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弘善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農(nóng)歷正月二十六 玄奘法師始譯《阿毗達磨發(fā)智論》紀念日

[佛學常識] 發(fā)表時間:2019-08-13 作者:網(wǎng)絡 [投稿] 放大字體 正常 縮小 關(guān)閉

農(nóng)歷正月二十六 玄奘法師始譯《阿毗達磨發(fā)智論》紀念日

  農(nóng)歷正月二十六,是玄奘法師開始翻譯《阿毗達磨發(fā)智論》的紀念日。

  據(jù)《開元釋教錄》記載,本論為第二種譯本,與舊《八揵度論》同本,顯慶二年正月二十六日于西京大內(nèi)順賢閣開始翻譯,五年五月七日于玉華寺譯畢,沙門玄則等人筆受。

  《阿毗達磨發(fā)智論》,全二十卷,唐玄奘法師譯,又名《說一切有部發(fā)智論》,略稱為《發(fā)智論》。佛陀涅槃后三百年,迦多衍尼子造此論。本論與集異門足等六論合稱“七論”,是說一切有部的根本論。六論之義門少,故以足譬喻之,稱為足論;本論文義具足,故以身譬喻之,稱為身論。

  本論異譯本稱《阿毗曇八犍度論》,又稱《迦旃延阿毗曇》《阿毗曇經(jīng)八犍度》,由苻秦僧伽提婆與竺佛念共譯,共三十卷。

  玄奘法師(600年~664年),唐朝高僧,中國佛教史上四大譯經(jīng)家之一。姓陳,俗名袆,偃師人。玄奘法師于唐太宗貞觀年間西行,跋涉萬里,于貞觀七年至印度,在印游學多年,深受戒日王之敬重,戒日王曾為法師設大會,敕使諸國義解之徒于曲女城匯集,玄奘法師受請登床,專揚大乘論意,被尊為“大乘天”。法師于貞觀十九年回到長安,以所獲梵本六百五十七部獻于朝,太宗使于弘福寺傳譯之。高宗永徽三年,于慈恩寺以西域之法建大塔。顯慶四年,高宗以玉華宮為寺,次年法師于該寺譯《大般若經(jīng)》。麟德元年二月,命弟子普光抄錄所譯之經(jīng)論,凡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同月五日示寂,壽六十五。玄奘法師一生事跡,詳見《大唐西域記》《廣弘明集》《續(xù)高僧傳》《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佛祖通載》諸書。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