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卷三十三 志第二十八
>
經(jīng)籍二史
《史記》一百三十卷目錄一卷,漢中書令司馬遷撰。
《史記》八十卷宋南中郎外兵參軍裴骃注。
《史記音義》十二卷宋中散大夫徐野民撰。
《史記音》三卷梁輕車錄事參軍鄒誕生撰。
《古史考》二十五卷晉義陽亭侯譙周撰。
《漢書》一百一十五卷漢護軍班固撰,太山太守應劭集解。
《漢書集解音義》二十四卷應劭撰。
《漢書音訓》一卷服虔撰。
《漢書音義》七卷韋昭撰。
《漢書音》二卷梁尋陽太守劉顯撰。
《漢書音》二卷夏侯詠撰。
《漢書音義》十二卷國子博士蕭該撰。
《漢書音》十二卷廢太子勇命包愷等撰。
《漢書集注》十三卷晉灼撰。
《漢書注》一卷齊金紫光祿大夫陸澄撰。
《漢書續(xù)訓》三卷梁平北諮議參軍韋棱撰。
《漢書訓纂》三十卷陳吏部尚書姚察撰。
《漢書集解》一卷姚察撰。
《論前漢事》一卷蜀丞相諸葛亮撰。
《漢書駁議》二卷晉安北將軍劉寶撰。
《定漢書疑》二卷姚察撰。
《漢書敘傳》五卷項岱撰。
《漢疏》四卷梁有漢書孟康音九卷,劉孝標注《漢書》一百四十卷,陸澄注《漢書》一百二卷,梁元帝注《漢書》一百一十五卷,并亡。
《東觀漢記》一百四十三卷起光武記注至靈帝,長水校尉劉珍等撰。
《后漢書》一百三十卷無帝紀,吳武陵太守謝承撰。
《后漢記》六十五卷本一百卷,梁有,今殘缺。晉散騎常侍薛瑩撰。
《續(xù)漢書》八十三卷晉秘書監(jiān)司馬彪撰。
《后漢書》十七卷本九十七卷,今殘缺。晉少府卿華嶠撰。
《后漢書》八十五卷本一百二十二卷,晉祠部郎謝沈撰。
《后漢南記》四十五卷本五十五卷,今殘缺,晉江州從事張瑩撰。
《后漢書》九十五卷本一百卷,晉秘書監(jiān)袁山松撰。
《后漢書》九十七卷宋太子詹事范曄撰。
《后漢書》一百二十五卷范曄本,梁剡令劉昭注。
《后漢書音》一卷后魏太常劉芳撰。
《范漢音訓》三卷陳宗道先生臧競撰。
《范漢音》三卷蕭該撰。
《后漢書贊論》四卷范曄撰。
《漢書纘》十八卷范曄撰。梁有蕭子顯《后漢書》一百卷,王韶《后漢林》二百卷,韋闡《后漢音》二卷,亡。
《魏書》四十八卷晉司空王沈撰。
《吳書》二十五卷韋昭撰。本五十五卷,梁有,今殘缺。
《吳紀》九卷晉太學博士環(huán)濟撰。晉有張勃《吳錄》三十卷,亡。
《三國志》六十五卷敘錄一卷,晉太子中庶子陳壽撰,宋太中大夫裴松之注。
《魏志音義》一卷盧宗道撰。
《論三國志》九卷何常侍撰。
《三國志評》三卷徐眾撰。梁有《三國志序評》三卷,晉著作佐郎王濤撰,亡。
《晉書》八十六卷本九十三卷,今殘缺。晉著作郎王隱撰。
《晉書》二十六卷本四十四卷,訖明帝,今殘缺。晉散騎常侍虞預撰。
《晉書》十卷未成,本十四卷,今殘缺。晉中書郎硃鳳撰,訖元帝。
《晉中興書》七十八卷起東晉。宋湘東太守何法盛撰。
《晉書》三十六卷宋臨川內(nèi)史謝靈運撰。
《晉書》一百一十卷齊徐州主簿臧榮緒撰。
《晉書》十一卷本一百二卷,梁有,今殘缺。蕭子云撰。
《晉史草》三十卷梁蕭子顯撰。梁有鄭忠《晉書》七卷,沈約《晉書》一百一十一卷,庾銑《東晉新書》七卷,亡。
《宋書》六十五卷宋中散大夫徐爰撰。
《宋書》六十五卷齊冠軍錄事參軍孫嚴撰。
《宋書》一百卷梁尚書仆射沈約撰。梁有宋大明中所撰《宋書》六十一卷,亡。
《齊書》六十卷梁吏部尚書蕭子顯撰。
《齊紀》十卷劉陟撰。
《齊紀》二十卷沈約撰。梁有江淹《齊史》十三卷,亡。
《梁書》四十九卷梁中書郎謝吳撰,本一百卷。
《梁史》五十三卷陳領軍、大著作郎許亭撰。
《梁書帝紀》七卷姚察撰。
《通史》四百八十卷梁武帝撰。起三皇;訖梁。
《后魏書》一百三十卷后齊仆射魏收撰。
《后魏書》一百卷著作郎魏彥深撰。
《陳書》四十二卷訖宣帝,陳吏部尚書陸瓊撰。
《周史》十八卷未成。吏部尚書牛弘撰。
右六十七部,三千八十三卷。通計亡書,合八十部,四千三十卷。
