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賀新郎
李玉
篆縷消金鼎。醉沉沉、庭陰轉午,畫堂人靜。芳草王孫知何處?惟有楊花糝徑。漸玉枕、騰騰春醒,簾外殘紅春已透,鎮(zhèn)無聊、殢酒厭厭病。云鬢亂,未忺整。
江南舊事休重省,遍天涯尋消問息,斷鴻難倩。月滿西樓憑闌久,依舊歸期未定。又只恐瓶沉金井。嘶騎不來銀燭暗,枉教人立盡梧桐影。誰伴我,對鸞鏡。
【賞析】
此詞為春閨寂寞、思婦懷人之作。上片寫思婦畫堂春睡午醒之狀。“篆縷”三句寫銅爐里的香煙裊裊上升,盤旋繚繞似篆文,這時已經消散,庭院里樹木的陰影轉過了正午的位置,這是深鎖閨房“醉沉沉”的人之所見。“芳草”二句以自言自語方式隱吐沉醉慵眠之原因和對戀人渴盼,卻唯見柳絮飄散,添人怨緒。“漸玉枕”五句始點明病酒懨眠,朦朧春醒,終日無聊之情狀,以“殘紅春透”襯映她芳華虛度,乃至云鬢蓬亂,無心梳妝,“為伊消得人憔悴”而不悔也。下片寫思婦企盼戀人回來。一個“遍”字傳達出思婦恨不得插翅飛向天涯追尋戀人的熱切情懷。“月滿”數(shù)句寫思婦獨自登上西樓,望著銀白的月光灑滿大地,癡癡地想著,“依舊歸期未定”——他現(xiàn)在大概正想著回來,只是日子還沒有確定,所以鴻雁還沒有傳來書信吧。“依舊”、“又恐”、“不來”層層轉進,層層深化地寫出思婦相思入骨的希望、憂恐與幻滅。最后“誰伴我”,乃無人伴我也,晨起梳妝依舊是獨對鸞鏡,流露出對昔日與戀人雙映鸞鏡,畫眉描容,燕婉歡愛的眷戀和今日獨對鸞鏡的悲愴。這位女主人公自始至終,沒有一言一語埋怨對方,她和婉淳雅,在思婦的形象中獨樹一幟。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