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平道中
風蒲獵獵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shù)滿汀州。
注釋
①臨平:即臨平山,在今杭州市東北。
②風蒲:被風吹著的蒲葦。獵獵:風聲。
賞析
宋詩區(qū)別于唐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宋詩更重視對畫意的表現(xiàn)?计湓,或許是宋代繪畫特別發(fā)達,而許多知名作家又每兼具畫家和詩人兩種身份的緣故(順便應該提到,宋代的題畫詩也較之前代更為發(fā)達)。蘇軾、米芾諸人固不必說,即如張公庠《道中》:“一年春色已成空,擁鼻微吟半醉中。夾路桃花新雨過,馬蹄無處避殘紅。”鄭獬《絕句》:“田家汩汩水流渾,一樹高花明遠村。云意不知殘照好,卻將微雨送黃昏。”武衍《湖邊》:“日日湖邊上小車,要尋紅紫醉年華。東風合與春料理,忍把輕寒瘦杏花。”李顯卿《溪行》:“枯木扶疏夾道旁,野梅倒影浸寒塘。朝陽不到溪灣處,留得橫橋一板霜。”法具《東山》:“窗中遠看眉黛綠,盡是當年歌吹愁。鳥語夕陽人不見,薔薇花暗小江流。”都描寫精工,詩中有畫。道潛這首詩寫蒲葦受風的聲形,寫蜻蜓在蒲葦上站立不穩(wěn)的姿態(tài),寫臨平山下,經(jīng)行之處滿眼盛開的荷花,也是充滿濃重的畫意,表現(xiàn)了宋詩在這一方面的典型特征。但是,詩人們所追求的詩中有畫,并不是詩等于畫,而是詩畫相通,特色兼具。因為,一般說來,詩是動態(tài)藝術,畫是靜態(tài)藝術。此詩雖有畫意,但強調(diào)了自然景物的聲形、姿態(tài),仍帶有詩的特點,是二者完美結(jié)合的典范。所以,蘇軾作為對詩畫都非常內(nèi)行的作家,一見此詩,就為之激賞。宗室曹夫人還根據(jù)詩意畫了一幅《臨平藕花圖》。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