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國史,以紀言行,后世多務,其道彌繁。夏殷已上,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周則太史、小史、內(nèi)史、外史、御史,分掌其事,而諸侯之國,亦置史官。又《春秋國語》引周志、鄭書之說,推尋事跡,似當時記事,各有職司,后又合而撰之,總成書記。其后陵夷衰亂,史官放絕,秦滅先王之典,遺制莫存。至漢武帝時,始置太史公,命司馬談為之,以掌其職。時天下計書,皆先上太史,副上丞相,遺文古事,靡不畢臻。談乃據(jù)《左氏》、《國語》、《世本》、《戰(zhàn)國策》、《楚漢春秋》,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談卒,其子遷又為太史令,嗣成其志。上自黃帝,訖于炎漢,合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謂之《史記》。遷卒以后,好事者亦頗著述,然多鄙淺,不足相繼。至后漢扶風班彪,綴后傳數(shù)十篇,并譏正前失。彪卒,明帝命其子固續(xù)成其志。以為唐、虞、三代,世有典籍,史遷所記,乃以漢氏繼于百王之末,非其義也。故斷自高祖,終于孝平、王莽之誅,為十二紀、八表、十志、六十九傳。潛心積思,二十余年。建初中,始奏表及紀傳,其十志竟不能就。固卒后,始命曹大家續(xù)成之。先是明帝召固為蘭臺令史,與諸先輩陳宗、尹敏、孟冀等,共成《光武本紀》。擢固為郎,典校秘書。固撰后漢事,作《列傳載記》二十八篇。其后劉珍、劉毅、劉陶、伏無忌等,相次著述東觀,謂之《漢記》。及三國鼎峙,魏氏及吳,并有史官。晉時,巴西陳壽刪集三國之事,唯魏帝為紀,其功臣及吳、蜀之主,并皆為傳,仍各依其國,部類相從,謂之《三國志》。壽卒后,梁州大中正范穎表奏其事,帝詔河南尹、洛陽令,就壽家寫之。自是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作者尤廣。一代之史,至數(shù)十家。唯《史記》、《漢書》,師法相傳,并有解釋!度龂尽芳胺稌稀逗鬂h》,雖有音注,既近世之作,并讀之可知。梁時,明《漢書》有劉顯、韋棱,陳時有姚察,隋代有包愷、蕭該,并為名家。《史記》傳者甚微。今依其世代,聚而編之,以備正史。
《紀年》十二卷《汲冢書》,并《竹書同異》一卷。
《漢紀》三十卷漢秘書監(jiān)荀悅撰。
《后漢紀》三十卷袁彥伯撰。
《后漢紀》三十卷張璠撰。
《獻帝春秋》十卷袁曄撰。
《魏氏春秋》二十卷孫盛撰。
《魏紀》十二卷左將軍陰澹撰。
《漢魏春秋》九卷孔舒元撰。
《晉紀》四卷陸機撰。
《晉紀》二十三卷干寶撰。訖愍帝。
《晉紀》十卷晉前軍諮議曹嘉之撰。
《漢晉陽秋》四十七卷訖愍帝。晉滎陽太守習鑿齒撰。
《晉紀》十一卷訖明帝。晉荊州別駕鄧粲撰。
《晉陽秋》三十二卷訖哀帝。孫盛撰。
《晉紀》二十三卷宋中散大夫劉謙之撰。
《晉紀》十卷宋吳興太守王韶之撰。
《晉紀》四十五卷宋中散大夫徐廣撰。
《續(xù)晉陽秋》二十卷宋永嘉太守檀道鸞撰。
《續(xù)晉紀》五卷宋新興太守郭季產(chǎn)撰。
《宋略》二十卷梁通直郎裴子野撰。
《宋春秋》二十卷梁吳興令王琰撰。
《齊春秋》三十卷梁奉朝請吳均撰。
《齊典》五卷王逸撰。
《齊典》十卷
《三十國春秋》三十一卷梁湘東世子蕭方等撰。
《戰(zhàn)國春秋》二十卷李概撰。
《梁典》三十卷劉璠撰。
《梁典》三十卷陳始興王諮議何之元撰。
《梁撮要》三十卷陳征南諮議陰僧仁撰。
《梁后略》十卷姚勖撰。
《梁太清紀》十卷梁長沙蕃王蕭韶撰。
《淮海亂離志》四卷蕭世怡撰。敘梁末侯景之亂。
《齊紀》三十卷紀后齊事。崔子發(fā)撰。
《齊志》十卷后齊事。王劭撰。
右三十四部,六百六十六卷。
