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抱佛腳真能解決問題嗎?
諺語“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比喻的是平時沒準備,臨時慌忙應付才設法求助。不過發(fā)生急事后,再去 “抱佛腳”真能解決問題嗎?
宋朝張世南《宦游紀聞》有這么一則故事:
云南的南面有一個外族建立的小國家,這個國家的民眾都是佛教徒。 有一次,一個被判了死刑的罪犯在深夜掙斷了鎖鏈和木枷越獄逃跑了。第二天清晨, 官府發(fā)現(xiàn)后即派兵丁差役四處追捕。那個罪犯逃了一天一夜后已精疲力竭,眼看追兵已近,他自知難以逃脫,便一頭撞進了一座古廟。
這座廟宇里供著一座釋迦牟尼的坐像,佛像高大無比。罪犯一見佛像,心里悔恨不已,抱著佛像的腳一邊磕頭,一邊嘴里不停地說:“佛祖慈悲為懷,我自知有罪,請求剃度為僧,從今往后,再也不敢為非作歹!”
不一會兒,他的頭也磕破了,弄得渾身上下都是鮮血。該國國王篤信佛祖,聽說這件事后,赦免了罪犯的死罪,讓他入寺剃發(fā)當了和尚。
可是從語源的角度考證, “抱佛腳”其實源于西域。
據(jù)玄奘法師《大唐西域記》所述,古印度“致敬之式,其儀九等:一發(fā)言慰問,二俯首示敬,三舉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長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輪俱屈,九五體投地。凡斯九等,極唯一拜。跪而贊德,謂之盡敬”。
后來佛教吸收了其中“俯首示敬”“合掌平拱”“屈膝”“長跪”和“五體投地”等五種,略加改造就成了佛門的致敬之禮,并以“五體投地”為佛門最高致敬禮。
“五體”指雙膝、雙肘與額頂。所謂“五體投地”,就是五體至地作禮,先正立合掌,右手褰衣,然后屈雙膝并雙肘著地,翻起雙掌以示承接尊者之足,最后是頂禮,以頭觸地或觸尊者之腳,表現(xiàn)對佛的敬重。
如《無量壽經》說:“阿難起整衣服,正身西面,恭敬合掌,五體投地,禮無量壽佛。”因而就“抱佛腳”的初義看,是兼含信佛與求佛護佑之類意思的。
同故事中犯人“抱佛腳悔過”停止作惡,得佛保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同。有些人是為了自己的欲求,或是想要急功近利,而選擇臨時抱佛腳,帶上貢品,自以為燒香磕頭后,佛就會聽到自己心中的愿望,從而幫自己實現(xiàn)了。
可是一個心中沒有佛的人,又怎么會得到佛的庇佑呢?這不就像是一個平時不努力,卻整天等待著天上掉下餡餅的人嗎?所以,就算是臨時“抱佛腳”,也不是與佛菩薩做交易,而是要發(fā)自內心的懺悔,發(fā)自內心的信佛。
學佛就是要改變自己,修心修行。修心就是把心里不好的貪瞋癡慢疑全部修正掉,只有將自己的心修正到清凈無染,與佛相應,才能更好地得到佛菩薩的護佑。
- 上一篇:七圣財是指什么?
- 下一篇:居士是佛教的稱謂嗎?在家弟子都可以稱居士嗎?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金剛經入門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覺能唱彌陀圣號嗎?
- 受持三皈依后要做什么?守住這四種法
- 如何讓身心安樂?眾生的心安之道
- 能夠“悟道”或“悟到”,心智自然就打開了
- 什么是五戒、八戒、具足戒?
- 努力得不到認可,還要抵御病痛,是否躺平比較好?
- 念經的時候,怎樣觀想把經文印在心里?
- 如何應對、脫離生命之苦?
- 佛教的八功德水是什么,指哪八種水?
- 為什么一念經就昏沉,該怎么辦?
- 如何把佛號念好?
- 受三皈依有什么好處?三皈依的八種利益