彌。兼其復(fù)是圣子姨母。莫令孤寡。使其命終。今為憶念于圣子故。受大苦惱。譬如牸牛失犢子故。悲喚而鳴。如是如是。彼憍曇彌。以眼不見于圣子故。悲嗚苦嗚咽。常恒啼哭。是故圣子。不應(yīng)舍離。復(fù)以往昔養(yǎng)育之恩。猶如彼牛愛戀其子。并及宮內(nèi)婦女眷屬。亦然受苦。又迦毗羅城內(nèi)。一切釋種。男女人民大小。為愛圣子心煎迫故。被苦惱火之所燒然。是故圣子。今可還家見于彼等。譬如大地被焚燒時。在上諸天。降大甘雨。滅彼燋熱苦劇之火
爾時菩薩。聞父王使如是語已。少時思惟。以調(diào)身心口喘氣已。報使人言。我亦久知。人父向子。皆有愛心。我知我父凈飯大王。向于我邊。極大憐念憶戀著心。我今但以怖畏世間生老病死。自身見沒。豈能救沉。欲求度脫故。舍離彼諸眷屬耳。誰復(fù)樂舍此之親愛?刹挥煤阆嘁娨病H羰篱g中。無愛別離。誰不樂世。雖復(fù)久住共諸親聚。會當(dāng)別離。是故我今舍于一切所愛親族及以父母。志求菩提。若汝所言。因愛我故。致令父王生大苦惱。我聞此言。實不戀著如是恩愛。所以者何。譬如有人。于睡眠中。夢見親愛聚集合會。覺還別離。若是凡人。不解方便。心生苦惱。此是無識愚癡眾生。若有智人。能自思念。親愛合會。猶如路行。道上結(jié)伴。相與共行。隨逐近遠(yuǎn)。到所至處。各散還本。以是事故。親愛眷屬。聚集有離。何須愁惱。又前世時。曾為眷屬。舍已來此。此處眷屬。舍至后世。后世舍已。復(fù)至后世。如是展轉(zhuǎn)。更互相舍。此諸眷屬。愛戀之心。從何處來。去至何處。凡世間人。從初受胎。至一切處。如是念念剎那時間。悉皆有于死命鬼逐。如此何者。是時非時。今乃語我。我子即今非是入山求道之時。何況在家受五欲時。若當(dāng)問我。時非時者。今當(dāng)略之。所以者何。彼死命鬼。于一切時。攝諸眾生。無不攝時。是故我今欲求離彼生老病死。以如是故。無時非時
菩薩復(fù)言。若當(dāng)我父喚子。但來我必與子灌頂王位。我父必有大弘愿心。如是難事易能與我?上в诘懒钗也恍。但我不欲受此王位。親愛系縛非解脫道。譬如患人不思美食。云何智人貪是世樂。其無智想愚癡之身。大有苦惱故。乃能受此王位耳。既居王位。放逸自在。耽荒酒色不能舍離。譬如金屋猛火熾然。譬如美漿和諸毒藥。譬如花沼而有蛟龍。如是如是。王位快樂。意所娛樂。諸患隨逐。不覺不知。以是因緣。我今不樂。亦非是法。而說偈言
譬如金屋火熾盛 如食甘美毒藥和
如滿池花有蛟龍 王位受樂后大苦
爾時菩薩。說是偈已。復(fù)作是言。以如是故。往昔諸王。得王位已。年少之時。治化受樂。后至老年。厭離五欲。棄舍宮殿。便入山林。凡人寧當(dāng)在于山林。食草活命。不居宮殿受五欲樂。如養(yǎng)黑蛇。后受其殃。初受樂時。不知患害。后時瞋發(fā)。遂便螫人。寧舍居家。入于山林。莫舍山林。還入家居。何以故。為于先圣所譏嫌故。我今既得生于善家。應(yīng)修善法。莫如癡人。行不善法。自縱恣心。既剃須發(fā)。著袈裟衣。止住山林。修道學(xué)問。而彼于后。舍袈裟衣。不懷慚愧。是名無羞愚癡之人;驗樨澒。或為瞋故;驗榘V故;驗槲匪缡欠赐。我今不羨天帝釋宮。況復(fù)還欲入自己宅。譬如有人。已得美食。食訖已后。吐變此食。棄之于地。復(fù)欲還吃。可得以不。如是如是。若人舍彼五欲出家;驗橹T緣。還欲入家。亦復(fù)如是。譬如有人已離火宅。還欲入來。如是如是。已見俗患。舍白衣形。入山修道;剡亦爾。而說偈言
