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弘善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四威儀偈》是什么?佛教《四威儀偈》解釋

[佛學常識] 發(fā)表時間:2020-12-09 作者:未知 [投稿] 放大字體 正常 縮小 關閉

《四威儀偈》是什么?佛教《四威儀偈》解釋

  《四威儀偈》是佛門中廣為流行的偈語,講述了行、住、坐、臥四種威儀!端耐䞍x偈》共有五首偈語,分別為《行威儀》《住威儀》《坐威儀》《臥威儀》和一首綜述四威儀的偈語組成。

  前四首偈語分別闡述了行、住、坐、臥應當具足的威儀,最后一首則是對這四種威儀的綜合概說。

一、行威儀

  《行威儀》闡述了修行之人在行走之時應當具足的威儀。偈云:

行步徐徐牛顧視,高觀下盼不移神。

縱使觸目繞諸境,了了知心不受塵。

無塵莫未執(zhí)為宗,心境雙亡不住空。

任運安養(yǎng)到處所,行與行來豈異同。

不記山河是南北,誰知途路向西東。

  這首偈語告訴修道者在走路時應當像牛行走一樣,步履穩(wěn)重,目光顧視前方。修行者行走時要全神貫注,眼睛只看鼻下之路,不得左顧右盼,以免自心懈怠散亂。

  對于在行走時見到的各種外境,應當心不執(zhí)著,看過即罷。只有當修道者于相而離相后,心才不執(zhí)著于外境,自然能夠心境雙亡,于空而不住于空。

  “行步徐徐牛顧視,高觀下盼不移神。”這兩句偈語告訴我們,修道之人在經(jīng)行或繞佛時,應當徐徐行步,目不斜視。在行走時,眼睛只照顧腳下,不看與修行無關的事物。修道者若心不專注于道,對外面的風吹草動都去關注,就失去了修行人心不外求的本懷。

  “縱使觸目繞諸境,了了知心不受塵。無塵莫未執(zhí)為宗,心境雙亡不住空。”這四句偈語警戒修道者在行走時若眼睛見到諸種外境,看過即作罷,切不可被外境所轉(zhuǎn),染污自己的清凈心,以免妨礙自己修道。

  修道者不僅要將自心中的垢染都清除干凈,而且對于外在的各種境遇都能不執(zhí)著。只有做到心不執(zhí)著外境,才能達到心境雙亡,不住于空境界。

  “任運安養(yǎng)到處所,行與行來豈異同。”當一個人具足行的威儀之后,則可任運自然地往生西方安養(yǎng),到那時則無論修道者行去行來,或是行于東西南北都無礙于修道。

二、住威儀

  《住威儀》主要講述修道者站立時應當具足的威儀。我們常說“站如松”,就是說一個人站立時應當如松樹般安穩(wěn)挺拔,切不可站立時身體彎曲或抖動,也不可沒有威儀地隨意站立。修道者在站立時,應當心存正念,念念在道。偈云:

住立端然絕思慮,寂寂不慮亦不緣。

縱使風塵千遍度,六入無聞玄更玄。

諸塵所以本來前,良由凈慮覺心源。

念念無依著究竟,菩提真門當自詮。

  偈語告訴我們,修行人在站立之時應當端然站立,如松樹般安穩(wěn)不動。在站立時還應當心中不存思慮妄想,讓心安住于空寂之境。當站立之時,縱然千百遍地歷經(jīng)風塵的漂泊與磨難,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也絲毫不為外境所動。

  外界的五欲六塵隨時都會誘惑修道之人,但當一個人內(nèi)心清凈,沒有任何妄想雜念之時,自然能夠見到本來具足的清凈自性。

  “住立端然絕思慮,寂寂不慮亦不緣?v使風塵千遍度,六入無聞玄更玄。”這四句偈語著重勸誡學佛之人在站立時要身體端正,心無妄想雜念,一心專注于道。若能做到如此,則雖然歷經(jīng)各種艱辛痛苦和漂泊游蕩,六根仍然專注于道,絲毫不為外境所動。

  最后四句則說明當修道者具足站立威儀時,五欲六塵等諸種煩惱都無法侵入,自己則能在降伏煩惱之后頓悟心源。只有當念念在道,方可得真實解脫,菩提之果自然能夠得成就。

三、坐威儀

  《坐威儀》講述修道者在靜坐時應當具足的威儀。坐禪修定禪宗學徒因定發(fā)慧的重要方式。佛門俗諺常說“坐如鐘”,是說坐禪者在靜坐時當如鐘一般沉著穩(wěn)重。佛門中的靜坐即包括結(jié)跏趺坐,也包括一般的散坐。其中尤以結(jié)跏趺坐最為常見。偈云:

坐等須彌不傾動,事緒縱橫心拒生。

閉目自知心不起,開眼觀塵與理平。

平與無干支可住,于中皎潔息無明。

明與無明俱不起,貪欲之心自不住。

  偈語講說了修道者在靜坐時應當像須彌山一樣安穩(wěn)不動。當靜坐之時,雖然世事繁雜,縱橫交錯,但清凈心都能將其降伏,使之在自心中歸于寧靜。坐禪者在靜坐用功,閉目觀心時,常令各種妄想不生。

  深入禪定之境的禪者在睜開眼觀察外境之時,眼中無纖塵染污。因眼內(nèi)無塵,心中自然妄想不生。心無妄想,無明自然熄滅。當心中沒有明與無明的分別之時,貪欲之心自然就沒有了。

  《坐威儀》主要講述了正確的坐姿不僅可以令靜坐者顯得莊重,而且也能促進道業(yè)的進步。“坐等須彌不傾動,事緒縱橫心拒生。閉目自知心不起,開眼觀塵與理平。”這四句偈語說明靜坐的功效。

  在禪宗祖師看來,坐禪修定是靜坐修行的直接目的,只有當禪子進入禪定境界之后,方才能夠證得無量智慧。我們修道的目的就是要不斷降伏我們的妄想,達到內(nèi)心的清凈純潔。

  而靜坐則是降伏妄心的最好方法,當禪者靜坐時,你閉目觀心,則各種妄想雜念則無從生起。由于靜坐用上功夫,當睜眼觀察各種塵境,就能以局外人的眼光看待世事,心不被塵境所轉(zhuǎn)。

  “平與無干支可住,于中皎潔息無明。明與無明俱不起,貪欲之心自不住。”這四句偈語說明當靜坐降伏妄心之后,內(nèi)心十分清凈,妄想無明自然熄滅。無明熄滅之時正是明心見性之時。

  然而,一個安住于道的人,心中連明與無明的念頭都沒有。此時,心中沒有明與無明的分別,貪嗔癡等障礙修道的逆緣也不存在了。坐禪者若能如此靜坐觀心,則自會心境澄明,大徹大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