自史官放絕,作者相承,皆以班、馬為準。起漢獻帝,雅好典籍,以班固《漢書》文繁難省,命潁川荀悅作《春秋左傳》之體,為《漢紀》三十篇。言約而事詳,辯論多美,大行于世。至晉太康元年,汲郡人發(fā)魏襄王冢,得古竹簡書,字皆科斗。發(fā)冢者不以為意,往往散亂。帝命中書監(jiān)荀勖、令和嶠,撰次為十五部,八十七卷。多雜碎怪妄,不可訓知,唯《周易》、《紀年》,最為分了。其《周易》上下篇,與今正同!都o年》皆用夏正建寅之月為歲首,起自夏、殷、周三代王事,無諸侯國別。唯特記晉國,起自稱殤叔,次文侯、昭侯,以至曲沃莊伯,盡晉國滅。獨記魏事,下至魏哀王,謂之「今王」。蓋魏國之史記也。其著書皆編年相次,文意大似《春秋經(jīng)》。諸所記事,多與《春秋》、《左氏》扶同。學者因之,以為《春秋》則古史記之正法,有所著述,多依《春秋》之體。今依其世代,編而敘之,以見作者之別,謂之古史。
《周書》十卷《汲冢書》,似仲尼刪書之余。
《古文瑣語》四卷《汲冢書》。
《春秋前傳》十卷何承天撰。
《春秋前雜傳》九卷何承天撰。
《春秋后傳》三十一卷晉著作郎樂資撰。
《戰(zhàn)國策》三十二卷劉向錄。
《戰(zhàn)國策》二十一卷高誘撰注。
《戰(zhàn)國策論》一卷漢京兆尹延篤撰。
《楚漢春秋》九卷陸賈撰。
《古今注》八卷伏無忌撰。
《越絕記》十六卷子貢撰。
《吳越春秋》十二卷趙曄撰。
《吳越春秋削繁》五卷楊方撰。
《吳越春秋》十卷皇甫遵撰。
《吳越記》六卷
《南越志》八卷沈氏撰。
《小史》八卷
《漢靈獻二帝紀》三卷漢侍中劉芳撰,殘缺。梁有六卷。
《山陽公載記》十卷樂資撰。
《漢末英雄記》八卷王粲撰,殘缺。梁有十卷。
《九州春秋》十卷司馬彪撰,記漢末事。
《魏武本紀》四卷梁并歷五卷。
《魏尚書》八卷孔衍撰。梁十卷,成。
《魏晉世語》十卷晉襄陽令郭頒撰。
《魏末傳》二卷梁又有《魏末傳》并《魏氏大事》三卷;亡。
《呂布本事》一卷毛范撰。
《晉諸公贊》二十一卷晉秘書監(jiān)傅暢撰。
《晉后略記》五卷晉下邳太守荀綽撰。
《晉書鈔》三十卷梁豫章內(nèi)史張緬撰。
《晉書鴻烈》六卷張氏撰。
《宋中興伐逆事》二卷
《宋拾遺》十卷梁少府卿謝綽撰。
《左史》六卷李概撰。
《魏國統(tǒng)》二十卷梁祚撰。
《梁帝紀》七卷
《梁太清錄》八卷
《梁承圣中興略》十卷劉仲威撰。
《梁末代紀》一卷
《梁皇帝實錄》三卷周興嗣撰。記武帝事。
《梁皇帝實錄》五卷梁中書郎謝吳撰。記元帝事。
《棲鳳春秋》五卷臧嚴撰。
《陳王業(yè)歷》一卷陳中書郎趙齊旦撰。
《史要》十卷漢桂陽太守衛(wèi)颯撰。約《史記》要言,以類相從。
《典略》八十九卷魏郎中魚豢撰。
《史漢要集》二卷晉祠部郎王蔑撰。抄《史記》,入《春秋》者不錄。
《三史略》二十九卷吳太子太傅張溫撰。
《史記正傳》九卷張瑩撰。
《后漢略》二十五卷張緬撰。
《漢皇德紀》三十卷漢有道徵士侯瑾撰。起光武,至沖帝。
《洞紀》四卷韋昭撰。記庖犧已來,至漢建安二十七年。
《續(xù)洞紀》一卷臧榮緒撰。
《帝王世紀》十卷皇甫謐撰。起三皇,盡漢、魏。
《帝王世紀音》四卷虞綽撰。
《帝王本紀》十卷來奧撰。
《續(xù)帝王世紀》十卷何茂材撰。
《十五代略》十卷吉文甫撰。起庖犧,至晉。
《帝王要略》十二卷環(huán)濟撰。紀帝王及天官、地理、喪服。
《周載》八卷東晉臨賀太守孟儀撰。略記前代,下至秦。本三十卷,今亡。
《漢書鈔》三十卷晉散騎常侍葛洪撰。
《拾遺錄》二卷偽秦姚萇方士王子年撰。
《王子年拾遺記》十卷蕭綺撰。
《華夷帝王世紀》三十卷楊曄撰。
《正史削繁》九十四卷阮孝緒撰。
《童悟》十二卷
《帝王世錄》一卷甄鸞撰。
《先圣本紀》十卷劉縚撰。
《年歷帝紀》三十卷姚恭撰。
《帝王諸侯世略》十一卷
《王霸記》三卷潘杰撰。
《歷代記》三十二卷
《隋書》六十卷未成。秘書監(jiān)王劭撰。
右七十二部,九百一十七卷。通計亡書,七十三部,九百三十九卷。