如人舍于火宅走 后時忽復(fù)更回還
既見俗患離出家 從林反歸亦如是
爾時菩薩。說此偈已。告二使言。汝等前稱父王所說。往昔諸王。在家修法。得解脫者。此事不然?梢怨。此之二事。因緣相乖。甚大懸遠(yuǎn)。所以者何。求解脫人。其心寂定。微妙之處。乃得居停。若在宮中。五欲情蕩。出外治民。須行鞭捶瞋責(zé)罪罰。于是心中。求解脫者。無有是處。若人意樂無為寂靜。彼則不貪世間王位。設(shè)在位時。應(yīng)須舍離。若樂王位。其人心意。不能寂靜。若樂寂定。復(fù)貪世務(wù)。此二相乖。天地懸遠(yuǎn)。譬如水火不得共居。如是如是。求解脫法。復(fù)著五欲。終無是處。是故我今決定知。彼住昔諸王。舍王位已。然后乃得寂定之法。若居王位教化之時。其智未成。且學(xué)用心治理民耳。不必專求解脫之法。其事雖然。彼等諸王。各隨其意;蚯蠼饷摗;蚴芪逵N医癫蝗。不學(xué)彼等。亦復(fù)不曾發(fā)如此心。我今已斷住家欲。鎖得于解脫。不復(fù)貪著世間五欲。豈得還家
時二使人。聞于菩薩如是等說無染著言。專正決定至真之語。更復(fù)詳共白菩薩言。大圣王子。今者誓愿。求無上法。此是真實。非無道理。但如此行。今未是時。所以者何。圣子父王。今受如是憂愁苦惱。是故圣子。違背此心。非是正法。而說偈言
今求法藏實是利 雖有正理未合時
父王愁毒切割心 孝德既乖是何道
爾時二使。說此偈已。重白圣子。作如是言。大圣王子。如我所見。此意非是細(xì)觀法行。于世財利及以五欲。非巧方便。所以者何。圣子今者未曾見因。云何求果,F(xiàn)得果報。而便舍背。方求未來。大圣王子。凡是世間一切書典。各各皆自有于悉檀;蛴腥搜。有未來世。或有人言。無未來世。然此義中。人多有疑。是故圣子。以得果報現(xiàn)在且受。若無來世。何須精勤求彼解脫
復(fù)有人言。決定世間。有善有惡。未來世受。以是義故。精勤修行。求解脫道。是名為癡。若使諸根。決定破壞。親愛別離。怨憎聚會。境界相合。自然舍離。生老病死。何假須作勤劬方便。當(dāng)知此義無有實也。又在胎時。手足胸背。腹肚發(fā)爪。諸節(jié)支脈。自然而成;驈(fù)有人。得成身已。還復(fù)破壞。或有人言。既破壞已。還自然成。故先典中。有如是語。棘針頭尖。是誰磨造。鳥獸色雜。是誰畫之。此義自然。無人所作。亦復(fù)不可欲得即成。世間諸物。不得隨心即使回轉(zhuǎn)。而有偈說
棘刺頭尖是誰磨 鳥獸雜色復(fù)誰畫
各隨其業(yè)展轉(zhuǎn)變 世間無有造作人
復(fù)有人言。世間作者。一切皆由自在天作。若自然者。人亦何須勤劬作業(yè)。可不是因流轉(zhuǎn)自來。及其去時。還是彼因流轉(zhuǎn)自去
復(fù)有人言。以分別故。則我相生。故受于有。有盡亦然。若受有時。不假勤求。自然而受。若有盡時。自然而盡。亦不假滅
