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觀部·瑜伽部論集部經(jīng)疏部律疏部·論疏部諸宗部史傳部事匯部·外教部·目錄部古逸部·疑似部
佛本行經(jīng) 第四卷
佛本行經(jīng) 第四卷(一名佛本行讚傳)
宋涼洲沙門釋寶云譯
度五比丘品第十七
敬順於佛意無差別吾愍汝等
令離罪咎佛於世間普施以善
以平等慈猶如赤子其有慢意
侍是師者其人受[億-音+(夫*夫)]如違慈父
於是五人同聲對曰修甚苦勤
無所剋致意退從安放恣其情
何由致道愿示其意猶如有人
撽壓沙水唐勞其力終不得蘇
譬人[穀-禾+牛]牛捨乳[穀-禾+牛]角以其行[億-音+(夫*夫)]
終不得乳緣燈光明以除晦冥
亦不以水惡罵利刀如是厚重
愚癡闇冥以智慧燈終不以餘
猶如盛火得風(fēng)吹動燒然乾薪
終不休滅
人縱情意迷惑六欲塵勞穢行
終不損滅盛炎雖滅餘有少火
終不捨本燒燋之性意雖精微
故有餘識覺有識苦爾乃了諦
當(dāng)求無生無老無病又無有死
地水火風(fēng)無前無后無中無動
思求是處覺滅度苦八賢圣路
可以逮致是以覺道及其方便
不以覺了八賢圣路故迷世間
顛倒輪轉(zhuǎn)當(dāng)覺是苦次相承侍
先除苦原恩愛欲縛勤加剋修
八賢圣路當(dāng)以泥洹寂滅為證
應(yīng)覺覺苦除愛欲著以滅為證
修圣路者因是立行其事具成
吾當(dāng)爾時逮睹黠眼明達(dá)四諦
以是四諦為是五人三明解脫
以堅金剛正法慧杵壞碎五人
塵勞之山億寶始初覺正諦法
八萬諸天時俱解脫地上天龍
鬼神俱嘆轉(zhuǎn)上法輪何甚快哉
善修禁戒輻甚牢緻調(diào)良寂滅
輞博周匝精勤志介轂處中央
為天人轉(zhuǎn)未轉(zhuǎn)之輪鬼神嘆聲
上衝于天周遍天上乃至梵宮
諸天始得聞是音聲因是發(fā)意
來詣佛所當(dāng)其始轉(zhuǎn)正法輪時
天龍人鬼海神皆喜即雨天花
不可稱計眾生蒙賴從苦得安
梵天請佛乞轉(zhuǎn)法輪眾生得度
于今不息是之福報皆歸梵天
是故稱號梵福第一其初始轉(zhuǎn)
法輪之時佛以甘露先飲五人
愿使眾生速轉(zhuǎn)法輪如佛世尊
說法度人
佛本行經(jīng)度寶稱品第十八
久無央數(shù)劫所積得善本
逮得昔所愿先以授五人
猶如事火祠得酥益增熾
佛炎超踰彼光明靡不照
已出五道淵尋便度五人
始與五沙門德力勝五根
佛如滿月現(xiàn)與諸弟子俱
猶如五明星與月俱游處
時波羅奈城有大長者子
性慈仁愍達(dá)厥名曰寶稱
居宅如天宮侍使猶天女
伎樂小罷息稱及女皆眠
古世福所追應(yīng)服甘露藥
前世見死尸慈悲斯須間
宿善所追及悵然從寐寤
見諸女如尸居宅猶丘墓
其心懷慘忤舉手悲嘆曰
吾今遭厄難大苦患之中
自然生善心唯樂無為安
欲樂難久保善樂斯須耳
當(dāng)從何路逃於何自藏匿
不遭無常火無恐怖之處
誰於世可恃吾當(dāng)何所怙
誰當(dāng)從愛欲深泥中見拔
於是捨愛欲徐下金寶床
因便履寶屣其價直百千
居宅城門戶皆自然夜開
即明曉如晝其心懷狐疑
天於上空中懷慈告令悅
仁遠(yuǎn)建志性莫顧懈遲久
佛世間圣師今去是不遠(yuǎn)
停立相望待如牛求母犢
仁當(dāng)於今日建無極大利
婬欲如群魚迷惑之迴波
以乘上精進第一牢桴材
度諸苦淵海期必在今日
時童子寶稱行正流泣測
遙舉手向佛悲聲而嘆曰
惟尊我今困於老病死苦
愿尊常為歸濟我斯苦患
佛時遙告以梵柔軟凈音
是間有安靜無苦患之處
有八賢圣路寂滅甚清涼
速來詣吾所當(dāng)為汝作歸
寶稱聞是教喜踴意充益
猶如遭旱熱自洗清凈池
尋聲至佛所稽首世尊足
唯如妙華樹為風(fēng)所吹顛
體瓔珞服飾心怛然不著
宿福今運會畢竟獲羅漢
佛見寶稱心內(nèi)慚體瓔珞
沙門事俱辨因告語之曰
飾容內(nèi)純善第一勝諸根
是謂成吾法不以託外服
其有內(nèi)心端表里相應(yīng)順
道門為之開不可恃虛服
緣寶稱功德四友因得度
滿成與無怙牛齝及善與
將五十童子得度脫諸苦
彼諸世尊邊始六十羅漢
時佛以梵音告諸弟子曰