自秦撥去古文,篇籍遺散。漢初得《戰(zhàn)國策》,蓋戰(zhàn)國游士記其策謀。其后陸賈作《楚漢春秋》,以述誅鋤秦、項之事。又有《越絕》,相承以為子貢所作。后漢趙曄又為《吳越春秋》。其屬辭比事,皆不與《春秋》、《史記》、《漢書》相似,蓋率爾而作,非史策之正也。靈、獻之世,天下大亂,史官失其常守。博達之士,愍其廢絕,各記聞見,以備遺亡。是后群才景慕,作者甚眾。又自后漢已來,學者多鈔撮舊史,自為一書,或起自人皇,或斷之近代,亦各其志,而體制不經(jīng)。又有委巷之說,迂怪妄誕,真虛莫測。然其大抵皆帝王之事,通人君子,必博采廣覽,以酌其要,故備而存之,謂之雜史。
《趙書》十卷一曰《二石集》,記石勒事。偽燕太傅長史田融撰。
《二石傳》二卷晉北中郎參軍王度撰。
《二石偽治時事》二卷王度撰。
《漢之書》十卷常璩撰。
《華陽國志》十二卷常璩撰。梁有《蜀平記》十卷,《蜀漢偽官故事》一卷,亡。
《燕書》二十卷記慕容雋事。偽燕尚書范亨撰。
《南燕錄》五卷記慕容德事。偽燕尚書郎張詮撰。
《南燕錄》六卷記慕容德事。偽燕中書郎王景暉撰。
《南燕書》七卷游覽先生撰。
《燕志》十卷記馮跋事。魏侍中高閭撰。
《秦書》八卷何仲熙撰。記苻健事。
《秦記》十一卷宋殿中將軍裴景仁撰,梁雍州主簿席惠明注。
《秦紀》十卷記姚萇事。魏左民尚書姚和都撰。
《涼記》八卷記張軌事。偽燕右仆射張諮撰。
《涼書》十卷記張軌事。偽涼大將軍從事中郎劉景撰。
《西河記》二卷記張重華事。晉侍御史喻歸撰。
《涼記》十卷記呂光事。偽涼著作佐郎段龜龍撰。
《涼書》十卷高道讓撰。
《涼書》十卷沮渠國史。
《托跋涼錄》十卷
《敦煌實錄》十卷劉景撰。
《十六國春秋》一百卷魏崔鴻撰。
《纂錄》一十卷
《戰(zhàn)國春秋》二十卷李概撰。
《漢趙記》十卷和苞撰。
《吐谷渾記》二卷宋新亭侯段國撰。梁有《翟遼書》二卷,《諸國略記》二卷,《永嘉后纂年記》二卷,《段業(yè)傳》一卷,亡。
《天啟紀》十卷記梁元帝子谞據(jù)湘州事。
右二十七部,三百三十五卷。通計亡書,合三十三部,三百四十六卷。
《傳》曰:「不有君子,其能國乎?」自晉永嘉之亂,皇綱失馭,九州君長,據(jù)有中原者甚眾;蛲品钫,或假名竊號,然其君臣忠義之節(jié),經(jīng)國字民之務,蓋亦勤矣。而當時臣子,亦各記錄。后魏克平諸國,據(jù)有嵩、華,始命司徒崔浩,博采舊聞,綴述國史。諸國記注,盡集秘閣。爾硃之亂,并皆散亡。今舉其見在,謂之霸史。
《穆天子傳》六卷《汲冢書》。郭璞注。
《漢獻帝起居注》五卷
《晉泰始起居注》二十卷李軌撰。
《晉咸寧起居注》十卷李軌撰。
《晉泰康起居注》二十一卷李軌撰。
《晉元康起居注》一卷梁有《永平、元康、永寧、起居注》六卷,又有《惠帝起居注》二卷,《永嘉、建興起居注》十三卷,亡。
《晉建武、大興、永昌起居注》九卷梁有二十卷。
《晉元康起居注》一卷
《晉咸和起居注》十六卷李軌撰。
《晉咸康起居注》二十二卷
《晉建元起居注》四卷
《晉永和起居注》十七卷梁有二十四卷。
《晉升平起居注》十卷
《晉隆和、興寧起居注》五卷
《晉咸安起居注》三卷
《晉泰和起居注》六卷梁十卷。
《晉寧康起居注》六卷
《晉泰元起居注》二十五卷梁五十四卷。
《晉隆安起居注》十卷
《晉元興起居注》九卷
《晉義熙起居注》十七卷梁三十四卷。
《晉元熙起居注》二卷
《晉起居注》三百一十七卷宋北徐州主簿劉道會撰。梁有三百二十二卷。
《流別起居注》三十七卷梁有《晉宋起居注鈔》五十一卷,《晉宋先朝起居注》二十卷,亡。
《宋永初起居注》十卷
《宋景平起居注》三卷
《宋元嘉起居注》五十五卷梁六十卷。
《宋孝建起居注》十二卷
《宋大明起居注》十五卷梁三十四卷,又有《景和起居注》四卷,《明帝在蕃注》三卷,亡。
《宋泰始起居注》十九卷梁二十三卷。
《宋泰豫起居注》四卷梁有《宋元徽起居注》二十卷,《升明起居注》六卷,亡。
《齊永明起居注》二十五卷梁有三十四卷,又有《建元起居注》十二卷,《隆昌、延興、建武起居注》四卷,《中興起居注》四卷,亡。
《梁大同起居注》十卷
《后魏起居注》三百三十六卷
《陳永定起居注》八卷
《陳天嘉起居注》二十三卷
《陳天康、光大起居注》十卷
《陳太建起居注》五十六卷
《陳至德起居注》四卷
《后周太祖號令》三卷
《隋開皇起居注》六十卷
《南燕起居注》一卷