復(fù)有人言。世間欲受人身之時。其父不負(fù)他人之債。則便得生。生天生仙。一切悉然。若此三處。不負(fù)債者。此人不用勤劬。而求自然。而得彼處。解脫如是。次第諸經(jīng)典中。各各悉檀自說如是。各得解脫。其有智人。精勤欲求勝處之時。必?fù)p其心。是故我知圣子。若欲求解脫者。依理依法。應(yīng)如是求解脫之路。如古書典悉檀所說。若如是者。必定當(dāng)?shù)脽o有疑也。圣子慈父凈飯大王。為圣子故。受愛心苦。當(dāng)?shù)贸。圣子今者還宮之時。意中若見宮殿。患厭此事。亦復(fù)不須思惟。何以故。昔諸王仙。棄舍家已。至山林中。后還回向自家宮中言。彼王者各有名號。所謂庵婆梨沙王(隋言虛空箭)。舍離家已。在山林中。諸臣百官。開諫曉喻。左右前后。圍繞而還。其羅摩王(隋言能喜)。既見大地。被諸惡人之所毀敗。各各相奪。迭相殺害。心不忍看。從山出來。如法擁護(hù)。又復(fù)往昔毗耶離城。有一大王。名徒盧摩(隋言樹)。亦從山林下來本國。護(hù)持世間。往昔又有一梵仙王。名娑枳(居岐反)梨低(隋言離言)。又羅枳提婆王(隋言喜天)。達(dá)摩耶舍王(隋言法稱)。諸如是等梵仙諸王。無量無邊。各舍山林。還來本宮。綏撫大地。是故圣子。聞此往昔諸王本事。今若還宮。無有患苦。而說偈言
如是名稱諸王等 各舍婇女入山林
后并棄山還本宮 圣子今回有何過
爾時菩薩。聞彼二使如是語已。告彼大臣并及國師婆羅門言。有無之義。疑與不疑。我自知耳。但此二義。所有真理。隱之與顯。我忍受之。其傳聞?wù)。既無因緣。何由可信。若有智人。應(yīng)不依他虛說而行。猶如盲人。欲行道路。既無導(dǎo)者。不見真實。云何得行。心自不決。若善非善。彼盲癡人。假令凈法心見不凈。以無智故。我今寧發(fā)精進(jìn)之心。而雖未得甘從果報長受苦惱。實不忍在五欲淤泥迷沒沉溺。為于諸圣之所譏訶。暫受快樂。又汝等言。往昔已來。虛空箭王。及能作喜。并從山林。還入家者。彼等諸王。我不取于解脫法中用為證明。何以故。彼等諸王。以其所學(xué)。盡神通故。別更無有苦行之法。是故彼等回反還宮。汝等今者莫作是心。我當(dāng)立誓。假使日月。墮落于地。此雪山王。移離本所。我若未得正法之寶。貪世事故。以凡夫身。還入本宮。無有是處。我今寧入熾盛猛炎大熱火坑。不得自利。而還入宮。無有是處
爾時菩薩。作是誓已。從座而起。舍棄此林。背彼二人。獨自而行。時彼二使。聞于菩薩如是言已。復(fù)見決定舍諸親族。發(fā)如是愿。知必不回。舉身自撲。從地而起。流淚滿面。大聲而哭。隨菩薩行。欲近菩薩。是時菩薩。威德甚大。彼等二人。不能得逼。猶如日光。耀彼等目。不能睹見菩薩之身
爾時使人。復(fù)更重諮菩薩是言。唯愿圣子。莫作如是剛[革*卬]志意。愿定我等戀慕之心。我等愛心。既未除斷。不忍棄舍圣子而去。彼等二人。愛菩薩故。兼復(fù)重意。向凈飯王。以是因緣。隨菩薩后。東西而行;蜃』蚩础;蛐谢蜃。時彼二人。更復(fù)別教四人。隱身隨菩薩后。左右而行。汝等人輩。莫離圣子?粗梁翁。如是教已。時彼二人。心中愁毒。受大苦惱。啼哭叫喚。各相問言。我等今者云何至城。見大王面。大王心情。為圣子故。大受苦惱。我等此言。云何得奏。若至王邊。復(fù)作何語。能解王心。而有偈說
彼等二使知圣子 決定不還至自宮
別遣四人逐后行 自回見王云何說
佛本行集經(jīng)問阿羅邏品第二十六上