汝等已度苦曠然清涼安
眾生沉愛欲受苦可憐傷
卿等宜慈愍諸方宣化度
分布遣弟子於是獨游行
乃至野象澤因求止宿處
現(xiàn)神光晃昱以降毒害龍
顯神足變化種種奇妙好
佛憍慢已盡又化諸憍慢
度第一迦葉居野象澤者
然后以次度迦葉之二弟
三兄弟門徒千人成無著
佛與是三人功德甚巍巍
法則及惠施禁戒威儀善
將從千弟子名眾師之師
慈愍度竭王行詣王舍城
有宿德之人典領(lǐng)摩竭境
以善居王位德善踰眾生
聞佛大圣尊來入國境內(nèi)
聞即心喜踴整嚴(yán)往迎佛
王駕躬自出與大極自軍
王瓶沙妙容眾王中最殊
如釋從諸天俱出其天宮
嚴(yán)威儀導(dǎo)從往見梵天時
與諸重臣屬始從城中出
執(zhí)轉(zhuǎn)輪圣王出游之威儀
與諸神寶臣前后俱導(dǎo)從
極世之嚴(yán)飾殊妙無有比
象馬車人從聲震於云中
婦女臨路觀服飾如電曜
諸城門各出填塞四衢路
猶如山諸谷秋雨暴水出
諸王中雄猛行近至佛前
佛奮金色光照曜諸樹間
以佛之威神曜澤令金色
王愕然歡喜顧謂傍臣曰
聽聲視其色禮儀甚相應(yīng)
如吾諦熟觀誠實妙寶器
智慧之大海眾善之寶藏
遙視其容貌佛以慈相示
王不勝歡喜便下其寶車
如日出於云下沒西山崗
罷王五威儀步進詣佛所
五體禮佛足盡心謙恭敬
叉手仰視佛甚妙意無厭
喜敬心無量身衣毛皆豎
禮竟就位坐形容益殊好
一心熟觀佛猶寶須彌山
三自稱名號因白世尊曰
今視世尊顏心終無厭足
佛興世奇快為三界作歸
今日喜踴躍情懷心逸豫
豫睹計明諦快捨圣王位
天世人所敬其宜實應(yīng)當(dāng)
度身至安處充滿眾生愿
今禮世尊足身命歸於佛
王於佛前坐僉然自撿整
繫眼睛於佛熟視心不動
專精在守意如蜂向花樹
兼加謙恪心渴仰欲聞經(jīng)
佛以八種聲為王廣說法
諸根及心意六情緣起色
起滅不停息猶如水中泡
諸根之起滅王當(dāng)諦覺知
如下種於地必有萌芽生
芽非種種非芽王當(dāng)審覺
非本不離本諸情意如是
王聞是深法心為之悚然
即度生死淵逮得慧眼凈
侍從萬二千皆蒙得解脫
上諸天八萬逮得甘露藥
爾時佛圣師游止竹林園
慈愍眾生故晝夜奮光明
比丘名馬師順威儀早起
啟辭白世尊欲入城分衛(wèi)
佛告今出行若卒逢異學(xué)
當(dāng)以四諦頌次第為解說
時聞圣師教頂受而奉承
為其四大故行詣王舍城
寂然息心行目視不離前
外學(xué)甚明達(dá)厥名曰受訓(xùn)
見妙異威儀敬心而往問
新威儀寂滅唯告示其意
是何奇寶山為仁最上師
仁是何寶顆從何山迸出
是何智慧樹所戴鮮好花
為從何師日仁光所從出
是何慧清池乃生是芙蓉
仁師有何教是誰見告示
有王甘蔗族釋種王之子
捨家學(xué)成佛為普世圣師
仁當(dāng)覺吾師天人圣賢師
我適始初學(xué)生年既幼稚
佛法廣且深所說甚精微
今當(dāng)精現(xiàn)說圣師之言教
覺苦苦起無又知苦所滅
所以苦滅道圣師所頒宣
彼聞是四句心即霍停止
憂婆替即時逮得慧眼凈
因為目犍連再遍說四句
應(yīng)時見道跡俱行詣佛所
與五百門徒稽首敬禮佛
發(fā)聲稱沙門威儀即備悉
二賢先見道俱逮羅漢果
一者智慧最二者神足備
二賢侍世尊猶如左右臂
共輔翼於佛如王者賢臣
時有大姓子名曰藥樹生
捨金色妙英剃頭被袈裟
於多子野澤見佛陳本行
今始得睹佛一切智圣師
叉手戴頂上向佛遙稽首
佛是我圣師我是佛弟子
佛以妙梵音慈心告之曰
善來賢明士適遇會良時
佛應(yīng)順本行為說深妙法
散其塵勞聚即時逮果證
與三圣弟子光顯一切智
猶月十五日與三明星俱
適從舍衛(wèi)國奉使至王舍
財富好施與厥名曰須達(dá)
到適聞佛名喜踴躍無量
舉身衣毛豎夜不能眠寐
夜半至佛所到即得見佛
五體禮佛足情甚懷歡欣
汝以愛法故除損睡眠耶
夜喜故詣吾必獲其善報
施戒及智慧嘆譽生天安
婬欲之瑕穢廣說若干法
猶如凈好[疊*毛]入染受色鮮
時長者須達(dá)受入泥洹池
久發(fā)愿求佛欲於世興出
度脫眾生苦所誓今已滿
從生死苦厄度無數(shù)眾生
導(dǎo)以正平路徑趣泥洹城
如其本所愿各各從意得
往古得度者盡服甘露味
皆尋得安隱不危墜之處
