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阿含部小乘單譯經(jīng)大乘單譯經(jīng)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論小乘論宋元續(xù)入藏諸論 西土圣賢撰集此土著述
第九卷 佛祖歷代通載
第九卷 佛祖歷代通載
⊙(庚申)宋(姓劉氏都建康)雷氏曰(高少文武前明后順宋朝八主合六十年)高祖武皇帝。裕改永初(字德輿。小字寄奴。彭城縣綏輿里人。漢高弟。楚元王交二十世孫。彭城楚都。故苗裔家焉。帝仕晉為太尉。有雄才大略而清簡寡欲。晉氏東遷。劉氏移居晉陵。受禪晉室。幸建康宮。六十七歲崩于西殿。葬建康縣蔣山初寧陵。治三年)
西秦改建弘。
西涼冠軍恂。改永建。
(壬戌)四月上殂。
(癸亥)營陽王義符。改景平(小字車兵。武帝長子。所為多乘失;侍罅顝U為營陽王。年十九終。治一年)
(甲子五一)文帝義隆。改元嘉(小字車兒武帝第三子。身長七尺五寸。聰明仁厚躬勤政事。江左之政未嘗有也。壽四十七。為張超之殺于合殿。葬長寧陵。在位三十年)
魏世祖太武帝燾。改始光(明元長子。壽四十五崩于永安宮。在位二十九年)
(乙丑)夏赫連昌改承光。
北燕有女人化男子○魏崔浩自比張良。
⊙(丙寅)元嘉三年。神僧杯渡初出冀州。如清狂者。挈十木杯。渡水必乘之。因號焉。嘗自孟津乘杯絕岸至金陵。時年四十許。狀寒窶喜怒不常。遇盛寒輒穴冰而浴或著屐登山;蝓凶闶兄行。荷一蘆圈。時造延賢寺。沙門法意遇之尤勤。忽棄去行瓜步欲登舟。舟人不即應。遂乘杯絕北岸。廣陵村有李氏。方飯僧。渡徑入以蘆圈置庭中坐席上。眾環(huán)目之。渡自若座有怒者。見蘆圈礙道移之。饒力不能動。渡食畢挈之而去。笑曰。四天王。時有童子。竊見圈中。有四小兒。皆長數(shù)寸。眉目如畫。及追之失所在。由此顯跡。及卒后復時時有人見之云。
(戊辰)西秦慕末改永弘。二年夏滅之。
夏赫連定立二年改勝光。次年魏滅之(昌之弟也)北涼改丞玄○魏改神麚。
⊙(己巳)天竺求那跋陀羅至金陵。文帝遣使郊迎。跋陀神情爽邁。帝見之大悅。命居只桓寺。屢延入內供養(yǎng)。仆射何尚之彭城王義康。南譙王義宣。并師事之。請講華嚴。跋陀以未通華言。乞觀音為增智力。夜夢神力士易其頭。旦起猶覺痛甚。遂遍曉華言。即為眾講之。時以跋陀妙大乘宗旨。因號摩訶衍。
(辛未)北涼改義和。
北燕馮弘。改大興(跋之弟。殺跋之子翼。自立七年)
(壬申)魏改延和。
⊙九年文帝幸大莊嚴寺設大會。親同四眾地坐。及齋眾疑日過午。不敢下箸。帝曰。日才午耳。法師道生在席。即曰。白日麗天。今天言方中。何謂過耶。舉缽便食。一眾從之。帝大悅。下詔。留生止都下。一時巨公王弘范泰顏延之等。皆造門結友。生每以經(jīng)文未能達諸佛之旨而學者多滯聞見因著善不報論。頓悟成佛論。二諦論。佛性有常論。法身無色論。佛無凈土論。應有緣論皆網(wǎng)羅舊說發(fā)其淵奧皎如日星。又明年正月庚子升法座。詞音朗潤聽者悟悅。俄麈尾墮地隱幾而化。
(癸酉)北涼牧虔(蒙遜子立六年改永和)
⊙是歲謝靈運以謀叛棄市。初靈運與顏延之齊名。其文縱橫俊發(fā)過于延之。深邃則弗及。襲封康樂侯。居會稽與隱士王弘之孔淳之。放蕩為娛。太守孟顗事佛精懇。為靈運所輕。嘗謂顗曰。得道須惠業(yè)。文人生天當在靈運前。成佛必在靈運后。顗深恨此語。及顗入朝。屢為裁抑不得召用。晚為臨川內史。在郡游放不法。為有司所糾。司徒遣隨州從事鄭望生收之。運即興兵叛逸。遂有逆志。望生追擒之送廷尉。帝憐其才減死徙廣州。既而復叛。有旨棄市。年四十九。
⊙(甲戌)十一年。天竺三藏求那跋摩。初讓國出家。解四阿含。精貫三藏誦數(shù)百萬言。屬國諸王皆從之稟受歸戒。每謂諸王曰。道在精通。遇緣即應但依慈悲。勿故發(fā)害意足矣。游阇婆國。其王欲出家事跋摩。群臣固請不可。乃令國中曰。若率土奉大和尚歸戒。勿殺害賑給貧乏。即從爾請。于是群臣士民稽首遵命。朝廷雅聞其名。沙門惠觀等白于文帝。請遣使致之。有詔交州刺史津遣。沙門道沖等航海邀之。沖至跋摩欣然附舶抵廣。詔聽乘驛詣闕。道由始興。愛其山類靈鷲。為留周期。寺有寶月殿。跋摩于東壁戲作定光儒童布發(fā)像。極妙。夜輒有光。嘗在定累日不出寺僧遣沙彌候之。見白獅子仰躡柱而戲彌空皆青蓮花沙彌驚走大呼。寺僧爭至;頍o所有。至金陵引對。帝迓勞殊勤。因從容問曰。寡人每欲持齋。以身應物不獲所愿。法師遠來。陋邦之幸。何以教寡人。對曰。道在心不在事。法由己不由人。且帝王所修與匹夫異。匹夫身賤名微。言今不威。倘不克己苦節(jié)。何以為用。帝王以四海為家。萬民為子。出一嘉言則士庶咸悅。布一善政則人臣以和。刑不夭命。役不勞力。則風雨時若寒暑應節(jié)。百谷滋繁桑柘郁茂。以此為持齋。不殺亦大矣。安在輒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然后為弘濟耶。帝撫幾嘆曰。俗迷遠理。僧滯近教。如法師之言?膳c論天人際矣。命居只桓寺。講法華并十地品。帝率公卿日集座下。法席之盛前此未聞也。摩即于寺譯菩薩善戒經(jīng)等十八卷。