右四十四部,一千一百八十九卷。
起居注者,錄紀人君言行動止之事。《春秋傳》曰:「君舉必書。書而不法,后嗣何觀?」《周官》:內(nèi)史掌王之命,遂書其副而藏之,是其職也。漢武帝有《禁中起居注》,后漢明德馬后撰《明帝起居注》,然則漢時起居,似在宮中,為女史之職。然皆零落,不可復知。今之存者,有漢獻帝及晉代已來《起居注》,皆近侍之臣所錄。晉時,又得《汲冢書》,有《穆天子傳》,體制與今起居正同,蓋周時內(nèi)史所記王命之副也。近代已來,別有其職,事在《百官志》。今依其先后,編而次之。其偽國起居,唯《南燕》一卷,不可別出,附之于此。
《漢武帝故事》二卷
《西京雜記》二卷
《漢魏吳蜀舊事》八卷
《晉朝雜事》二卷
《晉宋舊事》一百三十五卷
《晉要事》三卷
《晉故事》四十三卷
《晉建武故事》一卷
《晉咸和、咸康故事》四卷晉孔愉撰。
《晉修復山陵故事》五卷車灌撰。
《交州雜事》九卷記士燮及陶璜事。
《晉八王故事》十卷
《晉四王起事》四卷晉廷尉盧綝撰。
《大司馬陶公故事》三卷
《郄太尉為尚書令故事》三卷
《桓玄偽事》三卷
《晉東宮舊事》十卷
《秦漢已來舊事》十卷
《尚書大事》二十卷范汪撰。
《沔南故事》三卷應思遠撰。
《天正舊事》三卷釋撰,亡名。
《皇儲故事》二卷
《梁舊事》三十卷內(nèi)史侍郎蕭大圜撰。
《東宮典記》七十卷左庶子宇文愷撰。
《開業(yè)平陳記》二十卷
右二十五部,四百四卷。
古者朝廷之政,發(fā)號施令,百司奉之,藏于官府,各修其職,守而弗忘!洞呵飩鳌吩弧肝嵋曋T故府」,則其事也!吨芄佟:御史掌治朝之法,太史掌萬民之約契與質(zhì)劑,以逆邦國之治。然則百司庶府,各藏其事,太史之職,又總而掌之。漢時,蕭何定律令,張蒼制章程,叔孫通定儀法,條流派別,制度漸廣。晉初,甲令已下,至九百余卷,晉武帝命車騎將軍賈充,博引群儒,刪采其要,增律十篇。其余不足經(jīng)遠者為法令,施行制度者為令,品式章程者為故事,各還其官府。搢紳之士,撰而錄之,遂成篇卷,然亦隨代遺失。今據(jù)其見存,謂之舊事篇。
《漢官解詁》三篇漢新汲令王隆撰,胡廣注。
《漢官》五卷應劭注。
《漢官儀》十卷應劭撰。
《漢官典職儀式選用》二卷漢衛(wèi)尉蔡質(zhì)撰。梁有《荀攸魏官儀》一卷,《韋昭官儀職訓》一卷,亡。
《晉公卿禮秩故事》九卷傅暢撰。
《晉新定儀注》十四卷梁有徐宣瑜《晉官品》一卷,荀綽《百官表注》十六卷,干寶《司徒儀》一卷,宋《職官記》九卷,晉《百官儀服錄》五卷,大興二年《定官品事》五卷,《百官品》九卷,亡。
《百官階次》一卷
《齊職儀》五十卷齊長水校尉王珪之撰。梁有王珪之《齊儀》四十九卷,亡。
《齊職儀》五卷
《梁選簿》三卷徐勉撰。
《梁勛選格》一卷
《職官要錄》三十卷陶撰。
《梁官品格》一卷
《百官階次》三卷
《新定將軍名》一卷
《吏部用人格》一卷
《官族傳》十四卷何晏撰。
《百官春秋》五十卷王秀道撰。
《百官春秋》二十卷
《魏晉百官名》五卷
《晉百官名》三十卷
《晉官屬名》四卷
《陳百官簿狀》二卷
《陳將軍簿》一卷
《新定官品》二十卷梁沈約撰。
《梁尚書職制儀注》四十一卷
《職令古今百官注》十卷郭演撰。
右二十七部,三百三十六卷。通計亡書,合三十六部,四百三十三卷。
古之仕者,名書于所臣之策,各有分職,以相統(tǒng)治!吨芄佟:冢宰掌建邦之六典,而御史數(shù)凡從正者。然則冢宰總六卿之屬,以治其政,御史掌其在位名數(shù),先后之次焉。今《漢書百官表》列眾職之事,記在位之次,蓋亦古之制也。漢末,王隆、應劭等,以《百官表》不具,乃作《漢官解詁》、《漢官儀》等書。是后相因,正史表志,無復百僚在官之名矣。搢紳之徒,或取官曹名品之書,撰而錄之,別行于世。宋、齊已后,其書益繁,而篇卷零疊,易為亡散;又多瑣細,不足可紀,故刪。其見存可觀者,編為職官篇。
《漢舊儀》四卷衛(wèi)敬仲撰。梁有衛(wèi)敬仲《漢中興儀》一卷,亡。
《晉新定儀注》四十卷晉安成太守傅瑗撰。
《晉雜儀注》十一卷
《晉尚書儀》十卷
《甲辰儀》五卷江左撰。