聞已樂學(xué)者當(dāng)入泥洹城
佛本行經(jīng)廣度品第十九
獨為一切護獨為世間師
為天人為導(dǎo)號佛天中天
長夜在塵勞久處昏眠者
擊正法之鼓以寤所應(yīng)度
五岳所擁繞羅閱祇城中
度王弟攦黑及群眾八萬
長者號勇猛慳垢蔽其目
先濟化炎光并度醫(yī)耆域
王舍城國內(nèi)迦羅衛(wèi)首家
世尊光踰日小火欲焚佛
法雨洗其心三垢之盛火
毒飯及塵冥一時普消殄
隨提大國中達(dá)士如梵天
度名聞梵志號曰梵摩踰
香特大國王目如紺蓮葉
為解六種法令覺正見諦
有山名道術(shù)特顯如金山
心凈有智慧沐浴俗解脫
有十六梵志號曰度彼岸
及餘六萬人同時皆得道
時眾祐福田往詣處聚中
於時彼聚中有大姓梵志
有名聞重齒時欲大祠祀
斷祠祀疑網(wǎng)立之於正路
時在隨提山帝釋石室中
時佛處其中不動如太山
天樂般遮翼歌頌覺寤佛
以清凈甘露飲天王帝釋
懷害多瞋怒捷疾甚暴風(fēng)
小指為額鬘迷惑癡狂走
害如閻羅王梵志鴦掘魔
神足以調(diào)化兇暴難調(diào)者
又於安屈界梵志名戒慎
狐疑所纏結(jié)絕斷其狐疑
與三百門徒從苦得解脫
截其塵勞結(jié)令永無有餘
頭上火炎然口中亦吐火
瞋怒銜下脣撩擲火燒然
身都放火炎猶如劫盡燒
以言滅曠野阿臘鬼神火
身大如青云電光晃斑駁
體大亦如是飾以金瓔珞
懷害吐毒氣霹靂雹石緻
視神力斯須滅無苗龍毒
於大宅聚中化童子拜守
先度善昏眠野城化手授
拘睒尼所濟無畏及令者
於羅閱城國化梵志無嫌
維耶離所度食肉蔽羅剎
葉耳惡鬼神俱化令度脫
師子力已下化度四千人
又化劫賓[少/兔]及四千童子
於野畜繁山化太子道德
地時度白轉(zhuǎn)所生化濟使
退守於雙林生聽於舍衛(wèi)
化梵志無畏及無數(shù)大眾
又化優(yōu)波先五百將從俱
又度聽受等及五百梵志
化不蘭弟子有五百賈人
濟五百釋種皆令作沙門
於清林村落化度二百人
無特度二百會同度五百
又於億傳村化度八十人
此滿度六百隨提聚五十
諸天四天王大力護世間
勢力如谷水恚害如流波
以其越咒教為說四圣諦
極乃能解達(dá)立之八正路
諸賢士等輩二十八鬼神
將軍兇弊惡犯嬈人魂魄
居雪山鬼神豎毛多瞋怒
刺毛甚弊惡佛滅其恚害
女神諸鬼母厥名曰取去
食世間無數(shù)嬰孩抱上子
最小子愛作佛取藏愀
- 上一篇:佛本行經(jīng) 第五卷
- 下一篇:佛所行贊 第五卷
- 佛說鹿母經(jīng) 第182部B
- 佛說鹿母經(jīng) 第182部A
- 佛說九鹿經(jīng) 第181部
- 佛說九色鹿經(jīng) 第181部A
- 佛說睒子經(jīng) 第175部C
- 睒子經(jīng) 第175部B
- 佛說睒子經(jīng) 第175部A
- 佛本行經(jīng) 第三卷
- 佛本行經(jīng) 第二卷
- 佛本行經(jīng) 第一卷
- 方廣大莊嚴(yán)經(jīng) 第十卷
- 方廣大莊嚴(yán)經(jīng) 第九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十四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十六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十五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十三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十二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十一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十卷
- 菩薩本生鬘論 第九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