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十力與四種無畏
云何得處非處智力、過未現(xiàn)在業(yè)報智力、根勝劣智力、種種界智力、種種解智力、一切至處道智力、禪解脫三昧染凈智力、宿住念智力、無障礙天眼智力、斷諸習智力。——《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凈行品》
十力,這是佛教的一個常識,但我估計很多人對這個十力還不大了解。我們常常說佛在果地上有十力、四種無畏、十八不共法。 那么我們還是要了解這些,了解這些有兩個作用。
第一,透過佛有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對我們的信心提升有好處。因為我們要靠佛力救度,就得了解他有沒有這種能力,這很重要!我們知道佛很慈悲,就像父母對我們也很慈悲,我們碰到緊要關頭,危難之際,會情不自禁地叫“媽呀,爹呀”。為什么?這時他心里會想,爹媽會救他。爹媽是會救他,但問題是有沒有能力救得了他。你的爹媽也是凡夫,他救不了你,他沒有十力。所以我們對佛的理解一定要知道他有大慈悲心,同時要知道他有種種力量能夠救助我們,這樣我才可以去“南無”,我在急難恐怖之際呼喚佛,才會有作用。如果他沒有十力,我叫爹媽那也一樣。所以要了解這些,這是第一。
第二,我們修行最后目的是什么,是為了成佛。成佛有什么好處,你得要了解佛的果地上的功德,這時候我們想成佛之心就會非常的猛烈。這就是發(fā)菩提心的重要內(nèi)容。發(fā)菩提心就是發(fā)成佛的心,那為什么要成佛?我們就要知道佛的果地上有什么樣的功德, 我這個菩提心才有具體的內(nèi)涵,我才夠系緣在佛的功德的境界上,來作為我無量劫菩薩行的動力機制。所以要了解十力。
正好在這里講了十力,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十力。實在來說,佛是有無量的力。那么概述十力,是從度化眾生的因緣這個角度來宣說的,佛有這種十力就足以成辦度化眾生之佛事。
第一,是處不是處力。
大家聽了覺得這是什么意思,“是處”是什么,就是你有什么因就會有什么果,因果相符是“是處”。你沒有這個因就不能得那個果,因果不相符就是“不是處”。佛知道一切諸法因緣果報的決定相,從這個因緣,如是因緣能生如是果報,從是因緣不生如是果報,他有這種智慧之力。
比如說,以女人身作轉(zhuǎn)輪圣王,無是處。為什么?因為一切女人都是系附于男子,她不得自在。女人尚且不能做轉(zhuǎn)輪圣王,何況能做佛?做佛也是不可以。再比如,在同一個時空點,兩個轉(zhuǎn)輪圣王同時出現(xiàn),這是無是處。為什么呢?因為轉(zhuǎn)輪圣王,修十善業(yè)的福報,他不會有這樣的冤業(yè)來出現(xiàn)。因為兩個轉(zhuǎn)輪圣王出現(xiàn),一山不能容二虎,那就可能要打仗。而且這兩個人棋逢對手,那就要打得天翻地覆,所以只是一個轉(zhuǎn)輪圣王出現(xiàn)。那么兩個轉(zhuǎn)輪圣王尚且不在同一個時代和地點出現(xiàn),更何況二佛呢?所以,一佛出世,不能有兩尊佛同時出世,有兩尊佛同時出世就搞分裂了。這些信眾、比丘追求這個佛,那個追求那個佛,都是佛,只能一尊佛。如果有其他的佛想在這里助揚,他就得以弟子的身份來幫助。那么,一個人造作惡業(yè),他想得樂的果報,無是處。惡業(yè)尚且不能得到世間的快樂,更何況能得到出世間的法喜,無是處。那么這些都是佛明明白白了知的,這就是是處不是處力。
第二,業(yè)報之力。