《封禪儀》六卷
《宋儀注》十卷
《宋儀注》二十卷
《宋尚書雜注》十八卷本二十卷。
《宋東宮儀記》二十三卷宋新安太守張鏡撰。
《徐爰家儀》一卷
《東宮新記》二十卷蕭子云撰。
《梁吉禮儀注》十卷明山賓撰。
《梁賓禮儀注》九卷賀緌撰。案:梁明山賓撰《吉儀注》二百六卷,錄六卷;嚴植之撰《兇儀注》四百七十九卷,錄四十五卷;陸璉撰《軍儀注》一百九十卷,錄二卷;司馬襲撰《嘉儀注》一百一十二卷,錄三卷。并亡。存者唯《士》、《吉》及《賓》,合十九卷。
《皇典》二十卷梁豫章太守丘仲孚撰。
《雜兇禮》四十二卷
《政禮儀注》十卷何胤撰。梁有何胤《士喪儀注》九卷,亡。
《雜儀注》一百八十卷
《陳尚書雜儀注》五百五十卷
《陳吉禮》一百七十一卷
《陳賓禮》六十五卷
《陳軍禮》六卷
《陳嘉禮》一百二卷
《后魏儀注》五十卷
《后齊儀注》二百九十卷
《雜嘉禮》三十八卷
《國親皇太子序親簿》一卷
《隋朝儀禮》一百卷牛弘撰。
《大漢輿服志》一卷魏博士董巴撰。
《魏晉謚議》十三卷何晏撰。
《汝南君諱議》二卷
《決疑要注》一卷摯虞撰。
《車服雜注》一卷徐廣撰。
《禮儀制度》十三卷王逡之撰。
《古今輿服雜事》二十卷梁周遷撰。
《晉鹵簿圖》一卷
《鹵簿儀》二卷
《陳鹵簿圖》一卷
《齊鹵簿儀》一卷
《諸衛(wèi)左右?guī)靾D樣》十五卷
《內(nèi)外書儀》四卷謝元撰。
《書儀》二卷蔡超撰。
《書筆儀》二十一卷謝朏撰。
《宋長沙檀太妃薨吊答書》十二卷
《吊答儀》十卷王儉撰。
《書儀》十卷王弘撰。
《皇室儀》十三卷鮑行卿撰。
《吉書儀》二卷王儉撰。
《書儀疏》一卷周舍撰。
《新儀》三十卷鮑泉撰。
《文儀》二卷梁修端撰。
《趙李家儀》十卷錄一卷,李穆叔撰。
《書儀》十卷唐瑾撰。
《言語儀》十卷
《嚴植之儀》二卷
《邇儀》四卷馬樞撰。
《婦人書儀》八卷
《僧家書儀》五卷釋曇瑗撰。
《要典雜事》五十卷
右五十九部,二千二十九卷。通計亡書,合六十九部,三千九十四卷。
儀注之興,其所由來久矣。自君臣父子,六親九族,各有上下親疏之別。養(yǎng)生送死,吊恤賀慶,則有進止威儀之數(shù)。唐、虞已上,分之為三,在周因而為五!吨芄佟:宗伯所掌吉、兇、賓、軍、嘉,以佐王安邦國,親萬民,而太史執(zhí)書以協(xié)事之類是也。是時典章皆具,可履而行。周衰,諸侯削除其籍。至秦,又焚而去之。漢興,叔孫通定朝儀,武帝時始祀汾陰后土,成帝時初定南北之郊,節(jié)文漸具。后漢又使曹褒定漢儀,是后相承,世有制作。然猶以舊章殘缺,各遵所見,彼此紛爭,盈篇滿牘。而后世多故,事在通變,或一時之制,非長久之道,載筆之士,刪其大綱,編于史志。而或傷于淺近,或失于未達,不能盡其旨要。遺文余事,亦多散亡。今聚其見存,以為儀注篇。
《律本》二十一卷杜預撰。
《漢晉律序注》一卷晉僮長張斐撰。
《雜律解》二十一卷張斐撰。案:梁有《杜預雜律》七卷,亡。
《晉、宋、齊、梁律》二十卷蔡法度撰。
《梁律》二十卷梁義興太守蔡法度撰。
《后魏律》二十卷
《北齊律》十二卷目一卷。
《陳律》九卷范泉撰。
《周律》二十五卷
《周大統(tǒng)式》三卷
《隋律》十二卷
《隋大業(yè)律》十一卷
《晉令》四十卷
《梁令》三十卷錄一卷。
《梁科》三十卷
《北齊令》五十卷
《北齊權令》二卷
《陳令》三十卷范泉撰。
《陳科》三十卷范泉撰。
《隋開皇令》三十卷目一卷。
《隋大業(yè)令》三十卷
《漢朝議駁》三十卷應劭撰。案:梁有《建武律令故事》二卷,劉邵《律略論》五卷亡。
《晉雜議》十卷
《晉彈事》十卷
《南臺奏事》二十二卷
《漢名臣奏事》三十卷
《魏王奏事》十卷
《魏名臣奏事》四十卷目一卷,陳壽撰。
《魏臺雜訪議》三卷高堂隆撰。
《魏廷尉決事》十卷
《晉駁事》四卷
《晉雜制》六十卷
《晉刺史六條制》一卷
《齊五服制》一卷
《陳新制》六十卷
右三十五部,七百一十二卷。通計亡書,合三十八部,七百二十六卷。
