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傳統(tǒng)文化 > 詩詞名句 > 古詩 >

田園樂·其四

  萋萋芳草春綠,落落長松夏寒。

  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賞析

  《楚辭·招隱士》有言:“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正是以芳草召喚隱士歸山!舊唐書·隱逸傳》記高宗問隱士潘師正:“‘山中有何所須?’對曰:‘所須松樹、清泉,山中不乏。’”“萋萋芳草”、“落落長松”正是隱士所慕,春天有芳草,夏天有長松,這是多么愜意。上面寫自然環(huán)境,下面寫人事環(huán)境了。“牛羊自歸村巷”,這就是“日之兮兮,羊牛下來”。妙在“自歸”,而不是“牧童驅(qū)犢返”(王績《野望》),牛羊的馴狎格外顯出村巷的和平、寧靜,后來陸游在一首田園詩中寫道“桑竹成陰不見門,牛羊分路各歸村”,其意境可能從此詩中借鑒。牛羊襯托下面的童稚。“衣冠”,做官人穿戴的衣帽,這里代指“官人”。寫小孩不認(rèn)識做官的人,表現(xiàn)出這里的靜僻、人民的純樸,真象桃花源中人那樣: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又象上古那首古歌所歌詠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足見這里人們的生活是十分自由自在的。這里的“衣冠”還可能是自指。詩人隱居于此,但身份還是官人,而孩子們并不知他是官人,或者根本不在乎他是否官人。這樸野的鄉(xiāng)間不需要繁文縟禮,不需要人事應(yīng)酬,這在外間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