佛知道一切眾生的業(yè)力果報,是錯綜復雜的;蛘哌^去的業(yè)過去受報,過去的業(yè)今生受報,過去的業(yè)未來受報,這些情況他都了解。而且善人惡人之間也不是說很線性的,好人就一定好報,惡人就一定惡報。他有異熟果,有三世業(yè)報的錯綜復雜的情況。比如說,一個惡人可能生到好的地方去,一個行善的人可能生到不好的地方去,他有種種因緣。比如一個行善的人臨命終時,他這一念沒有把控住,突然臨走的那一念是惡念,他可能到惡的地方去了。有一個國王受五戒,還是優(yōu)婆塞,就由于臨命終時,侍者給他扇扇子,驅(qū)趕蒼蠅,扇到他頭上,他生了一念瞋恨之心,正好這一念瞋恨心起來的時候,他命終了,成了一條大蟒蛇。為什么行善的反而成了大蟒蛇呢?怎么去說明這個業(yè)報的原因呢?所以這個生命當中的念頭是很要把握住的,臨命終時的一念能夠抵得住你平時幾十年的業(yè)力,他最后身的力量最大,所以要護念最后身的力量。一般聲聞緣覺的這些圣人,他只知道惡業(yè)果報、善業(yè)福報,但是他分別不了善惡非常錯綜復雜的情況。然而,佛能夠遍知這些業(yè)力、業(yè)報,智慧是力,無有障礙,無能壞,無能勝,這是業(yè)報之力。
第三,禪定解脫三昧分別智力。
佛能夠知道行人修禪,他禪定狀態(tài)是怎么回事。四禪,他是色界定,能夠在定中或者是一心,或者不一心,或者常在定中,或者不常在定中,或者開始很難入禪定,或者容易入禪定,或者很難出禪定,或者容易出禪定,或者從禪定能夠達到涅槃,或者能失禪定,他又去到五欲生活去了,或者受完五欲他又能夠得到這個禪定,并得到什么果位,他都了了知道這個禪定的所有情況。因為佛有甚深智慧。
第四,知眾生上下根智力。
就是能夠知道眾生是什么根機,是鈍根呢?還是利根呢?他知道眾生的根機,就能夠為度他提供很好的方法。他是上根利器,又喜歡廣讀經(jīng)書,你就要跟他廣說佛法,他能得度。如果下根之器,喜歡簡單,你就跟他略說。那么,有些利根的人,雖然是上根利器,但是煩惱很重,比如瞋恨很重的,像鴦群梨摩羅,他都殺母親,而且甚至要殺佛,在這個過程當中,佛跟他講法,他得到阿羅漢果。他是利根,但一時瞋恨,佛能夠知道他的根器,能夠?qū)ΠY下藥。還有的人是上根利器,但是沒有什么煩惱,結(jié)使所致,像舍利弗,大目犍連,一下跟他講法就能夠證果。還有的人是鈍根,但是他聽話,沒有多大的煩惱,你跟他講一個法,他依教奉行。像周利槃陀伽,他根器很鈍,很長時間記一個偈子都記不住,然后就教他一個偈子,他天天掃地,最后他證得了阿羅漢果。所以一切眾生的種種根機、相狀,佛都能知道,能夠隨機說法。
第五,知眾生種種欲智力。
欲,就是他的好樂,他喜歡的地方,他的習性,這要知道。比如一些修行人,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比丘,孫陀羅難陀,他就好五欲,對五欲很好要,佛基本上是善巧方便讓他出家,但是出家以后天天想他美麗的妻子,佛就帶他到天上看天女,告訴他你好好修行,能夠到天上享受很多天女,他就為了想得天女的這種快樂,他就持戒修行,他好五欲。好名聞,像提婆達多;好苦行,像摩訶迦葉;好持戒,優(yōu)波離。這些好樂,佛都知道。然后就對治。瞋恨心重的,就用慈悲觀;淫欲心重的,就用不凈觀,這些以楔出楔,這樣的眾生種種的好樂的習性,佛都知道。
第六,性智力。
性智力就是佛知道世間種種差別性,“性”就是,比如一個人的性格,是由他多生和今生的習慣積累出來的,所謂第二天性,這些習性的不同,那是很多了。所以,佛要知道這些種種的習性,哪些眾生習性可以度,哪些不可以度,什么時間可以度,什么方法可以度,什么人跟他有緣可以度,這些種種的差異,佛都知道。
第七,一切至處道智力。
“道”就是業(yè)的意思,你造作什么樣的業(yè)就能到達什么樣的一個目標。你修四禪就能夠到一切定的至處,修善道就能到天人處,修惡道就會到三惡道,修三十七道品,到聲聞緣覺果位,修菩薩道,就到佛的至處,這些佛都知道。
第八,宿命智力。
就知道宿命。宿命有三種,一種是宿命通,知道眾生生生世世,在什么時候投生,什么名字,什么福報,什么長相,什么家族,這些他都知道,這是通。那么,還有宿命明,不僅知道他生生世世投生的情況,而且知道他為什么投到這一次,做這種生命形態(tài)的原因,就是他的因緣,這是宿命明。第三種就是宿命智力,更進一步,不僅知道自己的宿命,也能知道無量眾生在無量劫以來種種宿命的因緣、變更的情況,都知道。這就叫宿命智力,唯佛才有。
