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為什么叫佛教?成佛的標準
佛教為什么叫佛教?
我們知道,古印度是一個各種宗教、哲學,零零總總很多的一個國度,那么釋迦牟尼佛帶著他的弟子走到任何一個地方,見到任何一個人,他作自我介紹,他是這樣介紹的:「我是一個覺悟者!褂X悟者在梵語單詞里面就叫做「佛陀耶」。一個覺悟了的人就是佛,他沒有說我是神,或者我是神的使者,他都說我是一個覺悟者,所以覺悟者所傳播的這個教育、教化,稱之為覺悟者的教育,簡稱「覺教」,就是佛教。佛教這個稱謂,就是老百姓這么喊出來的,是大家喊出來的,就是覺悟者之教,覺悟的教育。佛教就是這么叫作佛教的。
成佛的標準是什么?
如果用一句籠統(tǒng)的話說就是「洞察宇宙人生的一切真相!拐f具體一點,用三個覺悟的層次來解讀成佛,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自覺」也就是佛教所要求的修行,它要一個人具有高度自己覺悟的動力,自我覺悟的一種向往,還有高度自覺的能力,這是第一步。要把自覺做得很完美才談第二步覺他。
「覺他」不但自己能夠覺悟,還要讓他人覺悟,讓他人從迷蒙、蒙昧、昏聵狀態(tài)當中徹底清醒過來,這叫覺他。反過來說,一個人自己都沒有覺悟,是不可能讓他人覺悟的。中國人說“以己昏昏,如何令人昭昭呢?”那么覺他也要做到非常完美。
第三步就是「覺行圓滿」,覺行圓滿,這個行字很重要,不是在那里高談闊論,不是在那里夸夸其談,鴻篇巨著這樣,說了很多漂亮的道理,而從來沒有落實,不實踐,沒有根本性的作用,有也可,無也可。這樣的漂亮大道理是不可以的。
把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都達到非常高的程度,這樣的人稱為佛。所以覺悟者就是佛,而這個覺悟者三個字的含義,是不可以任何人都套在頭上的。我也說我是覺悟者,你也說你是覺悟者,這樣就亂套了,這是有標準的。
釋迦牟尼是怎么成佛的?
釋迦牟尼的時代,約當公元前六世紀中葉,正是我國春秋時代,與孔子同時。他是當時迦毗羅國(Kapilavatthu)國王的長子,父親名凈飯(Suddhodana),母親名摩耶 (Mqyq)。摩耶夫人生產(chǎn)前,根據(jù)當時習俗,回到娘家去,路過藍吡尼園(Lumbin),在樹下休息的時候,生下了悉達多王子。
藍毗尼花園什么樣
公元七世紀時,我國玄奘法師曾到過藍毗尼。根據(jù)他的記載,他曾經(jīng)看到在他之前八百多年阿育王(Asoka)在那里建立的石柱,標志著佛陀誕生之處,但當時石柱已被雷擊破,柱頭倒在地下,已經(jīng)是衰落的情景了。后來由于沒有人能夠識得柱上的文字,因此佛陀誕生的地址久已湮沒無聞。直到1897年才被人發(fā)現(xiàn)了阿育王的石柱,考古家認識出上面的文字,這才發(fā)掘出藍毗尼園的遺址,在附近并且發(fā)掘出古代的市鎮(zhèn),其中有些可以相信是屬于當時的迦毗羅城的。今天尼泊爾政府已經(jīng)把這個地方作為圣地加以建設(shè)和保護。
釋加牟尼小時候
摩耶夫人產(chǎn)后不久就死了。幼年時代的釋迦牟尼是由他的姨母波阇波提夫人(Prajqpati)養(yǎng)育的。他自小從婆羅門學者們學習文學、哲學、算學等,知識廣博;又從武士們學習武術(shù),是一個騎射擊劍的能手。他父親凈飯王因為他天資聰慧,相貌奇?zhèn),對他期望很大,希望他繼承王位后建功立業(yè),成為“轉(zhuǎn)輪王”(統(tǒng)一天下的君主)。
他為什么不繼承王位
悉達多王子在幼年的時候,就有沉思的習慣,世間許多現(xiàn)象,給他看到,都容易引起他的感觸和深思:饑渴困乏、在烈日下耕田的農(nóng)人,繩索鞭打、口喘汗流拖著犁頭耕地的牛,蛇蟲鳥獸弱肉強食的情景,衰丑龍鐘的老人,輾轉(zhuǎn)呻吟的病人,親朋哭泣送葬中的死人,這些都促使他思索著一個問題:如何解脫世界的苦痛。他讀過的吠陀書(Veda,婆羅門經(jīng)典)不能解決他的問題。他學到的知識和他未來的王位、權(quán)力也都不能解決他的問題。于是他就有了出家的念頭,后來終于舍棄了王位。
他父親怎么會讓他出家
凈飯王發(fā)覺了他兒子的心思后,曾經(jīng)想過各種辦法防止他,特別是企圖從生活的享受上羈縻他。悉達多王子十六歲時,凈飯王便為他娶了鄰國的王女耶輸陀羅(Yasodharq)為妃,生了一個兒子叫羅怙羅(Rqhula)。但是這一切都沒有能夠阻止他,終于在一天夜深人靜的時候,他偷偷地出了國城,進入一個森林中,換去王子的衣服,剃去須發(fā),成為一個修道者。關(guān)于他出家時的年齡,有兩種不同記載,一說是十九歲,一說是二十九歲。
出家以后怎樣
他父親曾盡力勸他回去無效,只好在親族中選派五個人隨從他一起,這五個人的名字是:憍陳如(Kaundinya, P. Kozfa`a)、跋堤(Bhadrika,P. Bhaddya)、跋波 (Vāspa, P. Vappa)、摩訶男(Mahqnqma, P. Mahqnqma)、阿說示(Asvajit, P. Assaji)。
