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弘善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如何認識因果

[佛學常識] 發(fā)表時間:2019-10-23 作者:衍行法師 [投稿] 放大字體 正常 縮小 關閉

  尊敬的諸位善知識大家好!非常歡喜能與大家同聚一堂學習佛法。

  佛陀是世出世間覺悟圓滿的老師,佛教是覺悟人生的教育,佛教修行的內容與宗旨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佛說世出世間法不離“因果”二字。像我們佛門最著名的經典《大方廣佛華嚴經》稱為“經中之王,經中之海”。它講什么呢?講五周因果。被稱為“純圓獨妙”的《妙法蓮花經》講什么呢?講一乘因果,所以一切法不離“因果”二字。

  古來大德一句偈誦講的非常透徹:

化人問幻士,谷響答泉聲,

若問吾宗旨,泥牛水上行。

什么是因果?如何認識它呢?

  如同一個空曠的山谷用這個來比喻我們每個眾生清凈法性,“本來無一物”。但是清凈法性,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就會有其作用,就會有因。就如同空曠的山谷里面喊聲音一樣,你喊多大聲音,它就回多大聲音;喊善就回善,喊惡就回惡,叫作“谷響答泉聲”。就是我們總講的“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如是因如是果”?墒菬o論是怎么樣相續(xù)的因果,相對于空曠的山谷來講都是如夢如幻、如露如電。

  佛家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為什么呢?因果有三種性質不空:第一是相續(xù)不空,第二轉變不空,第三循環(huán)不空。因變成果,因就空了;果變成因,果就空了;循環(huán)轉變,因果不空,不昧因果。

  諸佛出興于世,以大悲心為體,就是想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想我們都能夠登彼岸。佛就勸我們要修行,種解脫的因果,種解脫的因將來就得解脫的果。一切的行門里面可以說以“普賢十大愿王”為最,經中之王、經中之海的《華嚴經》就是以“普賢十愿”為歸的?梢哉f十大愿王攝盡了佛門修行的一切解門與行門。

  菩薩不修普賢道不能圓滿成菩提,《行愿品》里面講“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我們如果能夠奉行佛法,修十大愿王就是在種佛界因果,將來必能圓滿成佛道。

  普賢十大愿王我們佛子弟子都很熟悉,早晚課也都在念。

衍行法師:如何認識因果

  第一、禮敬諸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凈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余。

  三世人師子,佛分為三世佛。釋迦牟尼佛已經滅度,是過去佛;阿彌陀佛今現(xiàn)在說法叫現(xiàn)在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叫未來佛。這三世諸佛我們都應當禮敬,禮敬每一位眾生,這是普賢禮,一恭敬一切恭敬。

  當年六祖能大師去黃梅參訪五祖,五祖對能大師講你一個獦獠還想成佛?六祖的答語可以說震驚千古,他講:“獦獠身與和尚身不同,但佛性并無差別,人有南北但是佛性并無差別。”我們學佛的人都要有這樣的見地。什么樣的見地?“相有差別,性是平等的。”

  所以法華會上有一位菩薩叫常不輕菩薩,愛戴、頂禮、恭敬每一位眾生,這是成佛的正因。古來大德有一個比喻叫做“以金做器,器器皆金”。“心佛即眾生,是三無差別”,我們的性與諸佛的性是平等的,都是金;相有差別,我們的眾生相他是諸佛相。但是無論是眾生相還是諸佛相其金性不二。真學佛的人都要透過現(xiàn)象見本質,平等地恭敬每一個眾生的自性叫做“禮敬諸佛”。

  第二、稱贊如來

  稱性德,贊修德。什么叫如來?“不去不來,能去能來”叫如來。“不去不來”叫性德,“能去能來”叫修德。古德講:

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

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有物先天地”指我們的金剛法性。“能為萬象主”,萬物都是它所造所變。所變有十法界,上有四圣,下有六凡,六凡是苦,四圣是樂。諸佛勸一切眾生要離苦得樂,要種樂因,所以“稱贊修德”。象我們唱的贊、念的經、念的佛都叫“稱贊修德”,希望我們能夠見賢思齊,修德有功,性德方顯,一切眾生圓滿菩提叫“稱贊如來”。

  第三、廣修供養(yǎng)

  佛弟子要上供諸佛、下化眾生!度A嚴經》里面講諸供養(yǎng)中法供養(yǎng)為最,我們佛門弟子各個都要依教修行是對諸佛最好的供養(yǎng)。“假令供養(yǎng)恒沙眾,不如堅勇求正覺。”對待一切眾生,更要平等地供養(yǎng),心量要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叫廣修供養(yǎng)。

  第四、懺悔業(yè)障

  若罪業(yè)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納。障礙我們的身心不得自在稱為業(yè)障。如何懺悔?“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生則法生,心滅則法滅亡”。佛說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懺悔業(yè)障之法,禪、凈、密都是。在這里我們要強調好好修行,降伏其心。參禪提起話頭,前念已滅,后念未生,當下這一念靈靈覺覺,不去不來,不斷不常,這個就是吾人本來面目。念佛的就老實念佛,持咒的就老實持咒,自念自聽,跟禪法是一樣的。就是《楞嚴經》耳根圓通里面講的:

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

生滅二圓離,是則常真實。

  無論參禪念佛都要生死心切,這樣業(yè)障就消了。

  第五、隨喜功德

  功德和福德諸位一定要聽清。修諸善法有所執(zhí)著名為“福德”;修諸善法心無所住名為“功德”。當年達摩祖師去見梁武帝,梁武帝問祖師:這一生布施供養(yǎng),建寺安僧有何功德?祖師講:毫無功德。圣上心存邪見,有所住著,不可將福報當做功德。我們佛弟子要自己修行功德,也要隨喜他人修行功德。我們所修的一切法都要舍的干干凈凈,心要平平靜靜的這樣才能成就真實的功德,“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不要做點善、做點福,就夸夸其談、炫耀自我,這不叫修行人。真修行人就如《普賢行愿品》里面講的:“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叫功德。我們自己如是修,也隨喜他人如是修,叫做隨喜功德。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