第九,生死智力。
生死智力,又叫天眼力。這就是佛用天眼智能夠遍知一切眾生生生死死的過程,而且佛是任運就能知道,不像聲聞緣覺。聲聞緣覺所知道的是八萬大劫,甚至更長一點時間,佛是知道無量劫,聲聞緣覺在入三昧的時候能知道,佛心雖然入到其他的三昧,佛也可以天眼不昧,這是生死智力。
第十,漏盡智力。
那么,聲聞緣覺也斷了煩惱,但是佛的斷煩惱、斷漏,正結(jié)使沒有,習氣都沒有,所以超越了聲聞緣覺的漏盡智力。他在一心當中得一切智,一心中壞一切業(yè)障,一心當中得一切佛法,佛的漏盡智力能夠遍到眾生的心里去,能夠知道眾生的心里有多少煩惱,有多少結(jié)使,有多少纏縛,這個唯有佛才知道。這是漏盡智力,分別眾生什么時候得度,什么時候得涅槃。這是佛的十力。
還有佛的四種無畏。佛為了在那個時候度化眾生,他像人中獅子,他要宣布四種無畏。
第一種,一切智無畏。
他跟一切人說我:“是一切智人,沒有我不知道的”,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是無所畏懼的,是實實在在的,佛能做到一切智。
第二種,漏盡無所畏。
說明自己的煩惱、結(jié)使、習氣全都斷盡,能夠公開說出來。
第三種,說障道無所畏。
對那些外道或持不正當?shù)?a href="/remen/jielv.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戒律的眾生,佛會告訴他:“你這樣修行是絕對障道的,是不可能得到解脫的”,說出這些無所畏,非常肯定地說,決定說。
第四種,盡苦道無所畏。
按照佛所說的教法,能夠除滅一切苦難,得到涅槃,這樣的三十七道品,乃至無量的佛法,說出來的時候,他的正確性、無所畏,像獅子吼,決定說。
所以,我們要看到阿彌陀佛具足這樣的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具足這樣的佛的果地上的威德,他才能夠救度一切眾生的苦難,以及下地獄的眾生的苦難。
- 上一篇:學佛有哪些要求?沒有任何限制
- 下一篇:佛性無是眾生性,是真佛性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金剛經(jīng)入門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jīng)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nèi)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jīng)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jīng)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jié)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覺能唱彌陀圣號嗎?
- 受持三皈依后要做什么?守住這四種法
- 如何讓身心安樂?眾生的心安之道
- 能夠“悟道”或“悟到”,心智自然就打開了
- 什么是五戒、八戒、具足戒?
- 努力得不到認可,還要抵御病痛,是否躺平比較好?
- 念經(jīng)的時候,怎樣觀想把經(jīng)文印在心里?
- 如何應對、脫離生命之苦?
- 佛教的八功德水是什么,指哪八種水?
- 為什么一念經(jīng)就昏沉,該怎么辦?
- 如何把佛號念好?
- 受三皈依有什么好處?三皈依的八種利益
- 佛教基礎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