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弘善佛教 > 佛學入門 > 佛學常識 >

什么是佛教的閉關?

[佛學常識] 發(fā)表時間:2019-09-02 作者:網(wǎng)絡 [投稿] 放大字體 正常 縮小 關閉

什么是佛教的閉關?

  閉關,又稱掩關,指閉門謝客而隱居修行。特指禪僧停止為人接眾之事,而一心一意于自室中坐禪修行。這名詞和風氣,在印度并沒有,在中國也一直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這種修行方式的記載。閉關可能是淵源于西藏佛教的長期洞窟修練,當喇嘛教隨著蒙古王朝到了中國內(nèi)地,閉關方式也日漸風行。

  從修行的方法而說,有定時的、定期的功課以及一定時段的修法,比如七天、二十一天、四十九天、九十天、一百天等,克期取證,專心修持某一法門;如果環(huán)境許可、事實需要,也可為期一年、三年,乃至于六年、九年、數(shù)十年。但不一定是單獨地個人修持,例如:釋迦時代的結夏安居,中國大陸禪林的冬、夏兩季禪期,是集合許多人共同修行的。天臺宗祖師們所編的懺法、儀軌,都是結合六、七人,十數(shù)人共同結壇而修的。在佛世時的結夏安居,也是在一定的范圍之內(nèi),或于樹下,或于洞窟,或于自建的茅舍,或于居士家的空舍,各別修行的,但那些都不是現(xiàn)在所說的閉關。

  在早期的中國,也有一些禪者,于悟發(fā)之后,而由善知識囑其到水邊林下,山間洞窟,單獨過木食澗飲的修行生活數(shù)年。最有名的例子是終南山,據(jù)說那兒有七十二家茅蓬,原先都是個人修行,其中后來也有的漸漸成為一個個的寺院;但是住茅蓬的風氣,仍然歷久不衰。所謂住茅蓬,是自備炊具以及谷類、菜蔬的種子,入山披悺酢酡貯結茅為舍,以避風雨,長期遠離人間。不過這樣的修行法,雖類似閉關,而不是閉關。

  近世的閉關修行有兩種人:一種是為避世俗事務的紛擾;另一種是為精進的禪修或潛心于經(jīng)藏。前者等于是隱退修養(yǎng),后者才是真正的修行。如果僅為修養(yǎng),只要有錢,或有外緣的護持,就可以辦到。進關之后,若不知修行的方法,也不懂深入經(jīng)藏的門徑,那么雖然閉關三年、五載,還是不可能有所成就。如為禪修及閱藏,也得已經(jīng)有了禪修功夫的基礎,或已經(jīng)摸到了進入經(jīng)藏的門徑才可,否則也不會有多大的成就。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