爾時菩薩。舍其父王大臣使人。并及國師婆羅門。時兩俱流淚。既分別已漸漸前行。安庠而向毗舍離城未至彼城。于其中路。有一仙人。修道之所。名阿羅邏。姓迦藍(lán)氏。時彼仙人。有一弟子。遙見菩薩。向已而來。見已生大希有之心。從生未曾睹見斯事。見已速疾走。向其師所坐之處。至已向彼諸同學(xué)等摩那婆邊。大聲唱喚彼等姓名。各各自言。仁者跋伽婆。仁者彌多羅摩。仁者設(shè)摩。諸如是類。摩那婆等。皆悉告言。汝等今者可各喜歡心。應(yīng)舍離祭祀之法。今此處所有遠(yuǎn)方客大德仁來。應(yīng)須迎接。然此仁者。已能厭離諸結(jié)煩惱。欲求最上至真解脫。即是釋主。凈飯王子。諸相端嚴(yán)。猶如金柱。身光明曜。巍巍堂堂。修臂下垂。手過于膝。足趺下蹈。千輻之輪。行步安庠。如牛王視。圓光威德。猶如日輪。身若黃金。衣袈裟服。我等福利。最上之尊。漸漸自來。向我等邊。我等今者應(yīng)須辦具。隨力所有。供養(yǎng)承事。勿令虧少。恭敬尊重。頂戴奉迎。爾時彼摩那婆。即以偈頌。嘆菩薩言
安庠善巧能行步 顧盻猶若大牛王
眾相滿足莊嚴(yán)身 一切諸毛皆上靡
足下圓輪具千輻 眉間宛轉(zhuǎn)妙白毫
修臂洪直自在垂 此是人中大師子
爾時彼摩那婆?谡f此偈。嘆菩薩已。重告彼諸摩那婆言。汝等一切諸摩那婆?晒蚕嚯S。向于師所。諮白此事。是時彼諸摩那婆等。即便相隨。往詣其師阿羅邏邊。到已委具諮白于師如前等事。言語既訖
爾時菩薩。安庠而行。忽然來至阿羅邏邊。其阿羅邏仙人。遙見菩薩。近來見已。不覺大聲聲告言。善來圣子。菩薩前至阿羅邏所。二人對面。相共問訊。少病少惱。安隱已不。相慰問訖。其阿羅邏。請菩薩坐草鋪之上。而有偈說
二人相見大喜歡 各各問訊少病惱
相對語言時未幾 清凈草座即便鋪
爾時菩薩。坐草鋪已。其阿羅邏。諦心觀察菩薩之身。上下觀已。生大歡喜希有之事。即對菩薩。以美音辭。往來談?wù)f。稱贊菩薩。作如是言。仁者瞿曇。我久承聞。仁者丈夫。能舍王位。踰城出家。割絕親愛染穢羅網(wǎng)。譬如大象斷牢鐵鎖。或[革*卬]皮繩頓絕之后。自在走出。隨心所行。如是如是。仁者今日。乃能猛心。舍宮入山。于一切處。知足少欲。大有智能。仁者瞿曇。既得如是希有之事。世間富貴。果報功能。得已能棄。剃落山林。此實難辦。往昔諸王。雖得王位果報具足。備受五欲。至年老時。喚于世子。付囑王位。灌頂為王。于后方舍宮內(nèi)而出。至于山林。行求于道。彼不為難。亦非希有。如我所見。仁今年少。不受五欲。舍是富貴功德之事。能辨是心。來此求道。既得如是不可思議大圣王位。最勝境界。正盛年時。能斂心意。不著諸欲。志求解脫。不被縛著。不為諸根境界所染。能知有中。一切諸患。不被諸有之所纏繞。何以故。往昔有王。名曰頂生。彼王已得統(tǒng)四天下。猶不知足。騰上至彼三十三天。得于帝釋半座而坐。以其內(nèi)心不知足故。五欲境界。便即失盡。墮落于地
復(fù)有一王。名那睺沙。亦得王領(lǐng)于四天下。還復(fù)上至三十三天。治化諸天。猶尚不足。亦失王位。墮落于地。諸如是類。羅摩王。陀盧呼彌王。阿沙羅咤迦王等。又多有諸轉(zhuǎn)輪圣王。以得王位不知足故。皆失境界。富貴王位。悉皆滅盡。世間無人得境界已。心知足者。猶如大火得薪熾盛。其阿羅邏。作是語已。菩薩報言。仁者大仙。我見世間如是相已。復(fù)睹一切。猶如芭蕉。心內(nèi)不牢。后還破壞。以得境界?植恢。不求自利。厭離欲事。我知是已。尋求正路。處處游行。猶如有人行于曠野。失伴迷路。心惑諸方。不得導(dǎo)師。以求導(dǎo)故。處處游行。今我亦然
爾時菩薩。作是語已。時阿羅邏。更復(fù)諮白于菩薩言。仁者瞿曇。我久見于大士心相。仁于解脫?白鞔笃