(乙亥)魏改太延。
⊙十二年京尹蕭謨之請制建寺鑄像。帝以問侍中何尚之吏部羊玄保曰。朕少讀經(jīng)不多。比日彌復無暇。因果之事昧然未究。所以不敢立異者。以卿輩時秀率皆信敬耳。范泰謝靈運皆言。六經(jīng)法度本任濟世。必求妙道。當以佛經(jīng)為指南。比見顏延之析達性論。宗炳難白黑論。其說汪洋大明至理。若使率土之民皆敦此化。則朕坐致太平矣。夫復何事。昨蕭謨之請制。即以相示。委卿增損。必有以戒遏浮[泳-永+(炙-火+(午/一))]。無傷弘獎者。以當著爾。尚之對曰。橫目之俗聞不敬信。以臣庸陋獨有愚勤。實懼缺薄上玷大法。更蒙獎論重有愧耳。然前代群英則不負明詔。自渡江而來。王導周顗庾亮王蒙謝安郗超王坦之王恭王謐郭文謝尚戴逵許詢及亡祖兄弟王元琳昆季范汪孫綽張玄殷凱;蛟纵o冠冕。或人倫羽儀。或致情天人之際;蚩观E云霞之表。靡不倒心歸依。其閑比對如蘭護開潛淵遁崇邃。并亞跡黃中。或不測人也。近世道俗較論便爾。若悉舉者。夷夏漢魏奇杰輩出不可勝數(shù);葸h云。釋迦之化無所不可。適道固自教源。齊物亦為要務竊味此言。有契至理。何則百家之鄉(xiāng)千人持五戒則十人淳謹。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則百人和睦。傳此風教以周寰區(qū)。編戶億千則仁人百萬。夫能行一善則去一惡。去一惡則息一刑。一刑息于家。萬刑息于國。此明詔所謂坐致太平者是也。故圖澄適趙二石減暴。靈塔放光符健損虐。神道助化昭然可觀。謨之請制不謂全非。但傷蠹道俗本在無行僧尼。然而情偽難分。去取未易耳。至土木之工。雖若靡費。且植福報恩不可頓絕。臣比斟酌進退未安。今日面奉德音實用忻挕Q蛐?=?弧4頌父翹烊酥?А7淺加匏?嗽の擰G鋅智爻?矍勘??酢K鏤餼⊥灘⒅?啤N奕∮詿恕5墼弧4朔欽焦??摺A既縝溲浴I兄?弧7蚶褚?菰蛘絞肯ⅰ9筧實略蟣???I幸運鏤馕?盡6?諭灘ⅰT蚪?奕∮諞⑺粗?饋F裉厥徒潭?言鍘5墼謾N繳兄?弧J兔胖?星洹S炭資現(xiàn)?屑韭芬病W允塹哿羯袷偷湟嬤匭??<把昭又?爬朧堵奐奧奐臁k販ㄊ?菅媳嫫渫?臁3牾≈杖鍘5坌υ弧G淶卻?煥⒅?硪印
- 上一篇:第十卷 佛祖歷代通載
- 下一篇:第八卷 佛祖歷代通載
- 第五卷 金光明經(jīng)文句記
- 第六卷 敕修百丈清規(guī)
- 第六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會解
- 第二十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會解
- 第十八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會解
- 第十九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會解
- 第十七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會解
- 第十六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會解
- 第十五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會解
- 第十四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會解
- 第十三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會解
- 第十二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會解
- 第十一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會解
- 第十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會解
- 第九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會解
- 第八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會解
- 第七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會解
- 第五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會解
- 第四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會解
- 第三卷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