刑法者,先王所以懲罪惡,齊不軌者也!稌肥鎏啤⒂葜,五刑有服,而夏后氏正刑有五,科條三千!吨芄佟:司寇掌三典以刑邦國;司刑掌五刑之法,麗萬民之罪;太史又以典法逆于邦國;內(nèi)史執(zhí)國法以考政事。《春秋傳》曰:「在九刑不忘。」然而刑書之作久矣。蓋藏于官府,懼人之知爭端,而輕于犯。及其末也,肆情越法,刑罰僭濫。至秦,重之以苛虐,先王之正刑滅矣。漢初,蕭何定律九章,其后漸更增益,令甲已下,盈溢架藏。晉初,賈充、杜預刪而定之,有律,有令,有故事。梁時,又取故事之宜于時者為《梁科》。后齊武成帝時,又于麟趾殿刪正刑典,謂之《麟趾格》。后周太祖,又命蘇綽撰《大統(tǒng)式》。隋則律令格式并行。自律已下,世有改作,事在《刑法志》!稘h律》久亡,故事駁議,又多零失。今錄其見存可觀者,編為刑法篇。
《三輔決錄》七卷漢太仆趙岐撰,摯虞注。
《海內(nèi)先賢傳》四卷魏明帝時撰。
《四海耆舊傳》一卷
《海內(nèi)士品》一卷
《先賢集》三卷
《兗州先賢傳》一卷
《徐州先賢傳》一卷
《徐州先賢傳贊》九卷劉義慶撰。
《海岱志》二十卷齊前將軍記室崔慰祖撰。
《交州先賢傳》三卷晉范瑗傳。
《益部耆舊傳》十四卷陳長壽撰。
《續(xù)益部耆舊傳》二卷
《諸國清賢傳》一卷
《魯國先賢傳》二卷晉大司農(nóng)白褒撰。
《楚國先賢傳贊》十二卷晉張方撰。
《汝南先賢傳》五卷魏周斐撰。
《陳留耆舊傳》二卷漢議郎圈稱撰。
《陳留耆舊傳》一卷魏散騎侍郎蘇林撰。
《陳留先賢像贊》一卷陳英宗撰。
《陳留志》十五卷東晉剡令江敞撰。
《濟北先賢傳》一卷
《廬江七賢傳》二卷
《東萊耆舊傳》一卷王基撰。
《襄陽耆舊記》五卷習鑿齒撰。
《會稽先賢傳》七卷謝承撰。
《會稽后賢傳記》二卷鐘離岫撰。
《會稽典錄》二十四卷虞豫撰。
《會稽先賢像贊》五卷
《漢世要記》一卷
《吳先賢傳》四卷吳左丞相陸凱撰。
《東陽朝堂像贊》一卷晉南平太守留叔先撰。
《豫章烈士傳》三卷徐整撰。
《豫章舊志》三卷晉會稽太守熊默撰。
《豫章舊志后撰》一卷熊欣撰。
《零陵先賢傳》一卷
《長沙耆舊傳贊》三卷晉臨川王郎中劉彧撰。
《桂陽先賢畫贊》一卷吳左中郎張勝撰。
《武昌先賢志》二卷宋天門太守郭緣生撰。
《蜀文翁學堂像題記》二卷
《呈賢高士傳贊》三卷嵇康撰,周續(xù)之注。
《高士傳》六卷皇甫謐撰。
《逸士傳》一卷皇甫謐撰。
《逸民傳》七卷張顯撰。
《高士傳》二卷虞槃佐撰。
《至人高士傳贊》二卷晉廷尉卿孫綽撰。
《高隱傳》十卷阮孝緒撰。
《高隱傳》十卷
《高僧傳》六卷虞孝敬撰。
《止足傳》十卷
《續(xù)高士傳》七卷周弘讓撰。
《孝子傳贊》三卷王韶之撰。
《孝子傳》十五卷晉輔國將軍蕭廣濟撰。
《孝子傳》十卷宋員外郎鄭緝之撰。
《孝子傳》八卷師覺授撰。
《孝子傳》二十卷宋躬撰。
《孝子傳略》二卷
《孝德傳》三十卷梁元帝撰。
《孝友傳》八卷
《曾參傳》一卷
《忠臣傳》三十卷梁元帝撰。
《顯忠錄》二十卷梁元懌撰。
《丹陽尹傳》十卷梁元帝撰。
《英蕃可錄》二卷張萬賢撰,邵武侯新注。
《高才不遇傳》四卷后齊劉晝撰。
《良吏傳》十卷鐘岏撰。
《海內(nèi)名士傳》一卷
《正始名士傳》三卷袁敬仲撰。
《江左名士傳》一卷劉義慶撰。
《竹林七賢論》二卷晉太子中庶子戴逵撰。
《七賢傳》五卷孟氏撰。
《文士傳》五十卷張騭撰。
《列士傳》二卷劉向撰。
《陰德傳》二卷宋光祿大夫范晏撰。
《悼善傳》十一卷
《雜傳》三十六卷任昉撰。本一百四十七卷,亡。
《東方朔傳》八卷
《毌丘儉記》三卷
《管輅傳》三卷管辰撰。
《雜傳》四十卷賀蹤撰。本七十卷,亡。
《雜傳》十九卷陸澄撰。
《雜傳》十一卷
《玄晏春秋》三卷皇甫謐撰。
《孔子弟子先儒傳》十卷。
《李氏家傳》一卷
《桓氏家傳》一卷
《王朗、王肅家傳》一卷
《太原王氏家傳》二十三卷
《褚氏家傳》一卷褚凱等撰。
《薛常侍家傳》一卷
《江氏家傳》七卷江祚等撰。
《庾氏家傳》一卷庾斐撰。
《裴氏家傳》四卷裴松之撰。
《虞氏家記》五卷虞覽撰。
《曹氏家傳》一卷曹毗撰。
《范氏家傳》一卷范汪撰。
《紀氏家紀》一卷紀友撰。
《韋氏家傳》一卷
《何颙使君家傳》一卷