悉達多王子和他的侍者們先后尋訪當時三個有名的學者,從他們學道,但都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于是他知道當時哲學思想中沒有真正解脫之法,便離開了他們,走到尼連禪河(Naira`janq 現(xiàn)在叫 Lilaian)岸邊的樹林中,和那里的苦行人(極端刻苦修行的人)在一起。為了尋求解脫,他嘗夠了艱苦辛酸,堅持不懈,經(jīng)歷六年之久。但是結(jié)果徒勞無功,方才悟到苦行是無益的。他于是走到尼連禪河里去沐浴,洗去了六年的積垢,隨后受了一個牧女供養(yǎng)的牛奶,恢復了氣力。
當時隨從他的五個人見到他的情景,以為他放棄了信心和努力,便離開了他,前往波羅奈城(Benares)去繼續(xù)他們的苦行。王子于是一個人走到一棵畢缽羅(Pippala)樹下,鋪上了吉祥草,向著東方盤腿坐著,發(fā)誓說:“我今如不證到無上大覺,寧可讓此身粉碎,終不起此座。” 他便這樣在樹下思維解脫之道,終于在一個夜里,戰(zhàn)勝了最后的煩惱魔障,獲得了徹底覺悟而成了佛陀。
釋迦牟尼成佛的地方
釋迦牟尼成佛處,自古稱為菩提場或菩提伽耶(Buddhagayq),那里的畢缽羅樹,因為佛坐在樹下成道的緣故,得到了菩提樹之名。從此,所有畢缽羅樹都叫做菩提樹。“菩提”就是“覺”的意思,菩提伽耶在今天印度比哈爾省伽耶城(Gayq)的南郊。那棵菩提樹在二千數(shù)百年中曾兩次遭到斫伐,一次遭風拔,但都重生了新芽,現(xiàn)在的菩提樹是原來那棵樹的曾孫。樹下釋迦牟尼坐處有石刻的金剛座。樹的東面有一座宏偉莊嚴的塔寺,名叫大菩提寺,至今約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附近還有許多佛的遺跡和古代石刻與建筑。 1956年印度比哈爾省政府為了這個圣地的建設(shè)和管理,設(shè)立了一個國際性的咨詢委員會。中國佛教協(xié)會接受了邀請,指派了兩名代表參加該會。
- 上一篇:什么是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 下一篇:念佛的方法有哪些?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jīng)簡介,地藏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講什么?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jīng)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內(nèi)容介紹
- 心經(jīng)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nèi)容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jīng)有訣竅嗎?誦經(jīng)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楞嚴經(jīng)簡介,楞嚴經(jīng)大致在講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金剛經(jīng)入門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jīng)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nèi)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jīng)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jīng)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jié)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覺能唱彌陀圣號嗎?
- 受持三皈依后要做什么?守住這四種法
- 如何讓身心安樂?眾生的心安之道
- 能夠“悟道”或“悟到”,心智自然就打開了
- 什么是五戒、八戒、具足戒?
- 努力得不到認可,還要抵御病痛,是否躺平比較好?
- 念經(jīng)的時候,怎樣觀想把經(jīng)文印在心里?
- 如何應對、脫離生命之苦?
- 佛教的八功德水是什么,指哪八種水?
- 為什么一念經(jīng)就昏沉,該怎么辦?
- 如何把佛號念好?
- 受三皈依有什么好處?三皈依的八種利益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