爾時眾中。有一摩那婆。是阿羅邏仙人弟子。合掌白師。嘆于菩薩。作如是言。希有此人。不可思議。能辨此心。往昔諸王。年少之時。坐于宮內(nèi)。當(dāng)受五欲。于后得年頭白老時。各喚太子。付囑王位。灌頂為王。于后舍家。而入山林。行行修道。而得王仙。此者不然。盛年少壯。正是快意。受五欲時。少病少惱。氣力充足。頭發(fā)烏黑。身體柔軟。勇猛具足。無所乏少。父王年老。不貪王位。厭離世間。不貪果報。而能出家。入山求道
時阿羅邏。白菩薩言。仁者發(fā)心。欲求何事。欲辨何道。乃能發(fā)心。來于此處。菩薩報言。尊者大師。我以見此世間眾生。以為生老病死纏縛。不能自出。今發(fā)如是精勤之心。時阿羅邏。復(fù)作是言。仁者瞿曇。乃能生于如是慧眼。發(fā)如是想。此義真實。所以者何。而說偈言
一切法勝唯有行 清凈寂定不過心
染著恩愛最怨家 諸有恐怖是老死
爾時阿藍(lán)。說是語已。而彼眾有一摩那婆。是阿羅邏仙人弟子。白菩薩言。仁者今舍親愛眷屬。背而來此。有何心意。菩薩報言。世界所有集聚合會。決有別離。我知如是。故發(fā)此意。欲求至真
時阿羅邏仙人。重更白菩薩言。仁者今已得于解脫。所以者何。眾生所沒。此泥難渡。世間所縛。此牢強繩。仁者已能獨辨此心。我當(dāng)說此解脫法門。所謂愛心。仁須遠(yuǎn)離。言愛心者。是世間中大惡蛟龍。于心水內(nèi)。居止停住。失一切利。以如是故。我今觀知世間之人。非是正行。其能取于正行之法。唯有智人。遠(yuǎn)離愛染。應(yīng)須發(fā)心。斷見有相。作于無相
菩薩答言。大仙尊者。我受是語。如尊所言。阿羅邏仙。復(fù)問菩薩。仁云何受。菩薩報言。世間之人。以作相縛。其相縛者。凡是父母。生子養(yǎng)育。為立家故。養(yǎng)育兒息。有能增長成就我家。以是緣故。父母養(yǎng)子。若無因緣。自許眷屬。猶不親近。況復(fù)他人。凡親近人。貪求利故。而昵于人。終無處覓。阿羅邏仙。復(fù)更贊言。善哉仁者。仁今已知世間諸法。瞿曇沙門。乃爾明證一切諸智
時彼眾有一摩那婆。亦是羅邏仙人弟子。白菩薩言。仁者瞿曇。仁今已得是最上樂。何以故。能漸爾于一切愛相。即得世間諸無惱法。所以者何。我見世間。少有人能不憐婦兒。不求財物。不舉兩手?抻谑篱g。多見有人。以不少欲。不知厭足。愛惜資財。常起貪心。染著世利。家家盡皆舉手大哭。而說偈言
世間罕見知足人 少欲無求不受苦
所有哭泣恩愛者 多是貪著聚資財
時阿羅邏。白菩薩言。希有仁者瞿曇。如是廣大智能。是故仁今辨是勇猛。制伏諸根。不令增長于諸欲染。勿為所牽。是時菩薩。問于尊者阿羅邏言。大仙尊者。諸根何故。如是不定。欲降伏者。方便云何。唯愿尊者。為我解說。其阿羅邏仙人報言。沙門大士。凡人在世。欲厭離生。我今當(dāng)為大士略說方便之相。大士諦聽。而有偈說
大尊仙人阿羅邏 發(fā)遣菩薩神智心
于自己論悉檀中 分別要略而宣說
瞿曇大士。凡欲除于諸根體相。及根境界。應(yīng)須如是思量分別。何以故。是諸根等。一切境界。既分別知。悉須捐舍。乃至諸根境界之內(nèi)。有諸愛染。彼愛所染。即能令著。以此著故。則令眾生沉沒世間。不能得出諸凡夫人。受于貪愛系縛等苦。一切皆由境界故。得如是等事。大士當(dāng)知。何因緣爾。而說偈言
山羊被殺因作聲 飛蛾投燈由火色