《明氏家訓》一卷偽燕衛(wèi)尉明岌撰。
《明氏世錄》六卷梁信武記室明粲撰。
《陸史》十五卷
《王氏江左世家傳》二十卷王褒撰。
《孔氏家傳》五卷
《崔氏五門家傳》二卷崔氏撰。
《暨氏家傳》一卷
《周、齊王家傳》一卷姚氏撰。
《爾硃家傳》一卷王氏撰。
《周氏家傳》一卷
《令狐氏家傳》一卷
《新舊傳》四卷
《漢南庾氏家傳》三卷
《何氏家傳》三卷
《童子傳》二卷王鎮(zhèn)之撰。
《幼童傳》十卷劉昭撰。
《訪來傳》十卷來奧撰。
《懷舊志》九卷梁元帝撰。
《知己傳》一卷盧思道撰。
《全德志》一卷梁元帝撰。
《同姓名錄》一卷梁元帝撰。
《列女傳》十五卷劉向撰,曹大家注。
《列女傳》七卷趙母注。
《列女傳》八卷高氏撰。
《列女傳頌》一卷劉歆撰。
《列女傳頌》一卷曹植撰。
《列女傳贊》一卷繆襲撰。
《列女后傳》十卷項原撰。
《列女傳》六卷皇甫謐撰。
《列女傳》七卷綦毋邃撰。
《列女傳要錄》三卷
《女記》十卷杜預撰。
《美婦人傳》六卷
《姑記》二卷虞通之撰。
《道人善道開傳》一卷康泓撰。
《名僧傳》三十卷釋寶唱撰。
《高僧傳》十四卷釋慧皎撰。
《江東名德傳》三卷釋法進撰。
《法師傳》十卷王巾撰。
《眾僧傳》二十卷裴子野撰。
《薩婆多部傳》五卷釋僧祐撰。
《梁故草堂法師傳》一卷
《尼傳》二卷釋寶唱撰。
《法顯傳》二卷
《法顯行傳》一卷
《梁武皇帝大舍》三卷嚴灊撰。
《列仙傳贊》三卷劉向撰,鬷續(xù),孫綽贊。
《列仙傳贊》二卷劉向撰,晉郭元祖贊。
《神仙傳》十卷葛洪撰。
《說仙傳》一卷硃思祖撰。
《養(yǎng)性傳》二卷
《漢武內(nèi)傳》三卷
《太元真人東鄉(xiāng)司命茅君內(nèi)傳》一卷弟子李遵撰。
《清虛真人王君內(nèi)傳》一卷弟子華存撰。
《清虛真人裴君內(nèi)傳》一卷
《正一真人三天法師張君內(nèi)傳》一卷
《太極左仙公葛君內(nèi)傳》一卷
《仙人馬君陰君內(nèi)傳》一卷
《仙人許遠游傳》一卷
《靈人辛玄子自序》一卷
《劉君內(nèi)記》一卷王珍撰。
《陸先生傳》一卷孔稚珪撰。
《列仙贊序》一卷郭元祖撰。
《集仙傳》十卷
《洞仙傳》十卷
《王喬傳》一卷
《關令內(nèi)傳》一卷鬼谷先生撰。
《南岳夫人內(nèi)傳》一卷
《蘇君記》一卷周季通撰。
《嵩高寇天師傳》一卷
《華陽子自序》一卷
《太上真人內(nèi)記》一卷李氏撰。
《道學傳》二十卷
《宣驗記》十三卷劉義慶撰。
《應驗記》一卷宋光祿大夫傅亮撰。
- 上一篇:隋書卷三十四 志第二十九
- 下一篇:隋書卷三十二 志第二十七
- 七 亂宮闈太子淫母妃 宴仲秋康熙祭上蒼
- 六十二回 蘇舜卿含冤歸太虛 劉墨林暴怒斥禽獸
- 齊宿瘤女
- 景公病水夢與日斗晏子教占夢者以對第六
- 伯夷列傳第一
- 卷一百三十六
- 魯季敬姜
- 卷一百八十三
- 一百二十九回 戀舊情雍正幸引娣 慰小妾允祉違圣旨
- 魏芒慈母
- 卷二百一十三
- 列傳第八十九
- 第十七章 聰敏
- 十三 張五哥君前訴冤情 十三爺府邸賞親兵
- 隋書卷三十九 列傳第四
- 列傳第二百二十五宦者一
- 卷二十八
- 三十四 入地牢明珠受酷刑 抗權貴劉華報君恩
- 第六章 潞河驛奸宄逞淫戲 瞞真情巧舌釋新憾
- 列傳第一百七十七
- 六十一回 稱名士偏遇大方家 探情人又見死對頭
- 景公逐得斬竹者囚之晏子諫第三
- 列傳第二百二十四外戚下
- 列傳第六宗室四
- 卷一百四十五
- 第三十一章 貴婦人慈心憫沉淪 帝乾隆雷雨理國政
- 列傳第二十 范泰王淮之王韶之荀伯子
- 景公問明王之教民何若晏子對以先行義第十八
- 列傳第一百七
- 列傳第二十
- 六十三回 鬧王府文士敢撒野 演陣法將軍忘形骸
- 卷七十
- 列傳第八
- 三十四 入地牢明珠受酷刑 抗權貴劉華報君恩
- 卷八
- 列傳第六十一
- 楚成鄭瞀
- 卷二十七 南中王門學案三
- 列傳第八十
- 第00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