水魚懸鉤為吞餌 世人趣死以境牽
爾時菩薩。聞此偈已。復(fù)更問言。尊者今說調(diào)伏諸根方便相貌。共因緣生。體性虛空。誑惑無實。猶如火坑。猶如夢幻。如草上露。我今心想。以如是知
時阿羅邏仙人。復(fù)問菩薩大士。仁何故言。諸境界內(nèi)。無利益想。菩薩報言。凡人欲依諸境界住受果報者。猶如有人造立屋舍。欲蔽日光;虮茱L(fēng)雨。如人以渴故求于水。又如人饑故求覓食。如人垢穢欲洗浴身。如人露形求衣覆體。如人困乏故求乘騎。欲得除寒故求于暖。欲得除熱故求于涼。欲去疲勞故坐床鋪。如是等事。諸所求者。皆為以苦來逼身故。所以推求。如似病人。為患重故。方覓良醫(yī)。世間之人。一切悉皆如是悕望
時阿羅邏贊言。瞿曇。希有此心。大德。云何于世間中。能作如是速疾。即生無常之想。希有希有。能見真實。大德利根。聰敏易悟。若能如是明了見者。是名真見。若異見者。是名誑惑。如仁所言。為饑求食。避藏風(fēng)雨。以此寒熱。暫易奪故世間人心。即生樂想。又復(fù)嘆言。仁者瞿曇。真是法橋。任持大器。我雖傳聞先觀弟子?笆芊ú。若能堪受。然后為說種種諸論。如我所見。仁者今日。則不復(fù)然。俯仰云為。深得進(jìn)止。不假須觀。如我論中。有真實義。盡為仁說
爾時菩薩。聞阿羅邏仙如是語已。生大歡喜。而重問言。尊者大仙。今日未知我之孝心。忽為我作如是妙說。我知是相。雖未即益。今已得利。所以者何。譬如有人。欲見于色。而得光明。如人遠(yuǎn)行須得善導(dǎo)。如度彼岸須得船師。尊者今日顯示我心。亦復(fù)如是。唯愿尊者。更為我說尊者所知。云何度脫生老病死。
- 上一篇:佛本行集經(jīng) 第二十三卷
- 下一篇:佛本行集經(jīng) 第二十卷
- 佛說鹿母經(jīng) 第182部B
- 佛說鹿母經(jīng) 第182部A
- 佛說九鹿經(jīng) 第181部
- 佛說九色鹿經(jīng) 第181部A
- 佛說睒子經(jīng) 第175部C
- 睒子經(jīng) 第175部B
- 佛說睒子經(jīng) 第175部A
- 佛本行經(jīng) 第三卷
- 佛本行經(jīng) 第二卷
- 佛本行經(jīng) 第一卷
- 方廣大莊嚴(yán)經(jīng) 第十卷
- 方廣大莊嚴(yán)經(jīng) 第九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十四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十六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十五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十三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十二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十一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十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